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勝拿出免死鐵卷,為何還是死了?對百科小編為您講解。
丹書鐵券最早起源于漢高祖劉邦,眾所周知劉邦并不算一個地位穩(wěn)固的開國皇帝,它既不是秦國皇親國戚,也不是六國遺民,統(tǒng)治正統(tǒng)性不強,因此為了籠絡(luò)群臣,據(jù)《漢書》記載:高祖令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于宗廟。
到了明代,朱元璋給丹書鐵券規(guī)定了賞賜對象:僅限于立有軍功,被封為公、侯、伯的勛臣。后來又按照公,侯,伯分為了三種等級,公爵的丹書鐵券高一尺,寬一尺六寸五分,到了伯爵的丹書鐵券僅高七寸,寬一尺二寸五分。
李善長有丹書鐵券,他或許知道丹書鐵券意味著什么,因此李善長沒有用,倒是公元1393年藍玉案爆發(fā),傅友德跟馮勝因為藍玉案牽連被逮捕,藍玉被逮捕時大罵朱元璋不是個東西,馮勝則是拿出了自己的免死金牌。
馮勝本以為,自己只是從犯,又有免死金牌,朱元璋應(yīng)該免自己一死才對,可他卻忘了李善長三年前為什么沒有拿出免死金牌保命,而朱元璋似乎等這一天很久了,讓馮勝翻過免死金牌看一看上到底寫了什么,只見馮勝仔細一看,卷文上寫著九個小字:謀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此外還對免死的次數(shù)有限制,同時子孫不免死。
北魏則是因為作為北狄入主中原,統(tǒng)治根基不穩(wěn),北朝時常有漢人反叛,雖然五胡亂華殺了千萬漢人,但漢人在中原的根基深厚,時常有叛亂爆發(fā),將軍就很容易就能獲得功勛,當官職已經(jīng)封無可封時,丹書鐵券的作用就被體現(xiàn)了出來。
宋朝也是一樣,雖然趙匡胤本身是漢人,也是名門出身,但是逼迫孤兒寡母篡位得到皇位終究讓他正統(tǒng)性不夠,而且也害怕自己的大臣像自己一樣‘黃袍加身’,因此宋朝的丹書鐵券主要是為了穩(wěn)住臣子。
不難看出,丹書鐵券從來不是什么‘免死金牌’,他是一種榮譽的象征,權(quán)臣篡位時只會索要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要九錫,要丞相,要軍隊,卻從來沒有誰去要丹書鐵券的,難道他們不知道依靠丹書鐵券免死嗎?正是因為他們知道丹書鐵券的保命效果只在皇帝心情好時才有多用才不會去要這毫無作用的東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0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代中了狀元就會被選為駙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