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為什么會誓死效忠蜀漢?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三國時期想要得天下,人才儲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劉備的資源原本是最弱小的,可奈何曹操的多疑,孫權(quán)的猶豫不決,都給了劉備大好機會,特別是諸葛亮的加入,這位擅于通過謀略獲取人心的重臣,為蜀漢的建立打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很多對蜀漢忠心耿耿的大臣,原本都來自曹操麾下,比如姜維,后來在蜀漢獲得重用,并且在諸葛亮死后依然對蜀漢殫精竭慮,難道忠誠二字對他來說不值一提嗎?曹魏為何愿意輕松放走手上的大臣呢?
一、生平
作為蜀漢赫赫有名的大將軍,姜維一直都生長在天水郡,也就是曹魏的地盤,姜維的出仕和別人相比顯得輕松得多,因為他的父親是天水郡郡守的救命恩人。
姜維的父親姜囧當時作為天水郡的功臣,在羌、戎叛亂的時候沖在了第一線,而當時的郡守眼看就要被敵人刺死,是姜囧挺身而出救下了郡守,保證軍心不亂,戰(zhàn)勝了叛軍。
姜囧死后,年少的姜維一直和母親生活在天水郡,但是這個時候的姜維對于鄭玄的經(jīng)學有著極大的興趣,雖是武行出生,姜維卻對文學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并樂此不疲的學習著,一直到天水郡郡守任命他為官,姜維才開始真正的步入官場,成為一名武將。
二、陰養(yǎng)死士
關(guān)于陰養(yǎng)死士,歷史上并沒有真正的文字記載,而被傳有這個行為的,目前就只有兩個人:司馬懿、姜維。所謂的陰養(yǎng)死士,就是武將在民間私自召集一些男子,偷偷讓他們學武功,平常不做農(nóng)活,給的薪資特別高,對于養(yǎng)自己的人忠誠度極高。
而因為薪水特別豐厚,家人生活無憂,這些人如同殺手一般,主人讓自己去哪就去哪,做什么事都聽從主人,不考慮道德,因為這些人長期隱藏在民間,完成任務(wù)之后又消失了,不好排查,跟影子一樣,所以稱為“陰養(yǎng)死士”。
司馬懿當初能夠奪權(quán)成功,靠的就是那3000名的死士,司馬懿也覺得這種做法過于陰險,所以在史冊當中是沒有這一說的,全部被他刪除了,現(xiàn)而今流傳下來的都是一些非正規(guī)的野史。
而姜維不同,姜維的陰養(yǎng)死士在當時就已經(jīng)被傳開了,還有文字記載。據(jù)《姜維傳》裴松之記載:“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yǎng)死士,不修布衣之業(yè)。”按理說,姜維頂著父親的光環(huán),在曹魏應該是有著不錯的前程,為何要做出這種事讓自己成為有污點的人呢?
其實姜維在曹魏并沒有得到過重用,曹魏政權(quán)中心根本就沒相信過姜維,而姜維也有了危機感,為了不讓自己最后窮途末路,他開始陰養(yǎng)死士,但是這種事情必須在暗地里操作。
因此,姜維死士的數(shù)量應該不多,據(jù)猜測,可能就只有幾百人,原本這是一件極其隱秘的事情,而且按照姜維的行事也不應該被人知悉,那這件事是怎么傳揚開來的呢?
三、被迫投降蜀漢
這一切要歸功于諸葛亮,諸葛亮的出山可不是走過場的,作為一名聰明絕頂?shù)闹\略家,諸葛亮出山之前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三顧茅廬,只是為了看看劉備的態(tài)度,要是劉備沒有三次來請他,諸葛亮估計會再給劉備準備一個臺階的。
所以諸葛亮暗地里已經(jīng)做好了謀劃,拉攏有能力臣子是他的首要任務(wù),姜維就是他盯上的目標之一。諸葛亮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擅于收集密報,他雖然一直都沒有確定自己的大老板,但是已經(jīng)安排了大量的間諜在各處,專門收集的就是這些隱秘的消息。
碰巧,姜維陰養(yǎng)死士這件事就被他獲取了一二,原本是非常機密的事,而且姜維肯定也做得極其隱蔽,可惜他碰上的是諸葛亮。諸葛亮有了影子就會去聯(lián)想,去判斷,而且他確認姜維是做出這樣事情的人,于是,諸葛亮開始在天水郡散步姜維陰養(yǎng)死士的“謠言”。
天水郡郡守馬遵也是個糊涂領(lǐng)導,在聽到這個謠言之后,他立馬開始懷疑起姜維,而這個時候諸葛亮北伐又來了,馬遵不顧一切,半夜帶著自己的親信逃跑,而且還下令不許其他地方營救姜維,可憐的姜維被拒在城門外,無奈之下,姜維只好向諸葛亮搖了搖小白旗,歸降了。
四、他鄉(xiāng)遇故知
也許一開始,姜維并不是那么心甘情愿的歸降蜀漢,古人的忠心是很直接的,他們生于斯長于斯,對于自己的故鄉(xiāng)、母國都有著極深的感情,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是不會輕易背叛的。
可是姜維很幸運,他投降的是蜀漢,碰到的是諸葛亮,諸葛亮千方百計拉攏姜維,可不是要在自己身邊安放一顆定時炸彈的,而是想讓姜維能夠為蜀漢發(fā)光發(fā)熱,因此,必須要讓姜維擁有認同感,歸屬感。
諸葛亮不管別人怎么想,他極力的提拔姜維,先讓他擔任后勤部長,掌管倉儲谷物,雖然是個司伙軍,但是這個職務(wù)的重要性在軍隊當中不言而喻,所以姜維也兢兢業(yè)業(yè)的完成工作。一段時間觀察之后,諸葛亮又讓他擔任軍中要職,當上了將領(lǐng),統(tǒng)領(lǐng)軍隊,成為了蜀漢政權(quán)重要的成員之一。
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三國志.姜維傳》)
這段話可以看出,諸葛亮對于姜維是非常放心的,而且姜維的能力也正是蜀漢當時北伐需要的重要人才,姜維在蜀漢伸展開了拳腳,自然不會再顧慮曹魏的感受,即便他的老母親寫信給他,他也表示“不當歸”。
按照曹魏軍中的規(guī)定,但凡有將士背叛曹魏,家眷必須連坐,被斬殺,這也是為什么曹魏那么多人即便不被重用,也沒有叛逃的主要原因。姜維當時離開曹魏并沒有帶走他的家人,特別是他從小相依為命的母親還留在天水郡。
可是當時司馬氏并沒有將姜維的家人處決,而是在不久后讓姜維的老母親給他寫封信,勸他回家,姜維卻非常果斷的拒絕了,原文是這樣寫的:“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可見,在蜀漢的歸屬感和發(fā)展空間,已經(jīng)讓姜維不愿再回到曹魏受窩囊氣了,何況當時的姜維根本沒有想到一點:自己陰養(yǎng)死士的秘密是諸葛亮散播的。作為一名胸有大志的武將,有比自己能夠大展拳腳更重要的事嗎?抱負得以施展,就不再是討論自己出身的時候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7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楚國第一名將,揭秘昭陽的生平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