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替李陵求情,為什么反而害了他?感興趣的讀者和對百科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司馬遷,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一書的作者,被后世尊稱為太史公、歷史之父。
后人普遍認為,司馬遷身受腐刑的起因是因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而觸怒漢武帝,因而獲死刑之罪,又因無錢免罪,只能選擇腐刑或被處死,司馬遷為完成父親司馬談的遺愿——《史記》,因而只能選擇屈辱之刑——腐刑。但實際上,漢武帝根本沒有用這個名目給司馬遷定罪,實際定罪的名目是,攻擊皇帝用人不當。
為什么司馬遷會如此攻擊漢武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李陵投降匈奴?這就要從本文的另一個主角漢武帝的小舅子——李廣利說起了!
李陵被俘的原因——李廣利
李廣利,漢武帝時期將領(lǐng),漢武帝寵妃李夫人和協(xié)律都尉李延年之兄,昌邑哀王劉髆的舅舅。
李廣利因為妹妹得寵的原因,被漢武帝看重,封為“貳師將軍”。但李廣利才能平庸,比起衛(wèi)青、霍去病差太多了(此時衛(wèi)青、霍去病已死),不論是打匈奴,還是征西域,他帶出去的兵,10個里頭能回來2個就不錯了,所以很多少壯派軍官都不愿意跟著他出征。
有一次,漢武帝又派李廣利為主將征伐匈奴,讓李陵帶五千騎兵為其后隊,給予增援。李陵原本就看不起李廣利,現(xiàn)在一聽與李廣利一塊出征,還要服從他的命令,就非常郁悶地找漢武帝提意見,漢武帝一聽也不樂意了,你竟然看不起我的小舅子,于是帶著氣命令李陵從另一途徑單獨進攻匈奴,但要把騎兵改成步兵,而且李陵還沒有后援,包括糧草。于是,李陵帶著5000名由騎兵改成的步兵出發(fā)了。
不成想李陵這一路竟勢如破竹,一直打到陰山之下(據(jù)說大部分的匈奴兵都去包圍消滅李廣利去了),此時已是深入匈奴腹地,在這里,李陵一直按計劃等著李廣利的大軍,而這時的李廣利早已兵敗逃回了長安,可惜李陵并不知道,一直在傻傻的等友軍的出現(xiàn),最終李陵等來的是數(shù)不清的匈奴兵。
李陵只能帶著這5000名步兵邊打邊撤,就這樣一直撤到邊境線附近,這時箭都射完了,糧食也吃光了,士兵也只剩下百十來人,李陵沒有辦法,只好下令分散突圍,這時的李陵表現(xiàn)得非常男人,只身殿后,掩護袍澤突圍,就這樣很多戰(zhàn)友伙伴成功突圍,但李陵卻被匈奴俘虜。
司馬遷仗義執(zhí)言惹怒漢武帝!
往后就發(fā)生了司馬遷為李陵說清,而被下獄執(zhí)行腐刑的事情。我們在這里不談?wù)摾盍晔钦嫱督颠€是假投降,只探討司馬遷是如何替李陵說情的。
據(jù)載,司馬遷說:“李陵提兵不滿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殺數(shù)萬之師,敵人被打死打傷無數(shù)。他轉(zhuǎn)戰(zhàn)千里,矢盡道窮,戰(zhàn)士們赤手空拳,頂著敵人的箭雨仍殊死搏斗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他雖身陷重圍而戰(zhàn)敗,但他殺死殺傷敵人的戰(zhàn)績也足以傳揚天下!”
司馬遷的說法,雖然是實情,但這無疑是打了漢武帝的臉,李陵無論是“提兵不滿五千”還是“深入匈奴腹地”都與漢武帝和李廣利有直接關(guān)系,而對于李廣利漢武帝并不想嚴肅處理,所以李陵投降匈奴事小,漢武帝丟面子事大,司馬遷被處以極刑也就不足為怪了!
為何說李陵投降匈奴事小?
在當時的情況下,投降匈奴這種事是允許發(fā)生的。投降雖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為了暫時保住性命,以期有更大的建樹,類似的屈辱是可以接受的,早先的先賢就這樣做過。
大漢立國之初,就曾認可了這種因勢不敵而降的人,如韓王信、堂陽侯孫赤都曾因戰(zhàn)敗而投降項羽,后重新加入漢陣營而繼續(xù)受重用。就是司馬遷時代的趙破奴,曾被匈奴俘去十年,都未失侯奪爵,此事記在《衛(wèi)將軍騎列傳》里。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趙破奴
因此,且不說司馬遷受刑時李陵是否投降,即使坐實,兩國交兵,叛來降去,在過去是通行的做法,至少在司馬遷時代還不是非常嚴重的罪名。
從上述意義上來說,李陵之降就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逆不道行徑。畢竟當時大一統(tǒng)國家時間不長,大漢民族的概念尚未形成,還沒有形成忠于民族大義的鐵律。
李陵娶單于之女
既然投降事小,為何武帝滅李陵全家,處司馬遷死刑?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一書中道明了真正的原因“未能盡明,明主不深曉,以為仆沮貳師,而為李陵游說,遂下于理?!币馑季褪撬抉R遷沒有完全說清自己的意思,圣明的君主不深入了解,認為司馬遷是攻擊貳師將軍,而為李陵辯解,于是將其交付獄官處罰。
司馬遷自己都認為在為李陵說情時提到了李陵之敗與其上級貳師將軍李廣利之敗的聯(lián)系,而后者在李陵失敗的同時也折損了五分之三的人馬。李廣利是因為與漢武帝的裙帶關(guān)系而受到重用的,詆毀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同時也是打了漢武帝的臉。而且造成李陵失敗的原因里面也有漢武帝的份。所以司馬遷越是陳述詳情,越是會激怒漢武帝。所以漢武帝給司馬遷定罪的名目是,攻擊皇帝用人不當!
后來漢朝皇帝的做法也證明李陵可以被原諒!
此事過了很久之后,漢武帝曾對大臣說:“李陵出塞之時,本來詔令強弩都尉接應,只因受了這奸詐老將奏書的影響又改變了詔令,才使得李陵全軍覆沒?!边@時的漢武帝已認識到李陵是無救援所致,于是還派使者慰問賞賜了李陵的殘部。
漢昭帝時期,曾安排霍光遣使招李陵歸漢,李陵因為全家被殺不還,最后居匈奴二十余年,病卒。
上述兩件事都說明漢朝皇帝已經(jīng)原諒了李陵。
所以司馬遷的仗義執(zhí)言,雖然體現(xiàn)了其剛正不阿,不畏強權(quán)的高尚品格,但不僅對于李陵事件的處理于事無補,而且對于漢武帝更是火上澆油,更加重了對李陵的處罰,從這一方面可以說是司馬遷害了李陵。這就是說話的藝術(shù),有時正話需要反著說,反話可以正著說!
不過對于我們后人來說,幸運的是司馬遷面對死刑和奇恥大辱最終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否則我們中華民族將失去一部可以引以為豪的歷史文學巨著!
因為在李陵事件后,司馬遷接受了宮刑,在創(chuàng)作《史記》時,以另類身份去看待歷史,詮釋歷史。
司馬遷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接受宮刑以后,司馬遷被迫從一個被人們看不起的社會最底層的那個社會身份去看待人,看待人生,看待歷史,在接受了精神與身體的雙重折磨以后,改變了司馬遷的生死觀,他充分地肯定了人們追求富有的正當性,以另類身份去完成了傳世之作《史記》。
事件背景:
天漢二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貳師將軍李廣利領(lǐng)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陵帶領(lǐng)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于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
經(jīng)過八晝夜的戰(zhàn)斗,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后援,結(jié)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然后投降,司馬遷為其說情,被判宮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4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殺侄子辱嫂子,此荒唐皇帝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