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稱南宋,歷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tǒng)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jīng)濟上外貿(mào)高度發(fā)達 ,重心完成了歷史性南移,思想學術(shù)和文化藝術(shù)高度發(fā)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tǒng)地位,并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于王彥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王彥(1089-1139年),南宋抗金名將,字子才,河東上黨(今山西長治)人,八字軍首領。靖康之變后,為河北招撫使張所部下都統(tǒng)制,入太行山創(chuàng)建“八字軍”,部眾十多萬人,屢破金兵,名振河朔。
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率裨將岳飛等強渡黃河,取得新鄉(xiāng)大捷。二年,親赴臨安行在,請求北伐,為朝中主和派排擠,充御營平寇統(tǒng)領,稱病致仕。四年,為川陜宣撫處置使張浚前軍統(tǒng)制,在川陜地區(qū)平定叛亂,并與金兵、偽齊軍作戰(zhàn),屢得勝利。
紹興五年,改知荊南府。七年,被投降派解除兵權(quán),以洪州觀察使知邵州。九年,病死于任上,時年五十。
人物生平
慨赴國難,組建義軍
王彥年輕時性格豪放,愛讀兵書,后受父命赴京師,隸弓馬子弟所,經(jīng)宋徽宗親試,授為清河尉。后入涇原軍中,兩次隨種師道討西夏,立有戰(zhàn)功。
靖康年間,金兵圍攻汴京。王彥慨然棄家赴河北,討賊報國,投在河北招撫使張所帳下,被破格提拔為都統(tǒng)制。當時岳飛在王彥麾下,任裨將。
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王彥率岳飛七千人強渡黃河,進攻衛(wèi)州新鄉(xiāng)縣的金兵。激戰(zhàn)一天后,宋軍收復新鄉(xiāng),取得渡河以來的第一次大捷。金人以為宋軍主力來到,便出動幾萬精兵將王彥軍隊團團圍住。此時,張所已被貶逐嶺南,河北西路招撫司撤銷,王彥等人已成孤軍。王彥見眾寡不敵,又無外援,遂突圍而出。由于形勢嚴峻,有幾位裨將帶兵而逃,岳飛也因抗金方法策略不同而離開。王彥轉(zhuǎn)戰(zhàn)幾十里,入共城(今河南輝縣)西山,并派遣心腹聯(lián)絡兩河豪杰,結(jié)成聯(lián)盟,共同抗金。
金人十分懼怕王彥,懸賞購求其首。王彥為預防發(fā)生意外,夜里經(jīng)常換地方睡覺。部下為他抗金的一片赤心所感動,都在面上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忠于王彥、忠于宋廷?!鞍俗周姟钡拿曋饾u傳播開來,兩河義軍紛紛響應,傅選、孟德、焦文通等都來歸附,隊伍擴大到十幾萬人,金軍屢次進行圍剿都沒有成功 。
計議北伐,壯志難伸
王彥一方面加緊練兵,同時派人聯(lián)系東京留守宗澤,約定日期,準備大舉伐金。宗澤接到王彥書信,即召其至東京議事。
建炎二年(1128)五月,王彥率精銳萬人渡河前往開封,金人派重兵尾隨,但始終不敢交戰(zhàn)。七月,宗澤去世,王彥按照部署將所部兵馬交給東京留守司,自率親兵赴行在,請求北上抗金。王彥先見執(zhí)政黃潛善、汪伯彥,力陳兩河忠義民兵正引頸盼望王師,請朝廷順應民心,出兵北伐。當時朝內(nèi)主和派得勢,朝廷已派遣宇文虛中為宋祈請使,赴金議和。汪黃二人大為惱怒,取消了王彥晉見宋高宗的安排,封王彥為武翼郎、閣門宣贊舍人,充御營平寇統(tǒng)領。當時范瓊為平寇前將軍,王彥知范瓊有反逆之意,大為失望,遂稱病致仕。
建炎四年(1130年),張浚宣撫川、陜,舉王彥為前軍統(tǒng)制。同年,金國大將完顏婁室占領潼關,張浚打算在富平與金軍決戰(zhàn),諸將都表示同意,唯有王彥和曲端反對。王彥認為應屯兵利、閬、興、洋四州,堅守陣地,張浚不聽。王彥便要求到地方任職,于是改任利路鈐轄官,又改金、均、房州安撫使,知金州(今陜西安康)。后來時局變化如王彥所料,張浚兵敗富州,涇原等地統(tǒng)統(tǒng)丟失。
平滅反賊,保衛(wèi)川陜
紹興元年(1131年),王彥先后平定了李忠、桑仲等部入蜀反賊,李忠逃奔劉豫,桑仲被部下所殺。是年冬天,王彥與關師古打敗偽齊郭振率領的數(shù)千騎兵,活捉郭振,收復秦州。
紹興三年(1133年),完顏宗弼率金兵入侵川、陜。張浚召令王彥、吳玠、劉子羽等會于興元(今陜西漢中)御敵。二月,金兵攻打饒風關,王彥與吳階抵抗失利,遂各退兵,王彥收羅余兵奔達州(今四川達縣)。五月,王彥打敗劉豫的部將周貴,收復金州,張浚報請授王彥??弟姵行?,兼宣撫司參議,王彥不受。
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王彥改知荊南府,并任歸、峽、荊門(今湖北荊門)、公安軍安撫使。荊南一帶由于戰(zhàn)亂,土地荒蕪,王彥于此措置屯田。從四川買牛近兩千頭,讓官兵耕種。并造田八百五十頃,改善了軍隊給養(yǎng)。
被解兵權(quán),郁郁而終
紹興六年(1136年)二月,張浚奏請王彥任行營前護副軍都統(tǒng)制,督府參謀軍事。六月,王彥率八字軍赴臨安,被解除軍職,授職浙西、淮東沿海制置副使,以所部軍兵屯通州(今江蘇南通)料角。
紹興七年(1137年)正月,王彥因派軍將追捕逃亡軍士,與解潛軍發(fā)生矛盾,兩軍軍士交斗于市。朝中有人劾其“軍政不肅”,貶官秩二等。王彥內(nèi)心不安,自請辭官。二月,復為洪州觀察使,知邵州(今湖南邵陽)。高宗還親自召見王彥:"因為你善于管理百姓,所以讓你擔任行政長官"。
紹興九年(1139年),王彥病死于任上,時年五十。王彥死后,“八字軍”歸于劉锜統(tǒng)制。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劉锜率“八字軍”在順昌府大敗完顏宗弼的女真主力軍,取得“順昌之戰(zhàn)”的勝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6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