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了解:諸葛亮的軍令的讀者,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不僅能治國理政,還善于打仗,可以說是羅貫中筆下的全能型人物。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師,后期作為蜀漢丞相,握有生殺大權。他斬殺過一些違抗他軍令的將領,但是也有例外,有些將領違抗他軍令反而放過了他。
下面我們先來細數(shù)一下諸葛亮掌握軍政大權之后那些違抗他命令的將領哪些?經(jīng)過統(tǒng)計,演義中違抗軍令的一共有四人,分別為:關羽、魏延、馬謖、陳式。其中關羽和魏延雖然違抗諸葛亮軍令但沒有被殺,馬謖和陳式就沒有這么幸運了,被毫不猶豫斬殺。
諸葛亮在對待這四個人,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區(qū)別呢?下面依據(jù)演義中相關內(nèi)容,分析如下。
諸葛亮不殺關羽的原因
《三國演義》中,關羽在赤壁之戰(zhàn)后違抗過諸葛亮的軍令,諸葛亮在曹操逃生的路上設置了三道障礙。第一道和第二道由趙云和張飛守關,都有所斬獲,第三道障礙由關羽把手,關羽在立下軍令狀的情況下在華容道把曹操放走了,但是諸葛亮沒有將關羽殺了,這是為什么呢?
諸葛亮故意讓關羽守華容道,想借此讓關羽還了昔日對曹操的恩情,讓他以后面對曹操不再那么愧疚。因為關羽熟讀《春秋》,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在劉備落難之際,曹操對其可謂百般討好。但是關羽還是忘不了大哥劉備,得知劉備下落后,遠離而去。他闖關斬了曹操六員戰(zhàn)將,即使如此,曹操都能釋然并放行讓關羽離開。在曹操如此大恩之下,關羽豈能在曹操落難之時,乘機要了他的性命?!度龂萘x》中相關描述如下:
張遼近前言曰:“奉丞相鈞旨: 因聞知云長斬關殺將,恐于路有阻,特差我傳諭各處關隘,任便放行。
諸葛亮讓關羽立下軍令狀真實的目的是做給東吳看,讓東吳覺得放走曹操不是劉備的意思,而是關羽自己的主意。諸葛亮用關羽重情義的特點“利用”了一把關羽的同時又讓關羽還了人情,是一箭雙雕的計策,所以關羽即使違抗了軍令諸葛亮一直沒有殺他的想法。關羽為報恩違抗軍令,情有可原。
諸葛亮為什么不殺魏延反而殺了陳式
魏延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對諸葛亮沒有采納他的子午谷奇謀不滿,但是迫于諸葛亮的權威,他一直不敢公然叫板諸葛亮。在北伐期間魏延也違抗過諸葛亮的軍令,在一次魏延和陳式率領二萬人馬去箕谷,諸葛亮在他們出兵前囑咐不要輕易冒進,以防被埋伏。但是在魏延的慫恿下,陳式和魏延大意輕敵,出兵箕谷最終中了埋伏兩萬兵馬折損了。
魏延作為主將,陳式為副將,魏延應該負主要責任。但是諸葛亮下令斬了陳式卻沒有殺魏延,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原因還是有的,而且非常原因非常簡單。
首先,諸葛亮不能斬魏延,因為在北伐期間魏延是蜀漢大將的中流砥柱,在軍中威望甚高的同時武藝又非常強,諸葛亮北伐完全還需要依靠魏延這樣的人才,所以魏延犯了任何錯誤只要有人替他背鍋,諸葛亮不會讓他死的。
作為魏延的副將陳式就顯得沒有那么幸運了,在《三國演義》中陳式只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第一次出場就被夏侯淵俘虜了,后來因為人質交換才平安回來。在諸葛亮北伐期間陳式依舊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僅僅出場一次出兵箕谷就犯了軍令被殺。
陳式被殺主要還是他沒有魏延那么有用,且違抗軍令需要有人承擔才能樹立軍規(guī),諸葛亮只不過是用了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領導常用的手段“殺雞儆猴”,用陳式的下場來警告魏延。
其次,違抗諸葛亮軍令的主角是陳式,魏延只是跟著陳式嘲諷諸葛亮,并非主謀。因此,諸葛亮殺陳式,不殺魏延。魏延違抗軍令情有可原。
馬謖失街亭,諸葛亮為什么要殺他
《三國演義》相關內(nèi)容:謖曰:“愿立軍令狀?!笨酌鲝?之。謖遂寫了軍令狀呈上??酌髟唬骸拔崤c汝二萬五千精 兵,再撥一員上將,相助你去。”
馬謖守街亭是立下了軍令狀的,如果丟失街亭,是會被軍法處置的。諸葛亮為了萬無一失,還給馬謖配上了一員上將王平,可以看得出街亭這塊地方對于這場戰(zhàn)役是非常關鍵的。馬謖到達街亭之后不僅自作主張駐守山頭,而且還不聽王平苦苦相勸,導致街亭最終失守。
街亭失守之后帶來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意味著這一次北伐功虧一簣之前所占領的地盤要全吐出來還回去,同時還威脅了漢中要塞陽平關,這個責任非常大。所以馬謖需要為這次失敗負主要責任。
馬謖既然立下了軍令狀同時又給大軍帶來巨大損失,諸葛亮沒有不追究他責任的理由。這次和魏延免罪不一樣,王平不是陳式,且王平也苦勸馬謖駐守山下以待魏兵并沒有什么錯。所以諸葛亮為了整肅軍紀給大家一個交代,只能斬了馬謖來寬慰大軍,同時又自己貶了丞相之位,做到了軍法嚴明,有過必罰。
結語
整體來說,諸葛亮通過對四個違抗他軍令的人有著不同的處置,讓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顯得更加全面。放關羽是計,斬陳式嚇魏延是威,殺馬謖是明法,這樣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主角光環(huán)顯現(xiàn)得更加明顯。
對于馬謖和陳式,違抗諸葛亮軍令,被諸葛亮果斷殺死,而關羽和魏延違抗諸葛亮軍令,事出有因。關羽為報曹操活命之恩,魏延跟著陳式犯的錯,并非他主觀犯錯,兩人都情有可原。
很多小伙伴都喜歡三國這段歷史,同時,喜歡三國歷史的伙伴們也幾乎都對《三國演義》這本書癡迷。
這本書基于歷史大脈絡,主線不變,但卻又別出心裁,在很多方面進行“張冠李戴”“添油加醋”,最終,成就了《三國演義》的地位。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現(xiàn)象卻很值得關注,那就是違反軍令狀,立斬不饒。但三國戰(zhàn)神一般的人物關羽,卻在違反軍令狀的時候并沒有被處斬,這是為什么呢?
在赤壁之戰(zhàn)中,關于就曾經(jīng)違反了軍令狀。
當時曹劉兩方聯(lián)合,在長江赤壁這個地方狙擊強大的曹軍,最終,孫劉聯(lián)軍利用諸葛亮的計策,火燒赤壁,一戰(zhàn)定乾坤,扭轉局勢。
根據(jù)戰(zhàn)前諸葛亮的設想,此戰(zhàn)不僅要大破曹軍,而且還要活捉或者斬殺曹操本人,而這個重擔就交給了關羽。
但由于關羽考慮到自己離開曹操時連番斬將奪關,而且自己還辜負了曹操的一番殷勤款待和真心挽留,再看到曹軍凄凄慘慘,惶惶然如喪家之犬,于是動了惻隱之心,放了曹軍離去。
關羽回來后,諸葛亮本應該將關羽斬殺,結果眾人求情,諸葛亮借坡下驢,最終放了關羽一馬。
那么,諸葛亮為何不殺關羽呢?
1、諸葛亮初來乍到,斬殺關羽,勢必導致眾將的不滿,造成自己難以立足,諸葛亮想要服眾,可借此機會恩威并施,拉攏人心。
2、關羽是劉備集團的核心人物,又與劉備張飛親如兄弟,殺了關羽,會讓劉備難堪,難以立足天地。強行斬殺關羽,幾乎就相當于直接摧毀了劉備集團,這事可不能做。
3、劉備集團兵少將寡,而關羽可以說是當時劉備集團內(nèi)部最具備單獨領兵能力的將領,能夠鎮(zhèn)守一方,堪稱帥才,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關羽就是這種無可替代的將領,殺了他,損失太大。
4、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赤壁之后,諸葛亮就要和劉備進軍益州,而荊州這個要沖之地,劉備一方的根基之地,交給誰都不放心,當時的劉備集團內(nèi)部,只有交給關羽最讓人放心。
5、關羽這種人,雖然會犯錯誤,但放在任何陣營,都不會被殺,因為此人太過于忠心,讓人十分放心,能力又強,給人十足的安全感。關羽名動天下,但是忠心更是天下無雙。
所以,我們看到,在三國之中,違抗軍令狀的人不少,有很多都被直接斬殺,即便是蜀漢內(nèi)部,也同樣存在這種問題,比如馬謖,不聽王平諫言,違抗諸葛亮的軍令,最終被殺。
馬謖有才,但是如果守街亭和失街亭的是關羽,恐怕諸葛亮也不會殺關羽。
關羽此人有能力,有忠心,而且十分重義,尤其是關羽是一位具備以一己之力扭轉局勢的將才級的人物,對于蜀漢集團和天下來說,得關羽輔佐,事半功倍。這就是關羽的價值,也是諸葛亮不會殺關羽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2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