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皇帝是一個國家至高無上的存在,他們手里的權力是最大的,不知道沒關系,對百科小編告訴你。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貫廣東東莞石碣,通籍廣西梧州(籍貫爭議)。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袁崇煥生于萬歷十二年(1584年)卒于崇禎三年(1630年),享年46歲。雖然袁崇煥為明朝立下了大功,但是,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卻被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沒家產,實則家無余財。在明朝將領下,袁崇煥面對后金(清朝),取得過多次勝利,尤其是在袁崇煥被斬殺的之前,他還擊退了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但是,在后金的八旗士兵撤退之后,崇禎皇帝不僅沒有獎賞他,反而將其治罪,最終將其這位名將斬殺。那么,問題來了,袁崇煥明明立下了大功,解了京師之圍,崇禎為何還要處死他呢?
一
首先,對于明思宗朱由檢來說,懷疑袁崇煥和后金勾結,是其除掉袁崇煥的直接原因。根據(jù)《明史》、《清太宗實錄》等史料的記載,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后金皇太極率軍進攻明朝。在這場戰(zhàn)役中,后金并沒有從山海關等道路,而是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煥忙率兵護衛(wèi)京師。在這場戰(zhàn)役中,雖然明朝殺傷后金軍千余人,但是,明軍死傷也很多。不過,從戰(zhàn)略上來看,袁崇煥還是擊退了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眾所周知,一旦都城被皇太極攻破的話,那么,明思宗朱由檢的自縊時間,或許要提前了。基于此,袁崇煥可謂剛剛立下了大功。但是,在這場戰(zhàn)役后,有朝中大臣認為是袁崇煥放后金士兵入關,這才有了京師之圍。
二
于是,在沒有證據(jù)的背景下,不少朝中大臣紛紛誹謗袁崇煥與后金軍有勾結,朱由檢對此也很懷疑。當然,如果事情止于此的話,即便明思宗朱由檢有所懷疑,也不會拿袁崇煥怎么樣,至少不會斬殺他的。畢竟,明代言官這種敢言直諫的風節(jié)和精神,很可能走向極端,也即形成沒有證據(jù)的誹謗。對此,崇禎皇帝自然是見怪不怪。不過,因為這一次后金士兵是包圍京師,也即直接威脅到崇禎皇帝的生命安全,因此,他的心中自然也多了一份疑慮。在此基礎上,此時后金軍也設計離間,說袁崇煥與后金軍有秘密約定。對于皇太極和后金,這個離間計的運用時間恰到好處,也即在崇禎皇帝剛剛對袁崇煥有所疑慮的時候,迅速添油加醋。
三
同時,魏忠賢余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勛、史褷等人想趁機給魏忠賢報仇,以擅自與后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崇煥死罪。對此,這讓筆者想到了三人成虎這一典故,也即《戰(zhàn)國策·魏策二》中記載:“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币布础罢f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作事實”。放在袁崇煥身上,無疑是一個很好地例證。先是明朝的言官、大臣誹謗袁崇煥與后金軍有勾結,明思宗朱由檢這位皇帝可能是半信半疑的。在此之后,后金軍也設計離間,說袁崇煥與后金軍有秘密約定,袁崇煥的猜疑逐漸勝過了信任,在這個時候,魏忠賢余黨繼續(xù)指責袁崇煥擅自與后金軍議和,最終,這就像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棵稻草一樣,將袁崇煥推向了萬劫不復之地。
四
最后,不可忽視的一個細節(jié)是,魏忠賢余黨給袁崇煥安插了兩個罪名,也即擅自與后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這兩條罪名,實際上一真一假的。在此之前,袁崇煥確實擅自斬殺了毛文龍,這是幾乎沒有爭議的事情了。雖然袁崇煥擅自與后金軍議和,沒有實質的證據(jù),現(xiàn)在基本上也被證明是假的。學過心理學的都應該知道,這種真假混雜的消息,往往是難以分辨,容易讓人輕信的。綜上,在三人成虎的效應下,崇禎皇帝將袁崇煥斬殺,而且將其家人流徙三千里,并抄沒家產。不過,在抄沒家產時,卻發(fā)現(xiàn)袁崇煥實則家無余財??偟膩碚f,和當年宋高宗趙構、秦檜冤殺岳飛一樣,袁崇煥被殺,雖然有袁崇煥自身的原因,但是,這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崇禎對他失去了原因,也即崇禎真的冤枉了袁崇煥。對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3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關于宋仁宗趙禎,有哪些軼事趣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