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了解:曹魏將軍的讀者,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曹魏武將云集,曹操為什么不選出五虎上將呢?
歷史上無論哪個朝代,都沒有評選五虎將的先例,只有在虛構(gòu)成風的演義小說,評選五虎將居然成了熱門事件,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guān)注和討論。
評選五虎將,都是小說作者想當然的,也是讀者愿意看的,因為頗具話題性,比如羅貫中原著,毛宗崗改編的《三國演義》,赫然將關(guān)張趙馬黃,并列為五虎上將,那是不懂歷史的說法,這五個人并非一個級別的,怎能相提并論?《水滸傳》也有馬軍五虎將的說法,也是仿照了《三國演義》,出自同一人之手,因為《水滸傳》后五十回早就不是施耐庵之筆墨,而是羅貫中作手,其文筆與思想,去施耐庵遠矣。
蜀乃小國,自身難保,劉備哪里來的閑情逸致選出五虎將?就連實力最強大的曹魏集團,也沒有選出五虎將,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曹操不屑于此舉,此舉對當時的形勢來說,弊大于利,聰明的主公絕不為之,怎么說呢?
當年香港樂壇推出“四大天王”的時候,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質(zhì)疑,不是說這四個人名不副實,而是覺得這樣一來的話,無形之中對那些沒有入選但卻非常卓越的歌星構(gòu)成了壓力,四大天王藉著這股風潮,卷走了很多資源,而使同時期其他的歌手失去了很多的競爭機會,幾乎形成了壟斷,這對港樂的發(fā)展是不利的。
同樣的曹操帳下武將云集,非要選出五虎上將的話,就會對其他武將構(gòu)成壓力,不利于內(nèi)部的團結(jié),也是曹操絕不為之的事情。而且曹操帳下的武將,真正能夠掌握兵權(quán)的,都是一些曹魏本族的武將,外族武將,就算強如張遼許褚等輩,也都只能作為從將,輔助曹魏宗族的大將,順利完成任務(wù)而已,很少有單獨領(lǐng)兵作戰(zhàn)的機會,張郃是在夏侯淵戰(zhàn)死之后,才有了統(tǒng)領(lǐng)三軍的資格,張遼也只有在后期才被委以重任,單獨領(lǐng)兵駐守合肥以抗擊孫權(quán)。
如果曹操非要選五虎大將,最有資格的還是曹仁、夏侯淵這些最為親信的武將,他們才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兵權(quán),可以長年單獨領(lǐng)兵在外,不受魏王的直接管轄,其他人均無此資格與這些人平起平坐,因為不是一個地位和檔次的,怎么可能并列一處呢?
另外,從曹操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去考慮問題,他也覺得沒有選出什么五虎將,過度吹捧這幾人,不利于內(nèi)部的團結(jié),也會讓人覺得主公太偏心了,這就不妙了。劉備就更不可能選出什么五虎將來嘩眾取寵了,實際上劉備的武將,除了關(guān)羽勉強支撐臺面之外,其他幾個都是不夠看的,這也是劉備屢戰(zhàn)屢敗的原因,如果五虎將真有演義里寫的那么神奇的話,何至于讓劉備一籌莫展,困死漢中呢?
劉邦帳下有韓信,可以打開局面,而劉備手下無一帥才,這也是劉備必敗的原因之一,如果劉備心血來潮,真要選五虎的話,不但對蜀國來說,弊大于利,還會淪為他人的笑柄,實在得不償失了。
曹操五虎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征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陳壽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此五人合傳,因此現(xiàn)代人將其稱之為“五子良將”或“魏五子”。
1、張遼,字文遠,本姓聶,雁門馬邑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lǐng)同時也是杰出的軍事家。曾從屬丁原、何進、董卓、呂布。下邳之戰(zhàn)后,歸順曹操。曾擔任先鋒,于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鎮(zhèn)守合肥時多次擊退孫權(quán)的進攻。222年去世,謚“剛侯”。被后世稱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2、樂進以其膽烈而成為曹操帳下吏,南征北討。攻獲嘉,斬俘數(shù)千。在官渡之戰(zhàn)時,斬袁紹部將淳于瓊。又從擊袁譚、袁尚于黎陽,斬其大將嚴敬。又大破黃巾、雍奴、管承。
從平荊州,留屯襄陽。劉備入蜀后,樂進擊退關(guān)羽、蘇非,降伏南郡蠻夷,又大破劉備的臨沮長、旌陽長。后來,跟從曹操征討孫權(quán),獲假節(jié)。曹操自合肥還,留下樂進與張遼、李典屯于合肥。
3、于禁,先屬鮑信(曹操的恩人),后屬曹操。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敢于攻擊不守軍紀的青州兵,為了維護軍法不惜殺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稱贊“勝過古代名將”。
關(guān)羽圍攻襄樊時,親率七軍前往救援。全軍覆沒,被收押在南郡。黃初二年(221年)輾轉(zhuǎn)返還魏國,最終官拜安遠將軍。被曹丕羞辱,慚恚而死,謚號為厲。
4、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早年參與鎮(zhèn)壓黃巾起義。歸屬袁紹后,擊破公孫瓚有功,遷寧國中郎將。參加官渡之戰(zhàn),被曹洪擊退,隨后投降曹操,授偏將軍。
跟隨曹操攻河北,跟隨張遼定淮南,跟隨夏侯淵平?jīng)鲋?,跟隨曹操奪漢中,屢建戰(zhàn)功。建安二十年(215年),進軍巴西,遷徙民眾到漢中,后被蜀將張飛擊敗。接任蕩寇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跟隨夏侯淵進入漢中定軍山迎戰(zhàn)劉備。夏侯淵戰(zhàn)死,代理主帥,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陳倉。
5、徐晃早年跟隨楊奉征戰(zhàn),并說服楊奉護送漢獻帝東歸洛陽,受封都亭侯。后來,歸順曹操,參與徐州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戰(zhàn)、南郡之戰(zhàn)、渭南之戰(zhàn)、涼州之戰(zhàn)、漢中之戰(zhàn)等重大戰(zhàn)役,屢立功勛。
在樊城之戰(zhàn)中,徐晃率軍擊退關(guān)羽,又緊隨關(guān)羽展開追殺,并趁機連破關(guān)羽十重圍塹,徹底解除了樊城之圍。因為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贊“有周亞夫之風”。曹魏建立后,加位右將軍,徐晃被加封為右將軍。其后,徐晃跟隨夏侯尚擊敗蜀將劉封并奪取上庸。
《三國演義》中劉備有五虎上將關(guān)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假如曹操手下也要推出“五虎上將”該是誰呢?縱觀曹操麾下,戰(zhàn)將如云,文臣如煙,人才濟濟,燦若星漢,他們共同輔佐一代梟雄曹操成就壯舉偉業(yè)。假如真的要封什么五虎上將,這第一位當是典韋了。民間說三國就有一呂二趙三典韋之說。
《三國志》載:典韋,陳留郡己吾縣人。“形貌魁梧,膂力過人”,有志向操行,好行俠仗義,曾為人報仇。初平年間,張邈舉兵,典韋投軍,軍營的旗幟十分高大,沒有人能拿得動,他只手就把大旗豎了起來,這事在《三囯演義》被演繹成曹操帳下軍旗。
(五虎上將第一位:典韋)
后來典韋成了曹操手下夏侯惇的部下,曹操與呂布在濮陽爭戰(zhàn),典韋冒著箭雨,英姿颯爽,小戟百發(fā)百中,“所抵無不應(yīng)手倒者”使曹操安全撤離。于是曹操任命他為都尉,統(tǒng)領(lǐng)親軍護衛(wèi),善使大雙戟,軍中歌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可惜的是這典韋早早陣亡,據(jù)說是緣于曹操去睡張繡的嬸子,典韋為保護曹操,大義凜然,舍身赴義,曹操逃得一命,知典韋戰(zhàn)死,痛哭不已。
這五虎上將第二位,非許褚莫屬。其人“如虎而癡,故號曰虎癡”,被馬超稱之曰“虎侯”?!度龂胙萘x》中馬超與他挑燈夜戰(zhàn),難分高下。
(五虎上將第二位:許諸)
《三國志》載:許褚“長八尺余,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東漢末年,聚集青年和宗族數(shù)千家,一起修筑堡壘堅守,抵御賊寇。曾于陣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令敵人大吃一驚。
在《三國演義》中許褚可謂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忠貞不二地為曹操浴血奮戰(zhàn),有很多精彩表演,曹操愛之,任其為武衛(wèi)中朗將?!拔湫l(wèi)之號,自此始也”。
(五虎上將第三位:張遼)
這五虎上將第三位當是張遼,在《三國志》中立傳居諸將之首,“時之良將”,氣宇軒昂,具有浩然正氣和高度的自信,卻不坐而論道,紙上談兵,有勇有謀,深譜韜略,在《三國演義》中,他是曹營中與關(guān)羽個人關(guān)系最好的。
當年曹操派遣他與樂進、李典等將率七千余人屯駐合肥,孫權(quán)統(tǒng)十萬大軍來攻,眾將都心怯,他力排眾議,按照曹操的布置,率八百人披甲持戟,身先士卒殺進孫權(quán)軍陣,所向披靡,“眾心乃安,諸將咸服”,令東吳聞張遼之名而喪膽?!敖ò捕荒辏妫ú懿伲驼鲗O權(quán),到合肥,循行遼戰(zhàn)處,嘆息者良久”。
(五虎上將第四位:徐晃)
這五虎上將第四位應(yīng)該是徐晃,年少時讀三國,頗喜歡徐晃的“宣花斧”,威風,凜凜,赳赳氣概,虎虎氣勢,特別是關(guān)羽水淹七軍,擒了于禁,他統(tǒng)兵與關(guān)羽大戰(zhàn),真豪杰也。
《三國志》記載這件事曰:“……羽見四冢欲破,自將步騎五千出戰(zhàn),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太祖令曰:‘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zhàn)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qū)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于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等徐晃大勝關(guān)羽回師到摩陂,曹操親自出城七里外迎接徐晃,設(shè)酒宴大會眾將。曹操舉杯給徐晃敬酒,說:“保全樊縣,襄陽,是將軍的功勞?。 碑敃r各軍都集結(jié)在這里,曹操巡視各營,其他大將領(lǐng)的軍卒都離開隊列來觀望曹操,唯獨徐晃軍營嚴整,將士站在隊列里紋絲不動。曹操見了,嘆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p>
《三囯志》評價徐晃生性節(jié)儉謹慎,統(tǒng)率軍隊作戰(zhàn)經(jīng)常遠遠地派出偵察兵,先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然后與敵人交戰(zhàn),一旦有利就追擊敵人……
徐晃常常感嘆說:“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當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可謂坦蕩呀。
不能按照運籌帷幄的領(lǐng)兵能力做標準,否則,讓東吳評五虎將,按領(lǐng)兵能力,周瑜、陸遜也成五虎將了,那就太可笑了。到了三國時期,在三國演義中,蜀漢曾經(jīng)評選出五個英勇善戰(zhàn),勇猛突出的將領(lǐng)為五虎之將,分別是趙云、關(guān)羽、張飛、馬超、黃忠,這五人是蜀漢劉備手下最勇猛的將領(lǐng)。而五虎上將重在“虎”字,將領(lǐng)如猛虎一般,也就是所謂的虎將。那么虎將就是那種和同時代高手單挑不敗的人物。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武藝高強,在演義中屬于頂尖水平的超一流武將,武藝比劉備手下其他武將明顯高出一個層次。因此五虎上將的主要判定標準,就是以武力劃分。
張飛只能擊退魏續(xù)與宋憲,如果大家覺得張飛還有拔高的可能,所以典韋不如他,那典韋在擊退呂布四將后又一人沖散了上萬敵方兵馬,這種表現(xiàn),實在可怕。只有曹操才是天下的王,所以他不接受“漢官”的分封,曹操死后,悲痛欲絕的夏于禁最號毅重,張郃以巧變?yōu)榉Q,樂進以驍果顯名,張遼、徐晃為全能型大將;這五人就是曹營中最善戰(zhàn)的將領(lǐng),是經(jīng)得起正史考驗的名將;侯惇也病死了,這和關(guān)羽不接受曹操的分封、關(guān)羽劉備同生共死的情誼,具有著同等份量的“感情意義”。
因此,曹操陣營中人才濟濟。如果按照劉備陣營的標準,曹操陣營也選出五虎上將的話,又該有誰能夠入選呢?而五子良將更加注重統(tǒng)帥能力,沖鋒陷陣排在其次了。如果曹魏也評選“五虎上將”,那么誰會榜上有名呢?“五虎上將”一說不見于史,首創(chuàng)就來自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蜀漢五虎上將,后續(xù)很多戰(zhàn)爭類小說延續(xù)了這一設(shè)定,比如梁山五虎將、瓦崗五虎將、狄青五虎將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9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東方朔是怎么救下漢武帝奶媽性命的
下一篇: 秦始皇把“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