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元世祖忽必烈,元朝開國皇帝,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jīng)歷

    以史為鑒 2023-07-07 07:19:08

    元世祖忽必烈,元朝開國皇帝,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jīng)歷

    孛兒只斤·忽必烈

    ,即元世祖、薛禪汗
    ,監(jiān)國托雷第四子
    ,元憲宗蒙哥的弟弟
    ,大蒙古國第五任可汗
    ,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
    。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介紹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忽必烈以孝聞名

    ,他熟悉漢文化,并任用漢人儒士整頓吏治和軍政
    。其兄蒙哥即位為元憲宗
    ,忽必烈受京兆封地
    ,同年率軍滅大理國,后隨蒙哥伐宋
    。蒙哥逝后,忽必烈即汗位于開平
    ,并出兵擊敗阿里不哥。1273年
    ,建國號為大元
    ,定都大都(今北京)。六年后消滅南宋殘余勢力
    ,完成了大統(tǒng)一。1294年病逝
    ,享年79歲,廟號世祖
    ,謚號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人物生平

    潛邸歲月

    孛兒只斤·忽必烈生于元太祖十年八月二十八日(1215年9月23日)

    ,是鐵木真之孫,拖雷的第四子
    ,母親為唆魯禾帖尼。

    太祖十九年(1224年)春

    ,成吉思汗從西域撤軍
    ,到了阿拉馬克委(今額爾濟斯河畔)
    ,忽必烈和皇弟旭烈兀來迎接
    ,忽必烈射殺了一只兔子

    長大后

    ,忽必烈被認為英明睿智
    ,侍奉母親以孝聞名
    。忽必烈還在潛邸時
    ,就已結(jié)識中原文士
    ,熟悉中原漢地的情況。在他的王府中
    ,聚集了一大批以漢族為主的知識分子
    ,成為忽必烈的幕僚。

    早在窩闊臺大汗時期就已投靠蒙古貴族的漢族知識分子竇默和姚樞等先后被忽必烈招聘重用

    。竇默為忽必烈講解三綱五常
    、正心誠意之說;姚樞為忽必烈講解儒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忽必烈在和林結(jié)識的僧人子聰(后賜名劉秉忠)
    ,是一個于書無所不讀
    、論天下事如指掌的人,由于他博學多能
    ,善于出謀劃策
    ,深受忽必烈重視
    。南宋淳佑十年(1250年)
    ,他向忽必烈上萬言策
    ,提出:治亂之道
    ,系乎天而由乎人
    ,以馬上取天下
    ,不可以馬上治
    。主張改革當時的弊政
    ,減賦稅差役
    ,勸農(nóng)桑
    ,興學校等

    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

    ,西京懷仁人趙璧也應召到忽必烈左右
    。趙璧學習蒙古語
    ,為忽必烈譯講《大學衍義》
    。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
    ,趙璧薦引金朝狀元王鶚到忽必烈王府,為忽必烈講《孝經(jīng)》
    、《尚書》
    、《易經(jīng)》及儒家的政治學和歷史
    ,每夜分
    ,乃罷
    。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
    ,張文廉被子聰推薦到忽必烈王府
    ,被任為王府書記
    ,日見信任
    。同年
    ,史天澤的幕僚張德輝被忽必烈召見時,推薦了名士元好問等二十余人

    總領漠南

    蒙古憲宗元年(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7月1日

    ,忽必烈長兄蒙哥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即蒙古帝國大汗,是為元憲宗
    ,因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長且賢”
    ,蒙哥即位后不久即任命忽必烈負責總領漠南漢地事務
    。忽必烈在這段時間內(nèi)任用了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
    ,如劉秉忠
    、許衡
    、姚樞
    、郝經(jīng)、張文謙
    、竇默、趙璧等等
    ,并提出了“行漢法”的主張。儒士元好問和張德輝還請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師”的稱號
    ,忽必烈悅而受之
    。忽必烈尊崇儒學,“圣度優(yōu)宏
    ,開白炳烺,好儒術
    ,喜衣冠,崇禮讓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蒙古憲宗二年(南宋淳祐十二年

    、1252年)
    ,宋軍攻打河南邊地
    。忽必烈請準蒙哥在河南設經(jīng)略司
    ,蒙哥任命史天澤
    、楊惟中
    、趙璧為經(jīng)略使。6月
    ,忽必烈前往草原覲見蒙哥,奉命率軍征云南

    蒙古憲宗三年(南宋寶佑元年、1253年)

    ,蒙哥分賞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
    。忽必烈建立京兆宣撫司
    。[5]忽必烈率領大軍在六盤山度夏。秋天
    ,大軍經(jīng)過臨洮進入藏族地區(qū)
    ,到達忒剌(今四川松潘)地方。8月
    ,忽必烈率軍從陜西出發(fā),進攻位于今云南等地的大理國;蒙古憲宗四年(南宋寶祐二年、大理天定三年
    、1254年)1月2日,忽必烈攻克大理城
    ,國王段興智投降
    ,忽必烈滅大理國
    。云南地區(qū)并入大蒙古國版圖

    蒙古憲宗六年(南宋寶祐四年

    、1256年)
    ,忽必烈又增受懷慶路孟州(位于今河南焦作)封地
    。同年夏天
    ,以南宋扣押蒙古使者為理由
    ,蒙哥正式宣布了攻擊南宋的命令
    。忽必烈勢力的發(fā)展
    ,引起蒙哥的疑忌

    蒙古憲宗七年(南宋寶祐五年、1257年)

    ,蒙哥命阿藍答兒等在關中設鉤考局,查核京兆
    、河南財賦。阿藍答兒等從河南經(jīng)略司
    、京兆宣撫司的官員中
    ,羅織一百余條罪狀
    ,旨在除滅忽必烈所信用的官員
    ,削弱他的勢力
    。十二月
    ,又親自去朝見蒙哥
    。蒙哥見忽必烈來朝,相對泣下
    ,要他不必再作表白

    蒙古憲宗八年(南宋寶祐六年

    、1258年)農(nóng)歷七月
    ,蒙哥率大軍攻入四川北部
    ,一路所向披靡
    ,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區(qū)
    。11月29日
    ,根據(jù)蒙哥的旨意,忽必烈在開平東北行祭旗禮
    ,正式出兵啟行南下攻宋。蒙古憲宗九年(南宋開慶元年
    、1259年)初,蒙哥汗在合州城下攻勢受阻
    。8月2日,忽必烈率軍抵達河南汝南
    ,繼續(xù)向南宋進發(fā)
    ,并派命楊惟中
    、郝經(jīng)宣撫江淮
    。蒙古憲宗九年(南宋開慶元年
    、1259年)9月3日
    ,忽必烈統(tǒng)領中路軍渡過淮河
    ,攻入南宋境內(nèi)
    ,隨后一路向南
    ,在湖北開辟新的戰(zhàn)場
    ,進攻長江中游的鄂州。

    即位建元

    蒙古憲宗九年(南宋開慶元年

    、1259年)8月11日
    ,蒙哥在四川合州釣魚山病逝。9月19日,在四川的忽必烈異母弟末哥派來的使者向忽必烈宣布這個消息
    ,并請忽必烈北歸繼承帝位
    。忽必烈則認為“吾奉命南來,豈可無功遽還?”于是進攻南宋
    ,并多次獲勝
    ,后來
    ,忽必烈的正妻察必派使者密報
    ,和林眾臣謀立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
    ,而且阿里不哥已經(jīng)派阿藍答兒在開平附近調(diào)兵
    ,脫里赤在燕京附近征集民兵,使者催促忽必烈早日北還
    。11月17日,儒臣郝經(jīng)上《班師議》
    ,陳述必須立即退兵的理由,堅定了忽必烈退兵北返的決心
    。忽必烈聲稱要進攻南宋首都臨安,留大將繼續(xù)對鄂州的圍攻
    ,增加對南宋的軍事壓力
    ,南宋丞相賈似道派使者請和
    ,約定南宋割地
    ,并且送歲幣
    ,忽必烈于是在當日撤兵北返

    中統(tǒng)元年(南宋景定元年

    、1260年)1月4日
    ,忽必烈率軍抵達燕京
    ,解散了脫里赤征集的民兵,“民心大悅”
    。忽必烈率軍在燕京近郊駐扎,度過整個冬天,并積極和諸王聯(lián)絡
    ,準備在中統(tǒng)元年(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春天召開庫里臺大會
    ,舉行登基大典

    中統(tǒng)元年(南宋景定元年

    、1260年)5月5日
    ,忽必烈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即蒙古帝國大汗
    。忽必烈發(fā)布稱帝的即位詔書《皇帝登寶位詔》
    ,在詔書中
    ,他自稱為“朕”
    ,稱他的哥哥元憲宗蒙哥為“先皇”。6月29日
    ,忽必烈發(fā)布《中統(tǒng)建元詔》,正式建年號“中統(tǒng)”

    中統(tǒng)四年(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五月

    ,忽必烈升開平為上都,作為駐夏的納缽

    至元元年(南宋景定五年

    、1264年)八月
    ,又下詔燕京(金中都
    ,金亡后稱燕京)仍改名為中都
    ,作建都的準備
    。9月7日,忽必烈發(fā)布《至元改元詔》
    ,取《易經(jīng)》“至哉坤元”之義,改“中統(tǒng)五年”為“至元元年”

    至元八年(南宋咸淳七年

    、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取《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義
    ,將國號由“大蒙古國”改為“大元”,從大蒙古國皇帝變?yōu)榇笤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大元”國號正式出現(xiàn),忽必烈成為元朝首任皇帝
    。至元九年(南宋咸淳八年
    、1272年)二月,采劉秉忠議
    ,改中都為大都
    ,宣布在此建都。

    攻滅南宋

    至元十年(南宋咸淳九年

    、1273年)
    ,大都宮殿建成。次年正月元旦
    ,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賀
    。元朝從此即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市)。大都代替和林
    ,成為元朝多民族國家的政治中心。至此以后
    ,明
    、清兩代
    ,北京一直是國家的首都

    至元十一年(南宋咸淳十年

    、1274年)
    ,忽必烈命令屯戍高麗的鳳州經(jīng)略使忻都
    、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率兵15,000人
    ,大小戰(zhàn)船900艘出征日本。在日軍堅決抵抗下
    ,首戰(zhàn)只獲小勝
    ,未能深入
    。不久,因臺風將大部分戰(zhàn)船毀壞
    ,加上已兵疲箭盡,元軍只得倉促撤回

    至元十二年(南宋德祐元年

    、1275年)二月
    ,忽必烈派禮部侍郎杜世忠等出使日本
    。杜世忠等一到日本
    ,就被鐮倉幕府處死
    。這一消息直到1280年才傳到元朝
    。于是
    ,忽必烈決心再次征討日本
    。是年下半年
    ,元朝征調(diào)軍隊(包括結(jié)集南宋新附軍)
    ,成立征東行省(亦稱日本行省)主持征伐大計

    至元十三年(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2月4日

    ,元軍攻入臨安,宋恭帝奉上傳國玉璽和降表
    ,南宋滅亡,元朝掌握全國性政權
    。至元十六年(南宋祥興二年
    、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流亡政權殘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滅

    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月

    ,忽必烈命令元軍兵分兩路遠征日本,但仍然失敗

    患病去世

    忽必烈的妻子察必于至元十八年(1281年)先他去世

    。五年之后他親自選定的皇位繼承人真金早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蛟S由于這些個人悲劇的刺激,忽必烈開始酗酒
    ,并且毫無節(jié)制地暴飲暴食。他的體重迅速增加
    ,越來越肥胖
    ,并被因酗酒而引起的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
    。與此同時
    ,他的一些政策也遭到了失敗
    ,至元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1294年2月18日)
    ,忽必烈在大都病逝
    ,享年七十九歲
    ,廟號世祖,謚號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大清地圖》忽必烈大帝元帝國創(chuàng)始人元世祖忽必烈簡介


    博爾濟吉特旗忽必烈汗,蒙古族

    ,元朝建立者。他是托雷的第四個兒子
    ,托雷是國家的監(jiān)督者
    ,元憲宗孟格迪
    。蒙古語敬語“雪禪可汗”
    ,年輕時“思大而有為于天下”。博爾濟吉特旗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一個幅員遼闊
    、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在位期間
    ,建立行省制度
    ,加強中央集權,逐步恢復和發(fā)展了社會經(jīng)濟
    。他還多次出兵侵略鄰國,但多次失敗
    。忽必烈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一樣,是蒙古民族光輝歷史的締造者
    ,是蒙古人民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位35年
    ,1294年正月病死于大都,謚號武文為圣德沈工皇帝
    ,廟號世祖。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的建立者
    。拖雷妻子索魯赫蒂尼的第二個兒子
    。忽必烈任藩王時
    ,熱衷于學習中國文化
    。251年
    ,長兄蒙哥成為大汗,忽必烈作為皇帝的弟弟
    ,被任命為莫納漢丞相,駐扎在南方的朱胡渡之地
    。他先后擔任漢族儒生邢周的治吏,在汴梁設立策部
    ,整頓河南軍政
    ,平定唐、鄧之地
    ,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公元153年,忽必烈被京兆封地
    ,在此任秀才
    ,開墾荒地
    ,恢復吏治,恢復農(nóng)業(yè)
    ,興辦學校
    ,進一步得到北方漢族地主的支持,為元朝的建立提供了社會基礎
    。同年
    ,忽必烈奉命與兀良合臺將軍遠征云南,摧毀大理
    。158年
    ,蒙哥起兵征服南宋,任命忽必烈為東路軍將軍
    。259年9月
    ,忽必烈率師至淮河,傳來消息
    ,蒙哥在河州前線病死。忽必烈仍然從陽邏堡渡過長江
    ,包圍鄂州
    ,用他的軍隊迎擊從云南北上的兀良合臺軍隊。這時
    ,忽必烈得知留守漠北的弟弟阿里不哥擅自招募汗位
    ,立即采納了漢的貢獻,與宋約好
    ,騎馬回燕京
    。260年3月,忽必烈被部分王推
    ,即可汗位于開平
    ,建立于元朝中期
    。中央設立中書省
    ,任命王文同為平章官
    ,在各地設立10個傅玄部
    ,任命漢族儒生為使臣
    。同年5月
    ,阿里不哥還被留在漠北的一些國王擁戴,說他在鶴林揮汗如雨
    。忽必烈汗依靠漢室豐富的人力物力
    ,出兵擊敗阿里不哥。與阿里不哥作戰(zhàn)時
    ,中央第三年春,益都省李乘機造反
    ,很快被忽必烈鎮(zhèn)壓。李之亂引起忽必烈對漢人的懷疑
    ,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廢除漢人諸侯的世襲制度
    ,削弱這些家族的軍事力量
    ,在地方上實行軍民分治等
    。一方面加強中央集權,一方面嚴密防范漢人
    。此外,色目人在各級政權中被用來分權
    ,這使他們與漢族官僚相互牽制
    。中央第五年八月
    ,忽必烈再次改元為至尊元
    。經(jīng)過中央元年至元初的盈虧增減變化
    ,新王朝的各項制度普遍建立起來
    。元朝八年
    ,取《易經(jīng)》“大哉甘源”之意
    ,開國名大元。次年
    ,定大都為都城。隨著中央集權政治的重新確立
    ,恢復了正常的統(tǒng)治秩序,對人民的賦稅和勞役的剝削被限制在一定的限度內(nèi),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的措施
    ,如設立農(nóng)業(yè)局,開墾荒地和荒灘
    ,興修水利
    ,限制鎮(zhèn)壓等

    十九年
    ,和高和尚刺殺阿合瑪?shù)氖录r有發(fā)生
    。此后
    ,忽必烈先后擔任過魯和桑格掌管財政
    ,均以失敗告終。同一時期
    ,忽必烈先后出兵日本、安南
    、占城、緬甸
    、爪哇
    ,均以失敗告終
    。但對抗擊海都
    、杜洼等西北諸王的侵擾
    ,平息東北諸王乃彥的叛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元朝三十一年,忽必烈病死
    。80歲了。從戰(zhàn)車谷葬于漠北
    。忽必烈一生知人之責,重視建軍治軍
    ,維護國家統(tǒng)一
    。他主張政治與軍事相結(jié)合
    ,戰(zhàn)爭與綏靖相結(jié)合
    ,集中兵力
    ,避免兩線作戰(zhàn)。他擅長遠程進攻
    、迂回
    、圍殲以及步兵、騎兵
    、炮兵和水兵的聯(lián)合作戰(zhàn)
    ,為元朝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巨大貢獻。

    元朝的歷代皇帝簡介和文化及主要歷史事件

    元朝歷代皇帝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

    ,始于太祖鐵木真
    ,終于元順帝,共15帝
    。元朝是蒙古族的王朝,疆域?qū)拸V
    ,但統(tǒng)治殘暴
    ,致使王朝短命


    元朝皇帝譜
    太祖鐵木真(1162-1227)1206年稱汗
    ,在位22年
    太祖鐵木真
    ,姓奇渥溫
    ,名鐵木真,蒙古族人
    。1206年
    ,被蒙古貴族推舉為“成吉思汗”
    。之后進行大規(guī)模的侵略擴張
    ,死于1227年
    ,廟號太祖


    太宗窩闊臺(1186-1241)1229年即位
    ,在位13年
    窩闊臺
    ,成吉思汗的第三子
    ,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監(jiān)國一年
    ,1229年才由窩闊臺即位。1234年,聯(lián)合宋朝滅掉金國
    。又攻南宋,1241年
    ,死時年56歲


    昭慈皇后----(1242-1246)年稱制
    昭慈皇后
    ,姓乃馬真
    ,窩闊臺的第六皇后
    。窩闊臺死后
    ,推舉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稱制。

    定宗貴由(1206-1248)1246年即位
    ,在位3年
    定宗,名貴由
    ,太宗長子,母乃馬真氏
    。1246年即位
    ,1248年死
    ,時年43歲


    欽淑皇后----(1248-1251)年稱制
    欽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憲宗蒙哥(1208-1259)1251年即位,在位9年
    憲宗
    ,姓奇渥溫,名蒙哥
    ,成吉思汗的孫子
    ,父拖雷
    。即位后
    ,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繼續(xù)擴張
    ,1257年占領大理
    ,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釣魚城時
    ,被炮石擊傷而死。時年52歲


    世祖忽必烈(1215-1294)1260年即位
    ,在位35年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溫
    ,父拖雷
    ,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
    ,1279年,滅南宋
    ,定都大都
    。改國號“元”。死于1294年
    ,時年80歲


    成宗鐵木耳(1265-1307)1294年即位,在位13年 成宗
    ,忽必烈的孫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
    。被稱為“善于守成”之君
    。死于1307年,時年42歲


    武宗海山(1281-1311)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
    ,名海山
    ,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孫子
    ,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軍事實力取得帝位的
    。所以在即位后加強中央集權。死于1311年
    ,時年31歲


    仁宗(1285-1320)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
    ,名愛育黎拔力八達
    。武宗的弟弟
    。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為統(tǒng)治工具
    ,并革除武宗的弊政
    。死于1320年
    ,時年36歲。

    英宗(1303-1323)1320年即位
    ,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溫
    ,名碩德八刺,仁宗嫡子
    。英宗即位后進行革新政治
    。頗為振作
    。執(zhí)法嚴明
    。于1323年,宮廷政變被殺
    。時年21歲。

    泰定帝(1276-1328)1323年即位
    ,在位5年
    泰定帝
    ,名也孫鐵木兒
    ,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孫
    ,父甘麻拉
    。1323年被擁為帝
    。基本保留了仁
    ,英二朝的改革成果
    。死于1328年,時年53歲


    天順帝(1320-1328)1328年9月即位
    ,在位1個月
    天順帝,名阿刺吉八
    ,泰定帝的兒子
    。在位1月
    ,戰(zhàn)敗逃亡
    ,不知所終。

    文宗(1304-1332)(1328.9-1329.1
    ;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
    ,名圖帖木爾,武宗次子
    。與擁立天順帝的倒刺沙進行內(nèi)戰(zhàn)
    ,勝利后即位
    。死于1332年
    ,時年29歲。

    明宗(1300-1329)(1329.1-1329.8)在位
    ,在位8月
    明宗,名和世
    ,元武宗長子。在位八個月被毒死
    。時年30歲


    寧宗(1326-1332)(1332.10-1332.11)在位
    ,在位月余
    寧宗
    ,名懿磷質(zhì)班,元明宗次子


    順帝(1320-1370)(1333-1368)年在位
    ,在位36年
    順帝
    ,名妥歡帖睦爾
    ,明宗長子
    。其間
    ,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譴大將徐達率領明軍攻入大都
    ,順帝出逃
    ,元亡。1370年
    ,順帝病死
    ,時年51歲。

    《皇朝帝事》之元朝(一)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

    ,蒙古族
    。青年時代,便“思大有為于天下”的抱負
    。1251年
    ,長兄蒙哥繼蒙古國大汗位,忽必烈受封為王
    。長兄去世,忽必烈在開平即汗位
    ,建元“中統(tǒng)”
    ,改“大蒙古”國號為“大元”(按《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意)
    ,遷都元大都(今北京)
    。隨后即舉兵南下
    ,直至崖山海戰(zhàn)滅南宋
    ,忽必烈統(tǒng)一全中國,正式即位成為中國第一位外族統(tǒng)治的開國皇帝
    。他結(jié)束了自唐末以來長期的混亂局面,疆域超越歷代
    。他一生征戰(zhàn),一統(tǒng)天下
    ,建立了幅員遼闊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元
    。真正完成少年時“思大有為于天下”的偉大抱負。

    宋朝滅亡后
    ,元朝保留宋朝的機構和全部行政官員
    ,而且還盡一切努力得到了當時任職官員們的個人的效忠。在位期間
    ,注意選用人才,重用漢臣
    。為備荒
    ,恢復王安石之后被取消的國家控糧政策,在豐年
    ,國家收購余糧
    ,貯藏于國倉。建立行省制
    ,加強中央集權
    ,使多年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人民得以安息,經(jīng)濟逐漸恢復
    。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鄰國
    ,但多遭失敗。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樣
    ,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輝歷史的締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
    、軍事家


    之后他親自選定的皇位繼承人真金早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蛟S悲劇的刺激
    ,忽必烈開始酗酒,并且毫無節(jié)制地暴飲暴食
    。并被因酗酒而引起的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病逝,在位35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5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長子構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但是在古時候的紙是非常貴的
    ,往往只能是一些達官貴人或者說是皇族才可以使用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宋之蔡京
    ,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宋代蔡京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秦朝的滅亡,可以說不僅是趙高的作為
    ,其中任何一個人如果做了其他的事情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
    、川陜總督、撫遠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