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屠兄殺弟”可以說是他一生最大的污點,但也正因為如此,成就了李世民千古一帝的美名!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這一天,對于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天。這一天李世民帶著最得力的手下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埋伏在玄武門內(nèi),等候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入朝經(jīng)過時,以將他們除去!
當不明真相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上早朝途經(jīng)玄武門時,被早已埋伏的李世民用箭射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在逃跑尋求李淵庇護的途中,被尉遲敬德所殺,至此李世民奪取皇位的兩塊最大“絆腳石”都被清除掉了。而唐高祖李淵在得知這一切后,只能接受現(xiàn)實立了李世民為太子!
當然,李世民在太子之位上只待了短短兩個月,在兩個月后,唐高祖李淵便主動提出了要當太上皇的想法,也就是說他要把皇位禪讓給李世民!
那么,李淵是心甘情愿把皇位禪讓給李世民的嗎?
其實李世民在當了太子的兩個月里,做了兩件足以讓李淵心甘情愿禪讓皇位的事。
其一,李世民在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后,就已經(jīng)控制了皇宮,從而間接地控制了李淵,此時的李淵其實已經(jīng)成為了個傀儡皇帝,有其這樣當皇帝還不如退居二線當個太上皇,落得個享清福!
其二,李世民在當太子的兩個月時間里,把忠于李淵的軍隊全部掌控在了自己手中,此時李世民已經(jīng)掌控了唐朝的大部分軍隊。不僅如此,李世民還把朝中的重要崗位都換成了自己的心腹之人。這樣一來,李世民等于是掌控整個李唐王朝,在這種情況下,李淵的皇帝之名只是有名無實,因此才會禪讓皇位給李世民!
面對唾手可及的皇位,李世民沒有選擇等待,他用了兩個月時間讓李淵自己交出了皇位,而李世民這樣做的目的當然是對權(quán)力的向往,以及不想再背負弒父之名而已!
李淵讓位給自己的兒子李世民,當時其實是迫于形勢。其次,李世民也足夠的優(yōu)秀,他可以放心將大唐交給李世民,并且李世民也可以保證他的人身安全。
首先來看當時的形勢,玄武門政變成功之后,李世民并沒有直接去見父皇李淵。而是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披堅執(zhí)銳,滿身血污,走到李淵面前,扔下兩人的人頭,來陳述玄武門政變。并且說李元吉和李建成企圖謀反逼宮,已經(jīng)被誅殺??纱藭r李淵身邊沒有一兵一卒,而外面戰(zhàn)斗那么激烈,而他絲毫不知,足以說明整個皇宮已經(jīng)在李世民集團的掌控之中,根本無法反抗。如果此時沒有就坡下驢,承諾立李世民為太子,并且口頭褒獎,不會秋后算賬。他自己可能也會有人身危險,極有可能是尉遲敬德的刀下亡魂,是所謂不可不為之也。
其次,李淵對李世民的能力有充分的肯定。大唐一大半的江山都是李世民手下文臣武將打下來的。并且在建國后平定叛亂,屢立戰(zhàn)功,被封為天策上將軍。地位僅次于李淵和太子李建成,所以傳位于他不會有太多的政局動蕩。
最后一點就是已經(jīng)無能為力。李世民短期內(nèi)用自己的文臣武將和朝中的中間勢力,快速的掌握了政局。李淵隨后已經(jīng)沒有任何的能力來反抗,并且他僅剩一個李世民,也沒有爭斗的必要了,皇位早晚都是他的。所以李淵會傳給李世民,自己安心做太上皇。
對于李淵來說,他雖然有很多兒子,但禪位給李世民是他能做出的最好選擇,同時也是唯一的選擇。這是因為李世民是最適合繼承皇位的人,更何況在經(jīng)歷過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已經(jīng)徹底掌控了朝堂。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淵的其它兒子已經(jīng)構(gòu)不成對李世民的威脅,也沒有機會與李世民爭奪皇位。
一、李世民是最適合繼承皇位的人選
李世民很早就跟著李淵一起征戰(zhàn)天下,為建立唐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再加上他的口碑一直很不錯,因而也深得百姓愛戴。再說了,雖然李建成還活著時對李世民一派進行了打壓,但李世民的能力依然得到了很多大臣的認可,這些大臣也愿意支持李世民繼位。所以在李淵看來,雖然他還有其它的兒子,但這些兒子無論是在能力上還是名望上都不如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才是最適合繼承皇位的人。這樣一來,對于李淵來說傳位給李世民自然是他能做出的最好選擇。
二、李世民已經(jīng)掌控了朝堂
在玄武門之變后,李建成的勢力也被李世民一掃而空,這也讓李世民徹底掌控了朝堂。所以對于李淵來說,在李世民占盡優(yōu)勢的情況下,皇位其實已經(jīng)是李世民的囊中之物,別人根本沒辦法奪走。更何況,連身為太子的李建成都敗了,李淵其它的兒子更不可能有機會與李世民抗衡。也就是說,即便李淵不想傳位給李世民,也沒辦法找到比李世民更適合的人選,所以他只能將皇位禪讓給李世民,除此之外沒有其它的選擇。
總的來說,李淵的兒子雖然多,但沒有人比李世民更適合繼承皇位,而且在玄武門之變后,朝堂已經(jīng)徹底被李世民掌控,李淵也只能將皇位禪讓給李世民。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他能夠從隋朝的唐國公做到唐朝的開國皇帝,這一路著實不易。李淵出身在一個貴族,他的家族世代顯貴,而且他的母親還是獨孤皇后的姐姐,李淵長大之后靠著家族的恩蔭和自身的才華他成為了朝廷的官員。
隋煬帝大業(yè)十三年的時候,李淵帶著自己的人馬在太原留守,當時各地起義四起,而李淵在鎮(zhèn)壓起義隊伍的時候,不斷詔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當時李淵的兒子看到全國起義不斷發(fā)生,他知道隋朝要亡,于是他便極力勸說自己的父親李淵,希望他能夠起兵,李淵起初不同意,之后由于起兵反隋朝的越來越多,李淵答應了李世民的建議,最終也開始起兵造反。
李淵帶著兒子們一起起兵造反,由于李淵常年打仗,所以對于打仗十分的熟悉、十分的有經(jīng)驗,不到兩個月就打到了關(guān)中,義寧二年的時候,李淵在長安繼位,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后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建國之初,國家還不穩(wěn)定,并且全國各地都有著起義軍,于是李淵派兒子們?nèi)ゴ驌羧珖钠鹆x軍,最終使得全國得以平定。
武德七年天下得以統(tǒng)一,之后李淵可以安穩(wěn)的做這個皇帝了,但是到了武德九年的時候,李淵退位,禪位于自己的兒子李世民,這是為何?
李世民是一位有勇有謀,驍勇善戰(zhàn)的人,并且在與李淵一起起義的時候,李世民也十分賣力,展現(xiàn)出了出色的軍事戰(zhàn)斗力。武德元年,李淵登基,李世民被封為尚書令和右翊衛(wèi)大將軍,封為秦王,由于唐朝剛剛建立,國家并不穩(wěn)定,所以李淵派李世民和兄弟們一起攻打剩余的割據(jù)勢力。由于這個原因,李世民經(jīng)常出征,在淺水原之戰(zhàn)中,平定了薛舉,鏟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后擊敗宋金剛和劉武周,鞏固了唐朝的北方,在虎牢之戰(zhàn)中,一舉殲滅了中原的兩大割據(jù)勢力,使得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tǒng)治權(quá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5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