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王振的勸說下御駕親征,最后導致全軍覆滅,自己也被俘虜。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朱祁鎮(zhèn),大明王朝,也是中國古代史上非常出名的一位皇帝。他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為其文治能與漢文帝、宋仁宗媲美,也不是因為其武功能與漢武帝、唐太宗比肩,而是因為他是一位被少數(shù)民族抓走又放回、失去皇位又重新登基的皇帝。
像朱祁鎮(zhèn)這樣能夠皇位失而復得的歷史上非常少見,而且朱祁鎮(zhèn)是兩度在位都掌控實權的,可謂千古唯此一人。
那么作為一個掌握實權的皇帝,為何會被少數(shù)民族擄走并退位呢?
原因還要從他最信任的太監(jiān)王振說起。
落第秀才自閹入宮
王振并非像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所演的,是與朱祁鎮(zhèn)從小到大的玩伴,而是在明英宗的父親明宣宗時已經(jīng)得到信任了。
王振乃是蔚州一個落第秀才,還曾在私塾教書,后來又做了教官。
不知出于何種原因,文人出身的王振自閹入宮,給明成祖朱棣當了一個小宦官。
明宣宗登基后,王振逐漸得到信任,成了太子朱祁鎮(zhèn)的啟蒙老師和監(jiān)護人。
皇帝的“伴伴”,群臣的“翁父”
由于英宗自小失去父親,而身居皇位的他又不能像平民那樣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所以,王振成了英宗接觸最多、依靠最深的人。
王振通文達禮,也很想通過英宗展示自己的拳腳,所以逐漸像朝政靠攏。
早起,由于張?zhí)侍?也就是《大明風華》中總跟孫若微做對的張妍,實際上是位千古賢后)的管束與三楊閣老的輔政,所以王振對朝政的影響力不是那么大。
隨著時間推移,張?zhí)侍?、三楊相繼去世,王振視自己為唯一的托孤大臣,幾乎控制了全部朝政。
英宗對王振的所作所為全部贊同,他還總是稱王振為先生不稱他的名字,以示尊重。朝臣見皇帝猶如此,只有等而下之,連王侯公主都稱王振為翁父,大臣們只能望風便拜,更有無恥者紛紛認王振作干爹。
明英宗正統(tǒng)十四年,王振又攛掇英宗對瓦剌用兵,大明王朝及王振個人的悲劇也就此拉開序幕。
衣錦還鄉(xiāng)不成卻死于非命
英宗在王振及其黨羽的簇擁下到達前線,瓦剌退兵,英宗及王振認為瓦剌畏懼明軍,于是高興的率大軍開拔返程。
在半路,王振突發(fā)奇想,想著正好路過自己家鄉(xiāng),不如讓英宗與自己一同返回,這中衣錦還鄉(xiāng)的機會絕屬千載難逢。
英宗尊敬王振,自然應允,由于王振不想讓大軍踏壞自己鄉(xiāng)親的莊稼,所以大軍行進速度極慢。
退卻不遠的瓦剌人聽說英宗、王振帶著大明主力渙散的撤去,并且沒有城池駐扎,于是出奇兵掩殺,在土木堡之英宗被俘,20萬軍隊被擊潰。
王振也被樊忠殺死。
言聽計從,事出有因
明朝廷內部聽說皇帝被俘,大臣們都失聲痛哭,后在皇太后孫氏及于謙的主持下,立郕王朱祁鈺監(jiān)國,并旋即登上帝位,奉明英宗為太上皇。
在英宗復辟后,并沒有怪罪王振,而是時常思念他,張廷玉等在《明史》中寫道
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后,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
可見英宗與王振的感情之深。
從歷史的真實角度考慮,作為一個不到10歲就失去父愛并不能與母親密相處的孩子,依靠、信賴對自己關愛有加、深為愛護的長輩,也實在情有可原。
而王振雖然跋扈,但對英宗也許真的有舐犢之情的。
兩位如此情如父子的人物,互相信任、依靠又有何不可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3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皇貴妃和皇后相比誰的權利更大呢
下一篇: 古代妃子紅杏出墻,皇帝會是什么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