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為何只有三位漢人藩王?感興趣的讀者和對百科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清初,有一次著名的三藩之亂,這三藩就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以及靖南王耿精忠。但其實在明清交替之際,大明有很多將領都投靠了滿清,絕對不止這三個。這其中也有著名的洪承疇、祖大壽以及第一個投降后金的將領李永芳等等。那么既然這么多人,為何只有他們?nèi)槐环馔趿四?
其實大清的漢人藩王還真的不止三個,但也不太多,還有一個就是定南王孔有德??子械屡c耿精忠等人一樣,都曾是皮島總兵毛文龍的手下大將,但他們都在毛文龍被殺后,有了異動。他們不服新的領導,最終投奔了滿清。
孔有德被封為了恭順王,與尚可喜(智順王)、耿忠明(懷順王)并稱清初三順王。他們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汗馬功勞。
只不過孔有德在廣西遇到了李定國,還被他包圍了,走投無路的定南王孔有德選擇了自盡,全家僅有一個女兒逃脫,所以孔有德的王爵無人繼承,就這樣沒有了。
至于其他投降的人沒有被封王,其實道理很簡單。他們投靠的時機不同,投靠的資本不同,隨后的貢獻也不同,結果自然也就不同了。
李永芳,他是第一個投降的明朝邊將。他當時是撫順的最高長官,官職也只不過是游擊。后來撫順北努爾哈赤包圍后,努爾哈赤給他寫了一封信勸他投降,走投無路的李永芳投降了。他被任命為三等副將,并娶了努爾哈赤第七子貝勒阿巴泰之女為妻。此后努爾哈赤侵明戰(zhàn)爭中,李永芳幾乎每戰(zhàn)必隨,功勞也不少,因功授為三等總兵官。此外努爾哈赤還賜他“免死三次”的特權。但此后他不再受到重用,漢軍旗初建,李永芳僅被分到六個佐領,皇太極時期分封爵位,李永芳更慘,僅被封為三等昂邦章京(三等子爵)。
祖大壽,他是吳三桂的舅舅,在大凌河之戰(zhàn)中他面對著彈盡糧絕詐降了,不過在松錦之戰(zhàn)中洪承疇被俘,祖大壽孤立無援,再次無奈降清。那么祖大壽就非常尷尬了,本來他就詐降過,失去了信譽,而他再次投降也是無可奈何了,就算不投降自己就是死路一條了。所以他是非常之被動的,如果這樣的人都封王,那么清朝的藩王遍地都是了。
洪承疇,是明朝重臣,雖說是個文人,但文人帶兵倒也不稀奇。而他還曾擔任過薊遼總督,這個位置可不低了。不過在松錦之戰(zhàn)后投降了?;侍珮O時期他只不過是個顧問,沒有什么官職。順治對他倒不錯,還讓他做了首位漢人宰相。但他畢竟也是被動投降,還是個文人,在他退休的時候,清廷鑒于他的功勞,還是授以三等阿達哈哈番(輕車都尉)世職,世襲四世。
馬得功,他曾經(jīng)官至總兵,當時他對南明小朝廷失望透頂,于是便捉住朱由崧和他的妃子投降了。他打仗的時候非常賣力,尤其是在與鄭成功的作戰(zhàn)中,功勞很大,不過他最后戰(zhàn)死了。但即便如此,他還是追封為一等侯。
從他們的經(jīng)歷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相對而言,吳三桂等幾個被封王的人,的確手里有著諸多籌碼,他們甚至還掌握著軍隊,至于其他的顯然差距就很大了。但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是在投靠滿清后,盡心盡力,功勞還都很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2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明朝設立西廠為何又廢除了
下一篇: 李淵大權旁落,為何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