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只斤·和世?,即元明宗,元朝第九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三位大汗。他是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的長子,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之兄,元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zhì)班、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之父。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guān)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延祐二年(1316年)十一月,被叔父元仁宗封為周王。翌年,在就藩云南途中,因為部下起兵擁戴他失敗,而被迫流亡察合臺汗國。天歷元年(1328年)被其弟文宗圖帖睦爾迎回元朝。天歷二年(1329年)正月繼位于漠北草原。同年八月在南下大都的途中暴死,年僅三十歲,在位僅184天。廟號明宗,謚號翼獻景孝皇帝,蒙古汗號為忽都篤汗。
人物生平
叔父毀約
元明宗和世?是元武宗海山的長子,母親是出身亦乞列思氏族的妾室壽童(追封仁獻章圣皇后)。他生于大德四年(1300年)十一月十一日??紤]到當(dāng)時海山出鎮(zhèn)漠北,和世?似亦生于漠北。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駕崩,海山之弟愛育黎拔力八達除掉成宗皇后卜魯罕和安西王阿難答,海山自漠北南下,愛育黎拔力八達不得不同意讓海山繼承皇位,是為元武宗。元武宗與元仁宗約定兄終弟及、叔侄相承,因此立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實為皇太弟),將來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后,也當(dāng)由海山長子和世?當(dāng)皇儲。然而元武宗海山的親信三寶奴和宦官李邦寧等力勸武宗改立和世琜為皇儲,武宗也一度動心,召集群臣討論,但在康里脫脫等人的阻止下,武宗拋棄爽約的念頭。
武宗即位三年有余即駕崩,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是為元仁宗。仁宗繼位后就誅殺三寶奴等武宗舊臣,也不打算履行傳位于和世?的約定。本應(yīng)成為“皇太子”的和世?遲遲不被落實儲君的冊封,反而在延祐二年(1315年)十一月被封為周王,翌年三月命其就藩云南。和世?臨行時,仁宗的近臣柏鐵木爾勸諫仁宗不要撕毀與武宗的約定,但未被采納。
流亡西域
和世?及武宗遺臣當(dāng)然不會輕易聽任仁宗擺布。延祐二年(1315年),和世?就藩云南出發(fā)前曾請求取一件細(xì)甲,得到仁宗允許,卻命人取的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的世祖御鎧 [4] ,由此可見和世?的野心。
延祐三年(1316年)十一月,當(dāng)和世?一行走到延安時,一幫武宗舊臣趕來會見和世?,和世?的一個僚屬教化說:“天下者,我武皇之天下也。出鎮(zhèn)之事,本非上意,由左右構(gòu)間致然。請以其故白行省,俾聞之朝廷,庶可杜塞離間,不然,事變叵測?!庇谑遣邉雨兾餍惺∝┫喟⑺己卑l(fā)動叛亂,兵鋒一度到達河中(今山西永濟),以致京師戒嚴(yán)、仁宗差點御駕親征(故發(fā)覺了和世?取御鎧之事)。
但不久叛軍即發(fā)生內(nèi)訌,阿思罕、教化被同黨所殺,和世?聞訊后連夜西逃,一行人“于雷雨盈滿之際,盤桓屯難,草行露宿” ,穿過大漠到達金山(阿爾泰山)的察合臺汗國地界,受到察合臺后王也先不花的歡迎,這是延祐四年(1317年)初的事。察合臺汗國名義上臣屬于元朝,實際上卻是獨立政權(quán),因而和世?得以托庇于此,夏天在扎顏居住,冬天在斡羅斡察山居住(均在今北疆)。在察合臺汗國,和世?邂逅了一位葛邏祿貴族女子邁來迪,生了長子妥懽帖睦爾;又娶了乃蠻女子八不沙,生了次子懿璘質(zhì)班。
即位暴死
天歷元年(1328年),和世?的異母弟圖帖睦爾在兩都之戰(zhàn)中打敗了擁護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的勢力,元朝皇位重新落入武宗一系手中。圖帖睦爾取勝后,便派哈散及撒迪等去察合臺汗國迎接和世?稱帝,并聲稱自己登位是為了戰(zhàn)局的不得已之舉,朔漠諸王也勸和世?登基。于是和世?決定重返元朝,諸王和武宗舊臣相繼來迎,百姓歡呼雀躍。
天歷二年(1329年)正月,圖帖睦爾再遣中書右丞躍里帖木兒迎接和世?,躍里帖木兒、撒迪等以圖帖睦爾之命勸進。二十八日,和世?即位于和林之北。三月初四日,文宗遣右丞相燕鐵木兒奉皇帝玉璽北上。四月初七,燕鐵木兒抵達和世?所在地,率百官獻上玉璽,并陪同和世?返京,而后宣布封圖帖睦爾為“皇太子”。
和世?剛繼位,在返京途中就表現(xiàn)出大有作為的姿態(tài)。他有條不紊地行使皇帝權(quán)力,迅速將自己的親信安插進省、臺、院,并兩度發(fā)表施政訓(xùn)諭,強調(diào)制度規(guī)范,又認(rèn)為“聽政之暇,宜親賢士大夫,講論史籍,以知古今治亂得失”。種種跡象表明和世?絕非等閑之輩,身為權(quán)臣的燕鐵木兒都看在眼里,不免對這位新君產(chǎn)生了忌憚。
天歷二年(1329年)八月初一,和世?抵達他父親元武宗時建為中都的王忽察都(即晃忽叉,今河北張北北),次日皇太子圖帖睦爾自大都趕來,謁見和世?,和世?宴請皇太子及諸王、大臣于行殿。兄弟相逢正歡之時,樂極生悲,三天后的八月初六,和世?暴死于王忽察都。
后世認(rèn)為這是中了燕鐵木兒所下之毒身亡,而圖帖睦爾難以擺脫干系。后來登基為帝的和世?之子妥懽帖睦爾(元惠宗)更是在至元六年(1340年)六月,明確宣布圖帖睦爾是殺害他父親的幕后真兇,稱元文宗“假讓位之名,以寶璽來上,皇考推誠不疑,即授以皇太子寶。文宗怙惡不悛,當(dāng)躬迎之際,與其臣月魯不花、也里牙、明里董阿等謀為不軌,使我皇考飲恨上賓。歸而再御宸極,海內(nèi)聞之,靡不切齒”。
時人薩都剌賦詩感慨道:
當(dāng)年鐵馬游沙漠,萬里歸來會二龍。
周氏君臣空守信,漢家兄弟不相容。
只知奉璽傳三讓,豈料游魂隔九重。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
身后追崇
和世?死后,圖帖睦爾被燕鐵木兒扶植復(fù)位,為和世?上廟號明宗,謚號翼獻景孝皇帝,蒙古汗號是忽都篤汗。圖帖睦爾臨終前,因內(nèi)心始終放不下和世?之死,便不讓自己的兒子燕帖古思繼位,而是傳位給了和世?一系的懿璘質(zhì)班(元寧宗)及妥懽帖睦爾(元惠宗)。元惠宗親政后,給父親追上尊號為“順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5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