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了解:曹操和曹丕的讀者,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曹操都不敢篡漢稱帝,他的兒子曹丕卻敢呢?
說起三國時期的一代梟雄曹操,世人對其的爭議也是議論紛紛,有人說曹操是奸臣,有人又說曹操是英雄,但不得不說曹操的實力是讓人毋庸置疑。
他憑借自身的驍勇善戰(zhàn),成功地一統(tǒng)了中國的北方,在當時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在后期的時候,曹操更是成功地平定了西涼。如此一位有著龐大野心的人為何一直沒有稱帝,難道曹操是不想稱帝?
曹操的權力堪比天子
要說是曹操不想稱帝,那答案毋庸置疑的肯定不是,曹操有著許多憑借自己打下來的戰(zhàn)果,他雖不是天子,但當時的他也已經(jīng)是代天子行事了,當時的漢獻帝雖然名義上是皇帝,但實際上一直都是曹操在操控的傀儡, 曹操當時也是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的舉動,但最后造反稱帝的這一步,曹操始終沒有跨過去。
如果要說最初時期的曹操那他可能還是真的沒有稱帝這樣的想法的,但伴隨著他實力越來越強,自己的大軍權力也是越來越龐大,甚至龐大到可以和皇帝的地位權力相比,就因為如此謀權謀朝篡位的野心一點一點,一天一天的謀生在曹操的心底里。
在曹操一統(tǒng)北方的時期中,曹操位于丞相,整個人也是春風得意,就在曹操如此春風得意之時,漢獻帝的詔書也就此下來加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國在鄴城,要說這加封進爵的想法也必然不可能是漢獻帝的真實意愿。
因為沒有哪一位皇帝會愿意把如此高的權力交接給一個隨時可能造反的臣子身上,這也變相是把自己的命給送了出去,但漢獻帝也是無奈,曹操就像是把刀架在漢獻帝的脖子上面一樣,被逼無奈的漢獻帝也不得不下旨加封曹操,但旨意一出的時候荀彧是第一個出來公然反對曹操,自身的反對態(tài)度也是強烈堅決,沒有一絲退步的余地。
荀彧他如此公然反對曹操的行為讓曹操一直記恨在心里,就算荀彧在如此的強烈的反對也是無濟于事,旨意也已經(jīng)下了曹操也已經(jīng)收了,此后的曹操應記恨荀彧反對他的行為之后一直在朝中刁難著荀彧,也變相一直在折磨著他,最后荀彧也是不忍如此受辱,也以自我了結結束自身生命,就這樣荀彧也成功把自己的命給搭了進去。
其實說曹操為什么一直沒有稱帝其實這樣的一個原因也是有很大的占比,在曹操的麾下也是有許多的人對漢室有著許多不一樣的情懷,他們所希望的也是振興漢室,曹操當時所說的也是和他們一樣說著匡扶漢室他也是位漢臣,為漢朝做事情,而且當時曹操的死對頭劉備口中喊的也是“興復漢室”的口號,更是打著"誅曹賊"的口號。
如若現(xiàn)在曹操造反稱帝的話那必然也還是處處受阻,盡管曹操現(xiàn)如今的地位很高權力很大,但他稱帝的過程也不會很順利,因為古人很注意自己的名聲的,只要曹操稱帝那他漢賊的稱呼就會緊緊把牢在他的身上,當時的曹操本就已經(jīng)掌握了整個東漢王朝了,地位也位同于皇帝,也一直牽制著漢獻帝。
在加上當時大臣擁漢挺嚴重的情況下,曹操也沒有必要在做出稱帝,把自己推向風尖浪口這樣的舉動,背上在背著罵名,與此相對應的是,而且這江山也全部都是曹操自己打下來的對于曹操來說,自然也不需要擔心自己不稱帝,就會出現(xiàn)鎮(zhèn)不住手下的情況
當時的曹操實行了租調(diào)制,使中原許多的地方重新恢復了生機,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nóng)桑,重視手工業(yè),安置流亡人口,曹操實行的各種行為都成功解救民眾處于水深火熱之間,就這樣曹操也是一直深得民心,深受愛戴,也為以后他的兒子曹丕稱帝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曹丕稱帝
曹操這一世至死一直都是位同于皇帝的地位,沒有稱帝,但曹操的兒子曹丕就不一樣他就選擇了稱帝這樣的行為,其實曹丕稱帝也不是因為他自身的膽子有多大,完全是因為曹操給曹丕稱帝奠定下了基礎。
不然以曹丕的能力還是不足以可以成功稱帝,曹操在后期的時候也幾乎已經(jīng)把許多支持漢室的臣子給以各種各樣的理由給處理掉了,一個一個用上他自己所信任之人,支持他的人,讓他家中的各路親戚來朝中當官。
還有一點曹操和曹丕所處時代的不同,曹操當時最初在東漢王朝是為漢臣,而曹丕就不一樣了在他的那個時候曹操就已經(jīng)是北方最大的諸侯了地位甚高,在加上當時的東漢王朝也越來越走向衰落。
而魏國一步一步的走向繁榮,時間一長大家對魏國的認可也漸漸的超過了東漢王朝,在曹操去世之后曹丕繼位了曹操的魏王和丞相之位,就這樣曹丕順水推舟就開始實行著自己的稱帝計劃。
在這計劃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曹丕也是焦急不安,他希望自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成功稱帝,可原因又是什么呢,原因也其實是特別的簡單,他的父親曹操有勇有才把魏國統(tǒng)治的井井有條,但曹丕不一樣的是他不如自己的父親曹操在臣子當中的威嚴和威懾力和民眾愛戴之心,稱帝便是更好提聲望和威懾力的方法,這也是當時眼下最好的最完美的一個方法。
曹家之人在了解曹丕有這樣的想法之后,立馬招其文武百官集體上書漢獻帝,希望漢獻帝可以退位禪讓給曹丕,曹家人也是明白,只要曹丕當了皇帝那好處肯定是少不了他們的。
本來他們也是于曹丕一家,許多朝中的文武百官也都看清楚了現(xiàn)如今的局面跑到了曹丕的陣營當中,盡管還有少數(shù)的臣子在反對,但也是無濟于事以他們那樣的實力也是斗不過曹丕的。
朝中的文武百官和曹丕一直都在對漢獻帝一步步緊緊相逼,漢獻帝沒有辦法為了保住自身性命,也不得不把皇位讓給曹丕,漢獻帝也了解就算他在不舍著自己皇位也沒有辦法。
按照現(xiàn)如今朝堂的趨勢如果他現(xiàn)在退位給曹丕那他現(xiàn)在所擁有的榮華富貴還是依舊會在,他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曹丕也會妥善安置他,畢竟他還是要做樣子給別人看的。
就這樣漢獻帝下旨退位由曹丕接位,曹丕也是借此故意推辭了幾次,因為他了解要是在第一次他就受了著皇位,那他必然也會被推向風尖浪口,所以他就學著劉備三顧茅廬的樣子,推辭了三次之后,表現(xiàn)著漢獻帝十分勉強曹丕的樣子,順勢就接受了。
就這樣曹丕成功繼位稱帝,也正式立國號為大魏,也尊封自己的父親曹操為太祖武皇帝,之后果然不出漢獻帝所料曹丕好好安置著他,沒有取他性命也封他為山陽公,以前所有榮華富貴依舊造舊,東漢王朝最終也還是走向了滅國,曹操雖然一直都沒有當時皇帝,但是如今的皇位也依舊是她他們曹家的。
曹丕一直都有稱帝的野心,篡漢稱帝一直都是他蓄謀已久的陰謀。
建安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17年,曹丕用了非常多的計謀,在司馬懿等大臣的幫助下,在和曹植的繼承權爭奪戰(zhàn)中獲勝,被立為魏王世子。延康元年正月,曹操在洛陽逝世,一代梟雄就此落下帷幕,曹丕在曹操死后繼位丞相、魏王,公元220年11月漢獻帝正式禪讓帝位給曹丕,曹丕三次上書辭讓帝位,后在12月曹丕接受禪讓,登臺稱帝,立國號為大魏,史稱曹魏,改年號為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并且大赦天下。從漢獻帝的禪讓一直都是曹丕威逼的,為了保住性命漢獻帝只能把皇帝玉璽交予曹丕,至此東漢時期徹底結束。
曹丕當上魏王就立刻篡漢稱帝,曹丕的稱帝和魏諷的謀反也有一定關系,魏諷密謀攻打鄴城,和他一起的同謀偷偷匯報給了曹丕,于是曹丕覺得率領將士平定叛亂,誅殺魏諷。魏諷的叛亂讓曹丕感到了威脅,漢獻帝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就策動董承反曹,可惜沒有成功,漢獻帝手下自然還有一些忠臣,加上魏諷的謀反自然讓曹丕擔心夜長夢多,曹丕也怕留下漢獻帝以后難免會出一些問題,不如自己稱帝一能滿足自己的野心二也能讓忠于漢室的力量斷了念想。
另一方面,曹丕稱帝也得到了手下老臣的允許,在曹操活著的時候,眾臣就想讓曹操篡漢稱帝,可曹操一直都沒有稱帝的念想,而曹丕稱帝,手下的大臣自然也能加官進爵,官位再升一級,他們自然是愿意讓曹丕稱帝的,所以種種原因之下,曹丕做了一場漢帝禪位的假戲,曹丕的篡漢也導致了東漢這個政權徹底不復存在,也徹底打開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大漢丞相曹操一生聞名,謗滿天下。世人稱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但無論如何,他都沒有坐在那一步之遙的龍椅上,戴上易得的皇冠。但在他死后,他的兒子曹丕迫不及待地要迫使?jié)h獻帝下臺并取代他。這很奇怪嗎?
曹操一生戰(zhàn)功赫赫,難道他一生都在擔心,不敢篡位嗎?曹丕有什么美德和能力,哪來的勇氣邁出這一步,把400年的漢朝取而代之。
曹丕迫不及待地想稱帝,也不是因為他比他父親強,形勢比他父親好。因為他只是接替他父親的第二代權臣。他的能力和威望不如他父親,他的權力基礎也不如他父親。因此,他需要盡快被宣布為皇帝。正是為了確認易代的事實,徹底消除舊皇權反擊的幻想,同時為集團的重要大臣們樹立一個不可動搖的君主和大臣名分。
曹操不需要皇帝的名字。他也是漢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然而,如果曹丕不篡奪王位,他將永遠沒有像他父親那樣的自信。僅靠魏王和丞相的名義控制整個國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1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