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后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那么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guān)于王質(zhì)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王質(zhì)(1001~1045)北宋官員。字子野,王旦之侄。莘縣人。質(zhì)少年力學,拜楊億為師,億稱其才,伯父旦見其文,亦贊賞之。
人物簡介
王質(zhì)(1001~1045)北宋官員。字子野,王旦之侄。莘縣人。質(zhì)少年力學,拜楊億為師,億稱其才,伯父旦見其文,亦贊賞之。初以恩蔭補官太常寺奉禮郎,后應(yīng)試,進士及第,被薦為館閣???, 又改集賢校理,累官至尚書祠部員外郎。父卒,與諸弟蔬食守孝終喪。起復(fù)后,通判蘇州,任滿回朝,任判吏部南曹事等官,又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州人歲時祠吳元濟廟,質(zhì)曰;“安有逆丑而廟食于民者?”毀之,為更立狄仁杰、李朔像而祠之,蔡人至今號“雙廟”。遷戶部郎中,為開封府推官。質(zhì)之兄雍為三司判官,質(zhì)不愿兄弟同官于朝,乃請外任,知壽州(今安徽壽縣)、廬州(今安徽合肥)。廬州有盜,殺其同伙奪其財而逃,后被捕獲,質(zhì)判其死刑,大理寺以為罪不當死,質(zhì)上疏力爭,不許,被降官監(jiān)舒州(今安徽潛山)靈仙觀。質(zhì)監(jiān)靈仙觀期間,搜集古代強身養(yǎng)生之術(shù),編成《寶元總錄》百卷。后韓琦知審刑院,奏言盜殺同伙,非自首者不減刑,朝廷批準,并作為法令頒行全國。于是,朝臣鄭戩、葉清臣等上書言質(zhì)與琦所言相同而質(zhì)獲罪,不妥,又極稱其才,乃起知泰州(今屬江蘇)。遷度支郎中,為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景祐三年(1036)五月,天章閣侍制、權(quán)知開封府范仲淹上《百官圖》,指宰相呂夷簡用人不公,又上選賢、任能、近名、推諉四論,指夷簡為漢之奸臣張禹。夷簡大怒,斥仲淹越職言事,且指仲淹薦引朋黨,離間群臣,仲淹被貶官知饒州(今江西鄱陽)。時治朋黨方急,士大夫畏宰相,多不敢為仲淹送行,質(zhì)為集賢校理,毅然“載酒往餞。質(zhì)又獨留語數(shù)夕?;蛞哉V質(zhì),質(zhì)曰:‘希文賢者,得為朋黨幸矣’。”其為人如此。攝江陵府事,有來訴不按約期婚配者,質(zhì)詢其故,民言無錢,質(zhì)解囊相助,使其完婚;有盜衣者被捕,質(zhì)詢之,盜言:“平生不為過,迫于饑寒乃至于此。”質(zhì)命取衣縱去。其愛民又如此。加史館修撰、同判吏部流內(nèi)銓,擢天章閣侍制,出知陜州(今陜西陜縣),卒于任,年45歲。
《宋史·王質(zhì)傳》
質(zhì)字子野。少謹厚淳約,力學問,師事楊億,億嘆以為英妙。伯父旦見其所為文,嗟賞之。以蔭補太常寺奉禮郎。后獻文召試,賜進士及第,被薦為館閣校勘,改集賢校理,累遷尚書祠部員外郎。丁父憂,與諸弟飯脫粟茹蔬。終喪,通判蘇州,州守黃宗旦少質(zhì),嘗因爭事,宗旦曰:“少年乃與丈人抗邪?”質(zhì)曰:“事有當爭,職也?!弊洳粸榍?。宗旦得盜鑄錢者百余人,下獄治,退告質(zhì)曰:“吾以術(shù)鉤致得之?!毕惨娪谏?。質(zhì)曰:“以術(shù)鉤人置之死而又喜,仁者之政,固如是乎?”宗旦慚沮,為薄其罪。還判尚書刑部、吏部南曹,知蔡州。州人歲時祀?yún)窃獫鷱R,質(zhì)曰:“安有逆丑而廟食于民者?!睔е?,為更立狄仁杰、李醞像而祠之,蔡人至今號“雙廟”。以本曹郎中召為開封府推官。時兄雍為三司判官,質(zhì)不欲兄弟并居省府,懇辭,得知壽州,徙廬州。盜殺其徒,并貲而遁,捕得之。質(zhì)論盜死,大理以謂法不當死,質(zhì)曰:“盜殺其徒,自首者原之,所以疑懷其黨,且許之自新,此法意也。今殺人取貲而捕獲,貸之,豈法意乎?”疏上,不報,降監(jiān)舒州靈仙觀。采古今煉形攝生之術(shù),撰《寶元總錄》百卷。逾年,韓琦知審刑院,請盜殺其徒,非自首者勿原。著為令。于是鄭戩、葉清臣皆言質(zhì)非罪,且稱其材,起知泰州,遷度支郎中,徙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
嘗攝江陵府事,或訴民約婚后期,民言貧無貲以辦,故違約。質(zhì)問其費幾何,出私錢予之。吏捕盜人衣者,盜叩頭曰:“平生不為過,迫饑寒而至于此?!辟|(zhì)命取衣衣之,遣去。加史館修撰、同判吏部流內(nèi)銓。擢天章閣待制,出知陜州,卒。
質(zhì)家世富貴,兄弟習為驕侈,而質(zhì)克己好善,自奉簡素如寒士,不喜畜財,至不能自給。初,旦為中書舍人,家貧,與昆弟貸人息錢,違期,以所乘馬償之。質(zhì)閱書得故券,召子弟示之曰:“此吾家素風,爾曹當毋忘也?!狈吨傺唾H饒州,治朋黨方急,質(zhì)獨載酒往餞?;蛞哉V質(zhì),質(zhì)曰:“范公賢者,得為之黨,幸矣?!笔酪源艘尜t之。
◎文苑三
陳充 吳淑(舒雅) 黃夷簡(盧稹 謝炎 許洞附) 徐鉉 句中正 曾致 堯刁衎 姚鉉 李建中 洪湛 路振 崔遵度 陳越
陳充,字若虛,益州成都人。家素豪盛,少以聲酒自娛,不樂從宦。邑人敦迫赴舉,至京師,有名場屋間。雍熙中,天府、禮部奏名皆為進士之冠,廷試擢甲科,釋褐孟州觀察推官,就改掌書記。會寇準薦其文學,得召試,授殿中丞,出知明州。入為太常博士、直昭文館,遷工部、刑部員外郎。久病告滿,除籍,真宗憐其貧病,令致仕,給半奉。未幾病間,守本官,仍充職。以久次,遷兵部員外郎。景德中,與趙安仁同知貢舉,改工部、刑部郎中。
大中祥符六年,以足疾不任朝謁,出權(quán)西京留守御史臺,旋以本官分司,卒,年七十。
充詞學典贍,唐牛僧孺著《善惡無余論》,言堯舜之善、伯鯀之惡,俱不能慶殃及其子,充因作論以反之,文多不載。
性曠達,善談謔,澹于榮利,自號"中庸子"。上頗熟其名,以疾故不登詞職。臨終自為墓志。有集二十卷。
吳淑,字正儀,潤州丹陽人。父文正,事吳,至太子中允。好學,多自繕寫書。淑幼俊爽,屬文敏速。韓熙載、潘佑以文章著名江左,一見淑,深加器重。自是每有滯義,難于措詞者,必命淑賦述。以校書郎直內(nèi)史。
江南平,歸朝,久不得調(diào),甚窮窘。俄以近臣延薦,試學士院,授大理評事,預(yù)修《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一日,召對便殿,出古碑一編,令淑與呂文仲、杜鎬讀之。歷太府寺丞、著作佐郎。始置秘閣,以本官充校理。嘗獻《九弦琴五弦阮頌》,太宗賞其學問優(yōu)博。又作《事類賦》百篇以獻,詔令注釋,淑分注成三十卷上之,遷水部員外郎。至道二年,兼掌起居舍人事,預(yù)修《太宗實錄》,再遷職方員外郎。
時諸路所上《閏年圖》,皆儀鸞司掌之,淑上言曰:"天下山川險要,皆王室之秘奧,國家之急務(wù),故《周禮》職方氏掌天下圖籍。漢祖入關(guān),蕭何收秦籍,由是周知險要,請以今閏年所納圖上職方。又州郡地里,犬牙相入,向者獨畫一州地形,則何以傅合他郡?望令諸路轉(zhuǎn)運使,每十年各畫本路圖一上職方。所冀天下險要,不窺牖而可知;九州輪廣,如指掌而斯在。"從之。會詔詢御戎之策,淑抗疏請用古車戰(zhàn)法,上覽之,頗嘉其博學。咸平五年卒,年五十六。
淑性純靜好古,詞學典雅。初,王師圍建業(yè),城中乏食。里闬有與淑同宗者,舉家皆死,惟存二女孩,淑即收養(yǎng)如所生,及長,嫁之。時論多其義。有集十卷。善筆札,好篆籀,取《說文》有字義者千八百余條,撰《說文五義》三卷。又著《江淮異人錄》三卷、《秘閣閑談》五卷。
子安節(jié)、讓夷、遵路皆進士及第。遵路官至祠部員外郎、秘閣校理。
舒雅字子正,久仕李氏。江左平,為將作監(jiān)丞,后充秘閣校理。好學。善屬文,與吳淑齊名。累遷職方員外郎,求出,得知舒州,仍賜金紫。恬于榮宦,州之潛山靈仙觀有神仙勝跡,郡秩滿,即請掌觀事。東封,就加主客郎中,改直昭文館,轉(zhuǎn)刑部。在觀累年,優(yōu)游山水,吟詠自樂,時人美之。卒年七十余。弟雄,端拱二年進士。
黃夷簡,字明舉,福州人。父廷樞,為王審知從事,甚被親遇。嗣王延鈞以女妻之。錢氏取福州,署光祿卿。夷簡少孤,好學,有名于江東,為錢惟治明州判官。太平興國初,隨錢俶來朝,授檢校秘書少監(jiān)、元帥府掌書記,賜以襲衣、器幣、鞍勒馬。八年,俶讓元帥,改授夷簡淮海國王府判官。雍熙四年,俶改封許王,出鎮(zhèn)南陽,加夷簡倉部員外郎,充許王府判官。
俶薨,歸朝,為考功員外郎。累遷都官郎中,掌名表,人頗稱其得體。至道二年,上言浙右人無預(yù)館閣之職者,因自陳嘗勸錢俶入朝,詞甚懇激,太宗憐之,命直秘閣,俄判吏部南曹。咸平中,召試翰林,遷光祿少卿。
初,宰相張齊賢欲引夷簡與曾致堯并知制誥,有急制,值舍人出院,即封除目命夷簡草之,物議以為不可,故但進秩而已。景德中,夷簡被病,告滿二百日,御史臺言當除籍,真宗以其吳越舊僚,有詞學,且年老母在,特命續(xù)其月廩。大中祥符初,遷秘書少監(jiān)。三年,丁內(nèi)艱,上遣中使存問,賻贈有加,因請護母喪歸浙右,許之。且欲不絕其奉給,特授檢校秘書監(jiān)、平江軍節(jié)度副使。逾年卒,年七十七。
夷簡喜談?wù)?,善屬文,尤工詩詠,老而不輟。嘗攝鴻臚卿,護許國長公主葬,在道,駙馬都尉魏咸信禮接甚薄,夷簡銜之,言于上云:"發(fā)引之日,以錢三十千遺臣治裝,不重王人,若有輕國命之意,臣拒不納。"上遣中使詰咸信,咸信言:"夷簡始受命,屢有求丐,又獻挽詞以希賂遺,臣皆不敢受,以是為慊。"既而夷簡又貢歌詩一編,大率譏咸信吝嗇,且形于怨詛。復(fù)言所未受三十千錢,意欲索取。真宗甚鄙之,且不欲其歌詩流布于外,命中書召夷簡對焚之。士大夫以是薄其為人。
浙右士之秀者,又有盧稹、謝炎、許洞。
盧稹字淑微,杭州人。幼穎悟,七歲能詩,十二學屬文。及長,曉《五經(jīng)》大義,酷嗜《周易》、《孟子》。端拱初,游京師,時徐鉉以宿儒為士子所宗,覽稹文,甚奇之,為延譽于朝。是年登進士第,調(diào)補真定束鹿主簿。至府,值契丹圍城,未及赴官,卒,年二十七。嘗著《五帝皇極志》、《孺子問》、《翼圣書》數(shù)十篇。
謝炎字化南,蘇州嘉興人。父崇禮,泰寧軍掌書記。炎慕韓、柳為文,與盧稹齊名,時謂之"盧、謝"。稹忄巽懦,炎勁急,反相厚善。端拱初,舉進士,調(diào)補昭應(yīng)主簿,徙伊闕,連知華容、公安二縣,卒,年三十四。有集二十卷。
章得象(公元978年―公元1048年),字希言,漢族,浦城(今屬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詩人。
咸平五年(1002年),進士及第,歷大理評事,玉山縣縣令,大理寺丞等。慶歷八年(1048年)去世,贈太尉兼侍中,謚文憲。著有《章文簡公詩集》等。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章得象出生于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士族,長而好學,容貌俊美,為人莊重。章得象及從兄章得一俱稱茂才,鄉(xiāng)人貴之。
咸平五年(1002年),天下進士貢千數(shù),朝廷遴選取u三十八人,章得像第其中,號為得才,歷任大理評事,玉山縣令,大理寺丞等職。
進入仕途
咸平五年(1002年),進士及第,授大理評事,知玉山縣,遷大理寺丞。宋真宗東封泰山時,章得象辦治勞劇,以殿中丞簽書、兗州觀察判官事,知臺州。歷南雄州,徙洪州。
宋真宗命近臣推薦才德兼?zhèn)湔咦嗦劊擦謱W士劉筠、龍圖閣直學士呂夷簡、知制誥張師德等,聯(lián)牘推薦章得象。經(jīng)召試,被授職方員外郎,直史館,入三司度支部為判官,歷祠部郎中,改刑部曹,糾察在京刑獄。
京西路水災(zāi),章得象受命前往安撫?;貋韴蠓Q:因麥種被淹,收成無望,請減京畿夏、秋稅,并貸糧度荒。鄆、濮兩州遭水災(zāi)的貧困農(nóng)戶,照例處理。
章得象自入仕途,歷任州、縣地方官近20年,因其為官清廉,興修水利,灌溉農(nóng)田,所以農(nóng)業(yè)年年豐收。深受百姓愛戴。
楊億“稱其有公輔器”。同僚問起原因,楊億說:“閩士輕狹,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貴也?!?/p>
章得象曾經(jīng)與楊億戲博李宗諤家,一晚輸錢三十萬,而酣寢自如。他日博勝,得宗贏金一奩,數(shù)日博又輸,即反奩與宗諤,與他結(jié)識未見其有小人之氣,其度量宏廓如此。
章得象任京官,與公卿大臣交往,眾皆交口稱譽他是“長者”。后以兵部郎中試中書,進知制誥,入為翰林學士。
天圣四年(1026年),章得象遷翰林學士承旨。
景v三年(1036年),升同知樞密院事、戶部侍郎。
寶元元年(1038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當時,章獻太后臨朝,宦官恃勢驕橫,太后每次派內(nèi)侍到學士院,章得象總是正色待之,不與交談。
宋仁宗對章得象說:“向者太后臨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識之。卿清忠無所附,且未嘗有所干請。今日用卿,職此也。”
章得象在中書八年,宗黨親戚,一切抑而不進。宋仁宗銳意天下事,進用韓琦、范仲淹、富弼,使同章得象經(jīng)畫當世急務(wù)。
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nóng)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章得象無所建明,御史孫抗數(shù)言之,章得象居位自若。既而章十上請求罷免,宋仁宗不得已,允許。
宋太祖趙匡胤規(guī)定后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宋仁宗破例任用章得象為宰相。初,閩人謠曰:"南臺江合出宰相。"至得象相時,沙涌可涉云。
朝廷欲加章得象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章得象辭所加官。又與呂夷簡共議,閱良家子補完虛籍,益市馬充車騎,都被納用。
西夏人散布謠言,制造摩擦,章得象暗地里派人潛往,弄清情況,挫敗陰謀。不久,呂夷簡因病免官,章得象兼任工部尚書。
拓跋叛宋,章得象認為其地偏遠,若出兵征戰(zhàn),對宋朝不利,建議按兵不動,以養(yǎng)士氣,遼朝與西夏的戰(zhàn)爭,也隨之停止。
慶歷七年(1047年),進封郇國公。
慶歷八年(1048年),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未暴感疾,一天去世,詔遣太醫(yī)馳視已不可。
按慣例,致仕官死后,皇帝不親臨祭奠,然而宋仁宗特別親祭,把酒灑在地上,很悲痛,賜銀三千兩治理喪事,進二子一孫官,大女賜湯沭邑, *** 及孫賜服,推叔宗婭者六人
章得象無主饋,嗣且幼,宋仁宗遣中貴省實家貲薄付宗老舉不滿萬金裁俸賜所嬴,并贈太尉兼侍中,謚文憲?;蕍中,改謚文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7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