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硭纬鹿伲信d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并不是,其實還是有的?!端问贰酚涊d:"太祖初定天下,掖庭給事不過五十人,宦寺中年方許養(yǎng)子為后。又詔臣僚家毋私蓄閹人,民間有閹童孺為貨鬻者論死"。
宋太祖趙匡胤不允許宦官干預朝廷事務,使宦官只限于在內廷行走供奉。宋太宗趙光義,對宦官的防范更為嚴格,即便是對宋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宦官,也只是授以虛銜,不許其擔任可以參知政事的要職。比如宦官王繼恩,在太祖時就"賜金紫,加武德使",太宗即位后,王繼恩率軍征討,戰(zhàn)功顯赫。朝議賞功,中書欲除宣徽使。太宗曰∶'朕讀前代史書,不欲令宦官預政事。宣徽使,執(zhí)政之漸也,止可授以他官。'宰相力言繼恩有大功,非此任無足以為賞典。上怒,深責相臣,命學士張泊、錢若水議別立宣政使,序位昭宣使上以授之"。由此可見,宋朝開國之初的兩位皇帝,對宦官干政弄權的危害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們能做到防微杜漸,嚴禁宦官得到干政的機會。
盡管宋朝前兩位皇帝對宦官防范甚嚴,但是,他們所制定的要求并沒有延續(xù)下來。到了第三位皇帝真宗時,禁止宦官參政的"祖制"開始被破壞。真宗的文才武略都不及前兩立皇帝,為了維護統(tǒng)治地位,他偽造"天書"封禪泰山,提倡佛、道、儒,大搞迷信活動。他的昏庸為近侍宦官提供了干知政事的機會。當時宦官雖被真宗信用,但是,朝臣還沒有忘記前朝皇帝定下的"禁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抑制宦官侍寵干政的行為??墒?,這一時期,宦官漸漸改變了身份和地位,對朝政多有干預。真宗即位后,宦官被委以重任的人數(shù)漸多,干政之事屢屢發(fā)生。
宋朝的宦官干政擅權,常常通過兩個途徑,其一是取得皇帝寵信,爭做"差遣"之官;其二是與掌握朝政大權的宰相勾結,徽宗趙佶統(tǒng)治時期,可謂是宋朝宦官為害最為嚴重時期。
宋徽宗在位二十余年,朝中有六個臣僚深受寵信,史稱"六賊"。對于"六賊"所指之人,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指蔡京、童貫、王黼、高俅、楊戳、梁師成,這是當時的一種說法;其二是當年太學生陳東上書所指的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李彥、朱酌六人。若按第一種說法,宦官則占一半;若排除兩種說法的出入,以一致定論的蔡京、童貫、王獻、梁師成四人計,宦官還是占了一半。由此可見當時宦官干政弄權、為害朝廷的程度。
童貫內恃徽宗寵信,外與蔡京勾結,握軍權達二十年之久,梁師成掌握朝廷機要文書,與王黼相為表里,被時人稱為"隱相",楊戳"善測同人主意",得寵之后,"立法索民田契","增立賦租",禍國殃民。這一時期,"六賊"當?shù)溃?,終使大宋王朝丟棄半壁江山。
宋王朝偏居江南后,又經歷了九位皇帝的統(tǒng)治時期,歷時一百五十余年,史稱這一時期為南宋。
南宋時期,朝臣對宦官用事弄權十分憎惡,但皇帝卻寵信宦官?;鹿偎{珪、康履深受高宗趙構寵信。高宗有心限制宦官干預政事,"詔內侍不許與統(tǒng)兵官相見,違者停官編隸"??墒强德母静宦?,結果引起諸將不滿,統(tǒng)制苗傅和武功大夫劉正彥發(fā)動兵變,誅殺了樞密使王淵,高宗為平眾將之怨,先是將康履除官,最終無奈才將其交出斬首,死后還贈其官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