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自成劫持的東宮二王什么結局?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崇禎皇帝原本有7個兒子,其中有4個夭折。所以在崇禎亡國的時候,還有3個兒子是尚在人間的。他們分別是:太子朱慈烺、定哀王朱慈炯、永悼王朱慈炤。
其中太子朱慈烺、定哀王朱慈炯是周皇后所生,永悼王朱慈炤是田貴妃所生。田貴妃連續(xù)生了4個兒子,其中3個夭折,以至于她在崇禎十五年就早逝了。
看似挺可憐,但是如果她得知周皇后的下場,那她應該還是蠻慶幸早逝的。因為周皇后是在亡國前,被崇禎給逼著自縊的。而且她的一個女兒長平公主還被崇禎砍斷了一只手臂。
那么這兩個女人,生下的3個兒子,在李自成入京后,都是什么下場呢?很不好意思,他們都在戰(zhàn)亂中失蹤,當然這種失蹤是有一個過程的。
一、太子朱慈烺,被李自成俘獲。崇禎自己沒打算跑路,群臣也不讓他跑路,但是他得為自己的兒子們著想,所以他把3個兒子都化妝成了老百姓,希望他們能夠順利跑路。
可是你想啊,這3個人,自幼嬌生慣養(yǎng),走起路來都是慢悠悠的,哪里有一點老百姓的樣子呢?所以李自成大軍一入城,太子朱慈烺就被抓了。
只要不是瞎子,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得出朱慈烺的身份。這哥們皮膚白皙,一雙手跟春蔥一樣鮮嫩,說起話來也義正辭嚴,儼然就是個貴公子。
所以朱慈烺被抓了以后,李自成把他摁在面前,想讓他下跪。結果人間愛朱慈烺還是有點骨氣的,死活不肯跪。
不過他甩鍋的本事也很強,李自成問他,他們老朱家為啥丟了天下,朱慈烺沒有說崇禎的昏庸,反而把責任都推給了百官們,嚇得一旁投降的百官們面色慘白。
不得不說,朱慈烺還是很有骨氣的。當時李自成打算好好供養(yǎng)他,結果他卻一心求死。李自成知道朱慈烺本身是沒什么錯的,他只是生在了帝王家而已,所以就沒有殺他。
此后朱慈烺長期被李自成所控制,沒什么自由。不過在朱慈烺的強烈要求下,李自成花錢把崇禎皇帝和周皇后夫妻倆給安葬了。
那么朱慈烺是怎么丟了的呢?當時吳三桂反叛,李自成帶兵前往山海關與吳三桂決戰(zhàn),這個時候李自成還留了個心眼,把太子朱慈烺給帶著一起走了。
這是有必要的,留在京城,這哥們的身份,可是相當具有號召力的??上ё詈罄钭猿杀粎侨鸷投酄栃柕穆撥娊o打敗了。
自成曰:汝家何以失天下?曰:以誤用賊臣周延儒等。自成笑曰:汝亦明白。太子問曰:何不速殺我?自成曰:汝無罪,我豈妄殺?太子問曰:如是當聽我一言。一不可驚我祖宗陵寢,二速以皇禮葬我父皇母后。三不可殺戮我百姓。又曰:文武百官最無義。---《明季北略》
回來的時候就沒那么講究了,畢竟是逃回來的,太子朱慈烺就這么被李自成給搞丟了。至于是死是活,下場如何,歷史并沒有給出交代。
二、定哀王朱慈炯,也被李自成給抓了。不得不說,崇禎的娃是真不會偽裝。哪怕是逃難,都要擺出一副大爺的樣子,結果朱慈炯也被李自成給抓了。
由于他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稱呼他為朱三太子。其實這種說法不成立,畢竟太子只有一個,哪來的三太子呢?這就跟哪吒似的,完全是瞎掰的。
李自成打進來以后,抓了朱慈炯,其實還是善待他的。畢竟當時朱慈炯只有13歲,還只是個孩子,沒什么主見。
所以李自成覺得這孩子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張王牌,便將其封為定安公。要是李自成得了天下,這貨說不定還真的能安享晚年。
可惜李自成被人家打敗了,退出京城的時候,朱慈炯也就這么消失不見了。誰也不知道他的下落如何,可能是被亂兵所殺,也可能是隱姓埋名,這回學乖了。
朱三太子的影響力,并沒有因為朱慈炯的消失而不見。整個順治和康熙朝,都流傳著朱三太子的傳言,甚至有人拿朱三太子作為反清復明的籌碼。
三、永悼王朱慈炤,是唯一逃出去的。朱慈炤是田貴妃活下來的唯一一個兒子,也是崇禎皇帝的所有兒子里,最幸運的一個。李自成入京以后,年幼的朱慈炤就這么跟哥哥們失散了。
有版本傳言,朱慈炤跟著一位毛姓將領逃到了河南,并且成功化身為一名合格的農民。此后朱慈炤又被一位王姓給事中收養(yǎng)了,從此改名王士元。
王士元倒過來就是“原是王”,過了一段時間安定的生活以后,朱慈炤又娶了一位前朝胡姓官員的女兒做媳婦兒,從此以后開在余姚過上了幸福的小日子。
生活本來還算美滿,王士元教書為生,一直活到了75歲。當時有一妻一妾,還有6個兒子、3個女兒、1個孫子。
丁未。先是奉差查審大嵐山賊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賊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會審。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禎第四子。---《清實錄》
可惜最終由于他給子孫起名字時,依舊按照老朱家的金木水火土來排行,最終被人家給舉報了。朱慈炤全家都被清朝給逼死了。
總結:有出息的沒逃出來,逃出來的沒出息。崇禎的這3個兒子,也算是過了跌宕起伏的一生,從皇子到囚徒、流浪漢,算是比較悲慘的了。不過3個兒子都沒能復國,這也是挺悲哀的。
當時南京朝廷這邊,一直在等崇禎的兒子南下,否則不會倉促地將朱由崧立為皇帝的。但凡有一個南下,南明也不會是那種下場了,至少這3個孩子,是最具有正統(tǒng)性的,最容易服眾。
1、他只是娶了幾個別的女人,但是并沒有碰過她們,所以沒有孩子。
2、該劇根據匪我思存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本是西州國的九公主曲小楓,因為和親踏上了中原之路,與豊朝太子李承鄞之間發(fā)生的感情糾葛的故事。
3、《東宮》是由唐德影視、優(yōu)酷、華錄百納、華視娛樂、美濃影視聯合出品,李木戈執(zhí)導,陳星旭、彭小苒、魏千翔主演,斯琴高娃、羅嘉良、楊恭如特別出演,王志飛特約出演,張定涵、蔣愷、鄭曉寧、姚安濂、王傳一、呂行、邵峰、于濱、管樂、趙龍豪、娜吉瑪、夏娃、王冠聯合主演的古裝言情劇。
1. 王冕傳文言文及解釋 作品原文 王冕者,諸暨人(1),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2),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
或牽牛來責蹊田(3),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p>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坐佛膝上,?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4),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5)。
安陽韓性聞而異之(6),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
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yǎng)(7)。久之,思母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后。
鄉(xiāng)里小兒競庶道訕笑,冕亦笑。著作郎李孝光欲薦之為府史(8),冕罵曰:“吾有田可耕,有書可讀,肯朝夕抱案立高庭下(9),備奴使哉?”每居小樓上,客至,僮入報,命之登,乃登。
部使者行郡,坐馬上求見,拒之去。去不百武(10),冕倚樓長嘨,使者聞之慚。
冕屢應進士舉,不中。嘆曰:“此童子羞為者,吾可溺是哉?”竟棄去。
買舟下東吳,渡大江,入淮、楚,歷覽名山川?;蛴銎娌艂b客,談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飲,慷慨悲吟,人斥為狂奴。
北游燕都(11),館秘書卿泰不花家(12)。泰不花薦以館職(13),冕曰:“公誠愚人哉!不滿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祿仕為?”即日將南轅(14),會其友武林盧生死灤陽(15),唯兩 *** 、一童留燕,倀倀無所依。
冕知之,不遠千里走灤陽,取生遺骨,且挈二女還生家。冕既歸越,復大言天下將亂。
時海內無事,或斥冕為妄。冕曰:“妄人非我,誰當為妄哉?”乃攜妻孥隱于九里山。
種豆三畝,粟倍之。樹梅花千,桃杏居其半。
芋一區(qū),薤、韭各百本(16)。引水為池,種魚千余頭。
結茅廬三間。自題為梅花屋,嘗仿《周禮》著書一卷,坐臥自隨,秘不使人觀。
更深入寂輒挑燈朗諷,既而撫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呂事業(yè)不難致也(17)。當風日佳時,操觚賦詩(18),千百不休,皆鵬騫海怒(19),讀者毛發(fā)為聳。
人至不為賓主禮,清談竟日不倦。食至輒食,都不必辭謝。
善畫梅,不減楊補之(20)。求者肩背相望,以繒幅短長為得米之差(21)。
人譏之。冕曰:”吾藉是以養(yǎng)口體,豈好為人家作畫師哉?“未幾,汝潁兵起(22),一一如冕言。
皇帝取婺州(23),將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議參軍,一夕以病死。冕狀貌魁偉,美須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試以死,君子惜之。
史官曰(24):予受學城南時,見孟寀言越有狂生,當天大雪,赤足上潛岳峰,四顧大呼曰:“遍天地間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膽澄澈,便欲仙去?!奔叭氤?,戴大帽如簁(25),穿曳地袍,翩翩行,兩袂軒翥(26),嘩笑溢市中。
予甚疑其人,訪識者問之,即冕也。冕真怪民哉!馬不覂駕(27),不足以見其奇才,冕亦類是夫![1]? 作品注釋 (1)諸暨:今浙江諸暨市。
(2)隴:同“壟“,田壟。(3)蹊:踩踏。
(4)策:書冊。長明燈:佛前晝夜長明的燈。
(5)恬:安然。(6)安陽韓性:字明善,紹興(今屬浙江)人,其先居安陽(今屬河南)。
元代學者。曾被舉為教官,不赴。
卒后謚莊節(jié)先生。著有《禮記說》等書。
(7)越城:指今紹興市。(8)李孝光:字季和,浙江樂清人。
至正年間(1341—1370)任秘書監(jiān)著作郎。府史:府衙小吏。
(9)案:指文書檔案。(10)武:半步叫武。
(11)燕都:即元代京城大都,今北京市。(12)泰不華:字兼善,世居白野山。
1341年(至正元年)為紹興路總管。召入史館,參與編修遼、宋、金三朝史書,書成以后,授秘書卿。
升禮部尚書,兼會同館事。方國珍起兵,被殺。
秘書卿為秘書監(jiān)長官。(13)館職:這里指在史館供職。
(14)南轅:車轅向南,即南歸。(15)武林:杭州的別稱。
灤陽:今河北遷安西北。(16)薤(xiè):百合科植物,鱗莖可作蔬菜。
(17)伊、呂:伊尹、呂尚。伊尹為商湯賢相;呂尚,扶助武王來殷建立周朝。
(18)操觚:執(zhí)簡,這里謂拿起紙來。觚。
古人書寫時所用的木簡。(19)鵬騫海怒:喻極有氣勢。
鵬騫,大鵬高飛。(20)楊補之:指宋代畫家楊無咎,字補之,善畫梅。
(21)繒(zēng):絲織物。(22)汝潁兵起:指元末紅巾軍起義。
(23)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華。
(24)史官:作者自謂。(25)簁(shī):篩。
(26)袂(mèi):衣袖。軒翥(zhù):飛舉的樣子。
(27)覂(fěng)駕:翻覆車駕。猶言不受駕馭。
[1]? 作品譯文 王冕,諸暨人,七八歲時,其父要他在隴上放牛,他卻偷偷地溜進學舍聽學生們念書,聽了就默默記住,有時晚上回來竟忘了牽牛。有時會有人把牛牽回來,責備說踩了他的田,他的父親生氣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完了還是不改。
他母親說:“兒子癡迷這樣,你為什么不放任他呢?”王冕于是離開家,到寺廟旁居住,晚上就出來,在佛像的大腿上坐著,就著長明燈讀書,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大多數是土造的,猙獰可怖,王冕雖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得似什么都不知道,一點也不怕。
安陽的韓性聽說了,覺得他很奇異,便把他收作弟子,學習儒學,后來成為通曉儒學的人。韓性死后,他的門人對待王冕就像對待韓性一樣尊重。
當時王冕的父親已經去世,他就把母親接到越城去奉養(yǎng)。后來因為母親想念故鄉(xiāng)而回故鄉(xiāng),他買了頭白牛,拖。
2. 息庵翁傳 文言文翻譯 息庵翁,名叫志求,字文健,息庵是他的別號。他的先人是江西清江縣人,后來到了明朝洪武年間到了蘇州,就在蘇州安家了。息庵翁的祖父貽令先生因為擅長書法而在吳中很有名。息庵翁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在他祖父身邊磨墨,伺候祖父寫字,仿著祖父的字體寫字,字寫得很有精神且遒勁。他祖父非常驚訝,就教授他寫字的方法。息庵翁為人清廉、正直,不符合禮法規(guī)定的不說、不做,親朋好友都特別尊敬他。
息庵翁特別喜歡看書,一旦知道別人有好的古籍善本,就馬上去借閱。他把自己的小屋裝飾好后獨自居住,在桌上點一爐香,放一瓶水,早晚抄錄借來的書籍。然而息庵翁心中有雄心壯志,為自己不能及時有所作為而感到羞恥,聽到秋風就不禁為這蕭瑟所感染,馬上扔掉筆站起身來,在屋子里來回走動。等心情平復后卻又繼續(xù)抄書,最后也只是在家中郁郁不得志,他在雍正四年去世,被安葬在黃山。息庵翁由一個兒子、三個女兒,他的子孫都很貧困,他的墳因此得不到修繕兒破敗,墳周圍種的樹也很少,后人也很少去拜祭,但是息庵翁一生所抄錄的書籍卻都完好保存。
3. 文言文省略句 王冕傳 ①七八歲時,父命牧牛壟上。
(王冕)七八歲時,(其)父命(其)牧牛(于)壟上。
翻譯:(王冕)七八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要求(他)(在)田壟上去放牛。
②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
(王冕)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
翻譯:(王冕)偷偷進入學堂聽各位學生誦讀課文,聽完之后就默默記背下來。
③暮歸,忘其牛。
(王冕)暮歸,忘其牛。
翻譯:(王冕)晚上回家,忘了帶回自己的牛。
④已而復如初。
已而(王冕)復如初。
翻譯:停止之后(王冕)又和從前一樣了。
⑤夜出,坐佛膝上,執(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讀書聲)瑯瑯達旦。
(王冕)夜出,坐佛膝上,執(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
翻譯:(王冕)晚上跑出去,坐在佛像的膝上,拿著書就著長明燈閱讀,(讀書聲)瑯瑯,一直到早晨。
純原創(chuàng)純手打,有用請采納!有問題請追問!
4. 吳擇仁傳文言文翻譯 謝無逸閑居
【原文】
謝無逸閑居,多從衲子游,不喜對書生。一日,有一貢士來謁,坐定,曰:“每欲問無逸一事,輒忘之。嘗聞人言歐陽修者,果何如人?”無逸熟視久之,曰:“舊亦一書生,后參大政。”又問:“能文章否?”無逸曰:“也得。”無逸之子宗野方七歲,立于旁,聞之匿笑而去。此等舉子,如何喚作書生?唯不喜書生,故來謁者,但有此等舉子。
【注釋】
1、本文最早見于宋惠洪《冷齋夜話》,原題為《歐陽修何如人》,明小說家馮夢龍《古今笑史·無術部第六》收入,改題為《問歐陽修》。
2、謝無逸:即謝逸(1068-1113),字無逸,自號溪堂。宋代臨川城南(今屬江西省撫州市)人。進士及第。北宋文學家,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與其從弟謝邁并稱“臨川二謝”。與饒節(jié)、汪革、謝邁并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 曾寫過300首詠蝶詩,人稱“謝蝴蝶”。
3、閑居:亦作“間居”。謂避人獨居?!抖Y記·孔子閑居》:“孔子間居,子夏侍?!标懙旅麽屛模骸巴搜啾苋嗽婚g居?!薄盾髯印そ獗巍罚骸笆且员俣恐?,而遠蚊蝱之聲,閑居靜思則通?!睍x陶潛《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詩:“閑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p>
4、衲子:僧人。宋黃庭堅《送密老住五峰》詩:“水邊林下逢衲子,南北東西古道場?!泵鳒@祖《南柯記·禪請》:“不去罷。我看衲子們談經說誦的,不在話下?!鼻迳驈汀陡∩洝だ擞斡浛臁罚骸榜淖诱堄^萬年缸,缸在香積廚,形甚巨,以竹引泉灌其內,聽其滿溢,年久結苔厚尺許。”
5、游:交游;交往?!皬哪橙擞巍奔础芭c某人交往”之意。
6、貢士:清制,會試中式者為貢士?!肚迨犯濉みx舉志三》:“次年試舉人于京師,曰會試,中式者為貢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六回:“此刻要他寫一張借據,那可就比新貢士殿試寫一本策還難點了。”嚴復《救亡決論》:“至于成貢士,入詞林,則其號愈榮,而自視也亦愈大。”
7、謁:拜訪;拜見。
8、每:常常。
9、輒:總是。
10、何如:如何;怎么樣。
11、熟視:注目細看?!妒酚洝R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戰(zhàn)而栗,恐不能言者,終無他語。灌將軍熟視笑曰:‘人謂魏勃勇,妄庸人耳?!薄缎绿茣の乃噦魃稀ずe》:“性重慎,未嘗語禁中事,人及其醉問之,亦熟視不答?!濒斞浮冻ㄏκ啊し稅坜r》:“我在故鄉(xiāng)做教員,大概是春末時候罷,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見了一個人,互相熟視了不過兩三秒鐘,我們便同時說?!?/p>
12、久之:很久。
13、匿笑:竊笑,暗笑。暗中偷笑;掩口暗笑。唐韋瓘《周秦行紀》:“太后又謂潘妃曰:‘子亦不來,何也?’潘妃匿笑不禁,不成對?!彼位莺椤独潺S夜話·歐陽修何如人》:“又問(歐陽修)能文章否?無逸 曰:‘也得?!療o逸之子宗野方七歲,立于旁,聞之,匿笑而去?!鼻迤讲角唷断纪鈹|屑·縹錦廛文筑下·點化故事》:“帥不覺失笑,眾亦匿笑而退。”茅盾《子夜》九:“忽然那一道和鄰室相通的板壁有人答答地敲著,又有女人吃吃匿笑的聲音?!?/p>
14、此等:這一等;這一類。
15、舉子:科舉考試的應試人?!杜f唐書·高適傳》:“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于文雅,唯以舉子待之?!泵麝惾暝督鹕徲洝そ加觥罚骸芭e子進科場,全無字半行,燭已相將盡,問君忙不忙?”清沈復《浮生六記·閑情記趣》:“先拈鬮,得第一者為主考,關防別座;第二者為謄錄,亦就座;余為舉子?!?/p>
16、但:只;僅。
【譯文】
謝無逸避人獨居時,經常跟僧人交往,不喜歡面對讀書人。一天,有一位(會試中選的)貢士(讀書人參加會試,中選的參加殿試,最終排定名次,已中選的稱為貢士,殿試后分為三等發(fā)榜,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均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來拜訪,(賓主)坐定后,說:“(我)老想問您一件事,總是忘記。(我)曾聽人說起歐陽修這個人,這個人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謝無逸盯著那人看了好久,說:“以前也是一位書生,后來參與朝中大事了?!保侨耍┯謫枺骸埃ㄟ@個人)能寫文章嗎?”謝無逸說:“也能寫?!敝x無逸的兒子謝宗野才7歲,(這時)立于一旁,聽了這話掩著嘴偷笑著跑開了。這樣的考生,怎么能叫作讀書人呢?(或許正是)因為(我)不喜歡讀書人,所以來拜訪我的,只有這樣的考生吧。
5. 文言文翻譯 原文:
《后漢書·班超傳》:
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然內孝謹,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譯文: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yǎng)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xiāng)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么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6. 王冕傳文言文及解釋 【原文】王冕者,諸暨人。
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
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jié)摮鲎鹣ド?,?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
聽完以后,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
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后,他仍是這樣。
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后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里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7. 復庵記文言文翻譯 前朝太監(jiān)范養(yǎng)民,在崇禎十七年夏天,從京都徙步到華山當道士。幾年之后,才得以在西峰的左邊蓋了一所房子,取名叫“復庵”。華山下面的社會賢士大夫,大多和他有交往;華山周圍的人都信任他,尊敬他??墒欠断壬緛聿⒎堑朗恐鞯娜恕#ㄋ┳杂鬃x書,愛好《楚辭》;諸子百家的學說以及經書史書涉獵得也很多。在宮中擔任太子的伴讀。當李自成扶持太子和另外兩個王子離開北京,范先生料到他一定要向西逃,于是拋棄自己的家跑到關中,打算盡自己的職責。但是太子下落不明,范先生就當了道士。
舊中涓范君養(yǎng)民,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數年,始克結廬于西峰之左,名曰復庵。華下之賢士大夫多與之游;環(huán)山之人皆信而禮之。而范君固非方土者流也。幼而讀書,好《楚辭》;諸子及經史多所涉獵。為東宮伴讀。方李自成之挾東宮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棄其家走了關中,將盡厥職焉。乃東宮不知所之,而范君為黃冠矣。
華山懸崖頂上,有松樹可以遮蔭,有地可以種菜,有山泉可以取水,不向官府納稅,不列入寺廟的財產登記簿上。華山下面的居民有人資助他材料,因此建造了這個住所來居住。(這所住宅)有房三間,面朝東,可以看見太陽升起。
太華之山,懸崖之顛,有松可蔭,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稅于官,不隸于宮觀之籍。華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創(chuàng)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東向以迎日出。
我曾經在復庵住過一夜。開門遠望,(只見)黃河的東邊,蒼青的雷首山拔地而起,(那就是)伯夷、叔齊采薇充饑而餓死的地方,(那些山巒)好象拱手站在那兒,(伯夷、叔齊的事)本來就是范先生所仰慕并仿郊的行為。從這兒向東,是汾河的一個曲折處,綿山在云煙中若隱若現,好象看見當年介子推追隨晉公子出逃,公子歸國之后,介子推卻隱居在這里。這又是范先生有此心而不得實現的。從這兒再向東,太行山和碣石山之間,是明故都北京和明皇陵所在的地方,離那兒非常遙遠,盡力遠望也望不見了,(只有)彼此垂淚!我寫了這篇記,留在山中。以后登此山的先生們,不要忘記范先生的志向??!
余嘗一宿其庵。開戶而望,大河之東,雷首之山蒼然突兀,伯夷叔齊之所采薇而餓者,若揖讓乎其間,固范君之所慕而為之者也。自是而東,則汾之一曲,綿上之山出沒于云煙之表,如將見之,介子推之從晉公子,既反國而隱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東,太行、碣石之間,宮闕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極望之不可見矣,相與泫然!作此記,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無忘范君之志也。
8. 高士汪沨傳文言文翻譯 原文(節(jié)選):
汪沨,字魏美,錢塘人。明朝遺民。少孤貧,力學,與人落落寡諧,人號曰汪冷。舉崇禎己卯鄉(xiāng)試,與同縣陸培齊名。
甲申后,培自經死,沨為文祭之,一慟幾絕,遂棄科舉。姻黨欲強之試禮部,出千金視其妻,俾勸駕,妻曰:“吾夫子不可勸,吾亦不屑此金也?!眹L獨身提藥裹往來山谷間,宿食無定處。沨故城居,母老,欲時時見沨,其兄澄、弟沄亦棄諸生服,奉母徙城外。沨時來定省,然沨能自來,家人欲往跡之,不可得。
嗣因兵亂,奉母入天臺。海上師起,群盜滿山谷,復返錢塘。當是時,湖上有三孝廉,皆高士,沨其一也,當事皆重之。監(jiān)司盧高尤下士,一日,遇沨於僧舍,問:“汪孝廉何在?”沨應曰:“適在此,今已去矣?!备邜澣?,不知應者即沨也。高嘗艤舟載酒西湖上,約三高士以世外禮相見,惟沨不至。已,知其在孤山,以船就之,排墻遁去。沨不入城市,有司或以俸金為壽,不得卻,坎而埋之。里貴人請墓銘,饋百金,拒弗納。徙居孤山,匡床布被外,殘書數卷,鍵戶出,或返或不返,莫可蹤跡。遇好友,飲酒一斗不醉。
魏禧自江西來訪,謝弗見。禧留書曰:“吾寧都魏禧也,欲與子握手一痛哭耳!”沨省書大驚,一見若平生歡。臨別,執(zhí)手涕下。沨嘗從愚庵和尚究出世法,禧曰:“君事愚庵謹,豈有意為其弟子耶?”沨曰:“吾甚敬愚庵,然今之志士,多為釋氏牽去,此吾所以不屑也。”
康熙四年秋,終於寶石山僧舍,年四十有八。
譯文:
汪沨,字魏美,是錢塘人。明朝遺民。少年時失去父親,家里貧困,學習努力,性情孤傲,很難跟人合得來,人們稱他為汪冷??贾谐绲澕好赅l(xiāng)試舉人,跟同縣陸培齊名。
甲申事件(李自成攻陷北京)后,陸培自縊而死,汪沨寫文章祭奠他,竟痛哭到幾乎氣絕,于是放棄科舉考試。他的親族想強求他參加禮部的考試,拿出千兩銀子看望他的妻子,讓她促請汪沨起行,汪沨妻子說:“我的丈夫不能被勸服,我也看不起這些銀子?!保ㄍ魶h)曾經獨自一人提著藥包在山谷中來往,吃住沒有固定的地方。汪沨原來在城里居住,母親年老,想經常見到汪沨,他的哥哥汪澄、弟弟汪沄也放棄了生員的身份,搬到城外侍侯母親。汪沨時常來向母親問安,可是汪沨能自己來,家里的人想要找到他的蹤跡,卻不能找到。
隨后因為戰(zhàn)亂,把母親轉入天臺山侍侯。海上戰(zhàn)事又起,山里到處是盜賊,又返回錢塘。在這時,湖上有三個孝廉,都是高潔之士,汪沨就是其中之一,當權的人都很敬重他們。監(jiān)司盧高尤其禮賢下士,有一天,盧高在僧舍里遇到汪沨,問:“汪孝廉在哪里?”汪沨回答說:“剛才在這里,現在已經離開了?!北R高很失望,不知道回答的人就是汪沨啊。盧高曾經在湖上劃船裝著酒,邀約三個高士用世外的禮節(jié)相見,只有汪沨沒到。不久,知道他在孤山,乘船去拜訪他,汪沨倉皇逃走了。汪沨不進入城市,有的官員用自己的俸金給他祝壽,他不能推卻,挖坑埋掉它。家鄉(xiāng)的顯貴的人請他寫墓志銘,送給他百兩銀子,他拒絕不接受。遷徙到孤山居住,除了筐床和布被之外,只有幾卷殘破的書籍,鎖上門出去,有時返回有時不回,沒有人知道他的蹤跡。遇到好友,喝一斗酒也不醉。
魏禧從江西來拜訪他,推辭不見。魏禧留下信說:“我是寧都的魏禧,想和先生握手痛哭一場啊!”汪沨察看書信后非常吃驚,初次見面就好像一生的老朋友。臨分別時,相互拉著手流淚。汪沨曾經跟從愚庵和尚探究出世的方法,魏禧說:“您待愚庵這么恭敬,難道有做他弟子的想法嗎?”汪沨說:“我很敬重愚庵,可是現在的有志之士,大多被佛教拉攏過去,這是我感到不值得(加入佛教)的原因?!?/p>
康熙四年秋天,汪沨終老在寶石山僧舍,終年四十八歲。
1. 閱讀文言文看松庵記 龍泉有許多高大的山峰,距它西南一百多里的其他山峰更為高大,有座四周突起中間低洼的其形狀像萁筐的,人們因此稱之為“匡山”。山上多生長髥松,遠遠望去高入青云,清新翠綠,光彩照人,就像水洗過一樣,松樹上雜亂地攀附著薜荔和女蘿,縱橫擴展幾十尋,嫩綠可吃。松根的茯苓,形狀其大如斗,又雜生著黃精、前胡和牡鞠,采下就可吃。
我的好友章三益非常喜歡這里,在山中剛修建了廟庵,庵的西南幾十步的地方,有兩個深淵,蛟龍就潛藏其中,云蒸騰而上,不一會兒就覆蓋了整個山谷,白茫茫的如同大海蒼茫無邊際,大風從東面吹來,云被吹散了,章君又建造了煙云萬頃亭。庵的東北幾十步的地方,山更高,更峭拔險峻,氣勢直沖霄漢,向南望閩中數百里的地方,秀美的樹木緊貼在地上就像生長的薺菜,章君又建造了唯天在上亭。庵的正南幾十步,明亮高遠,清朗潔凈,東西北三面的山峰,都競相以形爭秀,讓人喜愛玩賞忘記疲倦,更可以彈琴、下棋,也可以舉杯而飲,沒有不可以的,君又建造了環(huán)中亭。
章君吟詩讀書閑暇之余,身披鶴氅大衣,拄著九節(jié)杖,在三座亭子間賞玩,回來坐在庵中,四周髥松就好像元夫、巨人左右拱手作揖。注視很久,精神融合,物我兩忘,就好像與先賢豪杰暢談,于是更為高興起來穿上謝公屐,每天在萬松間歌吟,木屐的鏘鏘作響和歌聲相應和。髥松似乎理解了章君的想法,也輕輕地發(fā)出笙簫的聲音與之互相娛樂。章君贊嘆道:“這是我看松的樂趣。”于是以此命名廟庵。
龍泉的文人志士聽到后懷疑他說:“章君有救世立邦的大才,當閩南倭寇侵擾邊境,曾經豎起旗幟、擂起戰(zhàn)鼓,磨礪兵戈長矛,率領軍隊擊退了他們,這樣做大概是有意樹立自己偉大的功業(yè)來表現自己。今卻以看松命名廟庵,好像隱居之士的行為,是鄙薄世間攪擾而不愿接近,還是這些人不足以相交,才去寄意于松樹?”金華的宋濂私下卻不認為這樣。那些植物當中,稟性堅貞剛正的氣度,只有松樹。曾經私下思考:一旦氣勢可伸,根部有含蘊,沒有不借此機會展現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等到秋高氣清,霜露降臨之后,都變黃隕落沒有剩余,那些能冒嚴寒而不改變品行的,難道不是松樹嗎?因此昔日君子常常借它來勉勵自己,推求章君的品質,大概也像這樣罷了,章君處世與松為伴, 則端莊自立;等到應時而出,剛直忠貞而自持,不被外物議論所改變,最終能成就功業(yè)澤被百姓,起初并沒有和松柏精神相悖,有人不理解你,強詞說君遺世獨立,而懷疑出世,可不可以呢?
2. 看松庵記整片翻譯 參考譯文:
龍泉有很多大山,在它西南方向一百多里的諸多大山更為幽深。有些大山四面奮然而高聳起來,中間凹下,形狀像箕筐,人們因此稱它為“匡山”。山上有很多枝葉像虬髯一樣的松樹,滿眼望去高入云天,新鮮的翠針映照著人如同被洗過一樣。松樹上攀附的薜蘿紛披彌漫,橫向衍生成幾十丈長,葉子嫩綠可以吃。松根上寄生的茯苓,有的很大如同斗器,其中雜生著黃精、前胡及牡鞠等植物,采下可吃。
我的朋友章三益君非常喜歡這個地方,不久前在山里蓋起了一座庵廬。庵廬西南方若干步遠,有兩個深潭,蛟龍潛藏在水里。水面上云氣精華向上騰涌而起,頃刻間就覆蓋了山谷,它的顏色是那種純白色,就像大海一樣蒼茫而無邊無際,大風從東面吹來,云氣就會消散,章君因此建起了一座煙云萬頃亭。庵廬的東北方向若干步遠,山更加高峻,峰巒更加峭拔尖聳,那種氣勢如同想與霄漢連在一起。向南可看到閩中幾百里遠,嘉樹帖服在地上如同薺菜,于是章君又建造了唯天在上亭。庵廬的正南方又是若干步遠,地面明凈闊遠清爽干凈,東西北三個方向的各座山峰,都擺出秀麗的情形爭相競斗,讓人喜愛玩賞忘記了疲倦,再加上在這里可以彈琴可以下棋,可以帶著酒具來喝酒,沒有什么不適宜的,于是章君又因此蓋了一座環(huán)中亭。
章君讀書的閑暇,經常披著鶴翅一樣的大衣,拄著竹杖,先后游歷三座亭子,回來就坐在庵廬里,回望虬松,看到它們如同善士、巨人一樣在左右作揖。章君注視很久,精神凝定聚合,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仿佛同古代的豪杰在千年之前互相交談。章君心情大好,起身穿起謝靈運當年一樣的木鞋,每天在萬棵松樹間歌嘯行吟,木屐的聲音鏗鏘有力合中節(jié)拍,同歌聲互相應和。虬松仿佛了解章君的心意,也發(fā)出輕微的如同笙簫一樣的聲音來互相娛樂。章君贊嘆道:“這就是我觀賞松樹的樂趣啊?!庇谑撬谩翱此伞倍謥砻拟謴]。
3. 《宋濂看松庵記閱讀答案》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看松庵記宋濂龍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諸山為尤深,有四旁奮起而中洼下者,狀類箕筐,人因號之為“匡山”。
山多髯松,彌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蘿份份披披,橫敷數十尋,嫩綠可咽。
松根茯苓,其大如斗,雜以黃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吾友章君三益樂之,新結庵廬其間。
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淵二,蛟龍潛于其中,云英英騰上,頃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無津涯,大風東來,輒飄去,君復為構煙云萬頃亭。庵之東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巒益峭刻,氣勢欲連霄漢,南望閩中數百里,嘉樹帖帖地上如薺,君復為構唯天在上亭。
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潔,東西北諸峰,皆競秀獻狀,令人愛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罍而飲,無不宜者,君復為構環(huán)中亭。君詩書之暇,被鶴氅衣,支九節(jié)筇①①,歷游三亭中。
退坐庵廬,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視之久,精神凝合,物我兩忘,恍若與古豪杰共語千載之上。
君樂甚,起穿謝公屐,日歌吟萬松間,屐聲鏘然合節(jié),與歌聲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簫音以相娛。
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廬云。
龍泉之人士,聞而疑之曰:“章君負濟世長才,當閩寇壓境,嘗樹旗鼓,礪戈矛,帥眾而搗退之,蓋有意植勛業(yè)以自見者。 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隱居者之為,將鄙世之膠擾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與,而有取于松也?”金華宋濂竊不謂然。
夫植物之中,稟貞剛之氣者,唯松為獨多。嘗昧昧思之,一氣方伸,根而蘊者, 荄而斂者,莫不振翹舒榮以逞妍于一時。
及夫秋高氣清,霜露既降,則皆黃隕而無余矣。 其能凌歲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厲,求君之志,蓋亦若斯而已。
君之處也,與松為伍,則嶷然有以自立;及其為時而出,剛貞自持,不為物議之所移奪,卒能立事功而澤生民,初亦未嘗與松柏相悖也?;蛘卟恢瑥娭^君忘世,而致疑于出處間,可不可乎?(選自《宋濂全集》,有刪改)[注]①九節(jié)筇(qióng):一種竹杖。
②唶(jiè):贊嘆。參考答案:9。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采之可茹茹:吃B。
皆競秀獻狀秀:開花C。被鶴氅衣被:通“披”,穿著D。
將鄙世之膠擾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答案】B【解析】B選項中的“秀”為“秀美”的意思。10。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人因號之為“匡山” B。
蛟龍潛于其中不如因善遇之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C.可挈尊罍而飲 D。今乃以“看松”名庵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答案】D【解析】A“因”:因此;趁機。
B“于”:在;比。 C“而”:表修飾;表轉折。
D“乃”:竟然。11。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描寫匡山松樹一組是①彌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橫敷數十尋,嫩綠可咽③嘉樹帖帖地上如薺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⑤日歌吟萬松間 ⑥亦微微作笙簫音以相娛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答案】C【解析】②是說薜蘿,③只說是嘉樹,⑤說的是章三益。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匡山位于龍泉的西南面,因為四面高聳,中間低洼,形狀如“箕筐”而得名。
它景色優(yōu)美,引人入勝。B.章三益在匡山上蓋了草舍后,又根據草舍周圍環(huán)境的特點建造了三個亭子,在亭中彈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讀書之余,常在松間歌吟,與松樹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為“看宋庵”。 D.宋濂不同意龍泉人士對章三益的看法,他認為章三益無論隱居還是出來做官,都能像松樹一樣堅持操守。
【答案】B【解析】原文中只說“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飲,無不宜者,君復為構環(huán)中亭”前面兩亭并未提及。
4.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看松庵記宋濂龍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 1。
D2。D3。
C4。⑴我的朋友章三益君很喜歡這個地方,于是就在這兒建造新的草廬。
(建議得分點: “樂”、狀語后置)⑵因此以前的君子每每把情志寄托在松樹身上來勉勵自己,探求章君的志向,大概也像這樣罷了。 (建議得分點:“托之” “自厲” “求”,整體句意)1。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一定要在答題時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進行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D項,秀:峻秀。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能力層級為分析理解B。
2。試題分析:②是松林里薛荔與女蘿的狀態(tài),③是閩中數百里范圍內的好樹,⑤是章三益在松間歌唱。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 試題分析:因為庵正南諸峰間可以彈琴、下棋、喝酒,才建了環(huán)中亭。
選項錯在將環(huán)中亭混淆為三個亭子,又弄反了因果關系??键c: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4。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 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理解B參考譯文:龍泉縣里大山很多,它的西南一百多里處的各個山峰,尤其生得幽深可愛。有四周奮然突起,而中間忽然下陷的,形狀很象撮箕竹筐,人們因此稱它做匡山。
山上髯松特別多,(舉目一望),滿眼(髯松峻峭挺拔),高入云霄,(它們)翠綠得光可照人,好象剛被水洗過似的。松林里薛荔與女蘿長得枝葉交錯,茂盛極了,旁枝斜出,橫起鋪開大約有幾十尺遠,嫩綠得象可以酌取一樣,松根上長著茯苓,大的有斗那么大,黃精、前胡和牡菊的幼苗,雜生其間,把它們采摘起來,可供食用。
我的朋友章三益君很喜歡這個地方,于是就在這兒建造新的草廬。在看松庵的西南面若干步遠的地方,有兩個深水潭,蛟龍就藏在潭水中。
有時水氣蒸發(fā)象云氣上騰一般,眨眼間就遮蓋了山谷,它的顏色是白的,好象一片茫茫云海,無邊無際,一陣大風從東吹來,云氣就飄走得無影無蹤了。 章三益又在這兒修建了一座煙云萬頃亭。
距看松庵的東北若干步遠,山更高峻,峰巒越是陡峭筆直,好象要和天空相連接似的。朝南面看,可見閩中幾百里,美麗的樹木長得整整齊齊,象貼在地上的薺菜一樣。
章三益又在這兒修建了一座唯天在上亭。庵的東南面又若干步遠,在林木相交的陰涼處,深青色的叢林,泛起一派翠色,繁茂得象要向人撲來似的,涼風吹來,即使在夏日炎炎,十分酷暑的時候,也使人頓生寒涼之感,產生要披棉衣的念頭。
章三益又在這兒修建清高亭。在庵的正南面又若干步遠,地勢寬闊開朗,令人感到涼爽干凈,東西北幾面的各個山峰,都在爭著比賽它們的俊秀,呈獻它們的壯美,這些風景令人愛玩得忘記了疲勞,加上在這兒可以彈琴,可以下棋,可以端起杯子喝酒,沒有一點不適宜的地方,章三益又在這兒修建了環(huán)中亭。
章君作詩讀書的閑暇,披著鶴氅衣,拄著九節(jié)竹手杖,游遍了三亭之間,回來后坐在庵廬中,回望髯松,就像元夫、巨人在左右拱手作揖。章君久久地注視著,精神凝合,物我兩忘,恍惚間就像和古代的豪杰跨越千載而一起交談。
章君高興極了,起身穿上謝公木屐,每天在萬松之間歌吟,木屐之聲鏘鏘的聲音合乎節(jié)拍,與歌聲相應和。 髯松好像也了解章君的想法,也輕輕地發(fā)出笙簫一般的聲音來相互娛樂。
章君感嘆道:“這是我獲得了看松的樂趣啊。”于是用“看松”二字為他的廬舍命名。
龍泉的人士,聽到這件事懷疑地說:“章君懷有濟世的大才,福建賊寇壓境的時候,曾經樹立起旗幟,磨礪兵器,率領眾人擊退賊人,大概是有意建功立業(yè)而揚顯自己的。 現在竟然以“看松”來給房屋命名,和隱居的人做法一樣,這是鄙棄世間的混亂而不與世人親近嗎?或者是世人不值得交往呢?”金華宋濂私下里認為不是這樣。
植物之中,具有貞剛之氣的的,只有松樹最多。曾經暗暗思索:春天一來,蓄藏或者收斂草根,沒有不舒展葉子開出花朵在一時間賣弄自己的美麗;等到秋高氣清,霜露降落以后,就枯黃隕落而什么都剩不下了。
那些能夠冒著歲寒而不改品行的,難道不是松嗎?因此以前的君子每每把情志寄托在松樹身上來勉勵自己,探求章君的志向,大概也像這樣罷了。章君所處之地,與松樹為伍,就有高峻自立的辦法;等到他因為時局而出世,以剛正貞烈自我克制,不因為外物和議論而有所改變,最終能建立功業(yè)又澤惠百姓,開始的時候也不曾和松柏的品格相悖離。
有些人不了解章君,硬要說章君忘了世人,而在他的作官與隱居間有疑問,可不可以呢?。
5. 看松庵記中的字詞解析 九節(jié)筇:一種竹杖。
唶:贊嘆。 茹:吃 。
秀:秀美 。被:通"披",穿著。
狎:接近。"章君負濟世長才,當閩寇壓境,嘗樹旗鼓,礪戈矛,帥眾而搗退之,蓋有意植勛業(yè)以自見者“。
的翻譯為:章三益具有濟世的優(yōu)異才能,當福建賊寇逼近時,他曾經樹起旗鼓,磨礪兵器,率眾擊退了他們,大概是希望建立功業(yè)來顯露自己。“其能凌歲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厲,求君之志,蓋亦若斯而已?!?/p>
的翻譯為:那些能夠冒著每年的嚴寒而不改變品行的,不是松樹嗎?因此從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樹來激勵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這樣的吧。
6. 初中文言文翻譯《松風閣記》 原文: 松風閣在金雞峰下,活水源上。
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聞波濤聲徹晝夜,未盡閱其妙也。至是,往來止閣上凡十余日,因得備悉其變態(tài)。
蓋閣后之峰,獨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頂。仰視,如幢葆臨頭上。
當日正中時,有風拂其枝,如龍鳳翔舞,離衤徒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金碧相組繡。觀之者,目為之明。
有聲,如吹塤,如過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鐵馬馳驟,劍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蟲鳴切切,乍大乍小,若遠若近,莫可名狀。聽之者,耳為之聰。
予以問上人。上人曰:“不知也。
我佛以清凈六塵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虛亡耳。”予曰:“然則上人以是而名其閣,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閣上又三日,乃歸。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記。
譯文: 松風閣在金雞峰下,活水源上。我今年春天才到那里,又留宿了幾夜,卻又是遇到下雨天。
只是晝夜聽見波濤洶涌的聲音,沒有能夠完全觀賞到她的奇妙之處。到了這次,我到閣觀看了十余天,于是才具體了解到她的變化之態(tài)。
松風閣后的山峰,獨高于其他的山峰,而松又在山峰頂上。仰視,如幢葆臨于頭上。
當日頭正中時,有微風拂他枝,就好象龍鳳飛翔跳舞,離衤徒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金碧輝煌相互組成繡麗。觀看她的人,眼前一亮。
有聲音,如吹塤,如下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鐵馬馳驟,劍槊相磨镲戛;突然又作草蟲鳴切切,一會大一會小,若遠若近,不可以說出其狀態(tài)。聆聽得人,耳為之聰。
我那這些問上人。上人曰:“我也不知道。
我佛以清凈六塵為明心之本,凡進入耳目的東西,都是虛無縹緲的罷了”我說:“然而上人為什么以松風閣命名呢?”上人笑曰:“偶然罷了?!?又在閣上住了三天,才回去。
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記。
7. 復庵記文言文翻譯 前朝太監(jiān)范養(yǎng)民,在崇禎十七年夏天,從京都徙步到華山當道士。幾年之后,才得以在西峰的左邊蓋了一所房子,取名叫“復庵”。華山下面的社會賢士大夫,大多和他有交往;華山周圍的人都信任他,尊敬他??墒欠断壬緛聿⒎堑朗恐鞯娜?。(他)自幼讀書,愛好《楚辭》;諸子百家的學說以及經書史書涉獵得也很多。在宮中擔任太子的伴讀。當李自成扶持太子和另外兩個王子離開北京,范先生料到他一定要向西逃,于是拋棄自己的家跑到關中,打算盡自己的職責。但是太子下落不明,范先生就當了道士。
舊中涓范君養(yǎng)民,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數年,始克結廬于西峰之左,名曰復庵。華下之賢士大夫多與之游;環(huán)山之人皆信而禮之。而范君固非方土者流也。幼而讀書,好《楚辭》;諸子及經史多所涉獵。為東宮伴讀。方李自成之挾東宮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棄其家走了關中,將盡厥職焉。乃東宮不知所之,而范君為黃冠矣。
華山懸崖頂上,有松樹可以遮蔭,有地可以種菜,有山泉可以取水,不向官府納稅,不列入寺廟的財產登記簿上。華山下面的居民有人資助他材料,因此建造了這個住所來居住。(這所住宅)有房三間,面朝東,可以看見太陽升起。
太華之山,懸崖之顛,有松可蔭,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稅于官,不隸于宮觀之籍。華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創(chuàng)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東向以迎日出。
我曾經在復庵住過一夜。開門遠望,(只見)黃河的東邊,蒼青的雷首山拔地而起,(那就是)伯夷、叔齊采薇充饑而餓死的地方,(那些山巒)好象拱手站在那兒,(伯夷、叔齊的事)本來就是范先生所仰慕并仿郊的行為。從這兒向東,是汾河的一個曲折處,綿山在云煙中若隱若現,好象看見當年介子推追隨晉公子出逃,公子歸國之后,介子推卻隱居在這里。這又是范先生有此心而不得實現的。從這兒再向東,太行山和碣石山之間,是明故都北京和明皇陵所在的地方,離那兒非常遙遠,盡力遠望也望不見了,(只有)彼此垂淚!我寫了這篇記,留在山中。以后登此山的先生們,不要忘記范先生的志向?。?
余嘗一宿其庵。開戶而望,大河之東,雷首之山蒼然突兀,伯夷叔齊之所采薇而餓者,若揖讓乎其間,固范君之所慕而為之者也。自是而東,則汾之一曲,綿上之山出沒于云煙之表,如將見之,介子推之從晉公子,既反國而隱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東,太行、碣石之間,宮闕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極望之不可見矣,相與泫然!作此記,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無忘范君之志也。
8. 初中文言文翻譯《松風閣記》 松風閣記譯文(一)雨、風、露、雷,都來自天空。
雨、露有形體,萬物等待它們來滋潤;雷沒有形體卻有聲音,風也是這樣的。 風不能自己發(fā)出聲音,藉著東西而發(fā)出聲音。
不像雷的震怒號叫,在虛空里就發(fā)出了大聲。就因為風附藉著物體而發(fā)聲,所以它的聲音完全隨著物體而改變;響亮、微弱、清晰、溷濁、輕快、恐怖等變化,就都隨著物體的形狀而產生了。
土石贔屭太堅實,風雖吹過它們上面也不能發(fā)出聲音,山谷空闊廣大,那聲音就雄壯凄厲。水流湯漾溫和,那聲音就喧嚷吵雜。
都不能算中正和平的聲音,讓人覺得膽戰(zhàn)心驚。所以只有附藉著草木發(fā)聲才合適。
因為松這種植物,本干挺拔枝柯糾繞,葉子纖細而修長,奇特而蔥蘢,舒展而茂盛,交錯而精巧,所以風吹過它的時候,不滯塞不激湯,流順通暢,具有自然的和諧,故以聽了可以消除煩惱憂慮,洗凈昏沉污濁,使人精神曠達心情愉快,舒和澹泊,寧靜安閑,自由自在在天地間生活,跟大自然相往來。難怪愛好山林的高士,喜歡松而不能離棄它了。
金雞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幾百年了,微風輕吹,聲音如幽靜的泉水淙淙地流過石灘,風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樂。那大風來的時候,就像翻揚的波濤,又像擊鼓一樣,低沉而有節(jié)奏。
方舟上人在金雞峰下建造了一座樓閣,取名為松風閣,我曾到訪而住在那兒,舒暢得意的像要長住下來而忘了回去。因為此閣雖在山林之中,可是離人境不遠。
夏天不太炎熱,冬天不太寒冷,觀賞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聽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慢步徘徊從容地游覽。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沒有外來的事物擾亂心境。
使人歡喜快樂,使人愿意終日如此,又何必一定要像許由那樣到潁水邊洗耳才算高潔,像伯夷、叔齊那樣爬上首陽山不食周粟才清廉呢? 我是四處寄居的人,腳步從不安定于一處,可是對這座樓閣,卻不能忘懷,所以在要跟上人道別時,愾了這些作為松風閣記。時間是元順帝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
(二) 松風閣在金雞峰的下面,活水源的上面。我在今年春天才來到這里,留宿了兩夜,都遇到下雨,只聽到波濤般的聲音響徹白天黑夜,沒有能完全觀看到它的奇妙之處。
到這時候,來來往往住在松風閣上共十多天了,因而能夠完全知道松風閣景色變化的不同情狀。 松風閣后面的山峰,在眾多的山峰中特別高,而松樹又生長在山峰的頂上,抬頭向上看,就像飾有鳥羽的旗幟和車蓋籠罩在頭頂上。
當太陽在正當中的時候,有風輕輕掠過那松枝,松枝就像龍鳳在飛翔舞蹈一樣,長滿茂密松針的枝條縈回屈曲,交錯糾結,來回擺動;陽光把樹影灑落在屋檐瓦楞之間,金黃碧綠的顏色交叉錯綜,編織成美麗的花紋。使觀看到這種景色的人,眼睛都因此明亮。
有聲音,像吹塤篪一樣,像陣雨迅急經過,又像水流沖激著山崖石壁,有時像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在奔馳,劍和長矛在互相撞擊;忽然又發(fā)出草蟲鳴叫的“切切”聲,忽大忽小,像在遠處,又像在近處,無法用語言形容那種情狀。使聽到這種松聲的人,耳朵都因此靈敏。
我將自己的這種感覺去詢問上人,上人回答說:“不知道啊。我們佛門把使六境清潔純凈作為使心思清明純正的根本。
凡是耳朵聽到、眼睛看到的,都是些荒誕無稽的東西罷了?!蔽艺f:“既然這樣,那么上人用“松風”給這個樓閣取名,是為什么呢?”上人笑著說:“偶然這樣罷了?!?/p>
我在松風閣又留宿了三天才回來。元惠宗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寫此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1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曹操手下13個大將,幾個能抵擋住關羽
下一篇: 秦昭襄王為什么容不下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