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后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那么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guān)于王得臣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王得臣(1036年-1116年)北宋學(xué)者。字彥輔,自號鳳臺子。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王昭素之后,幼年師事鄉(xiāng)人鄭懈及泰州胡瑗,又與程頤友善,學(xué)問廣博,以文學(xué)馳名當時。歷任岳州巴陵令、管干京西漕司文字、為秘書丞、提舉開封府界常平等事、開封府判官。后出任唐州、鄰州、鄂州、黃州知州,福建轉(zhuǎn)運副使,卒年81歲。王喜讀書史,至老不倦,紹圣四年(1097年),以目疾管勾崇禧觀。政和六年(1116年)卒。著有《江夏辨疑》一卷、《鳳臺子和杜詩》三卷、《江夏古今紀詠集》五卷、《麈史》三卷。
人物簡介
王得臣(1036年-1116年)北宋學(xué)者。字彥輔,自號鳳臺子。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
王昭素之后,幼年師事鄉(xiāng)人鄭懈及泰州胡瑗,又與程頤友善,學(xué)問廣博,以文學(xué)馳名當時。1059年(嘉祜四年)登進士第。歷岳州巴陵令、管干京西漕司文字、為秘書丞、提舉開封府界常平等事、開封府判官。1087年(元祜二年)后,先后出任唐州、鄰州、鄂州、黃州知州,福建轉(zhuǎn)運副使。1094年(紹圣元年)回朝任金部郎中、軍器少監(jiān)、司農(nóng)少卿。1097年(紹圣四年)9月,以目疾管勾崇禧院致仕,贈太中大夫,卒年81歲。王喜讀書史,至老不倦,紹興四年(1097年),以目疾管勾崇禧觀。政和六年(1116年)卒。著有《江夏辨疑》一卷、《鳳臺子和杜詩》三卷、《江夏古今紀詠集》五卷、《麈史》三卷。今僅存《麈史》三卷。
《麈史》
《麈史》是王得臣晚年所整理的筆記,涉及范圍很廣。所記凡二八四事,分四十四門,凡朝廷掌故,耆舊遺聞,耳目所及,咸登編錄。其間參稽經(jīng)典,辨別異同,亦深資考證。其寫作目的也十分明確,即“自朝廷至州里,有可訓(xùn)、可法、可鑒、可誡者無不載”,發(fā)揚了以史為鑒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同時,他的寫作態(tài)度也非常嚴肅,自稱“出夫?qū)嶄洝保蚨鴷斜4媪瞬簧俚谝皇治氖焚Y料,其中尤以宋代典章制度為詳。由于作者是安陸人,因此書中記載了大量安陸的人物、地理、風俗情況,為后世編修地方志提供了不少可作為參考的資料。如《占驗》門中關(guān)于安陸種植稻谷的記載,對于我們了解宋代安陸農(nóng)作物的生產(chǎn)情況仍有價值。王得臣所到之處,時時留心對于古跡的考核。如關(guān)于安陸白兆山得名的考證,糾正了時人的錯誤之見。宋人令狐揆在《請善先長老住白兆寺書》中云白兆山得名于唐代,而王得臣則引《周書·于翼傳》,認為早在南北朝時,即已有白兆山之名。王得臣對于資料的鑒別能力極強,如書中所載老杜游明月峽的逸詩,可補《全唐詩》之缺。
王得臣對于詩詞素有研究,《鳳臺子和杜詩》(王明清《揮麈后錄》作《注和杜少陵詩》)當是他的詩歌集,可惜今不傳。《麈史》中專列《詩話》門,比較深刻地反映了他的詩歌理論和詩詞修養(yǎng)?!栋谁偸医鹗a正》載有他元豐七年(1084)游覽少林寺所寫的一首詩,詩中頗見中唐詩人風格:
天入千巖碧,林收曼古青。
靜中深有境,險外絕無鄰。
宦牒嬰污色,禪關(guān)脫世塵。
安心無覓處,斷臂為何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5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