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當然皇帝是權(quán)力的頂點外,還有一樣皇帝才能享受的待遇,那便是“三千后宮”。雖然作為皇帝的后宮待遇自然不會差,但是想要從眾多佳麗中脫穎而出也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后宮內(nèi)部的等級制度也非常嚴格,一般來說“皇后”總領后宮,而想要當皇后自然也是難度最高的,但是其中也有特殊的存在,那就是“皇貴妃”,那么皇貴妃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對百科小編一起往下看。
后宮之中,想要成為皇后不僅需要美貌和皇帝的寵愛,出身也是硬性的標準之一。而在皇后地位之下,自然是皇貴妃之位?;寿F妃的名頭最開始是出現(xiàn)在明朝時期?;寿F妃剛開始出現(xiàn)的時候,在管理上就出現(xiàn)過很多的問題。到清朝時期,后宮的等級制度才開始變得更加完善。在清朝時期,后宮身份的品級和待遇都有詳細的規(guī)定。在后宮之中,皇后為尊,皇貴妃次之,兩者待遇區(qū)別也很小。
很多影視作品中皇后和皇貴妃一般都是相互對立的關系。因為皇貴妃的地位和權(quán)勢僅次于皇后,是最能威脅到皇后地位的人。然而實際上,皇貴妃不會“威脅”其地位,即使是皇帝也不能輕易廢立皇后?;屎髮儆诨实鄣恼?,而皇貴妃相當于皇帝的小妾。就算在貴族,妻妾間的地位差別都很大的。同時,皇后貴為“一國之母”,母儀天下。正式典禮或者儀式上,皇后都要陪著皇帝一起出席,而其他人往往沒有這個權(quán)利。
皇貴妃雖然在受寵上會超過皇后,但在等級制度分明的古代分明,兩人的實際地位卻完全不同?;屎笊碌淖优畬儆诘障担瑑鹤佑兄^承皇位的權(quán)力。而皇貴妃生下的兒子屬于庶子,不出意外沒有繼承正統(tǒng)的權(quán)力。明朝時,萬歷皇帝就曾因為想要立自己喜歡的鄭貴妃的兒子為繼承人,遭到了群臣的反對,以至于萬歷皇帝志氣多年不上朝做對抗,然而最后還是妥協(xié),立了年長的朱常洛為繼承人,朱常洛的母親還不是皇后,而是一個宮女,這里就可以看出貴妃的地位并沒有那么高。
不過,后世皇帝為了避免后宮之爭,基本上不會同時冊封皇后和皇貴妃。一般只要在皇后逝世之后,皇帝才會先設立皇貴妃管理后宮。還有一些妃子逝世后,可能會被追封為皇貴妃?;寿F妃雖然身份高貴,但只要皇后不犯什么大錯,基本上沒有人能動搖她的地位,皇貴妃也不行。
備受唐明皇寵愛的楊貴妃之所以一直沒有被立為皇后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楊貴妃沒有高貴的出身,也沒有子嗣,按照規(guī)矩不能立為皇后;第二、唐玄宗擔心楊貴妃走上武則天的路;第三、唐玄宗要考慮兒子李瑁的感受。
(一)、楊貴妃沒有資格擔任皇后之位
唐朝時期,雖然人們的思想十分開放,但是唐朝畢竟是一個封建王朝,因此還是要遵守規(guī)矩的。身為皇后,不僅僅要有高貴的出身,而且還要有子嗣,否則是無法服眾的。當時的楊貴妃雖然備受唐玄宗寵愛,但是楊貴妃的并非出身大族,也一直沒有生育皇子,因此她并不具備當皇后的資格。這便是唐玄宗沒有立楊貴妃為皇后的第一個原因。
(二)、唐玄宗擔心楊貴妃成為第二天?武則天?
唐高宗李治時期,因為李治過度寵愛武則天,導致武則天慢慢奪得了李治的權(quán)力,后來武則天更是把李唐的江山據(jù)為己有了。楊貴妃雖然深得唐玄宗寵愛,但是唐玄宗也很擔心楊貴妃以后會專權(quán),畢竟唐玄宗的年紀比楊貴妃大很多,楊貴妃若是登上了皇后之位,發(fā)展屬于自己的勢力,那么她便會成為李唐江山的威脅,這也是唐玄宗沒有立楊貴妃為皇后的第二個原因。
(三)、唐玄宗要考慮兒子李瑁的感受
楊貴妃雖然是唐玄宗的寵妃,但是楊貴妃曾經(jīng)是壽王李瑁的王妃,這是不可更改的事實。如果楊貴妃成為唐玄宗的皇后,那么楊貴妃也就成了李瑁的嫡母,這要讓李瑁如何接受呢?所以為了顧慮兒子李瑁的感受,唐玄宗也不會立楊貴妃為皇后的。
綜上所述,立楊貴妃為皇后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唐玄宗沒有立楊貴妃為皇后。
乾隆:愛妃,朕對你的愛意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天地可鑒,日月可表!
令妃:既然如此,陛下還請您冊封臣妾為皇后吧~
乾?。骸~,當我剛才那句話沒說。
在乾隆的后宮當中,有一位名為令妃的女子格外受寵,她從乾隆十年入宮,到乾隆四十年去世,期間歷時三十年,為乾隆生下四個兒子兩個女兒,算得上“高產(chǎn)”之人了。
令妃能孕育這么多孩子,離不開乾隆的辛勤耕作,這從側(cè)面反映出他對令妃的寵愛??善婀值氖牵@份寵愛似乎也有界限,乾隆三十年令妃就被冊封為皇貴妃,此后十年卻無半點晉升,為何乾隆不將她立為皇后呢?
筆者認為,乾隆寵愛令妃卻不將她立為皇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令妃出身卑微
通常來說,一個妃子是否能夠成為皇后不僅僅取決于皇帝的寵幸程度,還與她的世家門第有關,尤其是在清朝,血統(tǒng)的重要性更是被進一步強調(diào),然而在出身問題上令妃顯得有些不上臺面。
令妃即魏佳氏,他的父親魏清泰是滿洲正黃旗包衣管領,擔任內(nèi)務府總管(文職正五品),說白了其實就是旗人的奴才,幫助旗人打點上下事務。
這樣卑賤的出身已經(jīng)決定了令妃一輩子都不可能成為皇后。因為清朝有著非常嚴格的宗法制度,皇后的廢立必須經(jīng)過嚴格且繁瑣的程序,皇帝一個人的旨意并不能決定一切。
而皇后選拔的第一個標準便是家世好,顯然令妃魏佳氏不滿足這個條件。
令妃去世后,乾隆下旨為其母家抬旗,后者從從正黃旗包衣?lián)u身一變成為鑲黃旗正式旗籍,享有貴族血統(tǒng),并且得到魏佳氏姓氏,從那以后他們也是正兒八經(jīng)的旗人了。
令妃用自己的死換來家族身份地位的提高,可惜這樣的身份不能提前得到,否則她還有爭奪競爭皇后之位的一絲可能。
事實上在清朝,皇后幾乎都是從滿清貴族當中挑選的,因為他們重視血統(tǒng)的尊貴與純正,而漢人想要在生前被冊封為皇位,難以登天,最多也就是死后追封聊表慰籍,魏佳氏就是屬于死后被追封的那一類。
所以,出身是令妃成為皇后路上的一塊巨大絆腳石。
二、皇后在乾隆心中有著特殊的含義
盡管令妃無比受寵,但乾隆最愛的女人不是她,而是發(fā)妻孝賢皇后富察氏,這是乾隆心中永恒的“白月光”。
早在乾隆登基以前,兩人便已成婚,其恩情程度用“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來形容也不為過,哪怕后來乾隆擁有三千佳麗,這一份情感始終沒有發(fā)生改變。
可惜富察氏福薄,無法盡情享受乾隆的寵愛。她先后為乾隆生下兩個兒子,卻全部夭折,兩次喪子之痛給富察氏帶來了巨大的精神打擊,以至于后者年僅37歲便撒手人寰。
富察氏的死對于乾隆同樣是無比沉重的打擊,甚至一度心灰意冷,絲毫不關系繼后的選立問題。最后在生母崇慶皇太后的推薦下,他才勉強答應立嫻貴妃那拉氏為繼后。
可即便如此,乾隆仍然以“孝賢皇后喪期未屆滿”為由,只允許那拉氏晉升為皇貴妃,“掌六宮事”,一直到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中宮冊禮完成,那拉氏才正式成為皇后。
從這里看,其實乾隆仍然沉浸在富察氏離他而去的悲痛當中,無心挑選繼后,如果沒有崇慶皇太后的推薦,或許皇后之位會一直空著。
可惜即便有皇太后的幫助,那拉氏也無法守住皇后之位。乾隆三十年,那拉氏因為剪發(fā)等行為觸犯國俗大忌,當時乾隆正在第四次南巡,得知此事后他連夜折返,回京后他以“跡類瘋迷”、“難恪孝道”為由,收回那拉氏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四份冊寶,待遇將至嬪級,這意味著那拉氏皇后之位已經(jīng)有名無實。
從那以后,那拉氏整日郁郁寡歡,第二年便離開了人世,享年49歲。而乾隆也不再冊立皇后,直到乾隆六十年永琰皇儲身份被公開時,其生母魏佳氏才被追封為孝儀皇后。
那拉氏被廢,固然是因為自己觸犯了大忌,但乾隆毫不留情地做法也能體現(xiàn)出他對于那拉氏的苛刻,或者說對于皇后之位的苛刻,在他心目中唯有富察氏才有資格擔任這個職位,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得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對待。
這也是令妃一輩子無法成為皇后的原因,乾隆對于他的情感更多停留在肉體層面,而富察氏才是他精神上的白月光,她所象征著的皇后之位具有特殊含義。
三、為避免不必要的奪嫡之爭
乾隆不立令妃為皇后,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他的一種保護。
眾所周知,康熙執(zhí)政末年,皇子們?yōu)榱藸帄Z儲君之位明爭暗斗,彼此大打出手,由此創(chuàng)造出“九子奪嫡”的腥風血雨。
在這種斗爭中,雍正成功脫穎而出,他為了避免日后發(fā)生類似的情況,便設立了秘密立儲制度,減少皇子之間的敵對性。
而乾隆挑選繼承人同樣采用了秘密立儲的方式,可惜嫡子與他鐘意的幾位繼承人相繼去世,乾隆差點后繼無人。
好在后來令妃生下永琰,乾隆經(jīng)過多方考察認為他基本符合繼承人的條件,便將他的名為藏在牌匾后,使其成為不公開的皇儲。
為了保守秘密,這件事乾隆沒有向任何人提及,哪怕是他寵愛萬分的令妃也一直被蒙在鼓里。
因為乾隆明白,后宮之中充滿了爭斗,年輕的時候這些妃嬪彼此爭奪皇帝的寵愛,年老色衰以后又開始千方百計幫助自己的孩子上位。
如果當時乾隆將令妃冊封為皇后,那就是向其她妃子釋放一個信號——永琰可能會成為儲君,無論這種可能性多小,那些妃嬪都會信以為真并且暗地里鏟除令妃母子,到時候又會引發(fā)新一輪的奪嫡之爭。
因此,乾隆不讓令妃當皇后其實是在保護她們母子,讓她們免受奪嫡之爭帶來的威脅。
執(zhí)筆君言總而言之,乾隆寵愛令妃卻始終沒有冊封她為皇后,不僅僅是因為后者出身卑微,也是因為皇后在乾隆心中有著特殊的含義,同時也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奪嫡之爭。
不過好在令妃死后二十年,還是被追封為皇后,而且還是清朝唯一一位漢人皇后,他的兒子永琰也登臨帝位,對她來說這也是非常圓滿的結(jié)局了。
諸位讀者,對此你們怎么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4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