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稱南宋,歷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tǒng)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jīng)濟上外貿(mào)高度發(fā)達 ,重心完成了歷史性南移,思想學(xué)術(shù)和文化藝術(shù)高度發(fā)展,理學(xué)成型確立正統(tǒng)地位,并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xué)文化圈”。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guān)于林之奇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林之奇(1112年-1176年), 字少穎,號拙齋,福州侯官人,北宋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卒于孝宗淳熙三年,年六十五歲。著有《尚書集解》、《春秋、周禮論》、《孟子講義》、《論語注》、《揚子解義》、《道山紀聞》、《拙齋集》等。
林之奇從呂本中學(xué),本中非??粗厮?。紹興二十一年,(公元一一五一年)及進士第。改長汀尉,召為秘書省校書郎。朝廷欲令學(xué)者參用王安石三經(jīng)義說,之奇以為邪說異端,不可訓(xùn)。因患痹疾,乞祠家居。呂祖謙曾受學(xué)于他,卒,謚文昭。之奇著有拙齋文集二十卷,《四庫總目》又有尚書集解、春秋周禮講義、論語注、孟子講義、揚子講義道山紀聞等,并行于世。
事跡
紹興二十一年
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年已四十的之奇始登進士第,授莆田主簿,后改任長汀縣尉。紹興二十六年召試館職,任秘書省正字,又轉(zhuǎn)為校書郎,次年,兼任國史日歷所檢討官。這時,朝廷欲令學(xué)者參用王安石的《三經(jīng)義》(指王所撰的《毛詩義》、《尚書義》、《周宮新義》),他竭力反對,認為王安石的《三經(jīng)義》有如魏晉時期的清淡家何晏、王衍之流不務(wù)實際,空談玄理之學(xué),危害之大,勝于桀紂。還認為,靖康之亂,其根源就在王安石《三經(jīng)義》的空洞學(xué)風所造成的。朝廷采納他的意見,停止推行王安石的《三經(jīng)義》。
林之奇生當宋王朝失去半壁江山、在江南建立茍且偷安的南宋政權(quán)的歷史時期,朝廷大臣多主張屈辱求和。林之奇卻上書當局,認為“久和厭戰(zhàn),人之常情。金人知吾重于和,故常以虛聲喝我,而示我以欲戰(zhàn)之意,非果欲戰(zhàn),所以堅吾和也。欲與之和,宜無憚于戰(zhàn),則其權(quán)在我?!彼运鲝埣訌姂?zhàn)備,只有能戰(zhàn),才能求和。在南宋政權(quán)中,他是一位積極的主戰(zhàn)派。他還認為“戰(zhàn)之所需不一,而以人才為先?!苯吡χ鲝埶蚜_人才,充實國力。
紹興二十九年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林之奇以痹疾請求外放,由宗正丞提舉閩舶,參帥議。后又被落職返鄉(xiāng),以宗祠為家居,授徒著述,自號拙齋,人稱拙齋先生。后來成為著名學(xué)者的浙江呂祖謙慕其名,遠道來閩從其學(xué)。淳熙三年(1176年)病卒。有《尚書集解》、《春秋、周禮論》、《孟子講義》、《論語注》、《揚子解義》、《道山紀聞》、《拙齋集》等書行于世。
林之奇(1112年-1176年), 字少穎,號拙齋,福州侯官人,北宋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卒于孝宗淳熙三年,年六十五歲。著有《尚書集解》、《春秋、周禮論》、《孟子講義》、《論語注》、《揚子解義》、《道山紀聞》、《拙齋集》等。
基本介紹 本名 :林之奇 別稱 :拙齋先生 字號 :少穎
拙齋 所處時代 :北宋 出生地 :福州侯官 出生時間 :1112年 去世時間 :1176年 主要作品 :《尚書集解》、《拙齋集》 籍貫 :福州侯官 林之奇,事跡,紹興二十一年,紹興二十九年, 林之奇 從呂本中學(xué),本中非??粗厮=B興二十一年,(公元一一五一年)及進士第。改長汀尉,召為秘書省校書郎。朝廷欲令學(xué)者參用王安石三經(jīng)義說,之奇以為邪說異端,不可訓(xùn)。因患痹疾,乞祠家居。呂祖謙曾受學(xué)于他,卒,諡文昭。之奇著有拙齋文集二十卷,《四庫總目》又有尚書集解、春秋周禮講義、論語注、孟子講義、揚子講義道山紀聞等,并行于世。 事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0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