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禪之人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劉禪真的昏庸無能嗎?事實到底是什么樣的?
在東漢末年,劉備在夷陵大戰(zhàn)中敗給了東吳陸遜,最后在白帝城托孤,蜀國元氣大傷,隨后劉禪繼位,史稱西蜀后主。在三國演義中,將劉禪描寫的極為不堪,甚至是略有貶義,后世更是認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大家都認為,劉禪在位期間,只了解寵信宦官黃皓,即使有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也未能夠挽回西蜀滅亡的結(jié)局,最后蜀國終于被魏國所滅。
難道劉禪真的是這樣軟弱無能,不堪大用嗎?其實,歷史上的劉禪可不是這個樣子的。我們可以從兩件事看出一點端倪。據(jù)陳壽所著《三國志》記載,劉備遺詔中明確地寫道,“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過于所望,甚大增修,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薄_@句話說的就是諸葛亮夸劉禪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才堪大用,皇位可以放心傳給劉禪,這也就是說,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劉備基本都十分相信劉禪的才華。
當時的劉備可是有三個親生兒子,分別是劉禪、劉永與劉理。劉禪是劉備的長子,按照中國古代慣例,這個皇位當然是由他繼承,但當時是三國時期,可謂是動亂不已,而當時的蜀漢這個國家也才剛剛建立,根基根本還沒能穩(wěn)定下來,外面還有魏國和吳國的入侵。因此劉備在考慮接班人時必然是非常謹慎的,而且在此之前,也有立賢不立長的先例,如果劉禪真的是那么昏庸無能之輩,劉備肯定是不會把皇位傳給他的。
而且劉禪在位41年,蜀國老百姓休養(yǎng)生息,國泰民安,蜀國也未出現(xiàn)內(nèi)憂外患,其實也能證明他有智慧。劉禪在公元223年登基,一直到公元263年才成為亡國之君,稱帝總共41年,而且是在三國時期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大家要了解,在三國那種群雄割據(jù)、戰(zhàn)亂不斷的年頭,能夠執(zhí)政這么久,沒有相當?shù)牟胖强隙ㄊ遣恍械?。當然有不少人把劉禪能夠安穩(wěn)地做皇帝歸因于諸葛亮的輔佐。但是,諸葛亮其實是死于公元234年,在他死后,劉禪仍做了29年的皇帝,如果沒有治國理政的才能,又怎么能延續(xù)29年的執(zhí)政生涯呢?
筆者認為,劉禪肯定算不上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他也絕對不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那一頂扶不起來的阿斗的帽子,其實應該給他摘掉了。除此之外,劉禪胸襟寬廣,他擁有一個帝王不該擁有的慈悲心腸,這樣的帝王雖然沒有成就自己,但少了戰(zhàn)爭讓老百姓免了很多苦難。最后要說的是,劉禪是很有智慧的人,能把江山坐穩(wěn)41年,牢牢掌握權力,可見其帝王手段,蜀國地處四川,人口少,資源匱乏,加上連年北伐,其實能不內(nèi)亂就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
一提起劉禪,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昏庸、懦弱、無能”等詞。劉禪小的時候,趙云曾經(jīng)救過他兩次,一次是長坂坡七進七出,第二次是截江奪阿斗。長坂坡那次,劉備為了收買人心,把劉禪摔在了地上,因此好多人戲稱劉禪就是這樣被摔傻了。實際上劉禪真的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嗎?實際上,劉禪不僅不無能反倒十分有心計。
為什么會覺得劉禪昏庸無能呢?
自從劉備病逝白帝城,政權、軍權都在諸葛亮一人手中;宮中府中大小事務,他都要“事必躬親”。與其說事必躬親吧,不如說是大權獨攬。無論是政事還是軍事,直接報給諸葛亮,劉禪知不知道都無所謂。這樣一來,作為一個皇帝,還能干什么呢?劉禪不欣賞歌舞,難道要他下地耕田嗎?劉禪在位時期,僅出過一次皇宮去觀賞都江堰,還被人說成貪玩享樂。作為一個皇帝,我想劉禪也不想成為一個傀儡皇帝,任諸葛亮擺布,可他沒有辦法,朝廷上下都是諸葛亮的親信。
因此,在諸葛亮死后,劉禪任命費祎為大將軍,蔣琬為大司馬,將丞相的權力分給這兩個人,隨即取消丞相之位,讓這兩個人相互制約,相互制衡。這樣,就不會造成一人獨攬大權的局面,政權和軍權也漸漸回到自己的手里。
這樣一個懂得權術的皇帝,怎么可能是個傻子呢?
諸葛亮死后,劉禪又很穩(wěn)固的保持了蜀國三十年,可見劉禪并不昏庸,若是一般昏庸皇帝,不過幾年就亡國了。
公元263年,鐘會帶兵兵臨城下,劉禪抬櫬投降,為的是避免一場血戰(zhàn),免遭生靈涂炭之災,使百姓免遭苦難。或許有人指責劉禪不應該投降,毀掉了先帝打下的江山??词虑椴荒苤豢幢砻?,實際上即使劉禪死守,能守多久?
劉禪深知蜀國被諸葛亮北伐折騰的國力空虛,而魏國兵強馬壯,死守結(jié)局只能是破城。不僅守不住城,百姓還會遭受苦難,所以不如趁早投降。
劉禪投降后,司馬炎封他一個安樂公。司馬炎對劉禪不放心,席間試探劉禪還思不思念蜀國,便找來歌妓,演奏蜀國歌曲,劉禪不僅不傷心,反倒十分高興,而后,司馬炎問劉禪是否思念家鄉(xiāng),劉禪說到:此間樂,不思蜀。樂不思蜀就是出自這里。
表面上看,劉禪就是一個無恥的亡國之君,可知道劉禪為什么這樣說?劉禪知道,他現(xiàn)在是寄人籬下,在人家的一畝三分地,昨天還是皇帝,今天就是安樂公了,他這樣做是為了保命而已,劉禪若不這樣說,司馬炎肯定會忌憚劉禪,會想方設法除掉他,所以這就是最好的保命辦法了。
在電視劇里面劉禪被塑造成為了一個庸庸碌碌、只會玩樂的昏君形象,最終還把自己的國家給弄沒了。不過電視劇終究是電視劇,其中對于人物的描述定然是經(jīng)過文學加工的,可信度遠遠沒有那么高。那么真實的劉禪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的投降又是出于無能,還是出自于睿智呢?
聰明的帝王真實的劉禪絕對夠不上英明神武的標準,但他完全匹配得上聰明仁愛這四個字。劉禪少時蒙難,顛沛流離,出生于亂世的他并沒有特別重的殺伐之氣,反而繼承了他父親的仁愛之心。他對身邊的下人和臣子都非常有耐心,而且也很愛護他們。
我們從一件小事當中就能看出來。夏侯淵之子夏侯霸投降蜀漢以后,心中總因為父親的死而憤憤不平,對周邊的人或事皆有怨言。劉禪知道以后并沒有殺了他,而是選擇給夏侯霸解除心結(jié)。
有一天,劉禪把夏侯霸叫到宮里面,讓自己的孩子們都跪倒在夏侯霸的面前,以舅舅之尊來稱呼他。夏侯霸大驚,作為一個降將,皇帝的兒子給他下跪,這叫什么事!劉禪解釋道:“叔叔張飛的妻子是你夏侯霸的表姐,我的妻子又都是叔叔的女兒,那我兒子叫你舅舅也沒什么不對。這些孩子有一個算一個,他們都是夏侯家的子孫?!?br>
劉禪又接著說:“你父親的死我很遺憾,本來是一家人卻因政見不同而倒向。”夏侯霸痛哭流涕,連連磕頭。劉禪用自己的仁愛之心感化了夏侯霸,讓他摒除一切雜念為自己賣命。
從夏侯霸事件中可以得知,劉禪并不傻。其實,這一點諸葛亮也早已經(jīng)說過了。諸葛亮在評價劉禪的時候就曾經(jīng)說過“智量甚大”,意思就是說,他非常聰明。
試想,如果劉禪不夠聰明,劉備怎么敢把辛辛苦苦創(chuàng)建的國家交給他?畢竟劉備可不止這一個兒子。再說,劉禪治下的蜀漢可是整整維持了41年,如果他真那么愚蠢,那么國家肯定就像西晉惠帝一樣早早內(nèi)亂財亡了。
劉禪深得帝王之術。諸葛亮在時,因為其確實位高權重,劉禪自知不敵他,故而索性放權給他。只是他又巧妙地起用宦官黃皓來作為自己的眼睛,隨時了解皇宮內(nèi)外,為自己后面的收權做準備。諸葛亮死后,劉禪把丞相權力一分為二,蔣琬和費祎一人一份,這就達到了分權制衡的效果。越是這樣,他的帝位就越穩(wěn)固。
投降無錯,恰是順應歷史趨勢很多人認為,劉禪的投降證明了此人的庸碌無能。但筆者想說,這是最最錯誤的看法。劉禪的投降恰恰證明了他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能夠忍辱負重的大人物。三國鼎立的后期,魏國實力遠超蜀國和吳國。畢竟東吳和蜀漢都是偏安一隅,在南方占據(jù)著一兩個州在苦苦支撐。要知道,魏國可是擁有整個北方。
當時南北不論是在經(jīng)濟還是人口上,北方都遠勝于南方。所以他明白即便是集齊全國之力來對抗魏國,好一點兒的結(jié)果是兩敗俱傷,不好的結(jié)果就是家破人亡。蜀漢的勝算是渺茫的。連年的刀兵已經(jīng)讓川蜀地區(qū)的百姓不勝其煩了,家家都在舉白幡,大家都希望不要再打仗,能夠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劉禪深知民眾心中所想所念,故而與其負隅頑抗,為何不順應民意向魏軍投降呢?
歷史應該為劉禪正名他也知道,作為漢家正統(tǒng),自己的投降將會在后世史書上給自己留下罵名,可是在他心里,人命遠遠比名聲更為重要。事實上,劉禪投降以后確實保佑了川蜀一方的平安。不管是百姓,還是貴族,他們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當然,劉禪自己也是被給予了很好的待遇,但實質(zhì)上他每天都在刀口生活著,一個不對就可能葬送了自己。所以他才裝瘋賣傻。劉禪這是用自身性命和榮耀換取了一地百姓的平安,到頭來卻得到的是他人的謾罵,實在是覺得這世間真是不公。在筆者看來,如果有人討厭劉禪,只能說討厭他的人是那種把名譽看得比生命更為珍貴的人。
劉禪只是跟他們的想法不同,他是把人命看得比榮譽更為珍貴。而這兩種想法實際上都沒有錯,錯的只是那些歪曲事實的史官,他們沒有以一顆公正之心去記錄歷史,而是以自己的主觀想法來揣摩歷史人物,應該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對于劉禪這個人,如果,他真像正史上說的昏庸無能,又怎么能執(zhí)掌蜀地政權多年?顯然,這里面是有問題的。
諸葛亮評價劉禪天資聰敏,禮待下士,雖說,諸葛亮的話不能盡信,但是,也能看出劉禪不像歷史上說的那樣昏庸愚蠢。蜀國覆滅的原因難道僅僅在于劉禪自己的才能不夠嗎?顯然不是。
劉禪很聰明,只是他生錯了年代,在蜀國走向末路,魏國空前強大的情況下,他只有選擇這種方法。也許他有一些問題,但是,人不是完人,他至少是很聰明的一個人。如果,非要說一個恰當點的說法的話,他只是一個沒有野心很熱愛自己生命的聰明人。
《出師表》中就寫明了,益州疲敝,說明劉禪接手蜀地之時,蜀地的狀況已經(jīng)不容樂觀了。在局勢惡劣的背景下,他能夠守著蜀地那么長一段時間,讓蜀地百姓安居樂業(yè),不受戰(zhàn)火的侵擾,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可以說,在這種情況下,劉禪能夠?qū)⑹竦刂卫淼木袟l,也是有一些能力的。讓人覺得劉禪昏庸無能的事情,大抵就只有一件“樂不思蜀”比較著名了吧?但是,我們現(xiàn)在再來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呢?
當時,蜀國已經(jīng)處在內(nèi)憂外患之中了,無法與日益強大的魏國抗衡。再加上,吳蜀關系日漸緊張,若是強行與魏國開戰(zhàn),結(jié)果肯定是生靈涂炭。蜀國這種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的行為,是為了蜀國的百姓好嗎?顯然不是的。
再說,魏國派來的是司馬昭,司馬昭其人雖然沒有其父的智慧,但是卻是一個手段兇狠的人。試問,劉禪如果不裝作昏庸蠢笨的樣子,又怎么保全蜀國?一旦被司馬昭認為劉禪是偽裝的軟弱蠢笨,他會不會對蜀國直接開火?若是開火,此時,內(nèi)憂外患的蜀國又怎么能贏過強大的魏國?
所以,劉禪只能裝作蠢笨,告訴司馬昭:“此間樂,不知蜀也”。
劉禪不是不愛自己的國家,只是他清楚地知道,蜀國這樣的狀態(tài)是無法戰(zhàn)勝魏國的。既然失敗已成定局,又何苦做無謂的犧牲?又何苦讓蜀國的百姓為了一場注定失敗的戰(zhàn)爭付出血的代價?
有人說,蜀國的內(nèi)憂很大的原因是劉禪寵信宦官黃皓。
但是,我們從流傳下來的事跡中不難發(fā)現(xiàn),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有幾個寵信的宦官。有些皇帝過于寵信宦官,確實會導致朝廷腐敗,但是,相比之下,劉禪寵信黃皓是比較有分寸的。
他的確給了黃皓一些權利,但是,這些權利又不會動搖蜀國朝廷的政權。表面看來黃皓深受寵信,權利極大,實際上,劉禪給予他的權利遠沒有明朝皇帝給宦官的權利大,還是在有限度的范圍內(nèi)的。
這樣在可承受的范圍內(nèi)的寵信宦官,比不上明朝,甚至,連漢朝的后幾位皇帝對宦官的寵信都比不上,又何談內(nèi)憂的最大原因?事實上,沒有任何證據(jù)能夠證明劉禪是個弱智,至少在智商上,他和普通人是一樣的,是一個具備充分的自知之明的帝王。
綜上所述,劉禪絕對不是一個昏庸無能,蠢笨如豬的帝王。而是一個大智若愚,看得清實事,放得下個人榮辱的有道之君。畢竟,我們都知道,皇帝這個位子,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權力,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劉禪一樣看的開,放得下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3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