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軌有十萬精兵,最后怎么失敗的
李軌有十萬精兵
,最后怎么失敗的?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
在隋朝末年的大動蕩中
,隋煬帝的表兄李淵自太原起兵,僅用數(shù)月時間便攻取長安
,并在1年后建國稱帝
。唐朝建立后,李淵派次子李世民等人南征北討
,積數(shù)年之功,終于削平群雄
、統(tǒng)一天下
。不過
,唐朝在創(chuàng)建之初根基并不穩(wěn)固
,在關(guān)隴、涼州一帶與之同時并存的勢力還很多
,其中實力最強者是薛舉、李軌
。

隋末群雄割據(jù)圖
李軌,字處則
,生于涼州姑臧豪族家庭
,為人多謀善變、交際廣泛
,加上他喜歡扶危濟困、賑濟貧窮
,因此深得鄉(xiāng)里稱道
,成為許多英雄豪杰傾心交往的對象
。隋煬帝大業(yè)年間(605-618年),李軌被征拜為武威郡鷹揚府司馬
,由此躋身地方中高級軍官行列,并與同郡軍官關(guān)謹
、梁碩
、李贇
、安修仁等人結(jié)成死黨
。
大業(yè)十三年(617年)
,金城郡豪強薛舉利用隋末混亂
、煬帝南逃江都的局面
,占據(jù)隴西一帶建國,自稱西秦霸王
,不久又稱帝。為了擴充疆域
,薛舉除東征李淵集團外
,還派軍向西攻略涼州
,而姑臧首當(dāng)其沖
。由于守將軟弱膽怯,難以抵御薛舉的進攻
,所以李軌經(jīng)與關(guān)謹、梁碩
、李贇
、安修仁等人商議后
,決定起兵奪取州郡
、保境安民
。
李軌占據(jù)涼州稱王稱帝
既然要舉大事
,推舉合適的領(lǐng)袖無疑是首要任務(wù)。由于造反謀逆乃是十惡不赦的重罪
,一旦行動失敗,主謀要被滅族
,因此無人敢主動接任首領(lǐng)職務(wù)
。曹珍見狀
,遂以讖書中有“李氏當(dāng)稱王于天下”為由
,與眾人一起扶立李軌為主公。李軌出任首領(lǐng)后
,率眾收捕虎賁郎將謝統(tǒng)師、郡丞韋士政等人
,占領(lǐng)整個姑臧
,隨后在部眾的擁戴下,自稱河西大涼王
。
李軌僭號稱王后
,立即派將領(lǐng)迎擊秦軍
,并在昌松將其擊潰
,斬首二千級。自此
,薛舉畏懼李軌的強勢,再不敢派軍西侵
。李軌擊敗薛舉后
,趁勢攻陷張掖
、敦煌
、西平、枹罕等4郡
,遂盡占河西之地。此時的李軌
,控制的地區(qū)幅員千里
,將士多達十余萬人,是可與薛舉
、李淵相抗衡的關(guān)西三大勢力之一。
薛舉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
,李淵廢黜隋恭帝
,建立唐朝,隨后便與勁敵薛舉兵戎相見
。為了拉攏李軌以實現(xiàn)夾擊薛舉的戰(zhàn)略意圖,唐高祖派遣鴻臚少卿張俟德持節(jié)前往涼州
,冊拜李軌為涼王
、涼州總管
,并稱呼他為從弟。然而
,張俟德尚未抵達姑臧
,李軌便已經(jīng)稱帝。唐高祖聞訊后大怒
,由此斷絕跟李軌的關(guān)系
,并囚禁后者派遣的使者鄧曉
。
涼國建立后不久
,便迅即陷入內(nèi)亂當(dāng)中
,先是皇子李仲琰
、戶部尚書安修仁誣陷大謀士梁碩,唆使李軌將他毒死
。隨后
,太仆卿謝統(tǒng)師、太府卿韋士政競相攻訐尚書左仆射曹珍
,極力阻止后者開倉賑濟災(zāi)民的計劃
,由此使得軍民對李軌怨恨不已。由于上述原因
,涼國在建立后不久
,便迅速迎來大危機。
唐高祖畫像
就在李軌集團內(nèi)耗加劇之際
,唐朝已逐漸消滅薛舉集團,并將進攻的矛頭指向涼州
。由于涼州遠離長安
,且一路上高山疊疊、峻嶺重重
,一旦對其用兵,保障軍糧的供應(yīng)將是個大難題
。況且
,涼州精兵有十余萬
,皆是驃勇善戰(zhàn)之徒
,唐軍能否應(yīng)付得了,實在是個未知數(shù)
。正因如此,唐高祖躊躇多日,始終不能下定進攻涼州的決心
。
就在唐高祖一籌莫展之際,一個名叫安興貴的粟特族小卒主動上書
,請求單騎前往姑臧勸降李軌
,若后者不聽命,亦有良策幫助唐朝拿下涼州
。原來,安興貴在涼州頗有聲望
,而且是李軌心腹大將安修仁的胞兄
,宗族中亦有很多人在涼軍中任職
,若能將他們發(fā)動起來
,勢必能成就大事。唐高祖了解到實情后非常興奮
,遂派安興貴到?jīng)鲋荩⑹谝馑姍C行事
。
李軌對安興貴頗為信任
安興貴到達姑臧后
,很快便騙取李軌的信任
,被任命為左右衛(wèi)大將軍
。安興貴“歸降”李軌之初,絕口不提勸降之事
,每日里都是吹捧李軌的英明神武,跟滿朝文武吃吃喝喝
,但在私下里卻積極聯(lián)絡(luò)宗族子弟和對李軌心懷不滿之人
,以備將來舉事
。
某日
,李軌向安興貴詢問安境保身之策,后者誤以為時機已到
,遂向他陳述利害,建議他率眾降唐
。沒想到
,李軌聽完安興貴的建議后勃然變色,并大聲質(zhì)問他是不是李淵派來的說客
。安興貴見狀,趕緊假裝悔謝道:“臣聽聞‘富貴不還鄉(xiāng)
,如錦衣夜行’。如今全族子弟蒙受信任
,臣怎敢懷有他心?”李軌雖然將信將疑
,但還是饒過安興貴的性命。
安興貴擒獲李軌
,平定涼州
安興貴知道李軌不可說服,便與安修仁等人潛引諸胡兵馬圍攻姑臧內(nèi)城
,由于事發(fā)突然
,李軌慌忙之間只能率步騎兵1000人出戰(zhàn)
。經(jīng)過一番惡戰(zhàn)后
,李軌兵敗被俘,隨即被安興貴押往長安問斬
。李軌被俘后,其他郡縣皆望風(fēng)而降
,唐軍不費一刀一槍便盡占涼州
。事后
,只身一人平定涼州的安興貴
,被唐高祖進拜上柱國、右武侯大將軍
,封榮國公,一時間榮寵無比
。
明朝寧王叛亂坐擁精兵十萬,為何敗得這么快?
那當(dāng)然是因為一個人啊
,一個影響明朝思想的人,王守仁。如果說王守仁你不知道是誰
,那么王陽明你一定知道了吧。
這個人可以說是明朝的一大才子
,而且他利用馬克思主義的精神
,選擇性的吸收了朱熹的理學(xué),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的陽明心學(xué)
。
陽明心學(xué)在后來影響非常大,著名的內(nèi)閣首輔徐階就是其心學(xué)的一個傳人
。這個寧王叛亂說的是朱宸濠
,而當(dāng)時的皇帝就是朱厚照
。
朱厚照這個皇帝比較的沒能力,但是王陽明就十分厲害了
。當(dāng)時朱宸濠叛亂
,王陽明距離他的老巢沒有多遠。但是王陽明當(dāng)時任職的地方
,比較的一般般
,要錢沒錢,要兵沒有兵
。
但就是這么艱苦卓絕的條件
,僅僅用了三十五天的時間,就把朱宸濠的叛亂給平定了
,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大奇跡
。
其次,朱宸濠這個人也是比較的沒腦子
,而且手下也沒有什么厲害的謀士,所以說其結(jié)果只能是失敗
。
大家搜集一點隋朝末期農(nóng)民斗爭的史料
首先是鄒平人王薄
,號稱知世郎
,在長白山揭桿起義
。
2.平原郡人劉霸道,在平原郡起義
,響應(yīng)者十多萬人
。
3.漳南人孫安祖,在高雞泊一帶起義
,他的隊伍里有后來的竇建德。
4.俞(地名不知道是那里)人張金稱在河曲一帶起義
。
5.莜(這幾個字打不出來)人高士達在清河境內(nèi)起義
,竇建德因為孫安祖(被張金稱殺)死
,后來跟了他
。
看來先亂的是山東和東北
。
6.靈武人白瑜娑起義。
7.濟陽人孟海公據(jù)守周橋起來
,擁有數(shù)萬人
。
8.齊郡孟讓起義。
9.北海郭方預(yù)起義
。
10.平原郡郝孝德起義。
11
,河間府格謙起義
。他的隊伍里有高開道
,后來他戰(zhàn)死
,高開道立。
12.勃?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O宣雅起義。這些人都有數(shù)萬到十萬人不等
,后來跟王薄后來合兵一起
,被張須陀打敗。他們活動的區(qū)域在山東附近
。
13.裴長才響應(yīng)王薄起兵
,二萬人也被張須陀打敗。
這時候張須陀的部隊里
,有一個很厲害的年輕人非常勇敢,他就是年僅十四歲的羅士信
,這時候秦叔寶也在張須陀的隊伍里
,但不是很厲害
。
14.隋朝禮部尚書楊玄感(楊素的兒子)起兵造反
,并且圍攻東都洛陽
。他的隊伍里有謀士李密。此時的隋煬帝正帶領(lǐng)一百萬軍隊
,圍攻高麗。聞楊玄感兵變
,急忙來師
。
15.戰(zhàn)火漫延到了江東
,余杭的劉元進起兵
,一月之內(nèi)聚眾數(shù)萬人。
16.吳郡人朱燮起兵響應(yīng)
。
17.晉陽人管崇起兵造反。后來朱燮和管崇還有劉元進合兵一處
,被江都總管王世充所敗
。
18.章丘人杜伏威協(xié)同臨濟人輔公佑起兵造反,這一年杜伏威年僅16歲
。
19.下邳人苗海潮造反
,后來與杜伏威合兵一處
,聽杜伏威管
。
20.海陵人趙破陳起兵造反,后來被杜伏威所殺
。
21.離石人劉苗王起兵造反,徒眾達到數(shù)萬人
。
22.汲郡人王德仁起兵造反
,徒眾數(shù)萬人
。
23.齊郡人左孝友起兵造反
,徒眾達到十萬人,后來被張須陀所敗
。
24.涿郡人盧明月率十萬徒眾反
,也被張須陀所滅。在打敗盧明月的戰(zhàn)斗中
,秦叔寶才比較有名了
。
25.上谷人王須拔反,有徒眾十?dāng)?shù)萬人
。
26.左才相反
,他的隊伍里有李子通
,后來左相才被杜伏威所滅
,李子通跟隨杜伏威,因為暗殺杜伏威未果
,于是叛逃到海陵。
27.李子通在海陵聚眾反叛
。
28.城父的朱桀反
,此人吃人肉
,臭名昭著
。
29.絳郡人敬盤陀反
,徒眾數(shù)萬。
30.太原附近的甄翟兒反
,此人比較奇怪
,直接進攻太原,間接造成李淵后來鎮(zhèn)守太原
。
31.馮翊人孫華起義,徒眾數(shù)萬人
。
32.韋城人翟讓造反
,他就是瓦崗寨的大當(dāng)家
。李密因為楊玄感失敗
,后來跟隨翟讓。
33.外黃王當(dāng)仁反
。
34.濟陽王伯當(dāng)反
。
35.韋城周文舉反。
36.雍丘李公逸反
。這些人后來被李密說服
,與翟讓合兵一處。
37.潘陽人操師乞起兵
,它的隊伍里有林士弘
,后來操師乞戰(zhàn)敗
,林士弘代他成為頭領(lǐng)
。
38.幽州羅藝起兵
,沒有說反,但成為藩鎮(zhèn)
,不歸隋帝支配了。他的兒子就是隋唐英雄傳里的羅成
。
39.徐圓明占領(lǐng)東平起兵
。
40.鷹楊府校尉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反,但他歸順突厥
。他的隊伍里有著名的將領(lǐng)宋金剛。
41.另外在河南地區(qū)
,還有很多起義將領(lǐng)
。如濟陰的房獻伯
。
42.上谷的王君廓
。
43.長平的李士才。
44.淮陽的魏六兒
。
45.淮陽的李德謙。
46.譙郡的張遷
。
47.魏郡的李文相
。
48.譙郡的黑社和白社
。
49.濟北的張青特
。
50.上洛的周比洮、胡驢賊
。這些人后來因為李密勢大,都跟隨了李密
。
51.延安的梁師都也起兵反
。
52.蒲城人郭子和反。
53.汾陰人薛舉造反
,他后來給李世民造成很大的問題,他的兒子就是驍勇的薛仁果
。
54.隴西人宗羅喉反
。他后來跟隨了薛舉。
55.岷山羌族人鐘利俗也反
,不過后來也跟隨了薛舉
。薛舉人數(shù)最多的時候,兵士將近三十萬
。
56.太原的李淵起兵,打入長安
,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
。
57.武威人李軌起兵
,后來被李淵所敗
。
58.關(guān)中孫華反,后來跟隨了李淵
。
59.巴陵校尉董景珍起兵造反,擁護蕭銑為首領(lǐng)
。
60.嶺南的馮盎也不尊隋朝的號領(lǐng)
,雖然沒有明著造反
。
61.江南沈法興起兵
。
62.廬江郡張善安反
,后被林士弘所敗。
63.宇文化及在江都殺隋帝
,天下大亂
。
后來經(jīng)過兼并,慢慢發(fā)展出幾股大勢力
,等到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宇文化及被竇建德所殺
,李世民打敗薛舉和李軌
,然后出關(guān)的時候,基本上只有陜北的梁師都
,大同以北的劉武周,河南王世充
,幽州羅藝
,河北竇建德,巴陵蕭銑
,貴州林士弘
,江南杜伏威,江都李子通
,華東沈法興,嶺南馮盎
。
后來洛陽一戰(zhàn)
,李世民打敗王世充和竇建德
,山西一戰(zhàn)打敗劉武周
,又平定了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閥,然后李靖說降了蕭銑的部將
,然后打敗了蕭銑
,又打敗了林士弘,于是杜伏威和馮盎投降
。直到李世民登基,又打敗了梁師都和突厥的聯(lián)兵
,天下歸唐
。
我現(xiàn)在先比較詳細地跟你說一下瓦崗寨起義:
瓦崗農(nóng)民起義 從隋大業(yè)六年(610年)翟讓聚眾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舉起反隋義旗,到武德元年(618年)李密率部投唐
,前后9年,在中原大地活躍著一支矛頭直指隋廷的農(nóng)民武裝力量
,這就是翟讓和李密領(lǐng)導(dǎo)的瓦崗起義軍
。
瓦崗軍是隋末農(nóng)民起義中舉義較早
、發(fā)展最快
、勢力最強大的三大義軍之一。創(chuàng)始人翟讓
,東郡(今河南滑縣東南)韋城人。于大業(yè)六年底
,在瓦崗寨聚眾反隋
。一起造反的還有同郡人單雄信,濟陰郡離狐人(今山東菏澤北)徐世勛等人
。起初
,瓦崗軍在汴水所經(jīng)的滎陽郡(治今河南鄭州)和梁郡(治今河南商丘)邊界,奪取公私行舟的貨物
,殺富濟貧,曾多次擊敗隋軍圍剿
,隊伍發(fā)展到1萬多人
,成員中以貧苦農(nóng)民和漁獵手為主。隋貴族蒲山公李寬之子李密
,曾參加楊玄感反隋活動(參見隋平楊玄感之戰(zhàn)),失敗后在河北
、山東一帶流亡
。大業(yè)十二年十月
,投奔瓦崗寨
,被翟讓收留。李密具有戰(zhàn)略眼光
,向翟讓建議:先取滎陽,在館谷休整部隊
,待士馬肥充
,然后與人爭利。這支部隊從小到大
、由弱到強,主要得益于控制著滎陽地區(qū)
,占據(jù)洛口倉(在今河南鞏縣東北)
,既有可供長期戰(zhàn)爭的糧食儲備
,又直接威脅東都,動搖著隋之社稷
。
大業(yè)十二年十月
,翟讓率軍破金堤關(guān)(今河南滎陽東北)
,攻下滎陽諸縣
。煬帝調(diào)任張須陀為滎陽通守,征討瓦崗軍。十月二十七日
,翟讓、李密抓住張須陀因?qū)覕×x軍
,驕狂輕敵的心理
,在大海寺(今河南滎陽東北)北樹林中伏1000余人
,殲滅官軍
。義軍乘勝攻占河南軍事重鎮(zhèn)滎陽,這是瓦崗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大業(yè)十三年二月,天下饑饉
,隋王朝糧倉粟米山積
。位于河南鞏縣東北的洛口倉,乃是隋廷的一個重要糧倉
。翟讓選準了這個戰(zhàn)略目標,二月初九與李密一起親率精兵7000人
,出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
,北逾方山(今河南登封東北)
,自羅口(今河南鞏縣西南)
,一舉襲取洛口倉。這次襲擊作戰(zhàn)成功
,獲得大批軍糧不僅救濟了廣大饑民,壯大了隊伍
,而且切斷隋廷東都洛陽的重要糧食供應(yīng)基地
,使其失去一個有戰(zhàn)略價值的要地。為了奪回洛口倉
,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命虎賁郎將劉長恭、河南討捕大使裴仁基悄悄于十一日會師倉城南
,企圖殲滅義軍
,奪回糧倉
,以穩(wěn)定河南戰(zhàn)局
。瓦崗軍又布陣石子河?xùn)|(今河南鞏縣東南)和橫嶺(今河南鞏縣東)(參見石子河之戰(zhàn))
,抵御裴
、劉兩軍
。先期到達的劉長恭不等裴仁基會師,即向瓦崗軍進攻
,李密率兵從側(cè)翼猛擊劉長恭
,隋軍饑疲大敗
;死者十之五六
,劉長恭易服潛逃。裴仁基聞訊固壘自守,不敢出戰(zhàn)
,后歸降瓦崗軍
。這一仗使得東都震恐
,瓦崗軍聲威遠揚
。在取得這次大捷之后
,翟讓等推李密為主
,號魏公。李密拜翟讓為上柱國
、司徒、東郡公
。在洛口筑城而居
,建立農(nóng)民政權(quán)。同時
,遣將四出掠地,河南諸郡相繼多為瓦崗軍控制
。四月
,李密
、翟讓發(fā)布檄文
,列舉煬帝十大罪狀,號召民眾推翻暴君
。同時遣裴仁基等率2萬余人襲破回洛倉(在今河南洛陽市隋洛陽故城北七里),燒東都天津橋,被隋軍擊敗,還保鞏縣
。李密親自率兵攻打偃師(今河南偃師東)
、金墉(今河南洛陽東),失利后撤回洛口
。當(dāng)時
,隋廷東都守軍多達20余萬,城防十分堅固
。李密率3萬義軍復(fù)據(jù)回洛倉,大修營塹
,以逼東都
;隋光祿大夫段達等出兵7萬拒戰(zhàn)
,雙方在回洛倉北交戰(zhàn)
,段達等敗走。
大業(yè)十三年五月
,為解洛陽之圍,隋煬帝命監(jiān)門將軍龐玉等率領(lǐng)關(guān)內(nèi)兵援救東都
。是年九月
,河南、山東發(fā)大水
,餓殍遍野。按照徐世勛的建議
,李密攻取了黎陽倉(在今河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h西南),不到l0天
,便獲得勝兵20余萬人。十月二十五日
,奉命北上馳援的江都通守王世充
,率兵10余萬向洛口瓦崗軍進攻
,渡過洛水
,在黑石(今河南鞏縣西南)扎營。李密渡洛迎戰(zhàn)
,由于山麓地勢狹窄
,兵器難以發(fā)揮威力,一度失利
,退保月城
。李密用“圍魏救趙”之計
,抄襲隋軍黑石大營
,調(diào)隋軍回轉(zhuǎn),突然攻擊回救黑石的王世充主力部隊
,消滅隋軍3000多人。十一月初九
,兩軍夾石子河而陣
,李密運用正面進攻和側(cè)后襲擊相結(jié)合的方法,再次重創(chuàng)王世充(參見黑石之戰(zhàn))
。黑石大捷之后,李密殺害翟讓
,種下將士互存戒心
、離心離德的禍根。 義寧二年正月
,王世充得到7萬援軍后
,又在洛口倉附近,與瓦崗軍展開大戰(zhàn)
。李密抓住戰(zhàn)機
,率敢死隊乘勢追擊
,大敗王世充的渡河部隊(參見洛南之戰(zhàn))
。接著,又進逼東都
,攻克偃師城,修筑金墉城
,擁兵30萬
,南逼洛陽上春門,殺留守韋津
。此戰(zhàn)后
,王世充龜縮在洛陽北的含嘉倉城,不敢出戰(zhàn)
。東至海
、岱
,南至江、淮郡縣莫不派使者向瓦崗軍表示歸附
,江淮一帶的許多義軍先后爭著響應(yīng)瓦崗軍。瓦崗軍已成為中原地區(qū)最強大的一股軍事勢力
。這也是瓦崗軍最興盛的時期
,李密錯誤的估計了形勢,以為只要占領(lǐng)東都
,天下就易為已有。遂長期屯兵于防守嚴固的東都堅城之下
,與隋王世充軍前后交鋒百余戰(zhàn)
,貽誤了向其它地區(qū)發(fā)展、奪取更大勝利的機會
,又極大的消耗了義軍的力量。
義寧二年三月
,隋右屯衛(wèi)將軍宇文化及等
,利用禁軍將士思歸關(guān)中的不滿情緒
。在江都(今江蘇揚州)策動政變
,縊殺隋煬帝,擁兵10余萬回歸長安
,六月軍至黎陽。在洛陽繼帝位的隋皇泰主楊侗十分驚恐
,采納了內(nèi)史令元文都之策
,授予李密太尉等高官厚祿,令其率瓦崗軍征討宇文化及
。李密投降隋皇泰主,使瓦崗軍喪失了反隋的斗爭大方向
,渙散了斗志
。七月
,李密按照楊侗旨意
,帶領(lǐng)精兵在衛(wèi)州童山(今河南?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h西南)大戰(zhàn)宇文化及。李密被流矢射傷落馬
,左右奔散
,追兵正要趕到的危急時刻
,被部將秦叔寶救回
,并組織部隊穩(wěn)住了敗局反取小勝。宇文化及部下萬余人投降
,迫使化及改變了行軍路線,率殘部2萬人北上
。李密按皇泰主的許諾準備入朝領(lǐng)賞
,部隊行至溫縣(今河南溫縣東),王世充已在東都發(fā)動子宮廷政變
,獨攬大權(quán)。李密發(fā)覺自己入主洛陽的美夢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