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取消泰山的封號,背后什么原因?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封禪是我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時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也是取得上天“合法統(tǒng)治權(quán)”的一種方式。
“封”就是祭天,“禪”就是祭地。“封禪”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管子·封禪篇》。漢代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引用該詞時,對其進行了演繹。唐代張守節(jié)根據(jù)《史記》的記載并加以發(fā)揮,指出了封禪的目的:對天“筑圓壇以報天之功”,對地“筑方壇以報地之功”。
對于封禪地點,《史記·封禪書》中曾云“登封報天,降禪除地”。歷代君王的大致做法就是登上泰山筑壇祭天,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為什么會選擇泰山呢?戰(zhàn)國時,齊魯之地有些儒士認為五岳中泰山為最高,人間的最高帝王應(yīng)當(dāng)?shù)竭@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無上的神靈。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舉行過封禪大典?!段褰?jīng)通義》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報群神之功?!?/p>
對于封禪儀式,《白虎通》中有詳細的記載:“或曰封者,金泥銀繩;或曰石泥金繩,封之印璽也。”后世學(xué)者認為這就是封禪儀式:將封禪所用的文書以“金泥銀繩”或“石泥金繩”封之,埋于地下。但是各個皇帝的封禪儀式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以漢武帝為例:漢武帝先到梁父山禮祠“地主”神;然后舉行封祀禮,即在山下東方建高九尺的封壇,下面埋藏玉牒書;行封祀禮之后,武帝就與侍中一起登泰山,行登封禮;第二天從岱陰山那邊下山,實施祭后土的禮儀,最后封禪泰山東北麓的肅然山。封禪結(jié)束后,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賀。
封禪活動是在明朝之后消失,標(biāo)志是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號。 史載,朱元璋曾明確表示對祭天這一套東西不感興趣。朱元璋并非無神論者,作為古代帝王對神權(quán)自然會有敬畏,但他比較務(wù)實,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祭天,讓老天承認他的皇權(quán),他更愿意把權(quán)力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里。也有傳聞朱元璋登基以后認為神就是神,既成不了王,也成不了皇帝,神的封號是上天后土給的,作為人的皇帝不能給神加封號,這是對神的褻瀆不敬,因此他便把泰山神的所有封號都給去掉了。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詔書,罷去泰山“東岳專天齊仁圣帝”的封號,單稱“東岳泰山之神”。此后,明、清兩朝將原來的封禪改為了祭祀。
古代帝王著名的封禪活動有:
秦始皇封禪泰山,統(tǒng)一六國,建立大一統(tǒng)的封建國家;
漢武帝封禪泰山,武帝雄才大略,掃除邊患;
唐玄宗封禪泰山,開元盛世,國力昌盛,且一改封禪誥文秘而不傳的規(guī)則;
宋真宗封禪泰山,導(dǎo)演了一幕“天書從天而降”的鬧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09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代城里的居民,怎么解決生活用水的
下一篇: 皇帝的妻子為什么叫皇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