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即唐太宗,唐朝第一個治世“貞觀之治”的開創(chuàng)者,作為帝王,他眼中的劉邦、司馬懿等到底是何許人。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guān)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人覺得劉邦是一個無賴出身的政客,做了皇帝后更是把“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演繹的淋漓盡致。
對于司馬懿,很多人受到《三國演義》和影視劇《軍師聯(lián)盟》的影響,把他當(dāng)作一代奸雄及梟雄來看。
不過我們對歷史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又有多深刻呢?
看了尉遲恭的行為,理解了劉邦殺功臣的做法
關(guān)于劉邦,李世民并沒有長篇大論地做過評價,不過在尉遲恭一次朝堂失儀行為后,李世民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
玄武門事變后,尉遲恭作為首席功臣受到了李世民的最高嘉獎,不久他又在陽大敗突厥,經(jīng)過這兩件大事后,尉遲恭變得居功自傲起來,經(jīng)常在朝堂上跟同僚們發(fā)生口角。
大臣們知道尉遲恭深得圣眷,所以你都不敢跟他正面沖突,這導(dǎo)致尉遲恭越發(fā)驕橫。在一次宴會上,尉遲恭多喝了幾杯,又上來暴脾氣,跟坐在自己前面的人嚷嚷道:“你有啥功勞,還坐在我前面?”
任城王李道宗出于好意來勸架,沒想到尉遲恭不僅不買賬,還把他給打了,下手極其惡狠,差點把李道宗的眼睛打瞎。
李世民就坐在上面看這出鬧劇,很是生氣,直接拂袖而去。
宴會不歡而散,尉遲恭剛到家,就接到了皇帝譴責(zé)的詔書
朕觀漢史,嘗怪高祖時功臣少全者。今視卿所為,乃知韓、彭夷戮,非高祖過。國之大事,惟賞與罰,橫恩不可數(shù)得,勉自脩飭,悔可及乎!
大意是:我認為劉邦這個人好殺功臣,實在不怎么厚道,不過今天看到你(尉遲恭)的所作所為,才了解他為何殺了韓信、彭越等人。那不是劉邦的過錯啊,實在是這些功臣居功自傲,不把皇帝和國家法度放在眼里。
由此看來,李世民對劉邦還是比較肯定的。
司馬懿軍事才能還是挺差勁兒的,連諸葛亮都沒能收拾住
對與司馬懿,李世民直接操筆在《晉書·宣帝本紀》里做了詳細的分析:
主要的幾句評價是
宣皇(司馬懿)以天挺之姿,應(yīng)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卷,戢鱗潛翼,思屬風(fēng)云。飾忠于已詐之心,延安于將危之命。
李世民肯定了司馬懿的建立新朝的功績,并表揚了他的一些優(yōu)點“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不過隨后筆鋒一轉(zhuǎn),批評他“飾忠于已詐之心”,說白了就是說司馬懿是個腹黑的小人,非真君子。
而后李世民還不惜筆墨,寫上了司馬懿后代晉明帝因為聽到司馬懿攛掇曹魏江山而掩面哀戚的事情,也借用石勒的話說司馬懿“奸回以定業(yè)“。
說了這么多,李世民還嫌不夠,又特殊加了幾句升華主題、點明主旨的句子:
雖自隱過當(dāng)年,而終見嗤后代。亦猶竊鐘掩耳,以眾人為不聞;銳意盜金,謂市中為莫睹。故知貪于近者則遺遠,溺于利者則傷名;若不損己以益人,則當(dāng)?shù)溔硕<?。順理而舉易為力,背時而動難為功。況以未成之晉基,逼有余之魏祚?
由此看來,李世民對司馬懿的鄙視之心,再明顯不過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5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