對平定黃巾起義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平定黃巾起義的三大名將,他們?yōu)楹螞]有一人成為擁兵自重的一方諸侯?
190年正月各地諸侯組成聯(lián)盟以袁紹為盟主共同舉兵討伐董卓,董卓作戰(zhàn)不利遷都長安并在函谷關(guān)到關(guān)中一線布下重兵,一直到196年漢獻帝東歸并遷都許昌后天下陷入群雄爭霸之中,不過有點奇怪的是當(dāng)時天下諸侯雖然不少,但是卻不見平定黃巾起義的三大名將皇甫嵩、盧植和朱儁的身影,那么他們?yōu)楹螞]有一人成為擁兵自重的一方諸侯?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三人出場太早、謝幕也太早
184年黃巾起義之所以被撲滅,主要的功勞就在于皇甫嵩、盧植和朱儁三人,其中盧植負責(zé)平冀州黃巾軍,皇甫嵩和朱儁則負責(zé)平豫州黃巾軍,結(jié)果盧植將近大功告成之際卻被宦官誣陷,幸得皇甫嵩等人相助才幸免于難。
在他們叱咤風(fēng)云的時候,袁紹、曹操、公孫瓚、袁術(shù)等人要么還未成名,要么名氣不大遠不能和他們?nèi)讼啾?皇甫嵩、盧植和朱儁不僅出場早,去世謝幕也早,其中盧植死于192年,皇甫嵩和朱儁都死于195年,過早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第二,沒有出仕地方的機遇
董卓掌權(quán)之后雖然在幕僚的建議下征召名士入朝為官,并選拔和任用大量名士出鎮(zhèn)地方,比如韓馥、劉岱、劉表等人都是在董卓時期被委任為一方刺史,但是并不包括功勛卓著的皇甫嵩、盧植和朱儁三大名將。
當(dāng)初在平定涼州叛亂時,皇甫嵩是主將,董卓是其副將,董卓因為在大破叛軍頭目王國以及皇甫嵩上表陳述董卓之過等原因?qū)矢︶灶H為忌恨,所以他掌權(quán)之后解除了皇甫嵩兵權(quán)并召其入朝為官,其后脅迫百官遷都長安之時皇甫嵩也在其中。
盧植則是在董卓進京后強力反對董卓專權(quán),差點被董卓所殺,其后棄官不做隱居在幽州,雖然沒有被董卓脅迫前往長安,但也不再出仕。
第三,忠于漢室,自己放棄機會
三人之中,至少皇甫嵩和朱儁是有機會成為一方諸侯的,但是他們一心忠于漢室,錯過了唾手可得的機會。
《九州春秋》記載:中平元年,車騎將軍皇甫嵩擊破黃巾,威震天下。閻忠時罷信都令,說嵩曰:“夫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而不旋踵者,機也。故圣人常順時而動,智者必因機而發(fā)。今將軍遭難得之運,蹈易解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fā),將何以享大名乎?”嵩不從,忠乃亡去。
皇甫嵩是平定黃巾起義的最大功臣,當(dāng)時他連續(xù)平定豫州和冀州黃巾軍威震天下,而且手中握有重兵,有人勸他擁兵自重卻被皇甫嵩拒絕,以當(dāng)時情形來看,如果皇甫嵩真的割據(jù)一方,朝廷還真拿他沒辦法。
董卓遷都長安后,朱儁并未隨行而是留守洛陽,偌大個關(guān)東如果朱儁有二心割據(jù)一方并沒有多難,這是他的第一次機會;董卓死后,掌權(quán)的李傕、郭汜召朱儁入朝為官,他手下將士都不愿意,這是朱儁的第二個機會,可是忠于漢室的朱儁仍然奉詔入長安,可以說朱儁至少錯過了兩次割據(jù)一方的機會。
以當(dāng)時天下的形勢來看,如果皇甫嵩、盧植和朱儁心懷異心,有割據(jù)一方的圖謀和打算,其實是大有機會的,他們之所以沒能成為一方諸侯,最大的原因是他們自己不愿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0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