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清朝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從大清建國之初到滅亡,國家的腐敗問題一直貫穿于其歷史之中。因此,歷任清帝都曾出臺過相關政策反腐。如果,問哪位清帝在反腐問題上最為嚴厲的,那么,答案無疑是雍正帝。
1733年,正紅旗漢軍都統(tǒng)李杕欺上瞞下,私受賄賂,破壞官場秩序,后來,被雍正帝判其死刑。1734年,河南學政在科舉考試中收受賄賂、任意買賣文憑,嚴重破壞了考試的公正公平性,于是,被雍正帝判其絞刑。雖然,雍正帝在反腐方面比較公正,但他針對的大多是與自己政見不同的大臣。
通過觀察雍正年間的反腐案,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要案主要牽涉到皇室、年羹堯和隆科多等人。比如說,直隸總督蔡珽曾合伙其他官員謀殺過一位商人,但是,因為蔡珽主動揭發(fā)年羹堯罪行,所以,雍正帝不僅沒有懲處他,反而重用和獎賞了他。因此,有人認為雍正帝的反腐帶有濃烈的個人色彩。
那么,腐敗問題如此嚴重的清朝,為何還能夠統(tǒng)治中國兩百多年?
有學者認為:清朝之所以能夠統(tǒng)治中國兩百六十七年,是因為它實行的“雙格局治理”法,這有點類似于我們現(xiàn)在實行的“一國兩制”。也就是:在漢人生活的地區(qū)實行儒家統(tǒng)治,任用士人,舉行科舉考試;在邊境地區(qū),保留其原有制度。比如說,在西藏地區(qū),認可兩大活佛的政治地位和承認轉(zhuǎn)世傳承規(guī)則等。
還有就是,清朝的腐敗問題為什么很長時間以來并沒有影響社會的發(fā)展,直到后期,這種弊端才徹底的暴露出來?
我們認為,這主要得益于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大清對官場“潛規(guī)則”的尊重,官員可以貪污腐敗,但是,必須要有底線。也就是說,官員收受賄賂要有一個具體額度,一旦貪污數(shù)額大于規(guī)定的額度,那么,官員就要受罰。
比如說:
乾隆二十九年,閩浙總督楊廷璋因為強迫下屬借貸而被降職;
前閩浙總督富勒渾曾勒索鹽商,收受五萬五千兩白銀,后來他不僅被乾隆帝革職了,還被流放熱河;
雅德因在繼任閩浙總督以后強行索要鹽商四萬五千兩,于乾隆六十年被乾隆帝驅(qū)逐至伊犁地區(qū);
嘉慶十六年,湖南學政徐松因為勒索下屬、強行買賣圖書而被判處流放。
既然,官員們都收取賄賂,那么,是不是就意味著清朝沒有清官呢?其實,清朝也是有清官的,但這些清官與歷史上的其他清官有所不同。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有些官員雖然收取賄賂,但他們收取的金額一般比較小,或者把收來的錢都用之于民了。因為,當時官場盛行的風氣就是賄賂,如果,大臣們不隨波逐流而受賄,那么,他們很有可能會受到其他大臣的排擠。比如說,左宗棠。
左宗棠就是著名的清官,但其實他在私底下也收取賄賂。在收到錢以后,左宗棠就把這些錢全都拿去辦公了。因此,他雖然當了二十余年的一品官員,但他生活比較清廉節(jié)儉。在他去世以后,他的兒子們每人也就分得五千兩家產(chǎn)而已。這相當于他八個月的工資加獎金。
其次、皇帝時不時對腐敗問題的打壓。在清朝中前期,官員腐敗問題一直被皇帝控制在手里。每過一段時間,皇帝們就會懲處一些貪污嚴重的臣子。
以至于,當腐敗達到某個節(jié)點之時,皇帝們便會出臺一些相關政策來打壓它。比如說,在順治帝統(tǒng)治期間,他不僅全面推行明太祖、明成祖的反腐之法,還重用儒臣、壓制滿洲貴族勢力??滴跄觊g,國家邊境動亂、民族矛盾尖銳,因此,康熙帝十分重視反腐問題。雍正帝時期,朝廷實行鐵腕政治。
后來,雍正帝更是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養(yǎng)廉銀制度,即:在原有俸祿上再額外給官員一些補助,從而,幫助官員養(yǎng)家糊口,達到經(jīng)濟上打壓腐敗的目的。乾隆統(tǒng)治前期,嚴厲懲處貪污腐敗的官員。乾隆統(tǒng)治中后期,乾隆帝不僅縱容官員腐敗,他還參與到腐敗活動中。
并且,在乾隆朝歲入增加的背后,是非正常的收入來源,包括:捐輸、商人報效、鹽斤加價、公攤養(yǎng)廉甚至,賣官鬻爵等亂收費項目,不斷增加并成為定例。這些不正常的收入雖能緩解一時之急,但對政府和國家社會而言則無異于飲鴆止渴。
國家財政依賴大量非正常收入,已可見到清朝腐敗并必然最后走向衰亡的端倪。甚至,晚年的乾隆,要求官員們定期向他進貢奇珍異寶,重用貪官和珅,這更使得后來爆發(fā)了白蓮教大起義。清朝調(diào)動16個省的兵力,耗銀2萬萬兩才勉強將起義撲滅。
因為,深刻領悟到起義帶來的教訓,所以,嘉慶帝和道光帝在政務上十分勤勉。然而,自從鴉片戰(zhàn)爭失敗以后,道光帝就喪失了信心和斗志,無力打壓腐敗。由此,腐敗問題愈演愈烈。到了晚清之際,腐敗問題深入社會每個角落。后來,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清朝最終宣告滅亡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年氏在歷史上有多受寵地位遠高于甄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