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朝第二位皇帝,年號“建文”。今天對百科小編給大家?guī)磉@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明太祖朱元璋本來立長子朱標為皇位繼承人,可惜朱標因病早逝,朱元璋于是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作為皇位的繼承人,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朱允炆一即位,就開始采納大臣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實行“削藩”的政策。
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即位才幾個月,便開始考慮增強自己的權(quán)力,同時削弱諸封建王國的權(quán)力,也就是想加強皇權(quán)。
當然,朱允炆這個想法,出發(fā)點是對的,但是,他做事太急了,因為,年輕的他,剛剛即位,立足未穩(wěn),根基還不穩(wěn)定,你怎么能開始削藩呢?要知道,那些藩王都是擁兵自重的狠角色,誰都不好惹。
本來建文帝就溫文爾雅,沒有那么強的手腕,偏偏這個時候較勁,太不成熟了。
一開始,朱允炆先拿弱小的藩王開刀,柿子專撿軟的捏,朱允炆利用或有或無的罪名,采取行動,先把周王朱橚(1361—1425年)拿下,他是第一個倒臺的,接著另外四個王子也被整垮了,他們是:代王朱桂(1374—1446年);湘王朱柏(1371—1399年);齊王朱榑(1364—1428年);以及岷王朱楩(1379—1450年)。
《明史 成祖本紀》記載:帝納齊泰、黃子澄謀,欲因事以次削除之。憚燕王強,未發(fā),乃先廢周王橚,欲以牽引燕。于是告訐四起,湘、代、齊、岷皆以罪廢。王內(nèi)自危,佯狂稱疾。泰、子澄密勸帝除王,帝未決。
在這一年之內(nèi),五個舉足輕重的藩王被廢之后,燕王朱棣便成了下一個目標。燕王朱棣擁兵自重,實力很強,因此,建文朝廷認為他是最棘手,也是最難對付的,因此,削藩在行動上非常謹慎,然而,這樣恰恰成全了朱棣,給了朱棣留足了準備造反、集結(jié)軍隊的時間。
最終,朱棣反了,打出了“清君側(cè)”的旗號,起兵靖難,一路攻取州縣,很多州縣甚至都投降了朱棣,朱棣的聲勢越來越大。
《明史 本紀第四》記載: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齊王榑、代王桂有罪,廢為庶人。遣燕王世子高熾及其弟高煦、高燧還北平。六月,岷王楩有罪,廢為庶人,徙漳州。己酉,燕山護衛(wèi)百主戶倪諒上變,燕旗校于諒等伏誅。詔讓燕王棣,逮王府官僚。北平都指揮張信叛附于燕。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余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于燕。
朱棣率軍,經(jīng)過四年征戰(zhàn),最終攻進京城南京,南京皇宮燃起一把大火,朱允炆不知所終,或葬身火海,或從皇宮地道逃走,出家隱居,朱棣最終成了大明王朝的新皇帝。
朱允炆削藩,太急了,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所以,他失敗了,打鐵還需自身硬,而朱棣稱帝之后,也試行了削藩,加強皇權(quán),相反,朱棣卻成功了。
朱棣之所以能成功,那是因為他站穩(wěn)了腳跟,而且,擁有削藩的實力,手段又狠,而相比之下,朱允炆還是顯得太嫩了。
如果朱允炆等個五年八年,或者十年,等政權(quán)穩(wěn)定之后,有了自己的實力,再削藩,相信會是另外一個結(jié)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4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他是令妃的小兒子,最后結(jié)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