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巾幗不讓須眉。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司馬懿有九個兒子,司馬師是司馬懿長子,與司馬昭為同母兄弟,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政變”,司馬師表現(xiàn)出色,立有大功。
當(dāng)大將軍曹爽和皇帝曹芳一行人出城祭拜高平陵之時,司馬懿開始政變行動,當(dāng)時,司馬師陰養(yǎng)的三千死士,全部出動,司馬師親自帶兵屯扎司馬門,控制了京城洛陽。
司馬懿病死之后,司馬師接棒,繼續(xù)控制朝政。將皇帝曹芳廢為齊王,立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為帝。
司馬師的妻子名字叫夏侯徽,是征南大將軍夏侯尚的女兒,她的母親是德陽鄉(xiāng)主,也就是大司馬曹真的妹妹,是曹操的養(yǎng)女,算是公主了。
夏侯徽嫁給司馬師后,生有五個女兒,但是,沒有生下兒子。
司馬師又納有兩個妾室,吳氏和羊徽瑜,但她們都沒有生育子女。因此,司馬師一生無子,只好過繼其弟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為養(yǎng)子。
夏侯徽很有見識和氣度,經(jīng)常幫助司馬師出謀劃策,做幕后的參謀,協(xié)助司馬師,但她因為出身曹魏家族,經(jīng)常遭司馬師忌憚。
《晉書》記載:后雅有識度,帝每有所為,必豫籌畫。
心狠手辣的司馬師,便不顧夫妻情分,對妻子下毒手了。
青龍二年(234年),夏季,鬧瘟疫;冬季,全國開始大面積疾病流行,司馬師將夏侯徽毒死,夏侯徽死時,只有二十四歲。
《晉書》記載:后知帝非魏之純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龍二年,遂以鴆崩,時年二十四。
女人二十四歲,正值風(fēng)華正茂的年齡,就這樣香消玉殞了,而且是死于丈夫之手。連原配妻子都殺,由此可見,司馬師的心狠手辣。
電視劇《虎嘯龍吟》正在熱播,夏侯徽想要為司馬家生個兒子,沒想到最后只為司馬師生了五個女兒,司馬師說男孩女孩都一樣,但其實那個時期不能生兒子的女人是不被丈夫喜愛的。夏侯徽這一生也很是悲慘,被夏侯尚當(dāng)成政治工具嫁給司馬師,好不容易和司馬師過上日子,卻死在了司馬師的手里。
《虎嘯龍吟》劇照
司馬師和司馬徽在結(jié)婚之前并不了解,結(jié)婚的時候司馬防因為喝太多酒撒手人寰,全家人都忙著處理司馬防的事情,只有司馬昭偷偷看夏侯徽,還跟司馬徽搭話,可見司馬昭對夏侯徽有不一樣的情感,也算是一見鐘情。夏侯徽對司馬昭并沒有男女之情,和司馬師結(jié)婚后夏侯徽一直緊守本分,為司馬師生了五個女兒。
《虎嘯龍吟》劇照
夏侯徽本想給司馬師生兒子,沒想到連著生了五個女兒,夏侯徽注定抱不上兒子。夏侯徽因為知道司馬家要謀反而被司馬師害死,夏侯徽是夏侯玄的女兒,她的舅舅也是曹真,所以司馬師很可能覺得夏侯徽會把謀反的事情告訴曹真,所以才對自己的妻子下此毒手。
《虎嘯龍吟》劇照
當(dāng)然也可能不是司馬師下得毒手,而是另有其人,然后夏侯徽手里攥著的玉佩也是有人陷害司馬師,要知道司馬師和夏侯徽是五個孩子的父母,司馬師不能說殺就殺,心里肯定會顧忌著夫妻之情,況且夏侯徽也沒有做出什么傷害司馬家的事情,司馬師如果真的殺了夏侯徽那證明他不愛夏侯徽,而且也沒有把夏侯徽當(dāng)成一家人,這樣的話劇情多少有點不合理。
《虎嘯龍吟》劇照
夏侯徽的死因是這部劇的一件懸案,兇手是司馬師的可能性為百分之九十,當(dāng)然司馬昭和司馬懿也有可能是兇手,至于究竟殺死夏侯徽的是不是司馬師還得等更新。
當(dāng)時司馬師之父司馬懿位居上將重位,而他的兒子們都有雄才大略。夏侯徽深知司馬師絕非曹魏忠臣,而司馬師對出身曹魏家族的夏侯徽也非常顧忌,于青龍二年(234年)將其毒殺,時年二十四歲,死后葬于峻平陵。西晉建國后,追謚夏侯徽為景懷皇后。
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時期曹魏權(quán)臣,西晉的奠基人之一,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的長子,晉文帝司馬昭的同母兄,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
司馬師沉著堅強,雄才大略,早年與夏侯玄、何晏齊名 。高平陵之變后,以功封長平鄉(xiāng)侯,旋加衛(wèi)將軍。司馬懿死后,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quán),次年升為大將軍。掌權(quán)后,他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guī),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jì),使其各有職掌,朝野肅然。
司馬師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于新城之戰(zhàn)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
擴展資料: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fēng)云,以描寫戰(zhàn)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jù)混戰(zhàn)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tǒng)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zhuǎn)化,并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咤風(fēng)云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zhàn)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jié),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夏侯徽
其實許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司馬懿父子,于是就產(chǎn)生了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大家都在黑司馬懿父子,但是司馬懿父子究竟有多壞需要去黑,恐怕就沒有多少人清楚了。三人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三人都是陰謀家。那么三人都有什么特點呢?他們又做過哪些不為人齒的事情呢?聽我慢慢細說。
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很有特點,司馬懿腹黑,司馬師陰狠,司馬昭虛偽,正是由于這三個陰謀家的接力,最終顛覆了曹魏。在許多人眼中,司馬懿是最狠的,其實大家都錯了,司馬師才是最狠的,也是幕后最大的大佬,所以先說司馬師。
司馬師原配夫人為夏侯徽,此女聰明異常,有謀略,每當(dāng)司馬師有事,總與她共同謀劃。但是夏侯徽身份很特殊,他是夏侯尚的女兒,夏侯玄的妹妹,舅舅為大將軍曹真。而曹真和曹休向來跟司馬懿不和,于是夏侯徽就很尷尬了。
司馬懿位高權(quán)重,又雄才大略。夏侯徽也明白自己的丈夫司馬師非池中之物,對于曹魏來說未必忠誠,因此,兩人之間有隔閡。司馬師為了擺脫這個類似于間諜身份的妻子,他于公元234年毒殺了夏侯徽。
后知帝非魏之純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龍二年,遂以鴆崩,時年二十四,葬峻平陵。
司馬師選擇毒殺夏侯徽的時間非常有心計,此時曹休、曹真已死,當(dāng)時的四位托孤重臣只剩下司馬懿一個人了,因此,夏侯徽的死也不了了之。這是司馬師第一樁罪,毒殺原配。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政變,其主要軍事力量就是那三千死士。那么這三千死士是如來來的呢?仔細查閱史料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三千人其實是司馬師早就準(zhǔn)備好的,而司馬懿壓根就不知道。
初,帝(司馬師)陰養(yǎng)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從這里我們可以推斷,司馬師看出司馬家族有顛覆之憂,于是提前做了準(zhǔn)備,而陰養(yǎng)的三千死士也最終成為奪取政權(quán)的關(guān)鍵力量。這是司馬師第二樁罪,陰養(yǎng)死士,蓄意謀反。
公元254年,皇帝曹芳密令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nèi)税l(fā)動政變,奪取大將軍司馬師之職,事成之后由夏侯玄取代。誰知道事情泄漏,三人遭到誅殺,被夷三族?;实鄄芊?、張皇后皆被廢黜。這是司馬師第三樁罪:擅行廢立,謀權(quán)篡位。
正是由于司馬師在奪權(quán)過程中發(fā)揮的關(guān)鍵作用,司馬昭才在以后總是對大臣說:此景王(司馬師)之天下也,還將自己的大兒子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有讓司馬攸繼承權(quán)利的打算。
再說司馬昭,為什么說司馬昭虛偽呢?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當(dāng)司馬昭當(dāng)上晉王后,他篡權(quán)的企圖已經(jīng)很明顯了。而司馬昭之罪過不在于有篡權(quán)之心,而是他比司馬師更狠,直接砍殺了皇帝曹髦。
曹芳被廢后,皇太后建議立曹髦為皇帝,沒想到曹髦是個很有主見的人,繼位后對司馬昭獨權(quán)甚為不滿意。終于有一天曹髦實在忍受不了司馬懿的專斷,于是策劃偷襲司馬昭,并且親自領(lǐng)兵作戰(zhàn)。
在亂戰(zhàn)中,太子舍人成濟受護軍賈充之命用長矛刺死了皇帝曹髦。曹髦死后,司馬昭并沒有嚴(yán)懲賈充,而是將黑鍋甩給了成濟,將成濟斬首。后為了妥善處理此事,司馬昭威脅皇太后,讓皇太后下昭污蔑曹髦蓄意毒殺皇太后,無故攻擊晉王府,實在是忤逆不孝,自招禍害。最后曹髦被以庶民之禮安葬。
東漢末年,連董卓、李傕、郭汜之流都不敢弒殺皇帝,然而司馬昭霸權(quán)時期卻發(fā)生下人手刃皇帝之事,此事影響甚為惡劣。而司馬昭處理此事之草率和掩蓋此事手段之卑鄙,也讓自己永遠釘在恥辱柱上。
最后說司馬懿,司馬懿變壞始于曹爽亂政,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政變,篡奪了朝中大權(quán)。在這個過程中,司馬懿顯得異常腹黑。為什么這樣講呢?
司馬懿為了穩(wěn)住曹爽,讓曹爽的親信尹大目給曹爽帶消息:自己只是為了罷免曹爽的大將軍之職,不會傷及曹爽性命。為了顯示誠信,司馬懿指洛水為誓。曹爽相信了司馬懿的保證,但是后來卻被無情的殺害,且夷三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3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