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南北朝后期是北周、北齊、南陳“三足鼎立”,但實際上當(dāng)時還有一個名為西梁的皇帝政權(quán),與北周、北齊、南陳“四分”天下,它滅亡的時間甚至還要晚于北齊和北周。那么西梁在當(dāng)時是怎樣的存在呢?下面對百科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太清三年(549年),南梁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死于“侯景之亂”。因為蕭衍生前對皇族宗室采取放縱措施,所以蕭衍的兒子和孫子們在蕭衍死后立刻開始了大規(guī)模內(nèi)斗,連侯景都顧不上了。蕭衍的孫子、昭明太子蕭統(tǒng)的第三子蕭詧也是這場蕭梁內(nèi)斗的主要參賽選手之一。
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內(nèi)戰(zhàn),蕭衍的七兒子、湘東王蕭繹在內(nèi)斗中勝出,獲得了王僧辯、陳霸先、王琳等等一批南梁豪雄的支持,侯景最后也算是蕭繹平定的。隨著蕭繹的強大,蕭詧越來越難以抗衡。大統(tǒng)十五年(549年),蕭詧做出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向西魏稱藩求援。
蕭詧的求援得到了西魏最高統(tǒng)治者宇文泰的積極響應(yīng),西魏大將楊忠(楊堅之父)率領(lǐng)大軍進駐蕭詧所在的襄陽,擊退了蕭繹的軍隊。大統(tǒng)十六年(550年),西魏封蕭詧為梁王。承圣元年(552年),蕭繹在江陵登基,即梁元帝。而蕭繹隨后就開始挑釁擁立蕭詧的西魏。
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占江陵。梁元帝被西魏俘虜,后被蕭詧殺死,南梁至此名存實亡。西魏將蕭詧遷至江陵并支持其稱帝,國號為梁,史稱“西梁”。但皇帝蕭詧實際上是西魏的傀儡,實際管轄范圍只有將領(lǐng)周邊。蕭詧本人在江陵東城,西魏在江陵西城駐扎軍隊。
蕭詧其實很想擺脫傀儡的身份,但鑒于西魏(北周)的強大而不敢有所動作。大定八年(562年),蕭詧因憂憤成疾而病逝,其子蕭巋繼位。與父親相比,蕭巋已經(jīng)徹底沒有了擺脫傀儡身份的想法,反而積極與北周皇族或者交往聯(lián)姻。蕭巋的女兒后來成了隋煬帝的皇后。
開皇五年(585年),蕭巋病逝。念在親家的份上,隋文帝給了蕭巋很高的禮遇。然而隨著隋朝統(tǒng)一進程的發(fā)展,西梁已經(jīng)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開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征召西梁皇帝蕭琮入朝并改封其為莒國公,西梁滅亡。
是西魏(535年―556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由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jù)政權(quán)。
由宇文泰擁立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國號“大魏”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南梁對立,建都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經(jīng)歷兩代三帝,歷時二十二年。 管轄今湖北襄陽以北、河南洛陽以西,原北魏統(tǒng)治的西部地區(qū)。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脫離高歡,從洛陽逃至長安,投靠北魏將領(lǐng)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史稱西魏,政權(quán)實由宇文泰掌握。
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擁立魏孝文帝的孫子南陽王元寶炬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統(tǒng),西魏開始。551年,元寶炬死,長子元欽嗣位。554年元欽被宇文泰所廢,不久被毒死。元寶炬四子元廓即位,稱元年,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運動而被迫改復(fù)姓拓跋。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護承繼。557年宇文護得將領(lǐng)支持,迫使魏恭帝禪讓于宇文覺,西魏滅亡。
在整個西魏統(tǒng)治時期,一直都由權(quán)臣宇文泰控制著政權(quán),在他努力下,任用蘇綽等人改革,采用和北攻南策,使西魏進一步強盛。甚至攻入南梁的成都,奪取南朝西川荊雍地盤。在北方經(jīng)濟逐漸恢復(fù),人民安居樂業(yè),且在三次戰(zhàn)役中大敗東魏大軍,奠定北周統(tǒng)一中國北方和隋朝統(tǒng)一中國的基礎(chǔ)。
西魏期間,社會較為安定,國力日趨強盛,有效地抗擊了東魏的多次進攻,而且于廢帝二年(553年)取得南朝梁的蜀地,次年又奪得江陵。557年初,宇文覺廢魏恭帝自立為帝,即孝閔帝,建立北周。
一、西晉與東晉
1、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吳,完成統(tǒng)一。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滅亡,北方陷于混亂,史稱五胡亂華。
2、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zhàn)后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五胡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fā)了江南地區(qū)。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二、南朝
1、劉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強、統(tǒng)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quán),歷4代8帝,共60年。
2、齊(479-502年)國祚短暫,只有24年,但由于爭殺頻繁,竟歷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國歷史上帝王更換極快的一朝。
3、梁(502-557年)歷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蕭衍個人享國時間最久,幾近半個世紀。
4、陳(557-589年)首尾凡33年,歷3代5帝。陳承衰梁之弊,是版圖狹窄、人口孤弱、力量單薄的王朝,加之統(tǒng)治者又極度腐敗,最終喪亡于北方強敵之手。
三、北朝
1、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號稱帝,逐步并吞十六國中的夏、北燕、北涼諸國。從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歷十七帝、171年。
2、東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權(quán)臣大將高歡脅迫,逃往關(guān)中。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孝靜帝,遷都于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史稱東魏。公元550年為高洋所代,東魏共歷17年。
3、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關(guān)中,將領(lǐng)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寶炬為魏文帝,定都長安,史稱西魏。公元557年為宇文覺(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歷三帝、24年。
4、北齊,公元550年東魏大將高歡的兒子高洋奪取東魏政權(quán)稱帝,國號齊,建都于鄴,為與南朝的蕭齊區(qū)別,史稱北齊,因皇室姓高,故亦稱高齊。公元577年為北周所滅,共歷八帝、28年。
5、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將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奪取西魏政權(quán)稱帝,建國號周,都于長安,史稱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稱宇文周。公元577年滅北齊,統(tǒng)一中國北方。公元581年為隋楊堅所代,共歷五帝、25年。
擴展資料: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南朝皇族主要是寒門或庶族,因為軍權(quán)逐漸由寒門或庶族掌握,所以能夠篡奪皇位 。初期經(jīng)濟逐漸恢復(fù),軍力強盛。由于戰(zhàn)略錯誤與北朝軍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斗爭。南朝梁受到梁武帝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亂使南朝實力大減,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
雖由南朝陳的陳文帝統(tǒng)一南朝,但國力已衰,只能依長江抵御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國,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多與胡人通婚,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后才全力對付南朝。后期在六鎮(zhèn)民變和農(nóng)民暴動之后造成實力大衰。
北魏分裂東魏及西魏后,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zhèn)集團組成,初期軍力強盛。北周鮮卑軍比北齊少,政治地位不如南朝陳。
最后借由宇文泰開創(chuàng)的關(guān)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趨腐敗的北齊。周武帝去世后,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過授禪北周靜帝建立隋朝,經(jīng)營八年之后,發(fā)兵滅南陳統(tǒng)一中國。在隋朝統(tǒng)一天下后,合并關(guān)東與江南人而形成新漢族,開創(chuàng)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魏晉南北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4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靖康之變時,北宋的八十萬禁軍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