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最初指的封建社會中,因權力、財產高于其他階級而形成的上層階級。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一談起貴族政治,可能很多人下意識認為這是西方的東西,確實在世界歷史上,西方古希臘時候斯巴達國家的奴隸制貴族政治,是最為典型的。
它的國家機構由國王、長老會議、人民大會等組成,其中真正的實權掌握在長老會議上,其成員都是由世襲貴族來組成,所以才將其稱為是貴族政治。
事實上,這樣由世襲貴族來掌控國家政權的制度可不僅僅只有西方,在中國也有,而且他的生命力比整個封建制度還要長,從上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從下可以直至明清。而在這中間這么長的時間跨度內,貴族政治依附著帝制而不斷發(fā)生演變,直至完全消失。
而其中,貴族政治經(jīng)歷了兩次結構性的崩塌,一次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外在體現(xiàn)為分封制被郡縣制所代替,貴族制度被官僚制度所取代;
而另一次則發(fā)生在隋唐五代十國時期,外在體現(xiàn)在科舉選官制度的推行和發(fā)展,誕生了強大的文官集團,摧垮了看重門第和出身的門閥政治集團。這些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世家家族,被唐末的農民起義和五代十國時期的長期混戰(zhàn),給摧毀得一干二凈。
以至于到了明清時期,這些世襲的貴族們,已經(jīng)來到一種十分式微的地步,對于國家的影響力變得十分弱小。
由于我國的帝制是脫胎于西周時期的宗法封建,所以貴族和皇帝常常處于一種相互制衡,又相互依賴的關系。其中依賴關系,外在體現(xiàn)為皇權的穩(wěn)固,需要得到貴族集團的支持,而其制衡關系,外在體現(xiàn)為貴族勢力的強大會威脅到皇權的存在。
比如:兩漢時期的外戚干政、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魏晉時期的門閥世家大族、唐朝時期的藩鎮(zhèn)軍事貴族等等都是貴族勢力對皇權造成威脅的最好例證。
由此自帝制確立之后,為了鞏固皇權,加強中央集團,就需要不斷地對貴族集團進行權力的限制和制約。
比如:漢高祖劉邦逐個消滅異姓諸侯王,是對軍功貴族進行制約;漢武帝的推恩令是針對宗室貴族來進行制約;明太祖朱元璋強令皇室娶妻只能來自布衣之家,是針對世家貴族和外戚貴族來進行制約等等。
從商周到隋唐時期,貴族政治都是十分強盛,時不時地對皇權造成致命的威脅,進而影響到整個歷史的進程。
但到了唐宋時期,貴族政治開始逐漸走向衰落,這種衰落最大體現(xiàn)在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上。
科舉制度是古代布衣之家通向上層階級的一條最為穩(wěn)定的階梯,大量純粹的、毫無背景的平民可以通過這條階梯去成為官僚集團中的一分子,他們上來的同時就自然會擠兌掉舊有的貴族。
這些平民官僚都是一些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他們組成一個文官集團逐漸擠兌掉貴族集團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所以貴族政治自唐宋起走向衰落。
而與此同時,少了貴族集團的制衡,皇權便能夠就此集中其越來越多的權力,而新興的文官集團,他們是借助科舉制度才得以爬上來,所以自然會對皇權唯唯諾諾,為其馬首是瞻,很難對其構成像貴族集團那般致命的威脅。
以至于自唐宋以后,我國在君主獨裁的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了,直至僵化,使得整個國家和社會都缺少活力,并最終被西方的堅船利炮和科學文明所徹底摧毀,貴族政治也跟著君主獨裁制一同被埋葬在歷史的墳墓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6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繼呂雉之后,這位權傾朝野的太后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