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瑯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馬謖才氣器量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丞相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公元223年,白帝城托孤之際,劉備不僅將劉禪托孤給諸葛亮,還沒有忘記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夸,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不過,劉備的叮囑沒有起到效果,也即諸葛亮還認為不是這樣,讓馬謖擔任參軍,時常接見一起談?wù)撥娛轮\略,從白天直到黑夜。那么,問題來了,諸葛亮為何不顧劉備的告誡,執(zhí)意重用馬謖呢?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是因為他們的關(guān)系非比尋常。
一
首先,在陳壽的《三國志》中,發(fā)現(xiàn)諸葛亮是因為看重馬謖的才華,所以才重用他的。比如在諸葛亮平定南中的時候,馬謖就提出了“攻心為上”的計策,以此幫助諸葛亮平定蜀漢的南中地區(qū),為之后的北伐中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但是,對于惜墨如金的《三國志》,并沒有其他的記載,也即無法全面解開諸葛亮執(zhí)意重用馬謖的謎底。畢竟,在白帝城托孤時,劉備已經(jīng)強調(diào)了馬謖“紙上談兵”的問題,對此,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應(yīng)該也會發(fā)現(xiàn)馬謖的這一問題。對此,在筆者看來,諸葛亮之所以執(zhí)意重用馬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關(guān)系非比尋常。
二
對此,南朝宋著名史學家裴松之,曾為陳壽的《三國志》作注。在《裴松之注三國志》中,裴松之這位歷史學家表示:“臣松之以為(馬)良蓋與(諸葛亮)亮結(jié)為兄弟,或相有親;亮年長,良故呼亮為尊兄耳?!庇纱?,針對諸葛亮和馬良之間的關(guān)系,南朝宋著名史學家裴松之認為他們之間存在親戚的關(guān)系,也可能兩人曾互相結(jié)拜為兄弟,類似于劉備、關(guān)羽、張飛之間的關(guān)系。因為諸葛亮的年齡相對較大,所以,馬良稱呼諸葛亮為“尊兄”。值得注意的是,就“尊兄”的這一稱呼,也體現(xiàn)出諸葛亮和馬良之間的深厚關(guān)系。
三
根據(jù)《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馬良(187-222年),字季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馬謖之兄。公元222年,劉備發(fā)起的夷陵之戰(zhàn)中,馬良不幸犧牲,對此,諸葛亮聽聞后悲痛不已。因此,對于馬良的弟弟馬謖,諸葛亮將其視為自己的“兒子”。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馬謖也曾表示,“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進一步來說,就諸葛亮和馬謖之間,可謂情同父子。那么,非常明顯的是,正是因為這一關(guān)系,諸葛亮才不顧劉備的告誡,執(zhí)意在北伐中原期間重用馬謖。當然,馬謖的街亭之戰(zhàn),無疑應(yīng)驗了劉備的判斷。
四
最后,從兩人的關(guān)系來看,諸葛亮執(zhí)意重用馬謖,顯然存在用人唯親的問題。換而言之,諸葛亮重用馬謖,可能是存在一定私心的。但是,從蜀漢的整體格局來看,諸葛亮重用馬謖,其實還是從大局出發(fā)的選擇。眾所周知,在蜀漢的派系中,益州本土派的實力非常強大,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在公元263年,也是益州本土派的壓力,迫使后主劉禪投降。因此,為了平衡益州本土士族的勢力,諸葛亮選擇重用馬謖、蔣琬、費祎等出自荊州的蜀漢臣子。除此之外,對于姜維、王平等來自魏國的降將,諸葛亮也同樣選擇重用,以此避免益州本地士族在蜀漢一家獨大。由此,平衡蜀漢各派系的勢力,也是諸葛亮重用馬謖的原因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5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在清朝時期,皇帝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