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能抵擋金陵小天堂,洪秀全為何不行?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朱元璋和洪秀全都占了南京做了皇帝,一個統(tǒng)一中華享國祚276年,一個守著半壁江山,短短14年就滅亡了。其中的緣由聽我細細講來。
1、二人出身不同
朱元璋出身赤貧,他不是懂得民間疾苦,而是自己受過疾苦。他沒有上過一天學,小時候做放牛郎,稍大一點做過和尚,甚至做過乞丐,可謂是社會最底層的人了。而在他的前二十年,真的是吃盡了苦頭,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沒有一個比他更慘了。元朝末年,天災不斷,朝政混亂,民生凋敝,像朱元璋這樣的人,想要活下去只有參軍入伍??梢哉f,他根本無心做皇帝,卻在二十年的行伍生涯后成為中華之主。
洪秀全出身耕讀世家,上過私塾,家里溫飽是沒有問題的,他小時候很聰明,家族父老對他期望甚高,希望他能光宗耀祖??墒熳x四書五經的洪秀全接連參加了幾次童生考試都名落孫山,心高氣傲的他對科舉興家不再抱有希望。大病一場之后,他對基督教中“人人平等”的理念宣揚感興趣,便想從中找到飛黃騰達的捷徑,創(chuàng)立了“拜上帝教”,并于1851年在金田起義反清,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
從兩人的出身可以看出,朱元璋一開始只想混口飯吃,這是他最樸素的理想,至于造反當皇帝什么的連想都不曾想;而洪秀全能吃飽飯,飽暖之后求功名而不得,于是借助宗教來反清,造反的目的很明確。而他1853年就迫不及待地建國稱王則更是暴露了他的功利心。
2、二人格局不同
就像上面說的,洪秀全有了巴掌大的地盤就急著稱王,惹來清軍的圍剿,要不是此時的太平天國深得民心,恐怕兩三年的功夫就被蕩平。洪秀全自打進了南京城就陷了進去,再也沒有走出過宮門一步,除了平衡諸王的爭斗和把精力耗費在女人肚皮上以外,就是寫幾首狗屁不通的破詩。太平天國最鼎盛時期,據(jù)有江南半壁河山,這時候洪秀全不思進取,以為據(jù)長江之險足以安享富貴,于是大肆封王,最多的時候,整個太平天國足足有2000多個王爺,有王爺就要有王府,偌大的南京城能有多少地皮夠他們折騰。
更可氣的是,洪秀全對太平天國普通軍士實行男女分營,雖夫妻不得相見,更不要提住到一起,這種模式徹底違逆了人倫,直接導致軍心不穩(wěn)。人們跟著洪秀全本來是想過上太平日子,不愁吃喝,居有定所,可出生入死打了幾年仗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家散了。而以洪秀全為代表的天國統(tǒng)治者們,卻錦衣玉食、高樓廣廈、左擁右抱,洪秀全自己就有99個王娘,太平天國不亡,天理不容!
反觀朱元璋,他雖然沒讀過書,卻是天縱英才,在地位穩(wěn)步提升的同時,他注意延攬人才,手下聚集了一大群能征善戰(zhàn)的武將和出謀劃策的文官,而即便是掌握了中國一半的領土,占據(jù)了南京這樣的“六朝古都”,他仍然接受了朱升提出來的“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策略,不做出頭鳥,將矛盾統(tǒng)統(tǒng)轉移到了已經稱王稱帝的張士誠、陳友諒那里。而到了元朝與張、陳實力各自得到極大消耗以后,他才出擊,短短幾年就統(tǒng)一了全國。
建立明朝的朱元璋雖然已經位登九五,但仍然保持著一顆積極改革的心,他改革了政治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讓皇帝真正成為萬民之主,這也是為什么明朝中晚期一堆不上朝的皇帝,朝政卻始終平穩(wěn)運轉的道理。
最關鍵的一點是,朱元璋對官員嚴苛,對百姓卻算得上“愛民如子”,屢屢豁免賦稅,終洪武一朝,長達三十年的時間,社會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
3、二人身處的環(huán)境不同。
朱元璋生在元末,蒙古人的統(tǒng)治毫無章法,一味壓榨漢人,導致各地揭竿而起。只不過此時的元朝,尚有幾十萬戴甲之士,不是一只紙老虎,只是因為彈壓各處兵力分散而被朱元璋鉆了空子,真要是一刀一槍地干,明軍未必那么容易得手。正是因為如此艱苦,朱元璋得國以后才會分外珍惜,勵精圖治地好好治理。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一開始只不過是兩廣的一小片火種,按理說大清國地大物博,兵馬眾多,以全國敵一隅勝算百分百,先前就有一個現(xiàn)成的例子。云南的吳三桂占了幾個省,不照樣沒幾年功夫就被消滅了嗎?只不過此時的大清已經不是當初的大清了,八旗孱弱不堪,抵擋幾百上千洋人尚且一敗涂地,又如何抵擋得住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國呢?若不是后來太平天國內訌,統(tǒng)治者不思進取,也許清朝早就亡了。
4、人心向背不同。
朱元璋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口號,喚醒了被壓迫奴役百年的漢人的熱血,加上天災人禍搞得民不聊生,起義尚有一絲活路,忍受則是死路一條。于是萬人空巷,人人景行,朱元璋的軍隊越打越多,跟從的百姓越來越多,地盤也越來越大,最終建立了氣象更新的大明王朝。
洪秀全純粹是拿“人人平等”做幌子,忽悠不識字的底層勞動人民為他所用。等到打下南京以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洪秀全坐了龍庭,珍饈美饌享之不盡,金銀珠寶取之不竭,而普通人不但沒拿到什么好處,連最普通的人權都受到了限制。加上統(tǒng)治者內部矛盾重重,互相傾軋,每次動蕩倒霉的都有普通百姓。另外,江南大部分地區(qū)淪陷多年,經濟蕭條,民生凄涼,毫無起色不說,比之清朝統(tǒng)治時更加不如,人們皆貶稱太平軍為“長毛”,民心渙散。
結語
正是有了以上的四個不同,赤貧的朱元璋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大明王朝,沒有曇花一現(xiàn),而條件更好的洪秀全有了一點成績就裹足不前,最終好景不長,短短十余年就慘遭滅亡。
有三方面原因。
從社會角度來說:同是異族統(tǒng)治中國,但是,所激發(fā)的社會矛盾不同。元朝為了維護蒙古貴族的統(tǒng)治特權,削弱各族的反抗,采取了分化的民族壓迫政策。元朝把全國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四等人在政治、
法律
和經濟上的地位,都有不同的規(guī)定,帶有明顯的歧視成分。還有各種巧立名目屠殺漢人。而清朝統(tǒng)治者僅在開國之初有一些屠殺滅種政策,后來為加強中央集權,防止?jié)h人造反,開始漢化政策,一方面推行旗漢兩套體制,在八旗內部搞“清語騎射”,旗漢不通婚同時嚴厲利用文字獄打擊大漢族主義,一方面尊孔重儒,任用漢人,減免賦稅,籠絡人心。
因此,清朝社會矛盾小于元朝末年。同樣民不聊生,洪秀全的起義并不是一呼天下應,而元末卻無處不烽火。
從思想角度來說,朱元璋從起義之初,便有了明確的稱帝的目標,而且有著易煽動人心的政策與嚴明不犯平民的軍紀,也與地主階級打下良好關系基礎,并“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而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起義,沒有明確可行的目的,頗有占山為王的氣魄,燒殺搶掠,令不少平民談長毛而色變,而后又一味推行絕對平均主義,不切實際,且與一個當時最大的階級--地主階級對立??沼泻槿受幪岢鲑Y政新篇而不實行,在天京城內貪圖富貴,互相傾扎,最終翼王
(來源:網(wǎng)絡)
第一、從大環(huán)境來說,朱元璋所在的元朝末年和洪秀全所處的清末還是有所不同的。王朝末年都是民不聊生,農民起義時有發(fā)生。但是清朝則更為特殊一點,不但有內部的農民起義而且還有外來的侵略。兩次鴉片戰(zhàn)爭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洪秀全面臨的情況要更復雜一些。而太平天國運動則是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lián)合絞殺下失敗的。
?
第二、從宗教來說。雖然紅巾軍最早也是由明教發(fā)展而來,但是后期他們的宗教意識早已對淡化,不存在教權與君權相爭的局面。到了明朝開國,明教白蓮教這些宗教在政權中幾乎得不到一點體現(xiàn)。但是天平天國卻不一樣,它以拜上帝教起家。洪秀全宣稱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而且還有什么天父、天兄下凡讓人眼花繚亂。天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天京之亂的深層原因就在于此,所以這就決定了它不可能成功。
?
第三、從戰(zhàn)略決策上看,朱元璋和洪秀全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朱元璋聽從朱升的建議,采用“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戰(zhàn)略決策。一直以來以發(fā)展壯大自己為主,稱王很晚。他依附劉福通的紅巾軍,很好地將矛頭轉移出去,元廷也沒有注意到他,收斂鋒芒最終才成大業(yè)。但是洪秀全卻恰恰相反,早在起義沒多久就開始封王,自己也開始享樂。如此高調的標榜自己固然可以讓天下人響應,但也讓清廷把主要矛頭對準了他,最終才走向滅亡。
?
第四從人才方面看。朱元璋廣納人才,麾下有李善長、劉伯溫等文人做參謀組成相對強大的智囊團。而洪秀全則沒有多少,太平天國以宗教起家,而且還是中西結合,這讓很多讀書人很不屑。再加上太平天國在各地搗毀孔廟,毀壞文物明顯與讀書人的價值觀相悖,所以招攬的人才就相對有限。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占據(jù)了南京卻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
當然他們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還不止這些,但是這幾個原因還是比較重要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1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地主劉德最后是什么結局
下一篇: 雍正登基后,鄔思道為何非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