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只斤·鐵木真,尊號成吉思汗,蒙古族乞顏部人,蒙古帝國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guān)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吉思汗生于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qū),取名鐵木真。從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開始,一步步統(tǒng)一蒙古諸部。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征服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qū)。1227年,興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元世祖時,追尊為太祖,追謚圣武皇帝。
爭議
出生年份
對于鐵木真的出生時間,在中國明初學(xué)者宋濂主編的《元史·太祖本紀》中,明確記載他享年六十六歲,卒年是宋寶慶三年(金正大四年,1227年)。 [101] 由此上推,可知其生年為宋紹興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即壬午年,1162年)?!遁z耕錄》《元史》與蒙文史料《圣武親征錄》《蒙古源流》《蒙古黃金史》均有相同記載。
而蒙古族史學(xué)家、星算家和民間中普遍流傳下來一種較為可靠的說法:鐵木真生于農(nóng)歷水馬年(壬午年,1162年)夏季首月十六望日,也印證了此說。
另外,還存在著成吉思汗生于宋紹興二十五年(金貞元三年,1155年;拉施特《史集》及趙拱《蒙韃備錄》,蘇聯(lián)、蒙古人民共和國及清末一些中國學(xué)者均贊同此說)、宋乾道三年(金大定七年,1167年;漢學(xué)家伯希和據(jù)楊維楨《正統(tǒng)辨》) [98] 、宋淳熙九年(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紅史》《青史演義》)的說法。
出生月日
關(guān)于鐵木真出生的具體月日。蒙古國于1962年5月31日舉行成吉思汗誕辰800周年紀念活動,根據(jù)照甘丹寺精通歷學(xué)的僧侶的意見。之后,經(jīng)時任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對照推算,得出鐵木真的生日為宋紹興三十二年四月十六日(金大定二年,1162年5月31日),與甘丹寺僧侶的推算結(jié)果完全一致。
同時,存在鐵木真的生日為紹興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金大定二年,1162年4月16日)的說法。
尊號
名稱
鐵木真的尊號是成吉思汗還是成吉思合罕,有關(guān)前四汗史的一種最詳細、最重要的史源《元朝秘史》,之所以把鐵木真的稱號寫作“成吉思合罕”,法國漢學(xué)家伯希和在他的遺著《馬可波羅注》里提出,如今所見的《元朝秘史》,乃元代時的抄本;正是這個抄寫者,按當(dāng)時對元朝皇帝的蒙古語習(xí)稱,將原來文本里的“成吉思汗”改寫作“成吉思合罕”。
另外關(guān)于學(xué)者理解《蒙古秘史》開篇的首行就寫有"成吉思合罕訥忽札兀兒"的一句話,一般認為:一、為《蒙古秘史》的原書題名;二、為《蒙古秘史》某些章節(jié)的題名;三、為獨立的歷史文獻之題名;四、屬于下一個句子的一個句子成分(主語)。人們之所以提出以上幾種意見的主要原因,是與《蒙古秘史》的原書題名究竟是什么這一重大問題有關(guān)。另外,有一種觀點認為流傳至今的《蒙古秘史》的《元朝秘史》一名乃是漢字音譯者給起的題名,在其下方并列兩行所書的“忙豁侖紐察脫(卜)察安”是為漢文題名之蒙譯,無論哪一個也都不是《蒙古秘史》的原書題名。由此,將對人們理解”成吉思合罕訥忽札兀兒“這句話變得復(fù)雜化起來。
而晚清以前,元、明及清中前期的漢文史集中,并無上尊號”成吉思汗“的記載,《元史·太祖本紀》記載諸王群臣為上尊號“成吉思皇帝”。南宋學(xué)者彭大雅作為出使蒙古聯(lián)絡(luò)夾擊金朝的使臣,編寫的《黑韃事略》也記載為成吉思皇帝。元代李志?!堕L春真人西游記·卷上》也記載為“詔曰成吉思皇帝敕真人邱師”。 [120] 1998年發(fā)現(xiàn)的元代銀質(zhì)鎏金文“鹽山圣旨牌”亦書曰“天賜,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西方的史集中則記載為成吉思汗,并傳入中國,導(dǎo)致自晚清時期的漢文史集中(如《海國圖志》《蒙兀兒史記》《蒙古紀事本末》《新元史》等)出現(xiàn)兩者并用或者獨用成吉思汗的記載。
釋義
關(guān)于“成吉思”的含義,宋人趙珙在《蒙韃備錄》中以懷疑的說法稱“乃譯語天賜二字也”,《史集》認為“成是強大、堅強的意思,成吉思是這個詞的復(fù)數(shù),……都是強盛偉大的君主之意”。近人多采伯希和之說:此字源于突厥語tengiz,意為“海洋”,成吉思汗意即像海一樣廣大的皇帝。澳大利亞學(xué)者羅依果《成吉思合罕稱號再探》的研究認為,此字當(dāng)來源于古突厥語Chingis,意為“可怕的”“強健的。
死因
在正史記載中,鐵木真為病死。但由于年代久遠,加之政敵的抹黑等,其真實死因已不可考,在此列出一些說法:
染病說
宋寶慶二年(1226年,金正大三年)秋,鐵木真借口西夏不遵守條約,又發(fā)動了對西夏的戰(zhàn)爭。他誓將西夏滅亡,但遇到了西夏軍民的頑強抵抗。蒙古軍經(jīng)過將近一年的長期圍困,才攻下靈州。靈州之役使得西夏主力消耗殆盡,城陷后,西夏的都城興慶府已成為蒙古軍的囊中物。此時,成吉思汗卻染上熱病,再加之前所遭受的落馬舊傷發(fā)作,引起了并發(fā)癥,不幸病逝。
被雷劈死說
羅馬教廷使節(jié)約翰·普蘭諾·加賓尼曾在乃馬真后四年(1245年)至貴由汗二年(1247年)間出使蒙古,他在《出使蒙古紀》記載:“在他(鐵木真)完成了他的命令和法令以后,他就被雷電所擊斃?!彼谄渌侗晃覀兎Q為韃靼的蒙古人的歷史》中透露,鐵木真是可能是被雷電擊中身亡。蒙古人信奉多神教,也有薩滿,加上草原地區(qū)雷電的傷害力,導(dǎo)致蒙古人很怕雷電。故而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的記敘當(dāng)是采自草原牧民中流傳的一種傳說。
被馬踩死說
蒙古人撰編的《蒙古秘史》卷14記載,“成吉思既住過冬,欲征唐兀(蒙古對西夏的稱呼)。從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從行。冬間,于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汗墜馬。”鐵木真墜馬之后,被后面的馬踩中而死。不過這其實是成吉思汗病逝說的一種變型,只是將鐵木真得病的根由歸咎于墜馬而已。
中箭說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游記》中認為:鐵木真死于箭傷?!妒ノ溆H征錄》說,鐵木真受箭傷有三次:宋嘉泰二年(金泰和二年,1202年)的闊奕壇之戰(zhàn)、宋嘉定五年(金崇慶元年,1212年)的攻西京之戰(zhàn)以及宋寶慶二年(1226年,金正大三年)攻西夏時膝部中箭。有說法認為最后一次箭傷對其身體影響較大?!妒澜缜致哉邆髀浴贰妒芳贰对纷g文》《綱目譯文》等國內(nèi)外書籍都說“汗病八日死”。
遇刺說
據(jù)成書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的《蒙古源流》記載,鐵木真的軍隊在進攻西夏的過程中,士兵將俘虜?shù)降奈飨耐蹂艃簞e勒只·豁阿皇后(或音譯為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進獻給鐵木真。就在陪寢首夜,鐵木真遭到殺害。由于《蒙古源流》沒有說明王妃是用何種手段加害鐵木真的,故而演變出了遇刺、中毒等說。
出生地
關(guān)于鐵木真的出生地,蒙古國史學(xué)家推測不一:
一說在肯特省達達勒蘇木境內(nèi)巴拉吉河南岸的德倫寶立德格山;
一說在賓德爾蘇木境內(nèi)鄂嫩河(斡難河)西岸的德倫寶立德格山。
俄羅斯學(xué)者則提出鐵木真誕生地是在現(xiàn)代俄羅斯境內(nèi)距察蘇材村五公里的德倫寶立德格山的地方。但關(guān)于這種說法,認同的學(xué)者不多。
中國呼倫貝爾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孟松林在前往鄂嫩河考察,并查閱大量史料后,認為賓德爾蘇木鄂嫩河邊的迭里溫·孛勒答黑山(德倫寶立德格山)是鐵木真的出生地,因為“只有賓德爾蘇木的德倫寶立德格山附近的豁兒豁納黑川原野,才具備承載千軍萬馬的遼闊,只有那里才具備牧放幾十萬只牛羊的草原。而達達勒蘇木的德倫寶立德格山周圍是一個山區(qū),地域狹小,森林密布,而且,距斡難河26公里,它不具備成為當(dāng)時已是蒙古乞顏部頭領(lǐng)也速該·把阿禿兒統(tǒng)領(lǐng)萬眾人馬的領(lǐng)地”,也佐證了蒙古史學(xué)家蘇和的觀點。
下葬地
對于鐵木真墓地的具體位置,大致有四種說法:
蒙古國境內(nèi)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有關(guān)史料記載,鐵木真生前某日,曾經(jīng)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而后忽然起立,對手下隨從說:“我死后就葬在這里?!?宋人的筆記也記載,鐵木真在西夏病逝后,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遺體存放在一個獨木棺里。所謂獨木棺,是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棺材。獨木棺下葬后,墓土回填,然后“萬馬踏平”;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nèi);
新疆北部阿爾泰山所在的清和縣三道海附近:有考古專家在該地發(fā)現(xiàn)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測有可能是鐵木真的陵墓。佐證之一是馬可·波羅在所著《馬可·波羅游記》中寫道:“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爾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
寧夏境內(nèi)的六盤山:鐵木真是攻打西夏時死于六盤山附近。有考古專家據(jù)此認為,按照蒙古族過去的風(fēng)俗,人去世3天內(nèi)就應(yīng)該處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為的是怕尸體腐爛,靈魂上不了天堂。因此,鐵木真也有在去世后被就地安葬的可能。
而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志、不公布、不記錄在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6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