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綏,東漢著名女政治家,漢和帝劉肇第二任皇后,東漢開國元勛太傅鄧禹的孫女、護羌校尉鄧訓的女兒。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鄧綏15歲入宮,22歲被冊封為皇后。東漢延平元年(公元106年),25歲的鄧綏臨朝稱制。鄧綏執(zhí)政期間,對內幫助東漢王朝度過了“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對外則堅決派兵鎮(zhèn)壓了西羌之亂,使得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危為安,被譽為“興滅國,繼絕世”。但另一方面,鄧綏亦有專權之嫌,其廢長立幼,臨朝稱制達十六年而不愿還政于劉氏,朝中多有非議。東漢永寧二年(公元121年),鄧綏薨,謚號“和熹”,與漢和帝合葬于慎陵。
軼事典故
吉夢天相
鄧綏曾經夢見伸手摸天,浩浩蕩蕩,一色碧青,好像有鐘乳一樣的東西,她便抬起頭吮吸吞飲。問解夢的人,回答說唐堯夢見攀天而上,商湯夢見天而舔天,這都是圣王成事之前的征兆,吉不可言。又有看相的見了鄧綏,詫異地說“:她的骨相和商湯的一樣,多奇多貴。”家里的人暗暗高興而不敢聲張。鄧綏的叔叔鄧陔說“:平常聽說存活一千人的人,他的子孫一定受到封爵。我哥哥鄧訓為(河堤)謁者,使修石臼河,每年存活數千人。天道可信,家里一定會得到福蔭?!币郧疤掂囉碓袊@地說“:我統(tǒng)帥百萬之眾,從來沒有亂殺過一個人,我的后代必定有發(fā)達的?!?/p>
戒飭宗族
清代焦秉貞所畫《歷朝賢后故事圖》中第四幅就是和熹鄧綏的戒飭宗族圖。
鄧綏對自己娘家的人要求非常嚴格,曾經下詔給司隸校尉及家鄉(xiāng)的河南尹、南陽太守說:“每當看到前代的外戚賓客,常常有假借威權,胡作非為,甚至干擾公務的,成為民間之害。責任之一就是官吏對他們執(zhí)法懈怠,不敢管理的緣故。如今車騎將軍鄧騭等雖無過失之處,可外戚家子弟眾多,姻親又廣,難免會有賓客親屬違法亂紀之事。凡是遇到這種情況,你們必須嚴格處理,不得寬容枉法?!?/p>
鄧綏認為,要想使皇室外戚子弟不招破敗之禍,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對他們的教育,讓他們讀書。
元初六年(119年),鄧綏下令將漢和帝的弟弟濟北王、河間王家中子女,年齡在五歲以上的四十多人,和鄧氏近親子孫三十多人召到京師,為他們專門辦起了一所學校。請了老師為他們教授經書,鄧綏還親自監(jiān)督他們學習。年紀太小的,都專設師傅,讓他們到宮內親加教導。鄧綏對親屬們說:“我為什么要為子弟們做這樣安排呢?這是因為當前風氣不正,投機取巧,不肯學習,經書不傳。如果不加以引導教育,情形將會更糟。所以我要褒崇圣人之道,以端正世間風俗。平日吃穿講究,出門有排場,可說到知識,竟然一字不識。這就是禍敗滅家的原因呀。我的祖父當年既有武功載于史冊,又以文德教化子孫,因此使子孫后代都能約束行為,不違法亂紀。如今能夠使你們上溯祖宗的遺愿,下念我的心意,我也就心滿意足了?!?/p>
鄧康因鄧綏長期臨朝聽政,鄧氏一族遍布朝堂,屢屢上書勸諫鄧綏崇公抑私,言辭懇切,然而鄧綏并未聽從。鄧康心里很是害怕,假托有病不入宮朝拜。鄧太后派宮婢去查問原委。當時宮里的婢女出入,多說好說歹,有毀有譽,其中年紀大的在宮里時間長的都稱中大人。鄧太后所派遣的是鄧康家以前的婢女,她也自己通報自己為中大人。鄧康知道后,責罵她說:“你是我們家出去的婢女,你敢于這樣嗎?”婢女發(fā)怒,還說鄧康詐言稱病出言不遜。鄧太后便免去鄧康的官職,遣送歸國,且除去他的宗籍。
由于鄧綏的約束教育,鄧氏子弟都比較守法。她哥哥鄧騭的兒子鄧鳳接受人家賄賂,事情被揭露出來后,鄧騭將妻子和兒子頭發(fā)剃光,以謝罪天下。這在封建社會中確是少見之事,是與鄧綏嚴格約束外戚是分不開的。
人物爭議
鄧綏的爭議,主要集中在險殺杜根,丟失西域,對羌弊政,信用宦官,買賣官位等方面。
險殺杜根
鄧綏長期執(zhí)政,安帝年歲漸長卻仍不還政。郎中杜根認為安帝長大了,應該親自處理政務了,就和同時郎一起上書直接進言。鄧綏很生氣,逮捕了杜根等人,下令用白袋子裝著,在大殿上活活打死。執(zhí)法的人因為杜根的名氣,私下告訴行刑人打的時候不要太用力,打完就用車把杜根接出城,杜根得以蘇醒過來。鄧綏命令人來檢查,杜根就裝作假死,裝了三天,直到眼睛里生了蛆,鄧綏以為他死了,這才得以逃跑,到宜城山里做了一個酒保。平原郡吏成翊世也因為諫言過鄧綏歸政而獲罪。
后世譚嗣同就曾經在《獄中題壁》以鄧綏專權險殺杜根之事影射慈禧太后:“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p>
丟失西域
鄧綏執(zhí)政時期,西域背叛。漢安帝永初元年,西域多次包圍都護任尚、段禧等人,朝廷因為西域艱險遙遠,難以接應和趕赴,下詔撤去都護,自此就放棄了西域。這使得北匈奴趁機又收服統(tǒng)管西域各國,聯合進犯東漢邊境有十多年。
對羌弊政
鄧綏執(zhí)政時期東漢爆發(fā)了羌亂。鄧太后一度以其兄鄧騭為主帥,征西校尉任尚為副帥,率領部隊總共五萬人駐守漢陽。然而幾千鐘羌人竟然先在冀縣西邊打敗了鄧騭的軍隊,殺了一千多人。之后鄧騭派任尚等率領各郡的部隊與滇零等幾萬人在平襄交戰(zhàn),結果任尚的軍隊大敗,犧牲的有八千多人。這兩次大敗直接導致滇零等得以侵入趙、魏、益州等地區(qū),并殺害漢中太守董炳,接著入侵抄掠三輔,切斷隴中道路。湟中各縣一石糧食竟賣到一萬錢,死亡的百姓不可勝數。而朝廷沒有能力制止,而且運輸非常困難,于是只能讓鄧騭班師。然而對此負有主要責任的鄧騭因有鄧太后的庇護,不僅沒有被處罰,竟然還由車騎將軍升為大將軍。
而鄧騭作為把持朝政的大將軍,不僅不積極地平息羌亂,反而試圖放棄軍事要地涼州,最終因虞詡反對才沒有放棄。然而鄧騭兄弟因虞詡反對了鄧騭的意見而不服,竟然想陷害虞詡。之后朝歌數千人作亂攻殺長吏,連年不散,州郡不能禁止,于是就以虞詡為朝歌長。
羌人轉盛后,因為邊境的官員大多是內地人,并沒有防守和作戰(zhàn)的想法,都忙著上書要求遷徙郡縣躲避敵人入侵和危險。鄧太后主政的朝廷予以批準,于是大量邊境的百姓被迫遷徙。然而很多百姓留戀故土,不愿意離開,于是就割掉他們的莊稼,拆掉他們的房屋,平掉軍營土障,毀掉積聚的財物。當時連續(xù)干旱,又有蝗災,發(fā)生饑荒,加上驅趕迫促,搶劫掠奪,百姓顛沛流離,四下分散,路上不斷有人死亡,有的人丟下老人小孩,有的人給人當仆人和妾,損失有一大半。這不僅破壞了東漢方面的防御力量,還惡化了當地百姓的處境,令本處天災的他們雪上加霜。
鄧太后主政期間因為政策不當,使得羌亂的規(guī)模一度越來越大,整整持續(xù)了11年才得以平定。從羌人反叛以后十多年間,戰(zhàn)爭連續(xù)不斷,軍隊疲憊不堪。軍隊的耗費,加上輾轉運輸,用掉二百四十多億,府庫完全空虛,而且影響到內地各郡。邊境地區(qū)死亡的百姓無法計算,并州、涼州這兩個州已到耗空的境地。
范曄在《后漢書》中也批評了鄧綏執(zhí)政時期的對羌政策。
信用宦官
鄧綏女主稱制后,她不接見公卿,用宦者做常侍,小黃門通令兩宮,導致了東漢的宦官逐漸做大,權傾天下。
賣官之先
鄧綏執(zhí)政時期因為國用不足,允許人用錢或谷買得關內侯、虎賁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緹騎、營士等官爵,此舉開東漢賣官鬻爵之先例。[4]范曄在《后漢書》中斥責了這一行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1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