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明朝初期不同的是,明朝中后期的社會風氣可謂是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尤其是商人的地位要比明初時有所提高,那么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在朱元璋統(tǒng)治的明朝初期,整個社會的風氣究竟是怎樣的?
在朱元璋的眼里,元朝為什么會滅亡呢?就是因為元朝的上層社會崇尚奢靡的生活,且貴賤無序。因此朱元璋決定重建新的社會秩序,恢復漢王朝制定出來的禮樂制度,他規(guī)定士農(nóng)工商等社會階層在日常生活、交際模式等多個方面必須按照嚴格的方式來執(zhí)行。(《皇明祖訓》:“朕幼而孤貧,長值兵亂,年二十四委身行伍,為人調用者三年,繼而收攬英俊,習練兵之方,謀與群雄并驅,勞心焦思,慮患防微,近二十載,乃能剪除強敵,統(tǒng)一海宇。人之情偽,亦頗知之,以所見所行,與群臣定為國法,革元朝姑息之政,治舊俗污染之徒?!?
而這種方式又被稱為“畫一之法”(語出《后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太叔致猛政之褒,國子流遺愛之娣,宣孟改冬日之和,平陽循畫一之法?!?,它的意思是全體遵行,無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由于明初還未從元末戰(zhàn)亂中恢復過來,再加之有朱元璋這位統(tǒng)治者的引導,所以明初的社會風氣則是簡約與質樸。此外,根據(jù)相關史書的記載,有幾位在洪武年間權勢較大的大臣,其家中卻是一幅生活貧苦的景象。因為朱元璋治官非常嚴明,若有違紀者,即使是開國功臣的子女,他也會絲毫不留情面。
除此之外,明初的社會風氣還體現(xiàn)在服飾上,明初的服飾制度是非常嚴格的,比如只有天子才能穿明黃色的服飾,而且不同等級官員所穿戴的官服與官帽上的花紋、圖案、面料都有著極為詳細的規(guī)定。這樣的制度尤其是在明初的宦官身上最為嚴格,因為他們只能穿皇帝賞賜的衣服,不能隨意更換,而且衣服的樣式還是固定的。
最后照例給大家附上一首詩,明·朱元璋《諭臨蒸縣官》:臨蒸邑治絕殊方,嶪重山碧翠行。溪曲羊腸嵐雜霧,樹蟠龍體雨飛湯。墨云隙處天澄水,蒼??罩腥贞钻?。好把寸心問民瘼,當遷離瘴任瀟湘。
設立《大明律》和《大誥三編》
嚴懲腐敗分子
設立監(jiān)察機構
廣開言路鼓勵民間反腐
于朱元璋的吏治嚴厲,在明初相當長一段時間,官員腐敗的情況得到有效遏制。朱元璋開展雷厲風行的肅貪運動,歷時之久、措施之嚴、手段之狠、刑罰之酷、殺人之多,為幾千年封建歷史所罕見。
你好朋友:
本人覺得事情都是倆面性,有利就有弊的一面,從歷史的角度講,他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因為他推動了中國歷史的進程,書寫了一個新的王朝,開創(chuàng)了很多有利于民的政策,因為他本身就是貧苦人出身,很了解人民的疾苦,也給了勞動人民很多的幫助。
明朝建立伊始,中華大地經(jīng)過近二十年戰(zhàn)亂的破壞,一片凋敝。對此情形,朱元璋實行了發(fā)展生產(chǎn),與民休息的政策。1368年,朱元璋稱帝不久,外地州縣官來朝見,朱元璋對他們說:“天下初定,老百姓財力困乏,像剛會飛的鳥,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樹,不可動搖它的根。現(xiàn)在重要的是休養(yǎng)生息”。并且在他在位時沒有人民起義。
同時他重視農(nóng)田開墾,注重提高生產(chǎn)力,重視教育。
可是從另一方面講,他也有很多缺陷,而且到了晚年比較殘忍,晚年不是很幸福,并且在確定國都,以及繼承人方面有很多遺憾。
明朝的滅亡有他的歷史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因為歷史前進的步伐是不會停滯,如果這個朝代不能很好的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不能開拓創(chuàng)新,并且在這些基礎上各級官員貪污腐敗,致使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它就注定會被人民推翻,被社會前進的步伐淘汰!
這只是本人的個人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對的請指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1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岳飛的尸體在哪里真的被埋在九曲叢祠嗎
下一篇: 呂后在文景之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