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后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那么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于游酢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陽人。少穎悟,過目成誦。程頤一見,謂其資可適道。后程顥令扶溝,設庠序,教人召酢職學事。元豐五年,登進士,調(diào)蕭山尉,改博士。以便養(yǎng),求河清縣。范純?nèi)食雠泻幽?,待以國士,有疑義輒與參訂。移守潁昌,辟為學教授。還朝復相,即除酢太常博士。純?nèi)柿T,酢亦乞外。徽宗立,召為監(jiān)察御史,出知和州,歲余,管勾南京鴻慶宮,居太平州。復知漢陽軍,歷舒、濠二州。罷歸,寓歷陽,因家焉。卒葬其處。酢操行純粹,處事優(yōu)裕,歷官所至,民載之如父母。所著有《中庸義》、《易說》、《詩二南義》、《論語·孟子雜解》、《文集》各一卷。學者稱廌山先生。初與兄醇俱以文行知名,所交皆天下士。程頤見之京師,謂其資可以進道。程顥興扶溝學,招使肄業(yè),盡棄故所習而學焉。第進士,調(diào)蕭山尉,近臣薦其賢,召為太學錄,遷博士,以奉親不便求知河清縣。范純?nèi)适貪}昌府,辟府教授,純?nèi)嗜胂?,復為博士,簽書齊州、泉州判官,召還為監(jiān)察御史。歷知漢陽軍、和、濠三州而卒。
人物簡介
少年時就聰慧過人,老師和名儒都十分推崇他。16歲以后就受教于族父游復和江側等人,研讀經(jīng)書,擅長文學。熙寧五年(1072年),游酢舉鄉(xiāng)貢,到京城游學,拜見程顥,程稱贊他“其資可以進道”。八月,程顥任扶溝縣(今屬河南)知縣,提倡圣賢學說,薦舉游酢主管縣學教育。在扶溝,他得顥親炙,精研儒家經(jīng)典,學識大有長進。
元豐四年(1081年),游酢與楊時到潁昌拜程顥為師,著有《明道先生語錄》。游酢和楊時南歸,程顥目送他們,深有感觸地說:“吾道南矣!”翌年游酢中進士,任越州蕭山縣(今屬浙江)縣尉??h衙內(nèi)有積案10年得不到判決,一經(jīng)游酢訊問,分析案情,即予結案。
元祐元年(1086年),游酢被召升為太學錄。翌年授博士(待次)。因生活困難,向朝廷請求外放,得任河清縣(今屬江蘇)知縣。當時范純?nèi)嗜沃?,待游酢為國中賢士,遇有疑難政事,總是同他商量。后來范純?nèi)兽D(zhuǎn)任潁昌知府,推薦游酢擔任府學教授。元佑八年,范純?nèi)驶爻⑷卧紫?,任命游酢為太學博士。他和楊時到洛陽拜程顥之弟程頤為師,編有《伊川先生語錄》。一天,游酢與楊時謁見程頤,程頤正在閉目靜坐,他們兩人在門外侍立。等程頤醒來,不覺門外已雪深三尺,因而留下“程門立雪”的佳話。游酢在程頤席旁誦讀張載的《西銘》,讀后說:“這就是中庸的道理?!背填U先生稱贊他有創(chuàng)見,能理解言外的道理,贊許他道德品質(zhì)純良,學問日益長進,辦政事能力,也超過別人。
宋哲宗親政,罷范純?nèi)使?,游酢請求調(diào)離京都。紹圣三年(1096年)赴任齊州(今屬山東)判官。同年冬,他回建陽為父守孝。過兩年,在家鄉(xiāng)長坪廌山之麓建草堂,講學著述,所著有《論孟雜解》、《中庸義》等。
元符二年(1099年),游酢調(diào)任泉州簽判,赴任前,筑水云寮于武夷五曲,作為著書立說的處所,撰《易學》、《詩二南義》。次年十一月,徽宗即位,游酢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他勵精圖治,議論士風,侃侃而言。次年,出知和州(今屬安徽)。崇寧四年(1105年),主管南京鴻慶宮,居太平州。兩任祠官后,于政和元年(1111年)復任漢陽軍知軍。以后任舒、濠州二州(今皆屬安徽)知州。所到之處,政績斐然,深受百姓愛戴。
在濠州任上,因?qū)俟龠`法遭貶,游酢受到牽連,宣和二年(1120年)被罷知州,寓居和州含山縣(今屬安徽省)。宣和五年五月乙亥(二十三)日(1123年6月18日)病逝于寓所,終年71年。葬含山縣車轅嶺,謚號“文肅”。有文集10卷傳世。
程門立雪的故事通用13篇
程門立雪的故事1 【原文】
宋楊時,字中立,潛心經(jīng)史。第進士,調(diào)官不赴。以師禮見程顥于潁昌,相得甚歡。及歸,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鳖椬?,又從程頤于洛。年已四十,事頤愈恭。一日,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門外雪深一尺。
二程為當代名儒。楊時舍官師事之,知所擇矣。其后歷知瀏陽余杭蕭山三縣,皆有惠政。最可佩者,侍立師旁,雪深一尺而不去。蓋其得力于二程之禮教多矣!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一個楊時,字中立。他潛心研究經(jīng)史,中了進士之后,朝廷派他去做官,楊時不肯赴任,而是到潁昌去拜了程顥夫子做先生,師徒相見甚歡。等到他要回去的時候,程顥目送著他說道:“從此我們的大道,要傳到南方去了。”程顥去世了以后,楊時又到洛陽去,跟隨程頤夫子學習。這時候,楊時已經(jīng)有四十歲了,可是侍奉先生愈加的恭敬。有一天,程頤偶然閉目靜坐,楊時和同學游酢,在程頤旁邊侍立著不離開。等到程頤醒了,門外的雪已經(jīng)下了有一尺多深。
程顥,程頤是當時的名儒。楊時棄官師從二人,是因知道這是自己想要的。他后來先后任職瀏陽、余杭、蕭山三縣,都建有好的政績。最讓人欽佩的是,他侍奉師父程頤時,地上因下雪。
程門立雪的故事2 遠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鉆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于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后,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zhèn)鳌?/p>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游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于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fā)現(xiàn)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于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
之后,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主人公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都是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被世人稱為二程夫子。
楊時,字中立,南建州將樂人。幼年時期聰穎異常,能寫文章。年紀稍長后,用心專而深于研究詩經(jīng)和史書。熙寧九年,楊時中了進士門第,號為龜山先生。
程門立雪的故事3 【成語故事】
宋朝的時候,有一位有學問的人,名叫楊時,他對老師十分尊重,一向虛心好學?!俺涕T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師、刻苦求學的一段小故事。
楊時在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用功。后來中了進士,他不愿做官,繼續(xù)訪師求教,鉆研學問。當時程顥、程頤兄弟倆是全國有名的學問家。楊時先是拜程顥為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4年后,程顥逝世了。為了繼續(xù)學習,他又拜程頤為老師。這時候,楊時已經(jīng)40歲了,但對老師還是那么謙虛、恭敬。
有一天,天空濃云密布,眼看一場大雪就要到來。午飯后,楊時為了找老師請教一個問題,約了同學游酢一起去程頤家里。守門的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不愿打擾老師的午睡,便一聲不響地立在門外等著。
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大。他們站在門外,雪花在頭上飄舞,凜冽的寒氣,凍得他們渾身發(fā)抖,他們?nèi)耘f站在門外等著。
過了好長時間,程頤醒過來了,這才知道楊時和游酢在門外雪地里已經(jīng)等了好久,便趕快叫他們進來。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jīng)積得有一尺多深了。
楊時這種尊敬老帥的優(yōu)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正由于他能夠尊敬師長,虛心向老師求教,學業(yè)才進步很快,后來終于成為一位全國知名的學者。四面八方來向他求教的人,都不遠千里地來拜他為老師,大家尊稱他為“龜山先生”。
【成語解釋】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成語例子】
劉心武《鐘鼓樓》第二章:“他還不惜自費去了趟上海,以‘程門立雪’的虔誠,感動了高齡的俞振飛。”
程門立雪的故事4 【注音】chéng mén lì xuě
【出處】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宋史·道學傳二·楊時》
【解釋】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用法】作賓語、定語;比喻尊師重教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尊師重教、程門度雪
【押韻詞】肌劈理解、魚爛瓦解、老嫗能解、絲分縷解、迎刃而解、匿名揭帖、絲竹陶寫、支分節(jié)解、酒醉酒解、百思莫解、......
【成語故事】北宋時期著名哲學家楊時,淡薄名利,放棄做官的機會,拜著名的理學大師程顥與程頤兄弟為師學習理學,學成后回南方講學。程顥病故后,楊時去拜訪程頤,見程頤正在休息,便恭恭敬敬站在院外的雪地里等恩師的醒來
【示例】程門立雪的故事提醒我們要尊師重教。
程門立雪的故事5 程門立雪的主人公是誰?
程門立雪的主人公是楊時
程門立雪: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F(xiàn)比喻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楊時的簡介:
楊時(1044-1130)北宋學者、官吏。字中立,號龜山,祖籍弘農(nóng)華陰(今陜西華陰東),南劍西鏞州龍池團(今屬福建明溪縣龍湖)人。 熙寧九年進士。歷官瀏陽、余杭、蕭山知縣,荊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龍圖閣直學士專事著述講學。
程門立雪的典故:
北宋時期的,在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鉆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于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jīng)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云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qū)δ硢栴}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云密布。他們行至半途,塑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yǎng)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入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只腳凍僵了,冷得發(fā)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fā)現(xiàn)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后來,楊時學得程門理學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程門立雪的啟示:
尊師重教,我們中華民族千年不衰。為人子弟,在年少的時候就要親近良師,結交益友,要從他們那里學習禮儀和知識。
程門立雪的故事6 《宋史·道學傳二·楊時》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宋朝的楊時,因晚年隱居龜山,故又稱龜山先生。他自幼謙遜好學,喜愛經(jīng)史,后來考中了進士,但他不去做官,而到河南潁昌去拜程顥為師,以增長知識。他四十歲時,程顥死了,他自設靈堂,時時哭靈,以悼念老師。楊時治學之心,十分堅定,程顥死后,他又到洛陽去拜程顥之弟程頤為師,繼續(xù)學習,深鉆經(jīng)史。有一次,楊時因?qū)堓d所著《西銘》不甚理解,他不怕寒風刺骨,約著他的朋友游酢前去向程頤請教。他們到程頤家時,突然大雪紛飛;進得門來,程頤正在睡覺。他們?yōu)榱瞬挥绊懗填U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待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程頤醒后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并和他們討論張載之學。經(jīng)過一番研究,楊時便豁然明白了。后來人們把楊時不顧大雪紛飛的嚴寒天氣,在程頤家站著候教的行為稱為“程門立雪”,用來比喻尊敬老師,誠心求學。
程門立雪的故事7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均為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顥、頤二人孩童時代讀書求學于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閔集鄉(xiāng)一帶)。《孝感縣志》云:“程子讀書臺,在縣東五里,宋慶歷年間,二程讀書于此?!背套幼x書臺又名“鳳凰臺”,因相傳在晉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鳳集于東崗,產(chǎn)九子于其上而得名。二程在孝感學習、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時即讀書于其臺之樓上,故也名程臺。“其樓曰夜月樓,虛窗晃明,美景澄清,無屋舍煙火之湊密、兒童雞犬之聲雜,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學,伊洛學派亦肇基于孝感”。程頤十八歲后,游伊洛、進太學,就學于周敦頤,著《顏子好學論》等書,逐步創(chuàng)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學流派,形成獨樹一幟的“程朱理學”,其學說受到許多名彥碩儒的推崇。
后來,孝感百姓為了紀念二程,在程子港建起了二程祠,明末祠毀。清順治十八年(1661),孝感知縣張擢士重建于東岳廟側,形成著名的孝感古八景之一“程臺夜月”。可惜該樓毀于1968年,今僅存遺址。
程是指宋代理學家程頤。立雪是指學徒站在雪中虔誠求道?!俺涕T立雪”的原意是說:冒著大雪在程頤門前站著。用來形容尊敬老師,虔誠求教。
這則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楊時和游酢去拜會當時著名的理學家程頤。程頤正在閉目養(yǎng)神,楊時、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長時間。程頤醒來,門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門立雪”作為尊師重道的范例?!俺涕T立雪”也可說成“立雪程門”。
程頤,字正叔,又稱伊川先生。他與兄長程顥都是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被世人稱為二程。他們出身于官宦世家。兄長程顥字伯淳,長期居住洛陽聚徒講學;程頤前后從事講學和著書達30余年。二程思想各有側重,程顥著有《定性書》、《識仁篇》等,程頤則有《易傳》、《顏子所好何學論》傳世。因二人在重大問題上意見一致,后人對他們的思想言論不加細分,便將兩人的語錄和著作合編成《二程全書》。
現(xiàn)在,河南嵩縣的程村,就是二程故里。村東還遺存有石碑一座,上書“圣旨”,下書“兩程故里”。村中遺存有二程祠一座,祠中有道學堂大殿和兩座講堂,“程門立雪”的典故就發(fā)生在這里。
程顥、程頤在前人理學的基礎上,提出了一整套哲學思想。他們認為:世界的本原是“道”,萬事萬物都是由“道”派生出來的,君王要治理好國家,必須“行以順道”,以德為主,與法制兼顧。這些思想自成一家,獨成體系。因二程一生主要活動在洛陽,所以,后人就把他們創(chuàng)立的這套思想體系稱為伊洛學派。后來,經(jīng)過朱熹的提倡、研究和深化,最終使二程的理學思想發(fā)展為“程朱理學”。
這則成語里的“程”就是指孝感著名理學家、“鳳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頤。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均為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顥、頤二人孩童時代讀書求學于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閔集鄉(xiāng)一帶)?!缎⒏锌h志》云:“程子讀書臺,在縣東五里,宋慶歷年間,二程讀書于此?!背套幼x書臺又名“鳳凰臺”,因相傳在晉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鳳集于東崗,產(chǎn)九子于其上而得名。二程在孝感學習、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時即讀書于其臺之樓上,故也名程臺?!捌錁窃灰乖聵?,虛窗晃明,美景澄清,無屋舍煙火之湊密、兒童雞犬之聲雜,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學,伊洛學派亦肇基于孝感”。程頤十八歲后,游伊洛、進太學,就學于周敦頤,著《顏子好學論》等書,逐步創(chuàng)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學流派,形成獨樹一幟的“程朱理學”,其學說受到許多名彥碩儒的推崇。
后來,孝感百姓為了紀念二程,在程子港建起了二程祠,明末祠毀。清順治十八年(1661),孝感知縣張擢士重建于東岳廟側,形成著名的孝感古八景之一“程臺夜月”??上г摌菤в?968年,今僅存遺址。
程是指宋代理學家程頤。立雪是指學徒站在雪中虔誠求道?!俺涕T立雪”的原意是說:冒著大雪在程頤門前站著。用來形容尊敬老師,虔誠求教。
這則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楊時和游酢去拜會當時著名的理學家程頤。程頤正在閉目養(yǎng)神,楊時、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長時間。程頤醒來,門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門立雪”作為尊師重道的范例?!俺涕T立雪”也可說成“立雪程門”。
程頤,字正叔,又稱伊川先生。他與兄長程顥都是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被世人稱為二程。他們出身于官宦世家。兄長程顥字伯淳,長期居住洛陽聚徒講學;程頤前后從事講學和著書達30余年。二程思想各有側重,程顥著有《定性書》、《識仁篇》等,程頤則有《易傳》、《顏子所好何學論》傳世。因二人在重大問題上意見一致,后人對他們的思想言論不加細分,便將兩人的語錄和著作合編成《二程全書》。
現(xiàn)在,河南嵩縣的程村,就是二程故里。村東還遺存有石碑一座,上書“圣旨”,下書“兩程故里”。村中遺存有二程祠一座,祠中有道學堂大殿和兩座講堂,“程門立雪”的典故就發(fā)生在這里。
程顥、程頤在前人理學的基礎上,提出了一整套哲學思想。他們認為:世界的本原是“道”,萬事萬物都是由“道”派生出來的,君王要治理好國家,必須“行以順道”,以德為主,與法制兼顧。這些思想自成一家,獨成體系。因二程一生主要活動在洛陽,所以,后人就把他們創(chuàng)立的這套思想體系稱為伊洛學派。后來,經(jīng)過朱熹的提倡、研究和深化,最終使二程的理學思想發(fā)展為“程朱理學”。
程門立雪的故事8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程顥人稱明道先生,程頤人稱伊川先生,是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世稱“二程”。他們?yōu)槿苏弊鍪聡乐?,到他們門下求學的人特別多,楊時和游酢便是其中的兩位。
楊時自幼聰明好學,反應靈敏,口齒伶俐。成年后,他雖然考取了進士,卻淡泊名利,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程顥死后,他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鉆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游酢是楊時的好朋友,他們二人志同道合,經(jīng)常就一些問題秉燭夜談。他聽說楊時要去拜程頤為師,便也不辭辛苦,與楊時結伴而行。他們到了程家,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jīng)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程頤見了感動不已,于是將自己的學問傾囊相授。楊時和游酢也不負眾望,都成了飽學之士,楊時更獨創(chuàng)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程門立雪的故事9 程門立雪的故事,講的是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后來,“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后來,“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備受歡迎。
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因?qū)δ硢栴}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就去拜見當時著名的哲學程頤。到了程頤家,可是門上的小書僮對他說:“程頤先生正在書房坐禪,你還是先回去吧,過兩天再來?!?/p>
楊時回答說:“沒關系,我在這里等一會兒好了?!?/p>
那個小書僮見楊時不肯走,也就不再理他,自己進去了。
過了一會兒,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小書僮出來對楊時說:“這位相公,天上開始下雪了,你還是趕快回去吧,等改天天氣好了,你再來見先生吧!”
“沒關系,小兄弟,我還是在這里等先生坐禪結束吧!”楊時堅持站在雪地里等候程頤結束坐禪,好向他請教問題。
“誰知道先生什么時候結束坐禪呀?也許他今天一個下午都會坐禪呢!先生經(jīng)常是這樣的。”小書僮好心地提醒楊時。
“沒關系。麻煩你等程頤先生坐禪結束以后,替我通稟一聲,就說楊時在門外恭候先生教誨?!睏顣r仍然執(zhí)意要在程府外等候。
“那么大的雪,你怎么能一動不動地站在雪地里呀?不如到屋子里來暖和暖和吧!”小書僮看到外面實在太冷了,而楊時站在雪地里一動都不動,不由地動了惻隱之心,于是想請楊時到門廳里烤烤火,避避風雪。
“不,小兄弟,我非常感謝你的好意。但是我還是在外面等好一點,你請進去吧。”楊時謝絕了小書僮的好意,仍然站在府門之外,頂著凜冽的北風和紛紛揚揚的大雪,連動都不動一下。
等到程頤坐禪結束,小書僮立即把楊時在門外冒雪靜侯先生的情形向程頤稟報。
程頤一聽此事,馬上問:“這個年輕人現(xiàn)在還在門外嗎?”
“稟先生,這個叫楊時的年輕人,現(xiàn)在還在門外。”小書僮回答說。
“快,快,快開門。不知他是不是凍壞了。待老夫親自出門去接這個年輕人進來?!背填U吩咐小書僮趕快攙扶他出去看楊時。
等到小書僮把門打開,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原來外面的雪已經(jīng)積了一尺多深了,而楊時仍然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連腳都沒有動一下。
“快,快!你們快把楊相公扶進屋子里來?!背填U命令家人道。
“嗨,你這個年輕人,怎么那么傻呢?改天再來不就是了!”程頤一邊要家人抬著楊時到書房里去,一邊連聲地責怪著楊時。
“不!晚生既……然要向……前輩請……教,當然……應該……恭恭……敬敬地……在門外等……著?!睏顣r凍得渾身直發(fā)抖,說話時也直打顫。
程頤見楊時求師心切,又那么懂禮貌。心里非常高興,就收下了楊時這個門徒,而且還把自己哲學思想的精髓全都教給了他。
后來楊時果然學有所成,成了國家的有用之才。
程門立雪的故事10 今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程門立雪》。故事中的主人公名叫楊時他十分的勤學好問。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個難題,他便宇自己的同學游酢一起去請教自己的老師陳頤,他們顧不上吃飯就馬上趕往老師家中。當時天空中正飄著鵝毛大雪,而他們?nèi)r他們的'老師正在午睡,他們不忍心去打擾老師睡覺,便在門口站這,直到老師醒來為止,當老師醒過來時,門外的雪將近有一尺多高了!而他們倆也快成為倆個雪白的雪人了。
讀完后,我在想:要是我來拜見老師的話,我知道老師在午睡的話要不就明天在來,要不就叫人通報一聲??墒菞顣r和游酢卻在門口一直等著,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記得當天下午在老師布置我們讀這個成語故事的早上,我們剛上完了數(shù)學課,老師布置下了許多的作業(yè),我們大家都在拼命的寫作業(yè),除了這么一個男同學:他正在別人的位置上閑逛,去弄別的女同學,根本像是沒有作業(yè)一樣。而且就在前一天,他的媽媽剛剛來過學校。就在上語文課的前兩分鐘,同學們老師反應這個情況,老師值得后氣急敗壞地叫了他的家長來到了學校,這次他還是左耳進右耳出,在怎么訓他也只是無濟于事。
老師是我們大家都有的,“老師”一詞是我們大家在也熟悉不過的了,他(她)就像我們的第二個母親,他(她)用知識的力量哺育了我們,是老師給予了我們知識,給了我們知識的力量來豐富我們的生活。請問大家:這樣一個人,我們怎么能不去尊重他(她)呢?
程門立雪的故事11 “程門立雪”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師,誠懇求學。
這個成語來源于《宋史.楊時傳》,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已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后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鉆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jīng)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程門立雪的故事12 遠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鉆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于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后,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zhèn)鳌?/p>
—天,楊時同—起學習的游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于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獣?,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
直到程頤—覺醒來,才赫然發(fā)現(xiàn)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于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
之后,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程門立雪的故事13 我國北宋時有個著名的學者名叫楊時,經(jīng)典故事:程門立雪。他年輕時非常好學,經(jīng)常訪師拜友,向別人請教問題。寒冬的一天,楊時在學習中遇到了不明白的問題,就和同學游酢一起去向當時著名的理學家程頤求教。當他們來到程家時,恰巧程老師正在睡午覺。為了不打擾老師,他們就在大門口靜靜地站立等候。這天,天氣很糟,陰沉沉的天空飄起了雪花,雪花落在他們的頭上、身上,一絲絲涼意襲來,他們怕吵醒老師,仍不肯進屋,就一直這樣站在門外的雪地里。雪越下越大,天也越來越冷,他們的手腳都凍得生疼,可是他們誰也不活動活動,跺跺腳,搓搓手。
就這樣,他們不知在雪地里站了多長時間。程頤終于醒了。他打開門出來賞雪,卻看見兩位學生正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外,都要成雪人了。程頤大吃一驚,問道:“看你們身上和腳下的雪,就知道你們已經(jīng)來很久了,為什么不進屋呢?”楊時連忙上前施禮,對程頤說明來意,“我們是來向老師請教問題的,中午到時您在睡午覺,我們怕吵醒您,沒敢進門。”程頤聽了大受感動,連忙請二人進屋。二人這才進屋,向老師請教問題。后來,“程門立雪”的故事廣為傳頌。
感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尊重師長是一種美德,是受到人們贊揚的。我們從小就要尊重老師、尊重長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8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