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
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
,生于慈慶宮,天啟二年(1622年),被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年號崇禎。即位之初,大力鏟除閹黨,勤于政事,厲行節(jié)儉,平反冤獄。在位期間,朝廷黨爭不休,民間災(zāi)害不斷,導(dǎo)致明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關(guān)外后金政權(quán)趁勢崛起,國家處于內(nèi)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時,朱由檢自縊于煤山主要成就
政治
智除魏忠賢
天啟帝臨死前叮囑崇禎帝說
崇禎帝即位后
,魏忠賢不敢公然加害崇禎帝。崇禎帝在入宮當(dāng)天,一夜未眠,取來宦官身上的佩劍以防身,又牢記皇嫂張皇后的告誡,不吃宮中的食物,只吃袖中私藏的麥餅。崇禎像天啟帝一樣,優(yōu)待魏忠賢和客氏
,一面將信王府中的待奉宦官和宮女逐漸帶到宮中,以保證自己的安全魏忠賢一計不成,另生一計
魏忠賢干脆采用更露骨的試探方式。一些無恥的臣工們?nèi)匀徊煌5厣鲜?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崇禎帝還不斷嘉獎魏忠賢
當(dāng)時朝廷中的大臣們
官員們彈劾魏忠賢的奏疏接二連三地出現(xiàn)
天啟七年(1627年)十一月一日
,崇禎帝斥責(zé)徐應(yīng)元,并再次將魏忠賢貶往中都鳳陽祖陵司香。然而,魏忠賢出京的時候,竟然還帶著衛(wèi)兵1000人、大車四十余輛浩浩蕩蕩地向南而去。一這無疑刺激了崇禎帝敏感的神經(jīng)。于是,崇禎帝接著下了一道諭旨,命錦衣衛(wèi)旗校將魏忠賢緝拿回京。天啟七年(1627年)十一月六日
,在阜城縣(今河北阜城)南關(guān)的旅舍中,親兵散盡的魏忠賢孤零零地呆在客棧中清算閹黨
此時明朝中央政府機構(gòu)中遍布魏忠賢的死黨,甚至一批魏黨人物以彈劾魏忠賢的功臣自居
在定閹黨逆案的同時,崇禎帝逐步展開平反昭雪活動
閹黨和東林黨的斗爭由來已久
,用清初士人的話來說,東林未必都君子,而閹黨未必皆小人也,所謂的清除邪惡一方,褒揚良善一方也只能是相對而已。兩黨之間的明爭暗斗一直持續(xù)到清朝統(tǒng)治初年,一心整飭朝綱的崇禎帝陷入了一場永無休止的戰(zhàn)爭之中。明朝自萬歷以來,黨爭不斷
,東林黨與宣黨、昆黨、齊黨、楚黨勤政廉政
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崇禎帝勤政到為處理公文徹夜不眠
崇禎帝是明朝自太祖以來罕見的勤政之君,除了照例應(yīng)免日期之外
,每日視朝,并參加日講和經(jīng)筵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2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