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即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在位共6年,年號隆慶,他是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生母是杜康妃,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guān)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朱載坖早年受封裕王,因母親杜康妃失寵,其父嘉靖帝迷信“二龍不相見”一說,且又非長子,很少得到父愛。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即位,改元隆慶。在位初期,重用徐階、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與蒙古俺答議和,促成隆慶和議。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guān)。朱載坖用人不疑,國運中興,社會較為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海內(nèi)大治,史稱此為隆慶新政。隆慶六年(1572年)七月五日,朱載坖病逝于乾清宮,廟號穆宗,謚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葬于十三陵之昭陵。
人物生平
少年裕王
朱載坖生于嘉靖十六年正月廿三日(1537年3月4日),為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三子,其母為杜康妃。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世宗冊立次子朱載壡為太子、三子朱載坖為裕王、四子朱載圳為景王。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太子朱載壡薨,裕王朱載坖以次序當為太子。由于世宗次子朱載壡立為太子后享年不永,所以遲遲未予冊立。同時,世宗迷信“二龍不相見”之說,對朱載坖極為冷淡。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二月,裕、景二王均出宮,居住于京師藩邸之中。時景王朱載圳更得父皇寵愛,高調(diào)奢侈,而朱載坖則戰(zhàn)戰(zhàn)兢兢,小心謹慎。朝中也分化為嚴嵩為首的擁景派和徐階為首的擁裕派,朝野議論紛紛。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大臣郭希顏上書請建儲,觸怒世宗,慘遭處斬。世宗為了杜絕朝野的議論,于翌年二月命景王朱載圳出居安陸,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朱載圳死,朱載坖才得以成為事實上的儲君。
施行新政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世宗駕崩,裕王朱載坖即位,改元隆慶。朱載坖即位后,立即糾正其父的弊政,將之前以言獲罪的諸臣全部召用,已死之臣撫恤并錄用其后,方士全部付有司論罪,以前的道教儀式全部停止,免除次年一半田賦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賦;又停止世宗為博孝名強行施行的明睿宗(即世宗本生父興獻王)明堂配享之禮(即秋季祭天,要以在位皇帝之父合祭,為此導(dǎo)致明太宗廟號被改為明成祖)。
朱載坖重用徐階、李春芳、高拱等內(nèi)閣輔臣,致力于解決困擾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虜”問題,采納內(nèi)閣大學(xué)士高拱、張居正等人的建議,與蒙古俺答汗議和,是為隆慶和議。
隆慶元年(1567年),朱載坖宣布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guān)。
隆慶新政是朱載坖統(tǒng)治時期所出現(xiàn)的承平時期。朱載坖力行節(jié)儉,信用內(nèi)閣輔臣,并不加以掣肘,但也不能制止內(nèi)閣輔臣之間的傾軋,這也與其本人仁厚而平庸的性格有關(guān)。
死于女色
朱載坖由于縱欲過度,加上長期服食春藥,身體每況日下,難以支撐。隆慶六年(1572年)閏三月,宮中傳出了朱載坖病危的消息。在休養(yǎng)了兩個月之后,他又上朝視事,卻又突然頭暈?zāi)垦?,支持不住而回宮。
有史料記載說:隆慶六年(1572年)閏三月,朱載坖因為與妃子淫樂過度,竟然休養(yǎng)了兩個月。但剛往殿上一坐,就頭暈眼花手打顫,不得以便又接著臥床了。
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朱載坖臥疾后,把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位大臣找來,立下遺囑:“遺詔與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應(yīng)禮儀自有該部題請而行。你要依三輔臣并司禮監(jiān)輔導(dǎo),進學(xué)修德,用賢使能,無事荒怠,保守帝業(yè)?!蓖露?7月5日),朱載坖病逝于乾清宮,終年三十六歲。后獲謚號為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廟號穆宗,葬于北京昌平昭陵。
1、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白手起家創(chuàng)建基業(yè),掃平群雄建立大明,開創(chuàng)洪武之治,是明朝功績最大的皇帝。
2、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依靠著靖難之役奪取皇位,即位后開創(chuàng)了永樂盛世,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了雄厚的基礎(chǔ)。朱棣時期明朝的國力十分強盛,著名的鄭和下西洋就是發(fā)生在朱棣時期。
3、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他統(tǒng)治時期明朝的國力昌盛,社會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歷史上將明仁宗和明宣宗統(tǒng)治時期合稱為“仁宣之治”。
4、明孝宗朱佑樘。朱佑樘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在明孝宗繼位之前,明朝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明孝宗勤懇節(jié)儉,重用能臣干吏,他統(tǒng)治時期被稱為“弘治中興”。
5、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熾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雖然朱高熾在位的時間不到一年,但是朱高熾擔任皇帝期間推行了很多好的政策,為明宣宗時期明朝國力的快速發(fā)展打下了基礎(chǔ)。
6、明代宗朱祁鈺。朱祁鈺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俘虜后,朱祁鈺在于謙等人的支持下繼位。朱祁鈺在位時期,整頓了明英宗時期的弊政,改革了明朝國力衰落的局面,稱得上是一位明君。
7、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元璋晚年殺伐甚重,朱允炆即位后采取寬容的方式治國,改變了朱元璋晚年的一些弊政,史稱“建文新政”。然而由于朱允炆在撤藩問題上操之過急,最終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朱允炆也被迫自焚而亡。
8、明穆宗朱載坖。朱載坖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朱載坖繼位的時候,明朝國力已經(jīng)大不如前。朱載坖重用高拱和張居正等名臣,開放了明朝的海禁,為明朝的“萬歷中興”打下了基礎(chǔ)。
9、明憲宗朱見深。朱見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平反于謙冤案,解決流民問題,恢復(fù)了明朝的部分國力。不過明憲宗晚年寵信宦官,造成了朝廷政局黑暗,因此明憲宗只能排到后八位。
10、明英宗朱祁鎮(zhèn)。明英宗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昏君,他第一次在位的時候,寵信奸臣宦官王振,最終在土木堡之戰(zhàn)兵敗被俘。后來明英宗通過“奪門之變”第二次擔任皇帝,二次繼位的明英宗廢除了殉葬制度,釋放了建文帝的后人,算是做了兩件好事。不過第二次繼位的明英宗仍然寵信奸臣,導(dǎo)致了明朝國力的衰弱。
11、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由于明孝宗只有明武宗一個成年的兒子,明武宗從小就不需要為皇位的問題擔憂。過于安逸的生活導(dǎo)致了明武宗的叛逆,繼位后的明武宗荒淫無度,三十多歲便因為縱欲過度而死。
12、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他只做了29天皇帝,沒有多少功績,也沒有多少過錯。筆者本來想把朱常洛排在明英宗前面,但是考慮到明英宗和明武宗也并非一無是處,因此還是把朱常洛排在了明武宗后面。
13、崇禎皇帝朱由檢。朱由檢是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從朱由檢的所作所為來看,朱由檢并不是一個昏君,但是明朝畢竟是滅亡在朱由檢的手中,因此只能把朱由檢排到了這個位置。
14、嘉靖皇帝朱厚熜。如果把明朝滅亡的責任分成100分,嘉靖皇帝至少要占20分,因為明朝的全面衰落,就是從嘉靖皇帝開始的。嘉靖皇帝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他在位前期勵精圖治,一度形成了嘉靖中興的局面。然而嘉靖皇帝后期荒淫無道,連續(xù)二十多年不上朝,直接導(dǎo)致了明朝的徹底衰落。
15、木匠皇帝朱由校。朱由校是明朝的倒數(shù)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寵信奸臣,讓本來就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更加雪上加霜。其實朱由校并不適合做皇帝,他從小就喜歡做木匠,做出來的家具美妙絕倫,就連一流匠人也無法與之媲美。
16、萬歷皇帝朱翊鈞。朱翊鈞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明朝表面上是滅亡在崇禎皇帝的手中,但是明朝真正的亡國皇帝應(yīng)該是萬歷皇帝。萬歷皇帝早年依靠著張居正的輔佐,一度形成了“萬歷中興”的局面。然而在張居正去世后,萬歷皇帝便效仿嘉靖皇帝常年不上朝。最終滿洲女真族部落崛起,全國各地農(nóng)民起義此消彼長,大明王朝在萬歷皇帝時期就已經(jīng)到了滅亡的邊緣。
死于女色
有記載說:1572年閏三月,隆慶帝因為與妃子玩大發(fā)了,竟然休養(yǎng)了兩個月。但剛往金鑾殿上一坐,就頭暈眼花手打顫,不得以便又接著臥床了。
隆慶帝由于縱欲過度,加上長期服食春藥,身體每況日下,難以支撐。隆慶六年(1572年)閏三月,宮中傳出了隆慶帝病危的消息。在休養(yǎng)了兩個月之后,他又上朝視事,卻又突然頭暈?zāi)垦?,支持不住而回宮。
朱載垕知道命不久矣,便把張居正等三位大臣找來,立了遺囑:“遺詔與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應(yīng)禮儀自有該部題請而行。你要依三輔臣并司禮監(jiān)輔導(dǎo),進學(xué)修德,用賢使能,無事荒怠,保守帝業(yè)?!睆拇艘徊〔黄鹬钡绞攀?。終年三十六歲,后被謚為莊皇帝,廟號穆宗,葬于北京昌平昭陵。
明穆宗朱載垕[hòu](公元1537年-1572年),漢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在位時間公元1566年-1572年。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繼位。少年因其母緣故而不得父皇寵愛,因其母親杜康妃失寵,又非長子,所以很少得到父愛。
登基前的內(nèi)憂外患使他關(guān)心朝局,對他登基后處理政務(wù)有著較大的影響。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內(nèi)外得到大治,史稱隆慶新政。但因為沉迷媚藥,也服這些媚藥助興,導(dǎo)致荒于政事。
朱載垕在位6年,因病去世,終年36歲。廟號穆宗,謚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后傳位于朱翊鈞。
明穆宗寬仁大度,勤儉愛民,留心邊陲之事,處理都恰到好處,可以稱之為明主。
同一個人。
經(jīng)常被人搞錯名字,而這人是明穆宗。
明穆宗朱載坖(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號舜齋,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年號隆慶,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嘉靖十六年正月二十三日生。
朱載坖早年受封裕王,因母親杜康妃失寵,其父嘉靖帝迷信“二龍不相見”一說,且又非長子,很少得到父愛。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即位,改元隆慶。
在位初期,重用徐階、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與蒙古俺答議和,促成隆慶和議。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guān)。朱載坖用人不疑,國運中興,社會較為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海內(nèi)大治,史稱此為隆慶新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99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周朝建立后,姜子牙在功成業(yè)就后又做了···
下一篇: 明穆宗在位期間,有哪些為政舉措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