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稱南宋,歷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tǒng)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jīng)濟上外貿(mào)高度發(fā)達 ,重心完成了歷史性南移,思想學術(shù)和文化藝術(shù)高度發(fā)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tǒng)地位,并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guān)于衛(wèi)涇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衛(wèi)涇(1159—1226)南宋大臣。字清叔,號后樂居士、西園居士,嘉興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徙居平江昆山(今屬江蘇),孝宗淳熙十一年進士第一,狀元。與朱熹友善。寧宗開禧初,累遷御史中丞,三年,參與謀誅韓侘胄,除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后為丞相史彌遠忌,罷知潭州,有《后樂集》。
簡介
衛(wèi)涇,字清叔,原籍蕭塘,后遷江蘇昆山。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中狀元,歷任鎮(zhèn)東軍僉判、秘書省正字、中書舍人、吏部尚書、御史中丞、參知政事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曾奏請誅奸臣韓侂胄,罷右丞相陳自強。后任潭州知州時與朱熹交好。韓胄死后,衛(wèi)奏請召還朱熹,但朱已死,又移檄刊刻朱熹諸經(jīng)及四書注。衛(wèi)著有《后樂集》50卷。清代學者沈德潛稱譽“其人之挺然獨立,百折不回,涇有如金石之堅貞者,而《宋史》不為立傳,可怪也?!?/p>
生平
衛(wèi)涇少有大志,力學不輟。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狀元,授承事郎,添差鎮(zhèn)東軍鑒判。按慣例,狀元初任官職,必去拜謝當朝宰相。衛(wèi)涇卻沒有去拜見王淮,遂不得升遷。
淳熙十四年(1187),授為秘書省正字。
光宗即位(1190),衛(wèi)涇借自然災(zāi)異之事上疏朝廷,極言奸佞誤國,被貶為淮東、浙東二路提舉。
慶元初(1195),召為尚書右選郎官,以起居舍人官職代理工部尚書。不久,出使金國,回來后,奏言金國雖有危亡之兆,而我無自治之策,當發(fā)憤自強。授直煥章閣,沿海置制使,因被人彈劾罷官?;剜l(xiāng)后,辟修西花園,取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句意,命其堂為“后樂”,自號“后樂居士”,集所做詩文為《后樂集》。
開禧元年(1205)年,得旨入朝,授中書舍人兼職學士院。三年,自吏部尚書拜御史中丞,封昆山開國伯,進參知政事。請誅韓侂胄后,被奸臣史彌遠貶出朝廷。九年,起知揚州,拜資政殿學士后致仕?;噬弦蛐l(wèi)涇三世同居,書“友順”二字賜之。
寶慶二年(1226),病逝于家,贈太師,封奏國公,謚文節(jié)。
【人物名字:衛(wèi)涇】
【拼音:WEI JING】
【字號:字清叔,號后樂居士、西園居士】
【所屬朝代:宋遼金】
【生卒年代:1159—1226】
【籍貫:嘉興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徙居平江昆山(今屬江蘇)】
【人物簡介:南宋大臣。孝宗淳熙十一年進士第一,狀元。與朱熹友善。寧宗開禧初,累遷御史中丞,三年,參與謀誅韓侘胄,除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后為丞相史彌遠忌,罷知潭州,有《后樂集》。衛(wèi)涇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繼堯繪,石蘊玉正書贊,譚松坡鐫,為《滄浪亭五百名賢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顧沅輯,道光九年刻本《吳郡名賢圖傳贊》,清孔繼堯繪。】
昆山石浦公園在衛(wèi)涇大街609號,位于振石路與衛(wèi)涇大街西南側(cè),宏川路北側(cè),占地60畝,于2003年10月15日建成。俗名衛(wèi)涇公園,公園得名于昆山第一位狀元——南宋時期的石浦人衛(wèi)涇。
衛(wèi)涇,字清叔,原籍蕭塘,后遷江蘇昆山。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中狀元,歷任鎮(zhèn)東軍僉判、秘書省正字、中書舍人、吏部尚書、御史中丞、參知政事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曾奏請誅奸臣韓侂胄,罷右丞相陳自強。后任潭州知州時與朱熹交好。韓胄死后,衛(wèi)奏請召還朱熹,但朱已死,又移檄刊刻朱熹諸經(jīng)及四書注。衛(wèi)著有《后樂集》50卷。清代學者沈德潛稱譽“其人之挺然獨立,百折不回,涇有如金石之堅貞者,而《宋史》不為立傳,可怪也?!?br>昆山縣志上有一段比較有趣的星象記載:“宋孝宗時,魁星見于玉峰山翠微閣之東,妙峰塔之西。”魁星,就是管派文曲星、武曲星的星神。發(fā)現(xiàn)魁星,可謂喜從天降,預(yù)示著昆山將要誕生出一個大魁天下的狀元。封建迷信的說法,有時穿鑿附會竟成巧合。昆山東南方向,石浦鎮(zhèn)有個讀書人衛(wèi)涇,赴臨安(南宋首都杭州)考試,三場連捷,考中了孝宗淳熙十一年(1143)甲辰科狀元??贾袪钤鸵馕吨淼鞘送?,有機會被朝廷點派做官,或放外地,或留京師??墒?,當時官場十分腐敗,考中了進士,就是一甲一名的狀元,若要做官,還得向吏部、宰相等官僚送禮。衛(wèi)涇作風正派,考中狀元后,不向權(quán)臣行賄求官,住在杭州等待著朝廷的派遣。那些大官收不到新科狀元的禮物,果然將他擱置一邊,不予理睬。好多與衛(wèi)涇同科考取的進士,由于行賄送禮,相繼撈到了烏紗帽,穿起了大紅袍。唯獨衛(wèi)涇閑居。
相傳,考上狀元后的衛(wèi)涇為把小鎮(zhèn)打造成美麗舒適的家園,在故居鰲山邊上建造了一個小巧玲瓏的西園休閑景區(qū)。為把西園裝扮成精致的蘇州園林風格,還特意到太湖邊采購石料來建造,親自安排和設(shè)計以山傍園、以水傍園的風格,別具江南水鄉(xiāng)韻味。
園內(nèi)不僅有三茅、地藏二殿,雄偉莊重,還有一個滿是荷花的“洗馬池”,是衛(wèi)涇騎馬回來供自己的愛馬洗刷和飲食之地,精致、小巧、秀麗的公園,是衛(wèi)涇居住、寫詩、作詞的最佳之地。
流傳到今天,雖然沒有很好地保存下來,但改革開放后,石浦人始終沒有忘記故人衛(wèi)涇,在他留下的鰲山衣冠冢腳下,重新建設(shè)了一個有山有水的鰲山園,運來一塊重達三噸的大石頭,刻上三個大字“狀元石”。公園內(nèi)的鰲山是石浦現(xiàn)存的著名古跡,它是衛(wèi)涇的衣冠墓。衛(wèi)涇墓現(xiàn)存封土高約4米,底徑約10米,2004年被列為昆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生平
趙方在襄陽任京湖制置使時,趙葵隨父置身軍旅,負責襄陽飲食。與兄長趙范都有志于事業(yè)和功績,趙方由此器重他,聘請鄭清之、全子才作為他的老師。又派他跟隨李燔學習有用的學問。趙葵每次聽到軍事警報,都與諸將一齊出陣,遇到敵人就深入敵軍、死戰(zhàn)到底,諸將惟恐制置使之子有閃失,全力冒死相救,因此多次獲勝。
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年),金國將領(lǐng)將術(shù)虎高琪、烏古論慶壽進犯襄陽,圍困棗陽。當時已經(jīng)許久未用兵,金兵突然來進犯,人們因此感到震懾恐懼。趙方率二子趙范、趙葵前往迎戰(zhàn),擊破金兵。
嘉定十三年(1220年),趙方派趙葵和都統(tǒng)扈再興進攻金人的必守之處高頭,金兵派勁卒堅拒迎戰(zhàn),趙葵率領(lǐng)先鋒部隊奮勇出擊,扈再興隨后進擊,殲滅金兵。第二天,趙葵進駐鄧州,金兵在a河沿岸設(shè)障拒敵。趙葵指揮宋兵前進攻擊金兵,楊義等將領(lǐng)相繼到來,金兵也傾巢出動迎戰(zhàn)宋兵,被宋兵打得大敗,被殺、俘虜與投降的差不多有二萬人,俘獲萬戶以下的官吏十多人,奪得馬八百匹,追逐金兵向北直到城下才返回。
嘉定十四年(1221年),金兵進犯蘄州,趙葵與兄長趙范進攻唐州、鄧州。趙方命令他們說:“不戰(zhàn)勝敵人,不要來見我?!比拢诌_唐州,靠近城池時布陣。金國大將阿海率兵出城迎戰(zhàn),趙葵率精銳騎兵出擊,扈再興率兵跟隨,大獲全勝,斬首一萬多級。金兵關(guān)閉城門不出來迎戰(zhàn)。當時金兵攻陷蘄州后來到久長,派數(shù)十騎兵出擊山椒,趙葵率楊大成僅用十四個騎兵就將其趕走。金人騎兵逐漸增至數(shù)百人,趙葵全力迎戰(zhàn)接連獲勝,而金人步、騎兵越集越多。適逢趙范、扈再興率兵會合迎戰(zhàn),交戰(zhàn)至晚上才得以解圍。后來,宋軍分成二陣,趙范任左將,扈再興任右將,趙葵率一支精銳騎兵左右策應(yīng)。金兵背依山勢也分成二大陣營以抵御宋兵,而不先出擊。趙范說:“金兵一定是又想在晚上出戰(zhàn)以僥幸取勝。”便預(yù)先準備大鼓,命令軍中聽見擊鼓聲開始出擊,如果敵方?jīng)]有到五十步內(nèi)就行動的人定斬不赦。不一會兒,金兵逐漸下山,扈再興匆忙率兵出擊,果然被敵人所追擊,逐漸逼近趙范的軍陣。趙范擊鼓指揮軍隊突然出擊,趙葵相繼出兵,殲滅金兵數(shù)千人。金兵集中人馬攻擊扈再興部,趙葵率地方豪強祝文蔚等以精銳騎兵橫沖敵陣,金兵接連被殺。雙方又相持到夜半時分,金兵雖有所收斂,但其陣勢依然如故。趙范、趙葵急忙會集將帥商議,選取敢死隊數(shù)千人,到天剛亮時四面奮勇出擊,沖殺之聲震撼山谷。金兵逃走,宋軍乘勝追擊逃兵,斬首數(shù)千級,金兵副統(tǒng)帥繳械投降,宋軍救出金兵所掠奪的民眾萬余人,奪得輜重器械堆積如山。戰(zhàn)后,朝廷補任趙葵為承務(wù)郎、知棗陽軍。同年,其父趙方去世。
嘉定十七年(1224年),保寧軍節(jié)度使李全進攻青州,淮東制置使許國邀請趙葵議論兵事。趙葵到后說:“您想消滅賊寇,而已落入賊寇的陷阱中,后悔已來不及,唯有在前方重點設(shè)防,還可以制服賊寇?!痹S國說:“士兵不能集中,集中的兵不精練,怎么辦?”趙葵答道:“我請求前往視察淮南兩路的士兵,選拔其中的精銳,您留下三萬精兵在軍帳前聽從調(diào)遣,賊寇就不敢貿(mào)然行動了?!痹S國說:“不如 *** 淮兵來接受檢閱,由您監(jiān)督管理,這樣既足以顯示兵多,又可選擇精銳?!壁w葵道:“有兵的州府,一定是軍事要地,守將難道能夠不留一兵一卒來服從制置使的命令嗎?一定要向朝廷力爭,分留一部分軍隊自衛(wèi)。一旦得到朝廷的允許,定是隱匿他們強壯的士兵,派遣年老體弱的士兵來充數(shù)。本來是想選擇精銳之師,恰好得到愚鈍之兵;本來是想顯示其兵眾力強,恰好給人以兵少力弱的感覺,反而示敵方以可乘之機?!痹S國不聽,最后大敗。
寶慶元年(1225年),趙范任揚州知州,上奏請求調(diào)趙葵以強勇、雄健的邊軍五千人屯駐寶應(yīng),以防備賊寇。趙葵在廬州時,多次用私財與諸將一同球射,因與制置使曾式中不合而離任。有人說他擅離職守,于是歸家閑居。
寶慶三年(1227年),被起用擔任將作監(jiān)丞。
紹定元年(1228年),出任滁州知州。
紹定二年(1229年),李全打算到浙西籌集糧草,實際上是想窺測臨安周圍。最初,李全獻俘時,朝廷授他節(jié)鉞,趙葵預(yù)計他一定會叛亂,于是向丞相史彌遠上書說:“此賊如果只是希望得到一些糧粟,尚且不適宜讓他輕易地到內(nèi)地來,況且他包藏禍心,不僅僅是為了籌集糧食。如果不狠狠地抑制他們剛剛萌生的邪念,那么他們從此就會肆無忌憚,好比引狼入室,恐怕京畿之內(nèi)有不好說而又說不完的憂慮。”到滁州后,因為其轄地正是賊寇進入內(nèi)地的要道,又與金人的邊境相對峙,實為兩淮地區(qū)的門戶,于是,修筑城墻,疏浚護城壕,訓練軍隊,從無空暇。命秦喜扼守青平,趙必勝駐守萬山,以壯大形勢。趙葵的母親患病,趙葵請假探視未被批準,于是,割股肉雜入藥中寄送給母親。母親去世后,趙葵請辭未被允許,不得已,辦完喪事后又到職。
當時李全大肆造船,趙葵又寫信給史彌遠說:“李全已破鹽城,反稱是陳知縣自己放棄城邑,大概是想欺騙朝廷來延緩討伐其罪過的軍隊,他們得以一心一意修造船只,制造器械,窺測機會,攻占城邑,或者直接浮海而下,直搗腹心京都之地,這是他們的奸計,像觀察燃火那樣明了。我自從聽說鹽城失守,日夜延頸以等待將帥的軍事措施,現(xiàn)在才聽說派遣王節(jié)到鹽城向賊寇祈求哀恤。我又聽說派遣兩個官吏到山陽,向賊婦 *** 。堂堂制帥家人,這樣的行為,豈不正中賊寇之計,貽笑于天下,貽笑于外族之夷狄嗎?又聽說張國明前次到山陽,已知道賊寇將動用鹽城的兵力,現(xiàn)在如果聽從張國明的話,以后對待賊兵更加寬恤,那么,從此以后就會人心渙散,萬事解體,國家的憂慮就有不好說也說不完的了。我不是想慌慌張張妄生事端,挑起矛盾,而是李全決非忠臣、孝子。丞相假如聽從我的話,翻然改進,重新圖謀定計,發(fā)兵討伐叛逆,那么,豈只可以增強國勢,安定社稷,趙葵父子世代承受國家恩德,也差不多可算是報國家恩典之萬一。假如丞相不聽從我的話,不發(fā)兵討伐賊寇,那么,不僅不可能增強國勢,安定社稷,而且我也不知道將死于何地,不可能再回報皇上、丞相的恩德了。安全與危險,治世與亂世,全在于朝廷對賊寇討伐不討伐啊?;礀|安寧,江南就安全了;江南安全,社稷就安全;國家社稷安全,丞相就安全;丞相安全,那么,凡是國家的朝臣、官吏、丞相的門人、學生就沒有不安全的了?!?/p>
趙葵又向朝廷上書說:“臣父子兄弟,世代蒙受國恩,每次見到外族夷狄、盜賊侵犯侮辱國家,沒有不為忠誠、憤恨所激勵?,F(xiàn)在大逆不道、藐視朝廷,辜負皇上、丞相袒護的恩德,沒有誰比得上李全。前次的叛逆行為不昭彰顯著,還可說得過去,現(xiàn)在已經(jīng)破壞城邑,肆無忌憚,假如朝廷進一步容忍、隱匿,那么,將怎樣來治理國家呢?希望朝廷立即果斷決定,指斥李全他們?yōu)橘\,立刻任命將帥,派遣軍隊,水陸兩路并進圍剿,誅戮這些逆賊,以此安定國家,保護百姓。趙葵雖然沒有才學,但愿意為朝廷獻身;如果不這樣,請求將趙葵早日處理責罰,以安定邊防,以便于治理國家?!?/p>
史彌遠還是不想興師討伐,參知政事鄭清之同意討伐。便升任趙葵任寶章閣、淮東提點刑獄兼滁州知州。趙范立刻約定趙葵,趙葵率領(lǐng)雄勝、寧淮、武定、強勇步、騎兵一萬四千人,命令王鑒、扈斌、胡顯等將官率領(lǐng),以趙葵兼任參議官。
不久,李全攻打揚州東門,趙葵親自出陣迎戰(zhàn)。賊將張友向城門呼喊要求趙葵出見,到趙葵出來,李全在城壕對面站立互問勞苦。趙葵左右的人都想射殺李全,趙葵制止了他們,質(zhì)問李全前來是為了什么?李全說:“朝廷動不動就猜疑我,現(xiàn)在又斷絕了我們的糧餉供應(yīng),我并不是想背叛朝廷,只是索取錢財糧餉罷了?!壁w葵說:“朝廷資助你錢財糧餉,寵幸你予以官職,也算不薄待你了。把你當作忠臣孝子款待,而你們反而反戈一擊、攻陷城邑,朝廷哪里還能不斷絕你們的錢糧。你們自己說不是叛亂,是欺騙人呢?還是欺騙天呢?”深切責備的話很多,李全無法回答,張弓抽剪射向趙葵。此后,趙葵多次擊敗李全。
紹定四年(1231年)正月,趙葵擊殺李全,進升福州觀察使、左驍衛(wèi)上將軍,趙葵堅決辭謝不接受。八月,詔命封他樞密院稟議,任寶章閣待制、樞密副都承旨,依照舊職仍起用,不久,進升兵部侍郎。
紹定六年(1233年)十一月,詔令趙葵擔任淮東制置使兼揚州知州,他入朝應(yīng)對時,理宗說:“你們父子兄弟,為國效力很多,你在軍隊陣營中又能身先士卒,有獻身報效國家的愿望,這尤其是儒士臣僚們難以辦到的,我特別地嘉獎勉勵你。”趙葵叩頭感謝說:“臣缺乏才智,對于忠孝的意義,曾經(jīng)接受君子的教誨,世代承受國家的恩典,應(yīng)當捐軀報效皇上。”
端平元年(1234年),朝廷議論收復(fù)三京(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應(yīng)天府)。趙葵上疏請求出戰(zhàn),于是命他權(quán)任兵部尚書,京西、河北路制置使,應(yīng)天府知府、南京留守、兼任淮東制置使。當時正值酷暑行軍,汴河堤壩潰決,洪水泛濫成災(zāi),軍糧運送跟不上,所恢復(fù)的州郡城邑,都是空城,沒有軍隊和糧餉作為依靠。不久,北方的軍隊南下,渡過黃河,打開水閘,兵大多淹死,以致潰敗而回。趙范因“入洛之師敗績”,上表彈劾趙葵,理宗將趙葵與全子才各降一級,任兵部侍郎、淮東制置使,移治所至泗州。九月,理宗命趙葵措置河南、京東的營田及邊備。
嘉熙二年(1238年),因接應(yīng)、援助安豐之捷,上奏拜命為刑部尚書,進升端明殿學士,特別給予他按執(zhí)政的恩例,又兼任本路屯田使。趙葵前后留任揚州八年,開墾土地,整治軍事,邊備日益加強。
淳v二年(1242年),進升大學士,任潭州知州、湖南安撫使,改知福州。
淳v三年(1243年),趙葵安葬他的母親,請求追服母喪之制,未被批準。趙葵多次上疏堅請,理宗于是任命他提舉洞霄宮,沒有接受。
淳v四年(1244年),趙葵獲授同知樞密院事。他上奏道:“現(xiàn)在天下的事情,其大事有哪幾件?天下有才能的人,其可用者有哪幾個?我按照其大的方面來說明,分辨其可用的來任用他。讓有勇有謀的人來治兵,派有心計的人來管理錢財,清心寬厚的人擔任治民之職,命剛正嚴明的人來主持監(jiān)察事務(wù)。為官職選擇人選,不為人來設(shè)置官職。使用得當,使用的時間才能長久,然后就可以責令他取得成效?!庇终埱蟆盎噬涎杆倥c宰相大臣商量謀劃,凡是有關(guān)國家安全與危險,治世的重要計策應(yīng)一一列舉上報,按照其先后分別急緩,以圖籌謀策劃,那么治國的功效可以完成,外部的憂患是不值得怕的”。又請求“創(chuàng)建游擊軍三萬人用于長江防守”。理宗詔令按他的主意行事。十二月,被任命為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淳v七年(1247年),特授樞密使兼參知政事,督察巡視江南、淮南、京西、湖北各路的軍政事務(wù),封為長沙郡公。不久,擔任建康府知府、行宮留守、江東安撫使。
寶v二年(1254年),任廣西路宣撫使。
寶v三年(1255年),改任鎮(zhèn)守荊湖北路,城治設(shè)于荊門及郢州。改授荊湖南路安撫使、潭州通判,再次辭職不就,仍然擔任醴泉觀使之職。
寶v五年(1257年),進升少保、寧遠軍節(jié)度使,進封魏國公,醴泉觀使兼侍讀。四次辭職不就,被免職。
景定元年(1260年),授命擔任兩淮宣撫使、判揚州,進封魯國公。不久,回家休養(yǎng)。
咸淳元年(1265年),加少傅銜。
在明代黃道周所著的《廣名將傳》中,趙葵位列其中。
藝術(shù)造詣
趙葵繪畫才分雖高,單就《竹溪消夏圖》技藝水準而言,已不亞于專業(yè)畫家。但因其藝術(shù)生涯起步較遲,大抵晚年或罷官或請辭間隙才得以寄情筆墨,旋即又因受制于時局、朝政而于再度起復(fù)。他的繪畫也再度荒廢,無法為后世留下大量像《竹溪消夏圖》那樣用心的精湛之作。而當他重拾畫筆顯然又因年事已高,力不從心而難以為繼了。故趙葵之于南宋畫壇,正仿佛暮年急流勇退、告老還鄉(xiāng),歸心似箭,卻逆水行舟,身先死于長江江心小孤山一樣,始終未能融匯、鼎足于南宋畫壇的滾滾主流而成為中流砥柱。
人物評價 趙昀:①卿父子兄弟,宣力甚多,卿在行陣又能率先士卒,捐身報國,此尤儒臣之所難,朕甚嘉之。②趙葵視師于外,今已期年,忠力具宣,威聲卓著,既成卻敵之效,復(fù)宏預(yù)備之規(guī)。③卿出提督鉞,久懋忠勞。④朕以卿宣力之勤,延登右揆。
俞德鄰:丞相趙忠靖葵,少負經(jīng)濟之才,恥事科舉,以戰(zhàn)多致宰輔。
王奕:老臣將略服先零,撐拓淮江五十年。不把壑舟移半夜,未應(yīng)杞國墜中天。父奢既不慚諸葛,子括胡為愧仲連。節(jié)義功名父兄在,摩挲豐碣重潸然。
脫脫:趙方豫計二子后當若何,而葵、范所立,皆如所言,所謂知子莫若父也。然宋自端平以來,捍御淮、蜀兩邊者,非葵材館之士,即其偏裨之將。朝廷倚之,如長城之勢。及其筋力既老,而衛(wèi)國之志不衰,亦曰壯哉!
黃道周:方子趙葵,大有將略。橫沖金兵,奪還所掠。檄討李全,駐揚城郭。隔河語全,圣恩不薄。資汝錢糧,寵汝官爵。汝何不忠?反戈為惡?欺人欺天,禍皆自作!全無以言,彎弓而卻。既而諜知,平山強樂。因易敗旗,鼓精前搏。全初輕之,既戰(zhàn)方覺。急欲遁逃,四圍難脫。陷入淖中,刀槍橫槊。碎分其疲葵功誰若。帝喜儒臣,不負所學。
馮夢龍:趙葵,字南仲,每聞警報,與諸將偕出,遇敵輒深入死戰(zhàn)。諸將唯恐失制置子,盡死救之,屢以此獲捷。
全祖望:先生有英武之才,累立大勛,朝廷倚之為重者二十年。
愛新覺羅·弘歷:使非趙范、趙葵力主進攻,淮亂其何能已乎?
徐景熹:史稱葵自端平以來,朝廷倚之如長城之勢,及其筋力既老,衛(wèi)國之志不衰。
蔡東藩:① 非鄭清之之決討于內(nèi),二趙之力制于外,幾何不糜爛江淮也。②收復(fù)三京之議,廷臣多以為未可,言之固當。但吾以為三京非不可復(fù),所誤者將相之非人耳。趙范、趙葵,雖尚具將才,而恢復(fù)之責,不足以當之。
軼事典故
趙葵同知樞密院時,一次上朝結(jié)束后回到家中,卻沒見到眾妾室。趙葵前往尋找,原來是群聚一起在摘青梅。其中一位妾擅長賦詩,趙葵讓她作詩一首,其中說道:“柝聲默報早朝回,滿院春風繡戶開。怪得無人理絲竹,綠陰深處摘青梅。”
趙葵辭官后,曾在墻壁上作《南鄉(xiāng)子》道:“束發(fā)領(lǐng)西藩,百萬雄兵掌握間。召到廟堂無一事,遭彈!昨日公卿今日閑,拂曉出長安。莫待西風割面寒。羞見錢塘江上柳,何顏。瘦仆牽驢過遠山?!?/p>
趙葵回鄉(xiāng)在地方任職時,以誠相待、愛護百姓。一天得閑時經(jīng)過岳麓精舍,舍長劉某年紀比趙葵稍大一些,在準備落座時,揖禮道:“請相公(對宰相尊稱)主持宴會!”趙葵搖手說道:“這里說什么相公?”最后回到賓位,取酒盡歡后離開。
余d幼時家貧,在白鹿洞書院和太學上舍讀書,因與茶館老人發(fā)生口角,不慎失手推茶翁致死,脫身出逃襄淮,向趙葵獻上長短句一首,投入其幕下。趙葵贊其心懷壯志,便把他收留在軍中任事。后來,余d官至四川安撫制置使,成為南宋四川的抗蒙名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5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