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鼎而死的秦武王嬴蕩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
秦國奮六世之余烈,這才有了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那么這六世君王都有哪些呢?當(dāng)然是要從商鞅變法的秦孝公開始算起的。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以及秦莊襄王。
其中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那就是打醬油的,秦孝文王在位3天,秦莊襄王在位3年,他們加起來出場不到4年時間,完全是給秦始皇鋪路的。
其實這里面還有一個打醬油的,那就是秦武王嬴蕩。這哥們是個大力士,喜歡征戰(zhàn)天下,結(jié)果舉大鼎把自己給砸死了,年僅23歲就掛了,在位時間4年。
秦武王嬴蕩,是否被歷史給冤枉了?從秦武王荒唐的作為來看,這哥們應(yīng)該不是什么好鳥,至少很不負(fù)責(zé)任。畢竟自己是秦國的一國之君,怎么能親身犯險呢?
古語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有錢人家的兒子都知道要躲著點危險,你作為一國之君,怎么能沖著危險去呢?這完全是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就知道圖個樂啊!從這個角度來看,歷史并沒有冤枉他,他就是一個純粹的武夫。
其秋,使甘茂、庶長封伐宜陽。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涉河,城武遂。魏太子來朝。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史記》
秦武王從小就力大無窮,是個出名的大力士,長大成人以后,更是孔武有力。因此他也特別喜歡跟大力士打交道。
他身邊的大力士都被他封了高官,成為了權(quán)傾朝野的人物。身邊養(yǎng)了任鄙、烏獲、孟說等大力士,沒事兒這幾個人就在一起比較力氣大小。
結(jié)果問題就來了,他們聽說龍文赤鼎非常重要,于是秦武王就跟孟說等人打賭,看看誰能把這個大鼎給舉起來。
其他幾個人試了試都不行,秦武王冷冷一笑,跑去就要舉鼎,大鼎的確舉了起來,可惜因為大鼎太重了,活活把秦武王給壓得雙眼冒血,脛骨折斷,拖回去沒多久就掛了。
真的是淹死的都是游泳高手,大力士也有失手的時候。秦武王認(rèn)為自己力大無窮,結(jié)果把自己給害死了,這樣的人也能成為奮六世余烈中的一員?
秦武王一死,秦國差點就崩了。秦武王是秦惠文王的嫡子,他老媽秦惠文后差點沒哭死,為什么?倒不是說兒子死了有多傷心,而是秦武王當(dāng)時才23歲,還沒留下個兒子。
沒有孫子繼承王位,那秦惠文后在秦國可就混不下去了。為此秦惠文后就想著輔佐公子壯來繼承王位。
秦武王的死,也引起了其他公子們的注意,他們紛紛要來爭奪王位。其中羋八子也就是后來的宣太后支持公子芾繼承王位。
公子壯是秦惠文王的長子,雖然是庶出,至少以長為尊是站得住腳的。而公子芾是羋月的兒子,無權(quán)無勢,想要勝出很困難。
結(jié)果半路殺出了一個趙武靈王,他揚言支持嬴稷為秦王。嬴稷也是羋月的兒子,當(dāng)時正在燕國做人質(zhì),過去大家都不看好他,可是有了趙武靈王的支持,誰也不敢不支持。
恰好這個嬴稷就是羋月的兒子,所以羋月這邊也倒向了嬴稷,這才讓嬴稷得到了秦國王位,也就是后來的秦昭襄王。
武王取魏女為后,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琇氏,號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zhì)於燕,燕人送歸,得立。---《史記》
而這場奪嫡之爭,使得秦國發(fā)生了巨大的動蕩,秦惠文后,包括公子壯、公子雍等人,那些不太支持嬴稷的公子和大臣,也都被羋月斬殺。秦武王后也被趕回了魏國。
要是嬴稷不能迅速繼位,那么秦國說不定會面臨四分五裂的局面。那樣一來的話,也就談不上什么奮六世之余烈了。
秦武王打下宜陽,為后世東出奠定了基礎(chǔ)。要說秦武王一事無成,那也不準(zhǔn)確。至少他在位這4年里,還是做了一些貢獻(xiàn)的。比如說秦武王與齊國結(jié)盟,形成了秦齊兩國夾攻魏韓兩國的局面。
此外他還與越國聯(lián)合在一起,私底下與越國達(dá)成協(xié)議,打算共同對付楚國。在處理蜀地的叛亂時,秦武王也果斷出擊,安排甘茂前去平定叛亂,并且擊敗了義渠。
六國都有相國,秦武王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將相國改成了丞相,其實官職是一樣的。當(dāng)然了這么多功績當(dāng)中,最讓秦武王自豪的,自然是宜陽之戰(zhàn)了。
當(dāng)時秦武王的丞相甘茂是積極支持攻韓的,但是攻打宜陽之前,必須要破了韓、魏之間的聯(lián)盟關(guān)系。
甘茂出使魏國以后,爭取到了魏國的相助,于是秦武王便派甘茂為主將帶兵攻打宜陽。這一去就是五個多月,始終不能攻克宜陽。
魏文侯令樂羊?qū)⒍ブ猩剑甓沃?。樂羊返而論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癯?,羈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孫奭二人者挾韓而議之,王必聽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聽也,請與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將兵伐宜陽。---《史記》
為此秦武王一度打算放棄,好在甘茂這個時候上書表示堅持,于是秦武王又給他增加了五萬大軍,最終秦軍擊敗了韓軍,奪取了宜陽,斬殺韓軍6萬多人。
失去宜陽以后,韓國被一分為二,上黨地區(qū)成為了一塊飛地,而秦國的勢力終于東進(jìn)到了中原地區(qū),有了征服天下的基礎(chǔ)了。
總結(jié):秦武王奪取宜陽,是秦昭襄王征戰(zhàn)天下的基礎(chǔ)。秦始皇之前,最牛掰的秦王肯定是秦昭襄王,因為他重用白起,先后擊敗了相鄰的五國,所斬殺的軍隊多達(dá)百萬之眾,還差點滅了趙國。
可是秦昭襄王能夠如此威脅中原諸國,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秦國擁有宜陽這塊寶地。這就好比是秦國將一只手伸進(jìn)了中原諸國的腹地,隨時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而奪取宜陽,正是秦武王的功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1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張飛戰(zhàn)文丑屬于什么水平
下一篇: 建文帝的后代有沒有留下血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