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軌,字正則,唐朝時期宰相、名將,漢章帝劉炟之后。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劉仁軌出身尉氏劉氏,他自少孤貧,卻恭謹(jǐn)好學(xué),成年后博涉文史。在唐太宗時以直言敢諫聞名,累官至給事中。唐高宗即位后,歷任青州刺史、帶方州刺史、同中書門下三品等職。鎮(zhèn)守百濟(jì)期間,因救援新羅,并在白江口之戰(zhàn)大敗倭國、百濟(jì)聯(lián)軍而名震天下。一度以洮河道行軍鎮(zhèn)守大使受命防御吐蕃。武則天攝政時,擔(dān)任西京留守,封樂城郡公。
垂拱元年(685年),劉仁軌逝世,年八十四。冊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大都督。唐中宗即位,加贈太尉。唐玄宗時,追謚“文獻(xiàn)”,并配享高宗廟廷。撰有《行年記》《永徽留本司格后本》等,今已佚。
軼事典故
當(dāng)居宰相
劉仁軌雖然位居宰相,從不驕傲自大,每次會見貧賤時的舊友,不改平民時的樣子。剛?cè)侮悅}尉時,觀相人袁天綱對他說:“你最終會位居宰相,年近九十?!焙髞砉粦?yīng)了他的預(yù)言。
心存富貴
劉仁軌任檢校帶方州刺史時,對別人說:“老天打算讓我這老頭富貴吧!”于是請求到了朝廷頒布的歷書和歷代皇帝的名諱,有人詢問這是為什么,劉仁軌回答說:“我會平定遼東,頒示大唐正朔,讓當(dāng)?shù)匾娜俗穹??!苯Y(jié)果都像他說的那樣實(shí)現(xiàn)了。
矯枉過正
顯慶五年(660年),劉仁軌為李義府陷害,所督船隊(duì)在途中遇風(fēng)沉沒。朝廷派監(jiān)察御史袁異式審訊,李義府暗示袁異式:“你如果能辦成這事(陷害劉仁軌),不用擔(dān)心沒官做?!痹愂降竭_(dá)后,對劉仁軌說:“你與朝廷中什么人有仇恨,應(yīng)當(dāng)提前為自己打算?!眲⑷受壵f:“我當(dāng)官不稱職,國家有正常的刑罰,您依法將我處死,我沒有什么可逃避的。如果自作主張讓我自盡,以使仇人高興,我當(dāng)然不甘心!”袁異式于是結(jié)案上報(bào)。離開時,他還親自上鎖,怕劉仁軌逃脫。
劉仁軌任大司憲后,袁異式大懼,內(nèi)心不安,趁醉向劉仁軌辯解。劉仁軌將酒杯里的酒倒光,對他說:“我劉仁軌如果記著舊事,就像這酒杯一樣!”等到劉仁軌升任右相,袁異式被改授為詹事丞,時人議論紛紛。劉仁軌聞訊后,又推薦袁異式任中臺司元大夫。監(jiān)察御史杜易簡對人說:“這就是所謂的矯枉過正(糾正錯誤超過了應(yīng)有的限度)啊!”
解事仆射
上元二年(675年),劉仁軌與戴至德分任左、右仆射。二人按日輪流接受訟辭。劉仁軌常用美言答應(yīng)遞送訟辭人的要求。戴至德定要據(jù)理責(zé)問,未曾輕易表態(tài)。如果確有冤枉,他才私下上奏為其申辯。因此,時人都稱贊劉仁軌。
曾有一位老婦人要找劉仁軌呈遞訟辭,錯找了戴至德。戴至德還未完看完訟辭,老婦人發(fā)現(xiàn)找錯了,說:“原來以為是懂事的仆射,竟是不懂事的仆射!快把訟辭還我!”戴至德笑著把訟辭交還她。時人稱贊他為寬厚長者。
計(jì)殺嗣宗
嗣圣元年(684年),宰相裴炎被下獄,武則天派郎將姜嗣宗前往長安。劉仁軌問姜嗣宗洛陽的情況,姜嗣宗說:“我覺得裴炎舉止很奇怪、有異于常很久了?!眲⑷受壵f:“您察覺了嗎?”姜嗣宗說:“是的。”劉仁軌又告訴他:“仁軌有事稟告,請幫我順便上奏罷?!苯米诖饝?yīng)他,帶著劉仁軌的奏章返回洛陽。結(jié)果,劉仁軌在奏章說:“姜嗣宗預(yù)知裴炎造反,而不上奏?!蔽鋭t天于是處死裴炎,并在都亭驛將姜嗣宗處以絞刑。
傅氏取名
1935年,歷史學(xué)家傅斯年與妻子俞大彩的兒子出生。當(dāng)時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正不斷加深,傅斯年給剛出世的兒子取名為“傅仁軌”。按傅斯年解釋,孩子取名本應(yīng)按“樂”字排行,之所以破例命名,正是為紀(jì)念在白江口之戰(zhàn)殲滅日軍的劉仁軌。
人物評價
袁天綱:君終當(dāng)位鄰臺輔,年將九十。(《舊唐書》引)
李世民:卿職任雖卑,竭誠奉國,所陳之事,朕甚嘉之。? (《舊唐書》引)
上官儀:仁軌遭黜削而能盡忠,仁愿秉節(jié)制而能推賢,皆可謂君子矣。(《資治通鑒》引)
劉仁愿:劉仁軌之詞,非臣所及也。 (《舊唐書》引)
武則天:①昔漢以關(guān)中之事,專仗蕭何。今者公,亦猶于古。所希耆德,敬勖乃誠。 (《與劉仁軌書》)②公忠貞之操,終始不渝;勁直之風(fēng),古今罕比。(《喻劉仁軌璽書》)
韋述:世稱劉樂城與戴至德同為端揆,劉則甘言接人,以收物譽(yù);戴則正色拒下,推美于君。故樂城之善于今未弭,而戴氏之勣無所聞焉。嗚呼!高名美稱,或因邀飾而致遠(yuǎn);深仁至行,或以韜晦而莫傳。豈唯劉、戴而然,蓋自古有之矣。故孔子曰:“眾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非夫圣智,鮮不惑也。且劉公逞其私忿,陷人之所不能,覆徒貽國之恥,忠恕之道,豈其然乎? (《舊唐書》引)
劉禹錫:太宗朝李靖、高宗朝劉仁軌,皆自宰臣,乞骸致政。其后知猶可用,復(fù)起于家。進(jìn)退之間,曲盡情禮。君臣之際,良史美談。 (《為裴相公讓官第三表》)
劉昫:①昔晉侯選任將帥,取其說《禮》《樂》而敦《詩》《書》,良有以也。夫權(quán)謀方略,兵家之大經(jīng),邦國系之以存亡,政令因之而強(qiáng)弱,則馮眾怙力,豨勇虎暴者,安可輕言推轂授任哉!故王猛、諸葛亮振起窮巷,驅(qū)駕豪杰,左指右顧,廓定霸圖,非他道也,蓋智力權(quán)變,適當(dāng)其用耳。劉樂城、裴聞喜(裴行儉),文雅方略,無謝昔賢,治戎安邊,綽有心術(shù),儒將之雄者也。天后預(yù)政之時,刑峻如壑,多以諛佞希恩,而樂城、甑山(郝處俊),昌言規(guī)正,若時無君子,安及此言?(《舊唐書》)②殷禮阿衡,周師呂尚。王者之兵,儒者之將。樂城、聞喜,當(dāng)仁不讓。管、葛之譚,是吾心匠。 (《舊唐書》)
王旦:唐劉仁軌嘗忿李敬玄異己,將以計(jì)去之,乃稱其有將帥材,而敬玄卒敗軍事,此皆不以國家為慮者也。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引)
宋祁:仁軌等以兵開定四夷,其勇無前,至奉上則瞿瞿若不及,行儉臨下以恕,師德(婁師德)寬厚,其能以功名始終者,蓋近乎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者邪! (《新唐書》)
彭孫貽:劉仁軌、裴行儉皆起儒生,懷將略,立功徼外,功名相等。仁軌將略卓絕一時,其表陷袁嗣宗(應(yīng)作姜嗣宗)也,武夫不學(xué),實(shí)患失之所致,惜哉!(《茗香堂史論》)
王夫之: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高季輔、張行成,太宗所任以輔己者也,貶死黜廢,不能以一日安矣,保祿位以令終,唯懷奸之李勣耳。自是而外,若韓瑗、來濟(jì)、杜正倫、劉仁軌、上官儀、劉祥道,較無覆之傷,而斥罪旋加,幸免者亦托于守邊以免禍。 [67] (《讀通鑒論》)②武、韋之世,其宣力中外者,則劉仁軌、裴行儉、王方翼、吉頊、唐休璟、郭元振、姚元之、張仁愿悉無所掣曳以立功名。(《讀通鑒論》)
計(jì)大受:劉仁軌之為將也,善謀能斷。其始任帶方州,謂人曰:天將富貴此翁耶!蓋自度智略足以就之,然惟心存富貴,平日所言,茍利國家,知無不為,皆緣以投富貴之機(jī),而非純于為臣之節(ji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7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