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羅馬帝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羅馬帝國,是962年至1806年地跨西歐和中歐的封建君主制帝國,版圖以日耳曼尼亞為核心,包括一些周邊地區(qū),在巔峰時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國(原屬中法蘭克王國)和勃艮第王國還有弗里西亞王國(今低地國家)。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神圣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的妹妹,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被法國共和政府處決,再加上“公平、自由、博愛”思潮的擴散,利奧波德二世極力聯合歐洲各國君主,以武力保衛(wèi)法國的君主制。
1792年利奧波德二世正式與普魯士締結同盟,準備以武力干涉法國。但他卻在這時暴斃。不過他的兒子,神圣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繼續(xù)了他的政策,更于次年與普魯士、薩丁尼亞、英國、荷蘭和西班牙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這個聯盟在1797年,因聯軍被拿破侖所率領的法國意大利方面軍打敗,被迫議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歐洲列強趁法軍猛將拿破侖的軍隊被困埃及的契機,再次發(fā)起反法戰(zhàn)爭。這次帝國聯同英國、土耳其、俄羅斯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侖只身返國,發(fā)動霧月政變并取得法國軍政大權,成為法國第一執(zhí)政。此后拿破侖親自指揮意大利方面軍,回頭對付反法各國,于1800年打敗聯軍,帝國不得不與拿破侖議和,解散反法同盟。
而拿破侖在政變結束后三周發(fā)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經結束”,令歐洲列強稍微安心,再加上他們的實力受損,因而暫時放棄反法的行動。但拿破侖的野心令歐洲在幾年后再起干戈。
1804年5月18日,拿破侖稱帝。神圣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見到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的崛起加劇了德國諸城邦的分化,擔心法國再次擴張,與神圣羅馬帝國抗衡。因此,他決定糾合英國,俄國,瑞典和那不勒斯,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國在俄軍支援下入侵法帝國盟國巴伐利亞。而那不勒斯則和帝國軍一道進攻拿破侖在意大利的盟國。
不過拿破侖迅速做出反應,自本土揮軍渡過萊茵河。12月2日,法、俄、神圣羅馬三國皇軍,在奧斯特利茨了一場“三皇會戰(zhàn)”。拿破侖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亞,更攻入哈布斯堡領地摩拉維亞,更將帝國軍趕出意大利,并在普魯士境內打敗俄援軍。
12月16日,法國和帝國最終簽訂《普雷斯堡和約》。和約簽訂后,拿破侖決定成立以自己為護國公的萊茵邦聯,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區(qū)的盟友。
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侖的威逼利誘下,16個神圣羅馬帝國的成員邦簽訂了《萊茵邦聯條約》(Rheinbundakte),脫離帝國,加入邦聯。此舉嚴重削弱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qū)的領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為不快。
拿破侖為了吸引更多國家加入邦聯,決定親手終結神圣羅馬帝國。因此他對奧皇弗朗茨二世發(fā)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羅馬帝國,并且放棄神圣羅馬皇帝和羅馬人民的國王的稱號。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棄神圣羅馬帝號,僅保留奧地利帝號。神圣羅馬帝國正式滅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2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