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墓在哪里?顏真卿墓位于洛陽偃師市山化鄉(xiāng)湯泉村的村口,村民稱之為“顏魯公墳”。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顏真卿墓北倚邙山,南坐洛水,墓長寬均為16米,墓前有明清石碑各1通。
歷史記載
明朝期間
明朝萬歷年間,偃師知縣呂純如踏勘中州歷史古跡,發(fā)現了顏真卿墓,并對其進行了重修。呂純如還撰寫了《唐太師顏魯公真卿墓碑記》,刻石立碑于墓前。碑文共951字,文中記述了重修顏魯公(顏真卿曾被封為魯郡開國公)墓的緣由“余不佞,承乏西亳,搜求往代故跡,而公墓在城北一里許,乃為愚民所蹂躪,第見荒煙白草,孤冢巋然而已。因為剪其蓁蕪,樹之貞珉,而因制不腆,以識九京于不忘云”。
呂純如很謙虛,他說“我是個沒有什么才能的人,奉命到偃師來當縣令,在搜求歷代歷史故跡時,小縣城北一里的地方發(fā)現了魯公的墳墓,但墓已被無知的人糟蹋得不成樣子了,(連一通墓碑都沒有),只是在荒煙白草間隆起一座孤墳而已。我便派人清除了荊棘和雜草,立了這通碑,并寫下了這篇不像樣子的文章,為的是讓人們知道顏魯公的墳墓就在這里,從而永遠記住他?!?/p>
清朝期間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知縣湯毓倬對顏真卿墓再次整修,當時的河南知府張松孫題寫了墓碑。如今,這兩通碑都在,一東一西立在顏真卿墓前。東邊的墓碑上書“唐太史顏魯公真卿墓碑記”,落款為“賜進士第文林郎知偃師縣事吳江呂純如撰并立”;西邊的墓碑為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偃師知縣湯毓倬立,當時的河南知府張松孫題寫了墓碑。上書“唐贈司徒謚文忠顏魯公之墓”。
埋葬之謎
顏真卿死后葬在哪里,新舊《唐書》本傳都沒有說明。在其他一些史籍中,有說在瑯琊之費縣的,有說在京兆萬年縣的,也有說在偃師的(如明《一統(tǒng)志》、《(續(xù))博物志》等)。顏真卿在蔡州被殺害后,大概是當地草草掩埋。李希烈在德宗貞元二年,即786年敗亡。顏真卿死前寫的遺表送到了朝廷,皇帝對他的忠烈行為極為感動和贊揚,所以給以追封和加謚;對他的安葬事宜一定民非常重視。
那么他的遺體被運送到哪里去了呢?要正式安葬,最合乎情理的是運回他的故里京兆萬年。但當時藩鎮(zhèn)勢力強大,戰(zhàn)亂仍在進行,路途很不平靜,要運到遙遠的萬年去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說要運到東都洛陽(因為他是朝廷大臣,非同一般)。可能到偃師時停下來。因為顏真卿的一個哥哥顏春卿曾長期在偃師任地方官(縣丞),他與真卿感情深厚,死前曾以子女相托。那么這時春卿的子女是否還在偃師呢?如有,他們不是會提出將叔父葬在這里嗎?這是有可能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3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顏真卿有政治才華嗎詳解顏真卿重振朝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