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儒家文化與佛教文化曾發(fā)生過一次震驚朝野的正面交鋒,韓愈作為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冒著褻瀆皇權的生命危險,與執(zhí)意要迎接佛手指骨進京供奉的虔誠佛教信仰者唐憲宗,產生了強烈沖突。具體是怎么回事呢?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事情發(fā)生在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新唐書》中這樣記載起因:
憲宗遣使者往鳳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至為夷法,灼體膚,委珍貝,騰沓系路。愈聞惡之……
唐憲宗聽說鳳翔有一節(jié)佛指骨舍利,于是以超豪華陣容迎到宮中奉養(yǎng)了三天,隨后又送到京城的大寺中,讓達官顯貴和百姓們也沾一沾佛光。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唐憲宗做了表率后,王公貴族們自然不能落后,都去禮拜舍利,百姓們更是擠破了頭要去一睹佛舍利的風采,有的甚至廢業(yè)破產、燒頂灼臂而求供養(yǎng)。
刑部侍郎的韓愈先生,看到如此景象,心里非常悲傷且氣憤,他悲傷的是,孔夫子的誕辰也沒見多少人這樣去朝拜,氣憤的是,堂堂天朝上國,竟然為了外來宗教如此瘋狂,真是不可理喻。
經過兩天的隱忍,看著滿朝文武竟然沒有一個發(fā)聲之人,作為當朝文宗的韓愈終于再也耐不下去了,于是在某天晚上,洋洋灑灑寫了近千字的諫言給唐憲宗,這篇奏牘一呈遞上去,就在朝野引起軒然大波,唐憲宗更是氣的差點從龍椅上跳起來。
我們來看看韓愈到底寫了啥樣的激進之語:
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漢時始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
文章開篇,韓愈就指出佛教出身不高,給佛教定位。
隨后韓愈列舉上古帝王黃帝、少昊、顓頊等等帝王在沒有佛教的情況下都活了一百多歲,統(tǒng)治國家數(shù)十年,而最是信封佛教的幾個朝代(南北朝)和皇帝(梁武帝)不是短命就是厄運不斷,沒什么好下場。
緊接著,韓愈又啟用穿越時空的說辭:
假如其身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 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wèi)而出之于境,不令貳于眾也。況其 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兇穢之余,豈宜以入宮禁?
如果佛陀晚生幾年,那陛下也就是接待外國使者一樣待他,怎么反而對著他枯朽的骨頭拜來拜去呢。
v在這段中,韓愈可以說把佛教、佛陀貶的一文不值了,真是佩服他的勇氣,別說他以臣說君,即便如今,一個非佛教徒如此對一個佛教徒說,可能都要被厭惡的不行。
到此還沒有結束,韓愈又鋒利的提出:
乞以此 骨付之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前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為, 出于尋常萬萬也。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
韓愈竟然要把佛舍利扔到水溝、火坑,還說了如果有災難盡管照他來,他不怕也不怨悔,真有舍生取義的大無畏精神吶!
唐憲宗看后,第一個念頭就是殺了韓愈,馬上殺,一刻不能緩,迅速殺。
幸運的是,唐憲宗在看奏疏時,宰相裴度、崔群都在場,在憲宗咬牙切齒之際趕緊給韓愈打圓場:“愈言訐牾,罪之誠宜。 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寬假,以來諫爭。”
唐憲宗正生氣呢,哪里聽的進去,還是要殺韓愈,只不過宰相的面子不能不給,于是沒有即刻下旨,決定再聽聽其他人的意見。
滿朝文武都被叫來討論此事,大家看了韓愈的文章后,無不后脖頸子冒冷汗“這韓退之真是太大膽了”。
隨著文章的傳閱,韓愈與唐憲宗的正面交鋒之事也人盡皆知,朝野為之大振。
可喜的是,唐憲宗這一決定,讓韓愈終于保住了小命兒,然而,中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促使唐憲宗“刀下留人”的呢?韓愈被饒命后又怎樣與唐憲宗溝通的呢?請聽下回分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2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