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清朝的立儲遺詔會被偷換嗎?是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嗎?首先要知道換了又如何,除非是把皇帝貼身保管的那一份也換了,否則換了也沒用,下面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當時雍正在創(chuàng)立“秘密立儲制度”時就已經(jīng)想到了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立儲詔書會有可能被偷換,所以自雍正開始,秘密立儲詔書一共有兩份,一份密封在錦匣內(nèi),安放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另一分則由皇帝自己貼身保管。在皇帝駕崩后,由御前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共同拆封,對證無誤后即可當眾宣布由誰繼位。
(“秘密立儲制度”是雍正所創(chuàng)立的皇位傳位制度,清時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等四位皇帝都是靠這種方法得以繼承皇位的?,F(xiàn)如今我們在看清宮劇的時候,經(jīng)常能看到這樣的一個曾經(jīng),那就是在皇帝駕崩后,一位大臣會從“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取出先皇所寫的遺旨,然后宣詔:“皇×子著立為皇太子”,就這樣一位新的皇帝就誕生了,而這其實就是“秘密立儲制度”。
清時的皇位傳位制度與歷朝歷代都有所不同,它不拘謹于嫡長子繼承制度,如順治、康熙皆不是嫡長子,因此在康熙時期,為了爭奪儲君之位,康熙的九位皇子本是兄弟卻是如同仇人那般,他們自相殘殺,骨肉相殘,如此在雍正時期,雍正為了避免再次出現(xiàn)康熙“九子奪嫡”那般骨肉相殘的事情,決意不再立儲君,而是采用“秘密立儲制度”,即先秘密寫好自己屬意的想讓他繼位的皇子姓名,然后分成兩份,一份在自己身上,一份藏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在自己死后將這兩份同時公之于眾,之后這位皇子就能直接繼承帝位。
當然清朝只有四位皇帝是經(jīng)過“秘密立儲制度”來繼承皇位的,自咸豐之后,這項制度就宣告終結,咸豐只有一位兒子同治,所以不用,而同治、光緒皆無子嗣,更是用不著。)
如此,即使是“正大光明”匾后的立儲詔書被偷換,只要是皇帝貼身保管的那份不被偷換,就沒啥用處,文武百官就不會認可,因此完全沒有偷換的可能。
再者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離地可是有數(shù)十米高,要想偷換這匾后的立儲詔書,要嗎你得是武林高手,要嗎你得拿個梯子,否則你很難換得了。而且別忘記乾清宮在哪里?它可是清朝后宮的第一座宮殿,是內(nèi)廷正殿。
雍正時,它雖不再是皇帝的居所,但是清朝的皇帝大部分時間都會在這里批閱奏折,同時也有專門的乾清宮侍衛(wèi)在此守衛(wèi)者,所以你認為誰能明目張膽的進去呢?即使能進去,肯定也會被發(fā)現(xiàn),因為要想進去你就必須打倒這些侍衛(wèi),而一旦侍衛(wèi)被打倒,傻子都知道你想干嘛,那偷換立儲詔書還有什么意義呢?
況且,誰也不知道皇帝想立的誰,誰也不知道皇帝會不會臨時更改立儲詔書,所以一旦偷換被發(fā)現(xiàn),這可是欺君大罪。而想要偷換立儲詔書的,除了當今皇上的兒子,就不會有其他人,那這位妄圖想用修改退位詔書來達到謀奪皇位的皇子,一旦被皇帝發(fā)現(xiàn)他更換詔書就必定會受到嚴懲,結局要嗎被圈禁,要嗎就廢為庶民。所以試問誰敢冒這個險呢?
因此基于以上幾點原因,“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立儲詔書無論如何也不會被偷換的,因為很困難,且?guī)缀跏遣豢赡軐崿F(xiàn)的事情。
清代有哪幾朝 清代有哪幾朝是秘密立儲的?有人說是四朝——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但實際上只有兩朝,即雍正、道光兩朝,因為嘉慶帝是乾隆帝禪讓的。秘密立儲最大的缺陷是:皇位繼承人的選擇,由皇帝獨自暗箱操作。當初明神宗欲立鄭貴妃之子福王為太子,遭到群臣反對而作罷,先后演出“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等宮廷鬧劇。這說明當時還是有一些不同聲音的。清朝秘密立儲杜絕了“不同聲音”,但很容易產(chǎn)生弊病。如清道光帝秘密立咸豐為太子,選人不當,鑄成大錯,就是秘密立儲制度缺陷的鮮活例子。 清朝沒有立嫡以長的家法。道光帝有多位皇子可以選擇,但他立嫡長子奕詝,可以說是“立之不當”。奕詝懶惰、懦弱、淫樂,缺乏歷史責任感。因此,歷史上道光皇帝也被稱為愚君,而咸豐皇帝被稱為懦君。 清代到底有幾次置匣于“正大光明”匾后呢?乾隆帝繼位時取用過一次。嘉慶帝繼位是乾隆帝當著眾臣在授受大典時面授的。道光帝繼位時在“正大光明”匾后沒找到秘密立儲匣,后在嘉慶帝隨身太監(jiān)腰間小盒里發(fā)現(xiàn)的。咸豐帝繼位則是道光帝病危時,召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軍機大臣、總管內(nèi)務府大臣“宣示諭書,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清宣宗實錄》卷四百七十六)同治帝為獨子,自然沒有立儲。光緒帝和宣統(tǒng)帝因改變祖制,為慈禧“一言而定”。所以,“正大光明”匾后的秘密立儲匣,實際上僅用過一次,并非像電影、電視劇或某些書中所渲染的那樣熱鬧!作者簡介閻崇年,歷史學家,1934年出生,山東蓬萊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yè)?,F(xiàn)為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特殊津貼。論文集有《燕史集》、《滿學論集》;專著有《努爾哈赤傳》、《袁崇煥傳》、《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史太宗朝》、《中國古都北京》等;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等。最新作品《大故宮》一、二、三部已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0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