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當初為什么歷經(jīng)6代君王,前后共花了163年的時間才統(tǒng)一了六國呢?下面對百科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理解戰(zhàn)國到漢初的這段歷史,首先要注意到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當時人的天下觀與今日截然不同,甚至根本不存在“統(tǒng)一”這個概念,統(tǒng)一這個詞,意味著各個部分從應然層面本來就應該是一個整體,統(tǒng)一是讓這些分部重合結合起來,從分裂的變態(tài)回歸到統(tǒng)一的常態(tài)。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考察,會發(fā)現(xiàn)其實“大一統(tǒng)”的觀念是在漢代,尤其是武帝獨尊儒術之后才廣泛應用的,而對秦朝而言,更常使用的說法是“并天下”,揣度語意,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并天下”沒有設定一個統(tǒng)一的應然層面,天下并不是本來就是一體的,也正是因此才凸顯出秦并六國的偉大,秦國所完成的事,更是開天辟地的頭一次。
秦國在經(jīng)歷過商鞅變法之后,形成了一套與關東六國不同的政治體制,按照閻步克的說法,秦國的政治體制具有明顯的軍國主義色彩,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軍功爵制和什伍制度,前者通過軍功促進了階層流動,防止貴族壟斷高位,后者通過加強對戶籍的控制,獲取充足的稅收與兵源,從而使得秦國創(chuàng)造出一套嚴整的集權體制。
正是由于在天下觀念與政治制度上都存在顯著差異,因而秦國統(tǒng)一(或許更準確的說法是征服)才會如此的困難,因為秦國的征服并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需要將關中的體制深入這一地區(qū),因而這樣的過程無疑是漫長的。
結合鄭威曾考察吳芮的出身,發(fā)現(xiàn)秦國在完成征服之后,往往任用當?shù)氐拇笞遄鳛榈胤焦賹嵤┕芾?,這可能就是秦吏也不愿推行秦法的原因所在,由此我們也能看到秦國征服過程的另一個側面。
在秦完成征服后,朝堂之上曾針對是否進行分封的問題展開過兩次激烈的討論,先是丞相王綰認為【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其后淳于越也主張【今陛下有海內(nèi),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而這兩次主張都被李斯否決,其中第二次更是直接導致了焚書坑儒的悲劇,而這樣的議題被提起,恰恰說明在觀念上秦國的統(tǒng)一即使在朝堂內(nèi)部也未成為所有人的共識。
綜上所述,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秦國的征服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因而他在觀念與制度上也沒能得到天下人的認可,阻力重重,秦國統(tǒng)一的過程,不僅僅是軍事勝利的過程,更是將秦國的秦法推廣到關東六國、讓關東百姓認可秦國統(tǒng)治的過程。
不幸的是秦國最終甚至沒能完成這個過程,項羽的一把火讓秦國數(shù)百年基業(yè)付諸東流,而劉邦即位之后選擇穩(wěn)扎穩(wěn)打,確立郡國并行的體制,逐步將漢法推廣到關東,而這一“再征服”的過程,到武帝時代才真正實現(xià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1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