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最后為何落得家破人亡的結(jié)局?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
唐朝開國元勛長孫無忌是隋朝名將長孫晟之子,唐朝文德皇后長孫氏的親哥哥,既是唐太宗的大舅哥,又是他的至少好友。早在太原起兵之前,長孫無忌便與李世民結(jié)交,并在此后創(chuàng)建唐朝、統(tǒng)一天下的進程中,始終追隨在妹夫的身邊,替他出謀劃策,立下赫赫功績。不僅如此,長孫無忌為幫助妹夫上位,還一手主導(dǎo)了“玄武門之變”,由此深得李世民的器重。
唐太宗在位時,對長孫無忌極為器重
唐太宗臨終前,將太子李治托孤給長孫無忌。而等到李治即位后,為報答舅舅的恩德,除了讓他繼續(xù)擔(dān)任首相外,還進拜他為太尉,將軍國大事全部委托給他處理,長孫無忌的任何建議,無不被皇帝優(yōu)先采納(“時無忌位當(dāng)元舅,數(shù)進謀議,高宗無不優(yōu)納之。”見《舊唐書·卷六十五》)。
唐高宗即位之初,長孫無忌專斷朝政
隨著權(quán)勢和名望的攀升,長孫無忌開始變得驕狂專橫起來,不僅專斷帝國大小事務(wù),甚至于連皇帝改易皇后的事情,他都要橫加阻攔,態(tài)度極為蠻橫。原來,唐高宗不喜歡皇后王氏,反而寵愛曾做過唐太宗才人的武媚娘,為了把她立為皇后,曾不止一次地去央求舅舅,希望他能通融。然而長孫無忌卻以王皇后出身高貴(太原王氏)、武氏出身低賤為由,堅決不肯答應(yīng),并一再鼓噪同僚群起而反對。
但唐高宗冊立武媚娘為后的意志非常堅定,并拉來三朝元老、宰相李勣做盟友,最終以極為強硬的方式通過廢王立武案,就此把武媚娘扶上后位,時在永徽六年(655年)十月。隨著武媚娘被立為皇后,唐高宗與舅舅間的關(guān)系走向破裂,此后再沒有辦法進行修復(fù)。
其實唐高宗跟長孫無忌之所以走向決裂,廢王立武僅是表面原因,歸根結(jié)底還是權(quán)力之爭。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唐朝之所以能建立,源自關(guān)隴貴族集團的支持,而后者的政治訴求,在于能長期保持對帝國事務(wù)的影響力,進而建立一種“虛君實相”的政體,而長孫無忌正是這種設(shè)想的積極踐行者。然而這種設(shè)想嚴(yán)重侵害了皇帝的權(quán)威,逼使唐高宗不得不借助非關(guān)隴集團的勢力,來進行必要的抵抗。
更何況,“皇權(quán)之下無親情”的道理一再警示唐高宗,就算長孫無忌是他的親舅舅,就算是他本人沒有當(dāng)皇帝的心,但由于長孫家族權(quán)勢太大、黨羽太多,面對著至高皇權(quán)的誘惑,難保他的子侄不會行篡逆之事。這絕非杞人憂天,拿唐高祖李淵舉例便極具說服力,他作為隋煬帝的親表哥,在隋朝局勢亂成一鍋粥之際,非但沒有幫助表弟平叛,反而趁此篡位稱帝,哪里還有什么親情可言?
武則天上位后,指使親信誣陷長孫無忌
正是基于以上兩點顧慮,唐高宗跟舅舅走向決裂在情理之中,而為了徹底消除后者的威脅,長孫無忌的結(jié)局也絕非僅僅是被罷官而已。顯慶四年(659年),就在武媚娘正位中宮4年后,親信許敬宗等人按照她的授意,向朝廷誣告長孫無忌“謀反”,并請求皇帝大義滅親。唐高宗此時已決意除掉長孫無忌,便在拒絕聽從舅舅辯解的情況下,將其罷官削爵、流放黔州,而他的兒子們也都被罷官除名、流放嶺南。
這還不算完。同年七月,許敬宗按照皇后的授意,派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長孫無忌,結(jié)果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殺,事后以其“畏罪自殺”上奏朝廷。長孫無忌死后,家產(chǎn)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長孫無忌身兼開國元勛、皇帝親舅舅、權(quán)臣的三重身份,并在扶立唐高宗上臺的過程中居功甚偉,最終卻落得亡身破家的結(jié)局,實在是令人唏噓。
長孫無忌最終落得身死家破的結(jié)局
秋,七月,壬寅,命李勣、許敬宗、辛茂將與任雅相、盧承慶更共覆按無忌事。許敬宗又遣中書舍人袁公瑜等詣黔州,再鞫無忌反狀,至則逼無忌令自縊。詔柳奭、韓瑗所至斬決。籍沒三家,近親皆流嶺南為奴婢。見《資治通鑒·卷二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8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漢光武帝劉秀獨寵陰麗華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 劉宗敏霸占陳圓圓,最后什么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