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六公爵子孫亡國時在干什么?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其中,封了六個國公,這是異姓臣子活著時最高能得到的爵位了。
備注:朱元璋后期又封了三個國公:信國公湯和、涼國公藍玉、潁國公傅友德。
這六位開國國公的家族,經(jīng)過了開國之初的政治斗爭后,延續(xù)到明末,還保持著爵位(有的降了爵)的有四姓五家(徐達家出了兩個國公),算是充分享受到了于國同休的富貴榮華。
歷史上,每到王朝末世,就會有一大堆人倒霉,老百姓就不用說了,對于戰(zhàn)爭和王朝更迭帶來的傷害,他們只能是被動承受其中帶來的痛苦。
然后就是舊王朝的上層人士,首先是皇族最倒霉,其次就是前朝的勛貴們了,明朝開國六公的家族也不例外。
明朝開國六公中,李善長和馮勝都是被朱元璋干掉的,他們的后裔,失去了爵位,即使存活到明末,也只是平民老百姓和普通官員,就略過不提。
本文主要介紹下,其余四位開國公爵的家族繼承人,在明末時,面臨國家存亡時的表現(xiàn)。
一:魏國公徐允爵、定國公??徐允禎?
徐達家族是明朝最特殊的一個異姓功臣家族,他們家出了兩個國公爵位,朱元璋給了一個魏國公,明成祖朱棣又給了一個定國公。
但可惜的是,當(dāng)明朝滅亡時,徐達的后裔們,雖然分居在北京和南京,可做出的選擇是一樣的,就是投降。
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軍攻打北京,在北京的定國公??徐允禎向李自成投降。
徐允禎投降后并沒有落到好,李自成麾下大將劉宗敏對這些前朝勛貴們大肆“拷餉”,徐允禎被殘酷折磨致死。
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清軍攻至南京城下,在南京的魏國公徐允爵向清朝投降。
同樣是投降,徐允爵的下場比徐允禎好得多,他沒有被殺,但家產(chǎn)是保不住了。
對于投降的明朝勛貴,清朝比李自成大方,李自成是搶錢殺人,清朝大概覺得這些勛貴太廢物,沒什么威脅,只搶錢,不殺人。
有當(dāng)時的文人筆記記載,徐允爵的子孫后來淪落到為犯罪之人挨板子換取錢財?shù)牡夭健?/p>
可見,除了保住性命,徐允爵這一家投降后,并沒有延續(xù)明朝時的榮華富貴。
二:臨淮侯李祖述
臨淮侯這個爵位是曹國公李文忠的后裔,李文忠的國公爵位傳到兒子李景隆這一代后,就被朱棣廢除。
后來到嘉靖朝,嘉靖皇帝又把李文忠的后裔找出來,給了一個臨淮侯的爵位,延續(xù)到明末。
南明弘光元年,末代臨淮侯李祖述隨同南京的大批勛貴們一起投降清朝。
至于李祖述及其子孫投降后的結(jié)局,沒有更多文獻記載,應(yīng)該和徐允爵等其余勛貴的下場差不多,被清朝奪財留命,現(xiàn)代還有李文忠家族后人存世。
三:懷遠(yuǎn)侯常延齡
常遇春掙回來的國公爵位,也沒能傳承到明末,“靖難之役”后被廢除。
因為常遇春的女兒曾嫁給朱元璋長子、皇太子朱標(biāo)(洪武十一年就病逝了),還為朱標(biāo)生下過兩個兒子。
所以,常遇春家族算是朱標(biāo)的兒子、建文帝朱允炆(常遇春的女兒名義上是建文帝嫡母)一系的外戚。
朱棣奪得皇位后,對于建文帝的死忠和親眷,自然要打壓。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常家被牽連進了“藍玉案”(常遇春的老婆是藍玉的姐姐),爵位是被朱元璋廢除的。
總之,常遇春的國公爵位,傳到明成祖朱棣時就沒了,直到嘉靖朝,嘉靖皇帝給了常遇春的后代一個懷遠(yuǎn)侯的爵位。
傳至明末,末代懷遠(yuǎn)侯是常延齡,常延齡還算有點骨氣,南明弘光朝滅亡后,他沒有向清朝投降,而是隱居了,“國亡,身自灌園,蕭然布衣終老?!?/p>
四:定遠(yuǎn)侯鄧文明
鄧愈的國公爵位只傳了一代,傳到他的長子鄧鎮(zhèn)時就沒了。
但鄧家并不是全族被牽連進謀反案,鄧愈的其余兒子們都活了下來,傳至嘉靖朝,嘉靖皇帝給了鄧愈的后代一個定遠(yuǎn)侯的爵位。
末代定遠(yuǎn)侯是鄧文明,他居住在北京,李自成大軍進北京時,鄧文明一家殉國,這也是明朝開國六公家族中,唯一殉國的一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7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史上哪個妃子讓漢朝延續(xù)了二百年
下一篇: 景泰帝朱祁鈺不殺哥哥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