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韓信和劉邦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xì)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韓信為何不敢對抗劉邦而三分天下?
一、一箭雙雕
公元前201年,劉邦收到了手下的稟報,言稱:楚王韓信謀反了!
這一下子朝堂上可熱鬧了,幾乎所有人都擼胳膊挽袖子的吼:“啥也別說了,趕緊把韓信捉住活埋得了!”哪料,劉邦卻出乎意料的沉默不語。
對韓信,劉邦非常了解,當(dāng)年韓信平了齊國,在決戰(zhàn)項羽之前,就逼著他封自己當(dāng)齊王。當(dāng)時氣得劉邦都飆粗道:“胯下夫,還敢稱王?”虧得張良偷偷踢了了他一下,劉邦這才急忙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zhuǎn)彎,接著說:“也忒沒出息了,男子漢大丈夫,要當(dāng)就當(dāng)真齊王?!?/p>
于是,劉邦大筆一揮,搞什么假稱王,你韓信就是真齊王。你還別推脫,若推脫就是看不起我——記住,咱老劉就是這么豪氣。
所以,若韓信真想反了我劉邦,人家早就反了,那時還真沒啥好辦法。如今天下已定,韓信卻反了,這不是“反常為妖”是啥?這事需謹(jǐn)慎處理。
還是陳平看出了劉邦心思,說道:“皇上大哥,若論打仗無論是你,還是你手下的那些將領(lǐng)們,誰能打得過韓信?這事,要小心!”劉邦點頭,但若徹底裝不了解,也是不行的。于是在陳平的謀劃下,劉邦來了個“云夢游”,出其不意的活捉了韓信。
韓信都委屈瘋了,吼:“天下已定,我固當(dāng)烹!”
劉邦道:“瞎嚷嚷啥,有人說你謀反!”隨后便把韓信帶回京城。正當(dāng)幾乎所有人都認(rèn)為,韓信必死無疑時,劉邦卻突然來了個大赦天下——至于韓信也被赦免,只不過從楚王,降級為淮陰侯。
劉邦的這波操作,不但驚詫了眾人,也驚艷了歷史。為啥后世之人,一面鄙視劉邦不講武德,純屬流氓皇帝一枚,又是一面嘆服不已,沒幾個人能架得住劉邦的凌厲手段?道理就在這。
咱先看看,劉邦如此處理韓信謀反事件,高明在哪。
其一:面面俱到,無懈可擊。堵住了那些言稱韓信謀反,喊著必殺韓信之人的嘴。所謂,殺不殺是一回事,處理不處理是另一回事。如今劉邦不但親自處理了,且還把韓信活捉回來了,這就是表明了態(tài)度。讓這些人都無話可說。
同時韓信對劉邦的處理,也啞口無言。這事能怪劉邦嗎?是別人攛掇的,劉邦頂住滿朝堂的壓力,還他清白,并處理成這種樣子,韓信還有啥可說的?
其二:解除了心腹之患。韓信終究是劉邦的心腹之患,還是外姓王中最牛的那位。打掉了韓信,就等于除掉了最強的對手。至于其他那些異姓王,還不是小菜一碟了嗎?這可是一箭雙雕!無論怎么算,劉邦都是最大的得利者。
二、相似的兩個人
對這件事,筆者一直懷疑,是劉邦唱的雙簧,讓別人狀告韓信謀反,他再權(quán)衡處置。否則如此完美的一箭雙雕,若沒有人進行配合,真難玩得出來。只是悲催了韓信,被搞得上不去下不來,說沒法說,罵還不敢罵,想反抗都沒處發(fā)力。
所謂,既知現(xiàn)在,何必當(dāng)初。其實韓信曾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他卻沒有珍惜,這就是當(dāng)年蒯通勸他自立為王。但韓信卻拒絕了,表示:我不能對不起劉邦。那么果真是韓信不敢反抗劉邦,來個三分天下嗎?未必!
翻開兩人相關(guān)的歷史記載,恐怕許多人,都會對劉邦和韓信的相似之處,而感到驚詫。
劉邦早年就是一游手好閑之徒。不事生產(chǎn),天天瞎折騰,搞得他嫂子都異常鄙視他。老大不小了,還是光棍一根。
韓信也是這模樣。掛著把寶劍,東逛西溜,蹭吃蹭喝,遭到了南昌亭長的老婆擺臉子,斷了飯口。也就是在此刻,發(fā)生了胯下之辱事件,若沒有漂母可憐他,都不知韓信會不會被餓死。
兩人不同點,只在于劉邦搞來了一個泗水亭長當(dāng)擺設(shè)。而韓信卻只有一把寶劍充門面!
項羽橫空出世后,幾乎所有人都把項羽視為天下的希望,但劉邦卻看不起他,哪怕倆人都結(jié)拜了。
韓信也是這樣,誰說項羽看不起韓信?都讓韓信當(dāng)了自己的執(zhí)戟郎中,待遇是300石,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副縣長待遇。哪料韓信卻是鄙視項羽,認(rèn)為他是“婦人之仁”。
從個人經(jīng)歷到識人眼光,劉邦和韓信,是不是非常像,屬于一類人?這其實就決定了兩人之間,沒啥戲法可演。故而當(dāng)劉邦得知韓信要“假稱王”時,才會反應(yīng)那么激烈。
至于蒯通,也是看準(zhǔn)了韓信有自立為王,甚至統(tǒng)一天下的資質(zhì)、心思和實力,他這才會那么勸說。如今所有疑點就都集中在了韓信身上,他憑啥拒絕呢?在筆者看來,不是韓信不想,而是他意識到了,跟同類人劉邦一比,他欠缺這兩種能力!
三、韓信欠缺兩種能力
其一:缺乏號召能力
韓信打仗不拘一格,用兵如神,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問題是,再牛的指揮能力,若手下沒有源源不斷的兵員,韓信也只能抓瞎。因為他并不具備號召力。他手下的兵,都是劉邦給他的。
哪怕韓信最牛的十面埋伏那一戰(zhàn),也是劉邦把三十萬軍隊的指揮權(quán),全都交給了他,這才換來了韓信封神的一戰(zhàn)。
若韓信自立為王,先不說他那些手下兵將會是啥反應(yīng),就說以后征伐過程中的兵員補充,韓信就沒法解決。那么強的項羽,都被劉邦這種不可思議的號召力,搞得無奈。
因為打不死他,消滅了劉邦一萬人馬,轉(zhuǎn)眼他就能再搞出十萬來。而讓人驚愕的是,老百姓還就認(rèn)劉邦,哪怕許多楚漢牛人罵劉邦,也沒用。
因此韓信若自立為王,不會比項羽更厲害吧?更何況,韓信手下的兵將們,只服韓信打仗,卻并不認(rèn)可他稱王——論大哥,還是認(rèn)劉邦!
其二:缺乏變通能力
韓信的變通能力,只提醒在打仗上。但做人和做事,卻很有的點死腦筋的味道。尤其跟劉邦一比。在發(fā)跡前,都是游手好閑的混子,可劉邦卻了解披上一層“官服”,當(dāng)了個亭長。而韓信就了解拿著寶劍,按住一個人死里蹭吃。
劉邦是那種天馬行空的思維,如逃跑時踢子女下車。項羽用他老爸和老婆威脅他時,還談笑風(fēng)生,表示:分我一杯羹!
這種事,韓信是做不出來的。如今許多人都說,劉邦這事干得不講武德。但問題是,你還真沒法否認(rèn),劉邦這么干,的確是在當(dāng)時情況下最優(yōu)的選擇。
故而用中性一些的詞匯描述便是:擁有出乎意料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變通能力,如開篇所談的,劉邦處理所謂的“韓信謀反”。
韓信啥都了解,啥都明白,就愣是無法跳出劉邦的這個“局”。而這種變通能力,又恰是一位合格老大,平衡關(guān)系,調(diào)和利益沖突的必須素質(zhì)或手段。
惋惜韓信卻沒有這能力。這就證明倘若韓信自立,當(dāng)他面對各種關(guān)系糾葛,利益沖突時,會被搞得焦頭爛額,甚至還受制其中!而沒法如劉邦這樣,游刃有余的同時,還能借力打力。
因此韓信再能打仗,卻誠如他自己所言,跟劉邦就沒在一個維度。所謂,劉邦是將將之人。對韓信擁有降維打擊的能力。在彼此是同一類人的情況下,韓信焉敢自立,而三分天下,只能是無奈拒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1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趙武靈王被餓死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