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太后 ,孝恭章皇后,明宣宗第二任皇后,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母親,這是今天對百科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孫若薇是19年電視劇《大明風華》的女主,由大美女湯唯進行扮演,其歷史原型為宣宗皇帝朱瞻基孝恭皇后孫氏。
由于受到古裝大女主劇慣常思路的限制,該劇將這一角色,將其形象進行優(yōu)化,然而真實歷史上的孫皇后并不像劇中這般簡單,她是一個很有心計的女人,盜子奪后,要不然也難以做到三朝皇太后的高位!
孫皇后是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根據史書記載,她是永城縣主簿孫忠的女兒,從小就長得頗有姿色,與明仁宗張皇后的母親彭城伯夫人是老鄉(xiāng),在她的引薦下,孫氏才獲得了進宮的機會,并由張氏來親自教導她一些宮中的禮儀!
后來,朱瞻基大婚,朱棣下詔選妃,最竟然空降了一個濟寧胡妃下來,讓其當了正妃,而孫貴妃就只能退而成為嬪了!
然而很快轉折點來了,在宣德二年十一月,孫貴妃成功為朱瞻基誕生下第一皇子朱祁鎮(zhèn),而在此之前胡皇后只是為其生下兩個皇女順德公主和永清公主罷了,這兩相對比之一,朱瞻基就更加寵信孫貴妃了!
借此機會,孫貴妃便可以瘋狂地在朱瞻基身邊吹耳邊風,漸漸地讓其產生了廢胡立孫的想法!
朱瞻基此時已經三十歲,才獲得了第一個皇子,這在古代帝王之中是屬于比較晚的了,由此便自然像確立好朱祁鎮(zhèn)的太子之位,而按照禮法而言,母憑子貴,如果要將朱祁鎮(zhèn)立為太子,怎么可能讓孫氏依舊頂著個貴妃之位呢?
由此朱瞻基被召來幾個心腹大臣,以胡皇后無子且體弱多病為由,讓其主動上表請求退位。其實按照慣例,朱祁鎮(zhèn)為庶長子,要想將其扶持為太子,需要等到胡皇后五十歲,確定無生育能力之后,方才可以這么做!
當時胡皇后同朱瞻基相近,不到三十歲,也就是說還需要至少等上二十歲,這很明顯是不行的。
很快在宣德三年,朱瞻基便早早地將胡皇后給廢了,讓其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
可胡皇后無過便被廢,惹得天下人共同憐憫她,就連張?zhí)笠矔r常公開護著她,將其接回寢宮里,孫氏因此而怏怏不樂!
宣德十年,朱瞻基便早早去世了,張?zhí)蠓€(wěn)住朝局,將年幼的朱祁鎮(zhèn)立為皇帝,孫皇后就此晉升為孫太后,張?zhí)笠簿痛藭x升為太皇太后張氏!
至于原本的胡皇后,則在太皇太后張氏去世以后一年便也跟著西去了!
在太皇太后張氏去世的那一刻起,明英宗朱祁鎮(zhèn)也正式親政,她孫太后也就此成為了后宮當之無愧的主人!
可好景不長,很快就有一個重大的危機急需要她去出面解決!親政后的朱祁鎮(zhèn)沒過多久,便受到宦官王振的蠱惑,出征瓦剌結果兵敗被俘。
朝廷內部亂作一團,外部又有瓦剌大軍,孫太后出來坐鎮(zhèn)朝局,力主讓郕王朱祁鈺監(jiān)國,在派人籌集銀兩去同瓦剌溝通,想方設法地贖回朱祁鎮(zhèn)!
朱祁鎮(zhèn)成功還朝后,被朱祁鈺直接幽禁在南宮里,這時候經常去看望他的也只有孫太后一人了!
當景泰八年,朱祁鈺病危之際,石亨等將領密謀發(fā)動政變,復辟明英宗朱祁鎮(zhèn),在行動之前,特意跑去請示孫太后,得到了對方的同意,如此這一次的奪門之變方才如此順利。
如果沒有孫太后在背后支持的話,朱祁鎮(zhèn)未必能夠復辟。復辟后第六年,孫太后也與世長辭了。
關于孫太后,她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其先后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tǒng)、景泰、天順六朝,又是正統(tǒng)、景泰、天順三朝的皇太后。
作為后宮之主,她在震驚朝野的“土木之變”和“奪門之變”中都表現出色,以豐富的政治經驗,力挽狂瀾、穩(wěn)住朝局,對維護明朝統(tǒng)治和國家安定發(fā)揮了作用!
孫太后一生基本沒什么缺點,如果非說有的話,那就是逼走胡皇后退位這件事了。所以后人便在這一點上下功夫,竟然編纂出來一則故事稱朱祁鎮(zhèn)并非孫氏所生,而是她偷梁換柱拿宮女孩子來冒充的。
這件事情被實實在在地記載在《明史》這本最為官方的史書里,而這本史書是清朝時期修的,其中對明朝歷史多有詆毀,朱祁鎮(zhèn)是孫氏抱養(yǎng)的便是其中之一。
其實我們只要仔細地推敲一下,就能夠發(fā)現這個故事編得太過于離譜。當時孫氏只不過一個貴妃而已,胡皇后和張?zhí)蟛攀呛髮m的真正主人,抱養(yǎng)皇子這么大一件事情,憑借她當時的地位和能力絕對是做不到的!
所以,對于孝恭章皇后孫氏,說她奪后尚且合理,說她盜子,未免有點過分了一點!
朱祁鎮(zhèn)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明宣宗貴妃孫氏生下了宣宗的長子朱祁鎮(zhèn),因為宣宗皇后胡善祥無子,所以孫貴妃生下的庶子朱祁鎮(zhèn)實際上是明英宗的長子,由于孫貴妃深受宣宗寵愛,所以朱祁鎮(zhèn)出生后僅四個多月,便被明宣宗立為了皇太子,不久胡皇后被廢,孫貴妃母憑子貴成為了宣宗的繼后。
朱祁鎮(zhèn)
宣德十年,三十八歲的明宣宗駕崩,九歲的皇太子朱祁鎮(zhèn)繼位,次年改年號為正統(tǒng)元年。這位繼位時僅九歲的皇帝朱祁鎮(zhèn)是大明王朝開國以來的第一位幼帝,因為年幼無法理政,所以正統(tǒng)初年的朝政事務實際上由英宗的皇祖母太皇太后張氏和楊士奇、楊榮、楊溥四人共同主持。
這四人實際上是正統(tǒng)元年至正統(tǒng)七年這段時期的輔政集團,在這個時期,太皇太后張氏扮演了國家元首的角色,而“三楊”則負責了具體朝政事務的處理,張?zhí)侍笈c“三楊”治國有道,執(zhí)行了仁宣兩朝以來的積極政策,正統(tǒng)初年的明朝,國力依舊蒸蒸日上,仁宣之治的盛治得以持續(xù)。
然而,這種大好的形勢隨著正統(tǒng)七年一個人的離去戛然而止了。
人生第一變:土木之變,親征被俘,成為太上皇
正統(tǒng)七年,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tǒng)六朝的太皇太后張氏病逝,隨后正統(tǒng)九年,楊士奇去世;正統(tǒng)十一年,楊溥去世,加上已于正統(tǒng)五年去世的楊榮,隨著這些治世能臣的謝幕,年輕的朱祁鎮(zhèn)逐漸荒于朝政,而明朝的大權則逐漸被宦官王振所把持。
王振掌權后,倚仗英宗的寵信,結黨營私,禍亂朝綱。至此明朝開啟了宦官專權亂政的先河,直到明朝滅亡。
土木之變
正統(tǒng)十四年,明英宗在王振的慫恿下欲效仿曾祖父明成祖朱棣北征蒙古,建立不世之功,因此親率明軍精銳之師及六部九卿全部官員北征瓦剌,由于政治腐敗加之王振的亂指揮,明軍貽誤戰(zhàn)機,又遭瓦剌埋伏,大軍行至土木堡時,八十萬明軍全軍覆沒,六部九卿幾乎全部戰(zhàn)死,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俘虜,成為了有明一代唯一被俘的皇帝。
因為該事件發(fā)生于土木堡,所以史稱土木堡之變,這是明英宗38年的人生中經歷的第一次驚變,當時的明英宗時年23歲。
英宗被俘的噩耗傳至明廷,留守京城的明朝官員如五雷轟頂,皇室內部,孫太后默默垂淚,錢皇后痛哭失聲,相比明朝內部的群龍無首而言,來自外部的威脅更是明朝開國八十多年來最為危機的時刻,瓦剌大軍挾持英宗,
欲南下進攻明朝京師,此時的京師,只有留守的老弱殘兵萬余人,根本不足以抵御乘勝南下的瓦剌大軍。就在這種關乎明朝生死存亡的萬分危急時刻,朝堂之上一個人的振臂一呼,頓時讓亂成一團的明朝官員有了指望,他就是時任兵部左侍郎的于謙。
人生第二變:奪門之變,二度登基,冤殺功臣
英宗被俘后,擺在明廷面前的當務之急有兩項事宜需要馬上解決,首先,英宗被俘,明朝需要解決群龍無首的情況;第二,瓦剌即將進攻京師,無兵可用的明廷需要立即組織北京保衛(wèi)戰(zhàn)。
面對這種萬分危急的情況,因為英宗太子朱見深年僅兩歲,因此于謙當即上奏英宗之母孫太后,請求冊立監(jiān)國的郕王朱祁鈺為帝,與此同時,于謙奏請郕王以監(jiān)國名義向全國各地下詔,要求各地兵馬火速進京勤王。
景泰元年,郕王朱祁鈺在群臣的擁戴下即位,這便是歷史上的明代宗。代宗即位后,在于謙的支持下,駁斥了部分大臣揚言“南遷”的言論。同時代宗還重用于謙,召集人馬,組建軍隊,成功地組織了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明朝自此轉危為安。
瓦剌進攻北京失利,明廷又已冊立新君,因此手中握有的英宗已經沒有了價值,成為了包袱,因此急于將英宗送回明朝。而明朝一方,尤其是景泰帝,對于英宗的還朝確是有著深深的顧慮的,雖然此時的英宗已經被尊為太上皇,但是英宗還朝后,明代宗的皇位確實非常尷尬,于謙察覺了景泰帝的顧慮,因此當眾說了一句:“大位已定?!本疤┑垡虼瞬辉儆兴櫦?。
太上皇朱祁鎮(zhèn)
明英宗還朝后,被以太上皇的身份安置于南宮之中,實則為是軟禁,英宗與錢皇后共同居住與南宮之中,雖然飲食有所保障,但是卻沒有任何人身自由,基本上與囚徒無異。這期間,除了英宗之母孫太后能夠定期來探望英宗夫婦之外,其余人都不能與英宗接觸。
這樣的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了八年之久,讓英宗最為絕望的是景泰三年,兒子的皇太子之位也被廢黜,這讓明英宗徹底失去了指望。就在明英宗以為將老死于南宮之中時,景泰八年的一個夜晚,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景泰八年,徐有貞、石亨、宦官曹吉祥等人趁代宗患病,發(fā)動奪門之變,將囚禁于南宮之中的明英宗接出,擁立其復位,31歲的明英宗至此開始了第二次皇帝時期。
這也是明英宗人生之中經歷的第二次驚變,史稱奪門之變。奪門之后,明英宗將景泰帝廢為郕王,并追廢景泰帝太子朱見濟以及景泰帝繼后杭氏,同時為了師出有名,英宗還聽信了徐有貞的話,將力挽狂瀾救大明于危難之中的功臣于謙冤殺,同時,改年號天順元年。明英宗此舉不僅為人所詬病,亦對不起廟號中的“英”字。
人生第三變:曹石之變,鏟除亂臣,晚年悔悟
明英宗復位后,石亨、曹吉祥等人因為擁立之功而備受明英宗寵信,二人因此倚杖功勞,開始相互勾結,朝中官員見石亨、曹吉祥得寵,因此爭相攀附,石亨,曹吉祥因此大肆賣官鬻爵,景泰一朝剛剛扭轉的見好的形勢再次頹廢,不僅如此,原為王振黨羽的宦官曹吉祥還獲得了監(jiān)軍之職,開啟了明朝宦官擔任監(jiān)軍的先河,從此明朝出現宦官專權,禍亂超綱,明朝由此走向了下坡路。
天順二年,曹、石二人的種種不法行為愈演愈烈,因此引起了朝中忠正之士的反感,大臣李賢和御史等官員聯(lián)合上奏彈劾曹吉祥和石亨,原本十分信賴二人的明英宗開始對二人有所疑心,曹吉祥和石亨見皇帝疑心自己,擔心被清算,因此密謀發(fā)動叛亂,推翻明英宗統(tǒng)治,曹吉祥和石亨的的叛亂還未及實行,便因消息泄露而失敗。
最終,石亨被下獄,病死于獄中,曹吉祥被凌遲處死,親屬大都被殺,其余流放嶺南。因為該事件主謀者為曹吉祥和石亨,因此史稱曹石之變,這也是明英宗人生中經歷的第三次驚變。
在平定了曹石之變后,一生經歷了三次大起大落的明英宗的生命也即將走到了盡頭,不知道是受家族遺傳疾病的原因還是自身體質不佳的緣故,英宗與其父宣宗一樣,都沒有活過四十歲。天順八年,一生兩度在位,歷經三次驚心動魄的驚變的明英宗駕崩。
明英宗并不漫長的人生中,實際上并不太光彩,他打過敗仗,當過俘虜,做過囚犯,殺過忠臣,就沖這些,他絕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要說他是個好人,恐怕爭議不大,連被俘期間,伯顏帖木兒都與其成為了好朋友,更值得一提的是,明英宗臨終前廢除了明朝開國以來便一直實行的慘無人道的嬪妃殉葬制度,并且釋放并赦免了建文帝的后人,這些都不難看出,他人性中閃光的一點。
大明風華徐濱返回京師,帶回了朱祁鎮(zhèn)親筆書寫的禪位詔書,并建議朱祁鈺早立太子以固國本。之前,朱祁鈺千方百計阻止朱祁鎮(zhèn)回京,就是擔心自己只是個過渡,而唯一能讓他安心的條件,就是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如此他這一脈才算真正得到了天下的認可。
朱祁鈺喜出望外,立刻同意迎接朱祁鎮(zhèn)回京。然而,命運又將他作弄,當他宴請滿朝文武之時,卻得到皇后母子服毒自殺的消息。宮中太監(jiān)先將此噩耗稟告孫太后,孫太后頓時臉色十分復雜。有人猜測是孫太后毒死那娘倆,我們不妨來分析其動手的可能性。
殺人必須有動機,如果兩人為孫太后毒死,那么孫太后會得到什么好處呢?
首先,就本劇而言,孫若薇好不容易盼來朱祁鈺的松口,能夠迎接朱祁鎮(zhèn)回宮。而太子的冊立正是使朱祁鈺松口的直接原因,現在出了這檔子事情,朱祁鈺會有什么想法?太子死了,自己的皇位再度不穩(wěn),此時將朱祁鎮(zhèn)迎接回來,那不是等著讓他擼下來嗎?因此,他隨時可能反悔。
其次,假使朱祁鎮(zhèn)已經快到京了,也就是說,朱祁鈺來不及撤回命令。那么,朱祁鎮(zhèn)回京后,朱祁鈺會善待他嗎?朱祁鈺沒有生下其他兒子前,朱祁鎮(zhèn)始終是他皇位的最大威脅者。再者,朱祁鈺時年不過22歲,后宮三千,死了一個兒子,就不會生其他兒子嗎?別忘了,他還有一位橫行后宮數十載的老娘胡善祥,要是孫若薇下毒,哪里會逃得過她的法眼?
最后,太子死得這么巧,大臣們會怎么想?原來迎接朱祁鎮(zhèn)回京是朝中大臣的共識,他們的目的是挽回大明的顏面,不能像宋朝那樣喪權辱國。但是,如今朱祁鈺這邊才松口,朱祁鎮(zhèn)還未到京,太子就死了,難道沒有爭奪帝位之嫌嗎?恐怕本來支持朱祁鎮(zhèn)回來的朝臣,此刻也要重新站隊了吧。綜上所述,太子之死,孫若薇非但得不到任何好處,還有可能惡化朱祁鎮(zhèn)與朱祁鈺的關系,因此孫若薇不可能那么傻。
劇中朱祁鈺也沒有懷疑孫若薇,因為事實上,胡善祥一直把皇后當作自己的出氣筒,打巴掌就是家常便飯,胳膊上被打得到處是青一塊紫一塊。朱祁鈺貴為皇上也無法解救她于水深火熱之中,沒辦法,她自殺之前才跑到孫太后這里來求助,結果孫太后也無能為力?;屎笫菨M心絕望,才會一死了之?;屎竽缸又溃K于喚醒了朱祁鈺,一向對母親唯唯諾諾的他頃刻間爆發(fā)了,憤怒地將胡善祥趕走,胡善祥因此一夜白頭。
《大明風華》如此演義,那么歷史上又是怎么回事呢?
土木堡之變后,孫太后同意朱祁鈺即位為帝,但是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同時冊立朱祁鎮(zhèn)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試想,當時朱祁鈺并非帝位的唯一選擇人,朱見深也可以登基。但是當時瓦剌來勢洶洶,北京軍力不足,人心不安,朱見深才3歲,大臣們擔心主少國疑,如果啟用20多歲的朱祁鈺,效果會好很多。
朱祁鈺臨危受命,當初也沒想那么多,但是瓦剌撤退后,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不過是個過渡啊。于是,竭力阻止朱祁鎮(zhèn)回京,后在于謙的勸說下才勉強同意。
朱祁鈺將朱祁鎮(zhèn)安排在南宮,阻止官員與其見面。然而,這仍不能讓其心安。只有太子是自己這一脈,他這皇位才算是坐穩(wěn)了。于是,他又開始密謀換太子,不惜賄賂朝臣,還杖斃反對者。1452年,原太子朱見深被廢,由朱祁鈺的兒子朱見濟取而代之。然而,第2年,朱見濟就夭折了。這時,朝中有大臣公然認為這是天意,請求恢復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朱祁鈺怒不可遏,將他們下獄。
也許朱祁鈺真的是個悲劇,在位8年,那么多嬪妃,竟然一無所出。不過,按理來說,朱祁鈺此時大權在握,而且時年不過20出頭,難道就能認為其無后了嗎?那么,大臣們?yōu)楹稳绱丝嗫嘞啾颇兀?/p>
從宣德(朱瞻基)末年開始,氣候變冷,饑荒、蝗災、洪水接踵而來,等到朱祁鈺登基后,這些間或出現的災害終于大爆發(fā)了,并在1455年到達極點,成為百年不遇的大災年。于是,有些大臣便將其歸罪于朱祁鈺的易儲,沒有遵循繼統(tǒng)正道而造成的。
朱祁鈺本想處死那些大臣,誰知道次日北京風沙漫天,只能怏怏作罷。從此,朱祁鈺郁郁寡歡,2年后便一病不起,石亨、徐有貞等人便趁機發(fā)動奪門之變,朱祁鎮(zhèn)復辟成功。令人詭異的是,朱祁鎮(zhèn)復位后,災情很快便結束了。因此,朱祁鎮(zhèn)的復辟反而被世人認為是順應天意,繼承正統(tǒng)。
其實,朱祁鈺即位之前,天災也不少,為何大臣們一言不發(fā)?
說到底,朱祁鈺廢了原太子,破壞了游戲規(guī)則。其母吳太妃一說是朱高煦的侍妾,被朱瞻基看中,寄養(yǎng)在太監(jiān)處,直到臨終之時,其母子才被接入宮中,并賜予名分,這樣的出身比起孫太后母子自然是卑微得多。朱祁鈺所倚重的于謙無意卷入這種宮斗。朱祁鈺一個兒子夭折,反而被軟禁在南宮的朱祁鎮(zhèn)生了一堆兒子,能怪誰?
《大明風華》歷史上的孫若微結局是突然去世了。
孫若微原型孝恭孫皇后,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將領密謀發(fā)動奪門政變,復立明英宗,他們先秘密告知孫太后,得到了孫太后的同意。正月十二日,明英宗復辟為帝,廢景泰帝朱祁鈺為郕王。為孫太后上徽號曰“圣烈慈壽皇太后”。明代后宮的徽號自此開始。
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初四日,孫太后崩逝。上尊謚曰“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圣章皇后”,與明宣宗合葬于景陵,祔太廟。
全劇劇情簡介:
明永樂元年,靖難之役,建文帝削發(fā)入山,行蹤遂成千古之謎。建文舊臣,盡遭屠殺,御史大夫景清,夫妻罹難,長女若微,被副將孫愚所救,次女蔓茵,為太子朱高熾所救。骨肉同胞,一在宮中,一在江湖,同時長大。
十年之后,若微圖謀刺殺朱棣,妹妹蔓茵嫁入宮中,若微在刺殺中,遭遇皇太孫朱瞻基,目睹了金陵城波云詭譎的政治叛亂,蒼茫暮色中,曲折隱微的帝王心事,國家正在從亂象中恢復,平關外,遷首都,通運河,鄭和下西洋,揚威海外,編撰《永樂大典》,盛世將成。
最終若微決心放棄個人仇恨,輔佐登上皇位的丈夫,為天下人謀取最大的幸福和安寧,她歷經了五帝六朝,以自己的氣度和智慧,數度救大明王朝于危難,在歷史洪流中,孤身一人,溯流而上,見證了一個偉大時代的誕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19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高貴的咸安公主命運多舛,8年嫁4人
下一篇: 古代結婚為什么用大雁作為&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