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了解:東吳猛將的讀者,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誰是東吳第一猛將?太史慈還是甘寧,他用全身傷痕證明自己才是
以三國演義為背景,三國第一猛將是呂布,曹魏陣營第一猛將是典韋和許褚,蜀漢陣營第一猛將是張飛、馬超或者趙云,那東吳第一猛將是誰?
什么叫猛將?
是指作戰(zhàn)勇猛、不懼生死的將領(lǐng),也許他們的武藝不是最高的,但他們一定是最勇敢、最不怕死的將領(lǐng)。
以此為標準的話,那進入東吳猛將候選的將領(lǐng)有這么幾人:孫策、太史慈、甘寧、周泰。
孫策
一、孫策,勇猛指數(shù):★★★★
孫策是孫堅的長子,孫權(quán)的哥哥,在三國演義中有江東小霸王的稱號,霸王可是當年項羽的名號,一般人不敢用這個稱號的,項羽當年在戰(zhàn)場上經(jīng)常就是一個人斬殺百十來人,孫策被稱為江東小霸王,肯定也是以勇猛為標準的。
孫策隨孫堅與黃祖作戰(zhàn)時,第一次出場,一箭就射死了黃祖手下部將陳生,神亭之戰(zhàn)時,孫策帶領(lǐng)程普、黃蓋、韓當、周泰、蔣欽等將領(lǐng)遇到了太史慈帶著曲阿小將兩個人,孫策與太史慈直接單挑起來,兩人打了一百回合不分勝負。
孫策戰(zhàn)劉繇時,3個回合就生擒了其部將于糜,并且挾在腋下,背后有人偷襲孫策,孫策大喝一聲,偷襲的那人直接被嚇得掉落馬下而死,這人叫樊能。而被孫策挾在腋下的于糜直接就被挾死,孫策這一行為跟張飛在當陽橋吼死夏侯杰有得一比。
江東小霸王孫策
孫策還一個回合飛劍殺死了嚴輿,一個回合殺死了王朗部將周昕,孫策最終死在了許貢的三門客手下,當時三人偷襲孫策一人,孫策拔劍應(yīng)戰(zhàn),結(jié)果一不小心,劍刃掉落,被其中一人射中面頰,孫策本能反應(yīng)射死其中一人,另外兩個死戰(zhàn)孫策,孫策手上只有弓應(yīng)戰(zhàn),程普等人趕到才殺死另外兩人,而孫策本人最終也因為傷重而死。
孫策的武藝在東吳陣營可以排到第一,在整個三國演義中可以排到12名左右。
二、太史慈,勇猛指數(shù):★★★★★
太史慈有兩個特點,一是箭術(shù)高超,二是武藝高強。
太史慈北海救孔融時,單槍匹馬沖入城中,然后設(shè)法單槍匹馬沖出黃巾軍的重重包圍,有人追他時,也被太史慈射殺,然后太史慈就找到劉備,劉備就率軍前來救援孔融,關(guān)羽還斬殺了黃巾軍將領(lǐng)管亥,這是太史慈的勇猛,仗著藝高人膽大,一個人敢闖千軍萬馬。
太史慈
神亭一戰(zhàn),太史慈帶著曲阿小將就敢抓孫策了,遇到孫策帶著程普、黃蓋、韓當、周泰、蔣欽等一眾猛將,太史慈更是自豪地說道:你們一起上我都不怕!這份豪氣也只有太史慈才有了,太史慈本來就是弱勢地位,人少,但他并沒有怕。
太史慈與孫策大戰(zhàn)100回合,不分勝負,打到最后,孫策搶走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搶走了孫策的頭盔,兩人半斤八兩,不分勝負。此外,太史慈還30回合戰(zhàn)平了程普,數(shù)個回合與王朗戰(zhàn)平。
合肥之戰(zhàn)時,太史慈與張遼單挑,七八十回合打成平手,最終太史慈因為計謀被張遼識破,在合肥城身中數(shù)箭,傷重不治而死。
太史慈的武藝在東吳陣營應(yīng)該是僅次或者等于孫策的武藝,排第一名或者第二名,在整個三國演義中可以排第12名或者13名左右。
太史慈戰(zhàn)孫策
三、甘寧,勇猛指數(shù):★★★
三國演義中的甘寧也是一員猛將,最早甘寧當過盜賊,后來改邪歸正,當他還在劉表手下時,一箭射殺了凌統(tǒng)的父親凌操,甘寧后來投靠了孫權(quán),攻打江夏太守黃祖時,一個回合殺死了黃祖先鋒鄧龍,一箭射殺了黃祖,三江口之戰(zhàn),一箭射殺了蔡瑁的弟弟蔡曛,赤壁之戰(zhàn)前,甘寧一刀砍死了詐降的蔡中,然后一個回合先后殺死了馬延和張凱,這兩人曾經(jīng)長坂坡之戰(zhàn)被趙云殺傷,現(xiàn)在被甘寧殺死。
甘寧20回合戰(zhàn)平了曹洪,攻打廬江時,甘寧撥開了箭雨,一個回合打倒了廬江太守朱光,濡須口之戰(zhàn),甘寧率領(lǐng)百余騎兵劫曹營,無人可擋,然后又從曹營殺出而走,之后又數(shù)個回合戰(zhàn)平了樂進,并且一箭射中了樂進的門臉,甘寧堪稱三國神箭手,中了他箭的人真不少,在夷陵之戰(zhàn)中,甘寧被劉備手下蠻族首領(lǐng)沙摩軻一箭射中了額頭而死。
以甘寧的武藝來看,只算得二流武將,并且以射箭術(shù)為多,他射殺的將領(lǐng)就有四人,連樂進也被甘寧射殺,甘寧的武藝在東吳可以排前十,在整個三國演義中可以排前30名。
甘寧
四、周泰,勇猛指數(shù):★★★★★
周泰也是盜賊出身,后來投靠了孫策,周泰與孫權(quán)鎮(zhèn)守山城時,遇到盜賊來攻,周泰為了保護孫權(quán),力戰(zhàn)盜賊,身上被刺12槍,要不是當時神醫(yī)華佗救治,周泰可能就活不了,周泰很早就表現(xiàn)出對孫權(quán)的忠誠與勇猛,為了護主,周泰不惜以命相搏。
赤壁之戰(zhàn)時,韓當與周泰迎戰(zhàn)焦觸與張南,韓當一個回合斬焦觸,周泰一個回合斬張南,南郡之戰(zhàn)時,周泰為了救甘寧,而殺入魏軍的重圍,沖入夷陵城內(nèi),與甘寧一起打敗了曹仁的大軍,周泰與韓當聯(lián)手大戰(zhàn)許褚,雙方30回合打成平手。
周泰
合肥之戰(zhàn)時,孫權(quán)被包圍,周泰為了救孫權(quán)又是拼命廝殺,救出了孫權(quán),然后又去救徐盛,此戰(zhàn)周泰身中數(shù)十槍,為了救援他人,周泰絲毫不顧自己的傷勢與性命,這種拼命的架勢,在整個東吳堪稱第一,周泰全身上下沒有一寸皮膚是完好的,孫權(quán)對此非常感動。就連曹操聽說周泰的事跡之后,也表示周泰是難得的虎將。
夷陵之戰(zhàn),周泰20回合斬殺蠻將沙摩軻,而沙摩軻正是殺死甘寧的人,以周泰的武藝來說,算不上很高,周泰在東吳陣營能排名前十,在整個三國演義中能排到前40名的樣子,但是周泰非常勇猛,作戰(zhàn)奮不顧身,全身上下非常多的傷痕述說著周泰的勇猛。
周泰全身都是傷痕
如果比起勇猛來,太史慈與周泰在一個檔次,孫策次之,甘寧最后,太史慈的勇猛是那種憑借自己能力與敵人周旋,無論是單挑,還是在戰(zhàn)爭中,太史慈都能游刃有余,比如太史慈面對孫策及其十三騎時,即使對方全上,他也不怕,這更多是一種策略,像激將計一樣,最終還是孫策與太史慈單挑。
但是周泰與太史慈完全不同,周泰純屬拼命三郎型的,不管是為了誰,他都以命相搏,無論是為了救孫權(quán)還是其他人,周泰用他全身上下數(shù)不清的傷痕來證明了自己的勇猛,這種勇猛是深入骨子里的,無所畏懼的,連命都可以不要的人,會怕誰呢,所以周泰的勇猛超過了太史慈,他才是東吳陣營第一猛將。
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主要出處是《三國志》,而三國題材的電視劇及電影多有杜撰和夸大。三國時期的猛將,也指比較出名的將領(lǐng),即名將。單純以武力值排名,并沒有可靠資料參考。
三國24位名將源于一首串聯(lián)三國武將的打油詩,出處不詳,但在民間廣為流傳。此排名書籍、戲曲、民間資料亦找不到出處,作為參考。
詩為: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guān)五趙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注:一呂(呂布),二馬(馬超),三典韋(典韋),四關(guān)(關(guān)羽),五趙(趙云),六張飛(張飛),黃許孫太(黃忠,許褚,孫策,太史慈),兩夏侯(夏侯惇,夏侯淵),二張(張遼,張郃),徐龐甘周魏(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神槍張繡(張繡),文顏(文丑,顏良),打末鄧艾與姜維(鄧艾,姜維)。
擴展資料:
三國時期(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歷史時期)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quán)。赤壁之戰(zhàn)時,曹操被孫劉聯(lián)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
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xù)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zhàn)失敗,孫權(quán)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quán)重新聯(lián)盟。229年孫權(quán)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后的數(shù)十年內(nèi),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nèi)愣α⒌母窬?。曹魏后期的實?quán)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fā)動魏滅蜀之戰(zhàn),蜀漢滅亡。兩年后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tǒng)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jié)束,進入晉朝時期。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三國 (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歷史時期)?百度百科-三國24名將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guān)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一呂,即是呂布,可見在老百姓心中,他是三國時代獨占鰲頭的猛將,無人可以匹敵。而老百姓的這一認知,可能是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畢竟在這部小說中,呂布曾以一人之力,大戰(zhàn)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人。關(guān)羽和張飛的武力值是何等水平,這三人加起來居然只能跟呂布打個平手,可見呂布的驍勇善戰(zhàn),不愧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然而,在正史中,呂布從未殺過一個有名的大將。他一生的戰(zhàn)績,只是在虎牢關(guān)之戰(zhàn)中,“戰(zhàn)無五合”斬殺河內(nèi)名將方悅,“手起一戟”將穆順挑于馬下,再“十數(shù)合”重傷錘將武安國。后來在徐州之戰(zhàn)中,“戰(zhàn)不三合”刺傷了袁術(shù)麾下大將李豐的手??偣矓囟?,無生擒。
既然如此,他為何被稱為第一猛將?
呂布沒殺過一個名將,為什么還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
新版《三國》截圖,呂布
天下第一的武力值
呂布雖戰(zhàn)績平平,但是他的武力值堪稱變態(tài)級別的。
“三英戰(zhàn)呂布”是演義小說中的情節(jié),但呂布確實同時大戰(zhàn)過關(guān)羽和張飛。關(guān)張二人聯(lián)手,“戰(zhàn)到三十合,戰(zhàn)不倒呂布”。
在濮陽城下,呂布又一次同時對戰(zhàn)曹操麾下最強悍的兩員猛將——許褚和典韋,此二人聯(lián)手也不是呂布對手,最后迫使曹軍六將圍攻,呂布方才退走。
關(guān)羽、張飛、許褚、典韋這四人都是三國時代的頂級武將,威名赫赫。然而,他們在呂布面前,一個人根本就沒有勝算的可能。
我們再拿一個參照物——袁術(shù)麾下猛將紀靈,來衡量呂布的武力。盱眙之戰(zhàn),關(guān)羽與紀靈陣前廝殺,“一連三十合,不分勝負”,紀靈氣力不繼,大叫稍歇;徐州之戰(zhàn),張飛與紀靈交手,“斗無十合”,張飛大喝一聲,挺矛將紀靈刺于馬下;而在轅門射戟宴席上,呂布揪住欲走的紀靈的脖領(lǐng)子,凌空拎回帳中,“如提童稚”。也就是說,能跟關(guān)羽、張飛廝殺數(shù)十回合的猛將,在呂布面前就像是一個毫無反抗之力的小孩子。
呂布沒殺過一個名將,為什么還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
CG作品《三英戰(zhàn)呂布》,作者liyunpeng
除了近身廝殺,呂布還擅長射箭?!度龂尽尾紓鳌贩Q其“便弓馬,膂(lǚ)力過人,號為飛將”,那么,他的“膂力”到底如何過人?
《三國志》里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布令門候于營門中舉一只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fā)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斗?!辈寂e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復(fù)歡會,然后各罷。
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稗@門射戟”,這種百步穿楊的能力,在整個三國世代,屈指可數(shù)。
一人能同時對峙關(guān)羽、張飛,說明近戰(zhàn)能力恐怖;射箭百步穿楊,說明遠距離攻擊能力也首屈一指。由此可見,呂布的武力之強,還真不是《三國演義》吹出來的。
《三國演義》里唯一對呂布的吹噓,可能就是他的顏值。書中描寫他身高一丈,腰大十圍,眉清目秀。持方天畫戟,騎赤兔馬,頭戴三叉束發(fā)紫金冠 、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huán)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帯,弓箭隨身,帥得一塌糊涂。然而在《三國志》中,陳壽卻沒有提到呂布的長相,這說明呂布可能就是普通人相貌,沒必要刻意去提。
呂布沒殺過一個名將,為什么還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
央視版《三國演義》截圖,呂布
呂布有政治心機
論武力值,呂布毫無疑問首屈一指,但若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猛將,還要會排兵布陣、統(tǒng)帥三軍,否則就是武夫而已。
《三國演義》里雖夸耀呂布的武力值和顏值,但卻把他描寫成一個智商明顯偏低的粗人,干什么事都不過腦子。
然而,這不是歷史事實。
《三國志》中記載,呂布一開始出身普通家庭,“本出自寒家,為人粗略,有武勇,善騎射”,只是以勇武被推薦當官的。“以驍武給并州。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nèi),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呂布在并州刺史丁原當主簿,一個文官,這說明呂布并非只會打打殺殺。呂布還能跟長官丁原關(guān)系處得不錯,說明他待人接物、察言觀色的情商也不低。
所以,呂布并非粗陋、沒文化的武人。
漢靈帝死后,呂布隨丁原到京都洛陽,參與了誅殺宦官的行動。當時,并州牧董卓率涼州兵進駐洛陽欲篡權(quán),而丁原是其最忌怕的力量。董卓于是暗中派人以高官厚祿收買呂布,刺殺丁原。呂布立即“斬原首詣卓”,丁原所部被董卓吞并。呂布以老上司的性命,換來了騎都尉的官職,又拜董卓為義父。
董卓對他十分信任,很快將他提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然而好景不長,董卓為人“性剛而褊,忿不思難”。一次,呂布不知怎么惹惱了董卓,董竟操起鐵戟向呂布刺去,若不是呂布躲得快,差點死于非命。呂布由此對董懷恨在心。
呂布利用值事中閣之便,和董卓寵愛的一個侍婢勾搭成奸。恰好此時司徒王允正密謀刺殺董卓,便利用呂布“憂死不暇”的心理,拉他為同黨。隨后,呂布乘董卓上朝之時將其殺死。王允以呂布為奮威將軍,封溫侯。這段歷史,后來被演義成了呂布和貂蟬的愛情故事。
呂布沒殺過一個名將,為什么還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
央視版《三國演義》截圖,呂布和貂蟬
跳出“背叛”的觀察角度,我們會發(fā)現(xiàn),呂布的反水時機都恰到好處,為自己獲得了巨大的名利。他從執(zhí)金吾被提升到中郎將封都亭侯,殺了董卓又升到奮威將軍,還能“假節(jié),儀比三司,進封溫侯,共秉朝政”,成為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而且,殺了董卓,他還擁有匡扶漢室的功勞,個人聲望達到頂峰,隱然有后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氣象。
由此可見,呂布是有政治心機的,懂得如何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當然,在謀略和判斷上,他無法與諸葛亮、郭嘉等人相提并論。但是他的心智水平,也不會像《三國演義》里那樣任人利用。
強悍的統(tǒng)兵作戰(zhàn)能力
呂布殺掉董卓后,害怕并厭惡涼州人,涼州人也都怨恨他。因此董卓的部下李傕等人糾合一處,回軍進攻長安。呂布抵擋不住,使得李傕等攻入長安。呂布不得不率領(lǐng)數(shù)百名騎兵逃出武關(guān),準備投奔袁術(shù)。
他帶著數(shù)百人,在逃跑路上,“紹與布擊張燕于常山。燕精兵萬余,騎數(shù)千。布常御良馬……,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數(shù)十騎馳突燕陣……,連戰(zhàn)十余日,遂破燕軍?!?/p>
呂布就這么點人馬,把幾萬人的黑山賊給剿滅了,可見“飛將”的名號,不是浪得虛名,其統(tǒng)兵作戰(zhàn)能力算得上是上乘水平。
再來看呂布與曹操的濮陽之戰(zhàn)。曹操進入濮陽城,呂布很快找到了突破點——即號稱“精銳”的“青州兵”。所謂“精銳”是相對于黃巾軍而言,本質(zhì)上還是黃巾軍出身,缺乏戰(zhàn)斗力,也缺乏戰(zhàn)斗意志。呂布用騎兵沖擊曹操陣中的“青州兵”,果然擾亂了曹操的軍陣。這次“濮陽之戰(zhàn)”,以曹操失敗告終。
正因如此,即使呂布后來被曹操所擒,也豪言“明公所患不過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p>
當時,曹操都心動了,不忍心殺他。曹操是何等精明之人,呂布如果是夸大其詞,曹操不可能不知道。而呂布的騎兵統(tǒng)帥能力的確是高水平,所以連曹操這樣麾下猛將如云的人都對他愛惜不止。最后還是劉備提醒曹操說:“不可,明公不見呂布事丁建陽、董太師乎?”曹操點頭稱是,這才狠下心將呂布縊死,永絕后患。
呂布沒殺過一個名將,為什么還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
新版《三國》截圖,曹操擒住呂布,劉備在旁邊
除了統(tǒng)領(lǐng)騎兵作戰(zhàn)的能力,呂布也會使用計謀。
仍以濮陽之戰(zhàn)為例,曹操進攻濮陽,呂布出兵迎戰(zhàn)。曹操出師不利被擊敗,此后幾次交鋒均遭挫敗。濮陽城中,有大戶田氏向曹操詐降,曹操不知是計,進入濮陽城,結(jié)果被呂布軍隊包圍。在北門,呂布引兵沖殺過來,迎面碰見曹操,卻不認得他,問道:“曹操何在?”曹操連忙回答:“騎黃馬者是也。”以此免于被俘,被大將典韋從東門救走。
還有一例,呂布投奔劉備后,有一次,劉備向東攻打袁術(shù),呂布乘機襲取了劉備的駐地下邳。劉備回軍后只得憋氣歸附呂布,呂布命劉備駐扎小沛,自稱徐州刺史。袁術(shù)派遣將領(lǐng)紀靈等人率領(lǐng)步騎兵三萬人進攻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救。呂布手下眾將對他說:“將軍您總想殺掉劉備,現(xiàn)在可以借袁術(shù)之手來實現(xiàn)愿望?!眳尾颊f:“不對。袁術(shù)如果擊敗劉備,就會北向聯(lián)合泰山郡的諸將,那我們就處于袁術(shù)的包圍圈中,不能不救劉備?!北慵Y(jié)步兵一千、騎兵二百人,火速趕往小沛去救劉備。呂布也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在戰(zhàn)略上有一定遠見。
紀靈等人聽說呂布率軍來到,盡皆收兵不敢再攻。呂布在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安下營寨,派傳令兵去請紀靈等人見面,紀靈也回請呂布一起飲宴。呂布對紀靈等人說:“劉玄德,是我的弟弟。我弟弟被各位圍困,所以趕來救他。我生性不喜歡撮合別人來爭斗,只喜歡排解爭斗?!庇谑?,呂布命令門候在軍營門中豎起一只戟,說:“諸位請看我射這只戟旁邊的小支,如果一箭射中,諸位就撤軍離去,如果射不中,你們可以留下來決戰(zhàn)?!闭f完舉弓就射,正中戟上小支。眾將大驚失色,同聲說:“將軍真是天神般的威風!”第二天,大家又在一起歡宴,然后各自罷兵返回。
呂布用“轅門射戟”,成功化解了紀靈與劉備之間的戰(zhàn)事。他兵不血刃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成功威懾了紀靈與劉備雙方,提高自己的威武形象,可謂一箭雙雕。蔡東藩曾評價,“一箭能銷兩造兵,溫侯也善解紛爭;轅門射戟傳佳話,如聽當年嚆矢聲。”
可見,呂布既有統(tǒng)領(lǐng)騎兵作戰(zhàn)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戰(zhàn)術(shù)技巧?!度龂萘x》為了突出前期大主角曹操與劉備,對呂布在武力上極盡吹捧,謀略上卻有所貶低,并不完全符合歷史事實。呂布沒殺過一個名將,為什么還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
新版《三國》截圖,呂布轅門射戟
無頭蒼蠅的悲劇
不過,呂布的能力也這個水平了。他雖有戰(zhàn)術(shù)謀略,卻沒有戰(zhàn)略規(guī)劃,只能憑借自己的勇武和作戰(zhàn)經(jīng)驗,投身于一場場具體的戰(zhàn)斗中。
歸根結(jié)底,源于他根本沒有一個清晰的奮斗目標。
我們來看劉備,他從編草鞋時期,就已有匡扶漢室的志向。《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盡管劉備一直流浪,他的目標非常清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劉備曾投靠曹操,后來則跳出來攻打于他有恩的曹操,卻沒有人罵劉備反覆無常,因為大家都知道他的路線從未改變。呂布沒殺過一個名將,為什么還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
新版《三國》中截圖,劉備
反觀呂布,他一直沒找到自己的長遠目標,更多的執(zhí)著于個人成績的得失。他的每次反叛,看到的都是眼前利益,而非長遠布局。董卓垮臺后,呂布創(chuàng)業(yè)的七年,就像個無頭蒼蠅,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當曹操的老朋友張邈反叛曹操時,張邈找呂布聯(lián)手,呂布二話不說就答應(yīng)了;這波突如其來的攻勢,讓曹操猝不及防,呂布占據(jù)濮陽,各個郡縣群起響應(yīng),對曹操造成很大的傷害。
曹操重整兵馬,擊退呂布,呂布暫時投靠徐州劉備。但沒多久,呂布又發(fā)揮了“背刺”技能,發(fā)兵偷襲劉備的下邳城。他先投奔劉備,卻兩度把劉備打敗,第一次,劉備向呂布求和;第二次,劉備帶軍投奔曹操。
于是,曹操帶上更強大的陣容來打呂布,最終包圍下邳城,活捉呂布,將呂布處斬。
呂布對外征戰(zhàn)缺乏明確的方向,對內(nèi)又沒有真正的頭領(lǐng)風范,他雖然想得到大家的尊敬,但所作所為卻不是那么一回事。呂布疑心重,他有一個很厲害的謀士陳宮。徐州一戰(zhàn),陳宮幫助呂布從劉備手里奪取徐州,并指揮軍隊大破張飛,俘虜劉備的妻妾兒女及其部曲的家眷。不料有一天,呂布部將、河內(nèi)人郝萌在袁術(shù)的慫恿下發(fā)動叛亂,據(jù)其部將曹性所言,其同盟還有陳宮,呂布自此不再相信陳宮。
建安三年,曹操大軍攻打呂布于邳城。此時呂布欲投降,陳宮勸阻,認為曹操遠道而來,其局勢不能持久,呂布如果用步兵和騎兵駐守城外,自己率領(lǐng)其余人馬關(guān)城門把守。曹操如果向呂布進攻,自己就帶領(lǐng)部隊從后面進攻曹軍;要是曹操只是攻城,呂布就從外面救援。用不了一個月,曹軍糧食全部用盡,發(fā)起進攻就可以打敗曹操。
盡管陳宮的計策可行性很高,但呂布對陳宮不信任,轉(zhuǎn)而求救于袁術(shù)。此戰(zhàn)期間呂布雖勇猛,卻心胸狹隘多猜忌,不聽陳宮建議,導(dǎo)致每戰(zhàn)多敗。呂布軍中也因此軍心不穩(wěn),最終部下反叛,縛了陳宮投降,呂布失去謀士,最終投降被斬。呂布沒殺過一個名將,為什么還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
新版《三國》中的呂布臨死前大罵劉備
沒有爭奪天下的野心,又不甘心尋明主忠心扶持,“第一猛將”呂布終究迷失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成為真正英雄崛起的一塊光鮮的“墊腳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7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